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999年 6月以来 ,国际石油价格飙升 ,短短的 1 8个月内 ,国际油价从每桶 1 0美元上升到 38美元左右。今年 3月起 ,0PEC国家增加了产量但油价并未降低。原因既有经济形势的变化导致的供求失衡也有投机者的炒作。不管怎样 ,油价上涨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前由于伊拉克与联合国达成有关武器核查协议,从而使海湾局势得以缓解,2月23日,巴格达市民为和平的曙光欢呼雀跃。 与此同时,国际市场上的原油价格出现下跌。纽约商品交易所西得克萨斯中质油的价格下降了0.61美元,跌至每桶15.66美元。这也是西得克萨斯中质油4年以来的最低价。伦敦市场上,北海布伦特原油的价格每桶也下降了0.55美元,跌至每桶14.10美元。  相似文献   

3.
石油美元是石油输出国组织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盈余资金。自1973年至1981年总共积累4300亿美元,大部分存放在西方国家生息获利。1982年以来由于出口减少油价下跌,经常账户倒挂,大约提取了六百多亿美元,目前估计还有3700亿美元的积累。石油美元的盈亏固然受世界经济状况的影响,但它反过来对国际经济也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2004年以来国际油价的大幅上涨,主要由供需失衡、美元疲软、投机因素等造成。为了全面分析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选取GDP、CPI、INV和IE,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检验国际石油价格与中国各宏观经济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由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可知,国际油价上涨对中国GDP、IE、INV存在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VAR模型分析国际油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5.
2004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持续高涨,给世界经济增长带来了影响,也给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本文以实证研究的方法,描述了国际石油价格高涨的过程,分析了国际石油价格高涨带来的影响,挖掘了国际石油价格高涨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五年年底以来,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直线下降,到四月一日,国际市场石油价格跌进每桶10美元大关,石油跌价幅度近70%,创十三年来最低纪录。油价如此暴跌是史无前例的,世界各国都为此而深感震惊。苏联是世界上年产石油量最多的国家,1983年产油量达6.18亿吨,①1984年产油量为6.13亿吨,出现了战后以来年产量首次下降的局面,1985年又进一步下降为5.955亿吨。②石油产量近年来如此之下降,再加当前石油的“逆危机”,必然使苏联的经济遭受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美国页岩油气技术突破、欧佩克国家不减产政策以及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国际石油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国际油价持续走低,国际石油市场正步入一个“再平衡”时期,国际石油供给、需求和价格面临新一轮重构。运用均衡模型分析国际石油市场供求趋势和国际油价走势,从短期看,国际石油市场供需基本面难以改变,油价仍将低位运行;从中长期看,国际石油市场的均衡价格可能为80美元/桶左右。作为石油生产、消费和进口大国的中国,要积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期,加快推进油气全产业链结构性变革和能源结构改革,建立更加完备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加快原油期货市场的建设,更好地维护和保障我国的石油安全。  相似文献   

8.
当前石油价格暴跌,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都将产生巨大影响。这次油价暴跌始于1985年底,1986年4月已跌到每桶10美元。与1985年初的28美元相比,石油输出国组织每出口一桶原油将减少18美元收入,跌价幅度高达65%左右。据国际能源机构估计,去年12月  相似文献   

