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两只蓝鸟》的伦理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只蓝鸟》是著名英国作家劳伦斯鲜为人知的一个短篇。小说讲述了婚姻围城内外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故事,写出了两性之间交流的缺失和婚姻的无奈,展现了爱情和婚姻的伦理困境。劳伦斯旨在探讨婚姻内外的生命感觉和生存状态,审视婚姻的伦理道德,建立新的和谐、完美的男女关系。  相似文献   

2.
3.
《金锁记》的伦理世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伦理学角度观照《金锁记》可以看出,七巧的悲剧实际是在婚姻、金钱、情欲的三重枷锁下人性的毁灭和扭曲。通过对人物的毁灭的伦理分析,实现对封建伦理道德尤其是封建贵族文化的理性批判。  相似文献   

4.
5.
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的精神立场出发阐释贾平凹新作《极花》可见多维伦