9.
余红 《21世纪》2000,(6):18-20
今年9月,伴随着石油价格的飙升,欧洲人终于发出了愤怒的吼声,民众涌向街头,封锁交通,社会生活因而一片混乱,城市、医院、商店纷纷陷入瘫痪。过去,中国人基本感受不到油价的压力,但1998年以后,成品油价格也与国际市场接轨——狼终于来了!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不断攀升。特别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部长会议在9月10日决定增加石油产量后,世界石油价格仍大幅上涨,一度达到37美元一桶,为10年来的最高水平。油价飙升对各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巨大,因而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愤怒浪潮席卷西欧今年9月上旬,纽…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初,国际原油期货价格首次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紧接着,6月6日,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7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又一度达到创纪录的每桶139.12美元,进一步逼近140美元。作为一个石油进口大国,国际油价的波动无疑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对油气价格风险的预警及调控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建立能够正确预测油气价格走势的理论分析工具,就显得尤为迫切。而从国内外研究现状看,虽然学者们针对石油价格波动对经济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当今国际石油价格决定的四大新特点是:第一,石油期货价格主导现货价格;第二,国际石油价格的金融属性逐步取代其商品属性;第三,场内交易左右了场外交易;第四,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严重背离。石油金融化趋势愈演愈烈,要想避免石油价格的巨幅波动,长期目标就是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以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和浮动汇率制等制度安排,短期目标是要构筑中国的石油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2.
自2004年以来,世界石油价格一直处于攀升态势,2005年原油期货价格创纪录高达70.80美元/桶,持续上涨的国际原油价格对世界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对于我国,正处于高速工业化时代,又是对石油进口依赖度高的国家,必然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分析了石油价格上涨的原因,讨论了由于石油价格上涨对我国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石油在当前世界能源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对全球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 70年代以来的两次石油危机及其以后的多次油价波动 ,也给世界各国预防石油高价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特别是主要石油进口国为保证石油战略安全 ,纷纷采用针对石油市场波动或价格大起大落而制定的政策措施 ,有效地防止了高油价带来的负效应 ,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一、国际石油将在适当高价位运行由于国际石油市场供求关系严重失衡 ,1998年欧佩克原油价格一路下滑 ,全年平均为 12 .2 8美元 /桶。 1999年 3月 12日欧佩克部分国家与一些独立产油大国达成…  相似文献   

14.
2007年4月份以来,中国猪肉价格大幅上涨,由2006年的每斤7元左右上涨到了现在的每斤13元左右,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就此问题进行分析,从引发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到猪肉价格所产生的影响入手,最后提出解决猪肉涨价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物价水平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会对一国物价水平产生较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对消费者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影响程度不同,Johansen协整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是研究此类问题有效的计量经济方法。研究结果显示,国际石油价格与我国两种物价指数之间均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只具有石油价格到物价的单向因果关系,且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生产者价格水平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16.
石油金融化及我国石油经济安全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国际石油经济形势的新变化 ,分析了传统石油经济“平衡安全”理论的局限性和表现形式 ,提出了现代石油“发展的安全观” ,并提出利用市场化的手段应对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的基本思路以及石油金融互换和多元风险采购两个石油经济安全的战略对策 ,建议恢复筹建我国的石油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7.
从1973年至1982年的十年中,石油输出国总共积累了4,320亿美元的盈余资金。这些资金大部分作为国际储备资产投放在美国和英国的证券市场,另有1,330多亿美元流入欧洲货币市场成为欧洲美元的一部份。石油美元的积累情况,它对世界经济有什么影响,它的发展前景如何?这是举世瞩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石油欧佩克组织(OPEC)成立50多年来,除了设法保证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的稳定以外,也保证各成员国长期获得稳定的石油收入。基于石油欧佩克取得的成功和世界粮食危机的冲击,2007年俄罗斯首次提出了粮食欧佩克设想,随后泰国提出成立大米欧佩克的倡议,但这些想法均未能实现。石油欧佩克和粮食欧佩克不同的命运表明,石油和粮食不同的属性决定了在石油领域可以建立起垄断组织,但在粮食方面则无法实现。当前国际经济贸易秩序的不平等已造成国家间的不满,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创造良好的人类发展环境,亟待建立国际经济贸易新秩序。  相似文献   

19.
今年新年伊始,受中东地缘政治动荡、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大国的战略储备需求加大、低库存以及美元贬值的影响,原油期货价格触及每桶100美元,更有所谓世界顶级经济大师斯蒂芬预测,在不远的将来,石油将达到200美元一桶。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石油价格上涨近100倍,笔者认为,高油价背后隐藏着金融战的刀光剑影。  相似文献   

20.
<正> 世界资金流动的新动向 1983年3月中旬石油输出国组织伦敦会议,经过激烈舌战之后,决定每桶石油从34美元降为29美元;为了维持这个价格,产量减到百分之五十以下(一百四十万桶)。这对使用大量石油的工业国自然有利,例如日本进口百分之百的石油,年可节约67亿美元,对处于不景气状态的西方经济起到促进繁荣的作用。然而,对于正处于急需资金的第三世界国家,却是一个打击。石油输出国的剩余资金,主要投放在欧洲美元市场,约在六百亿美元左右,另外投放在美国地产上,英国金融和证卷市场,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投资和赠予,以及国际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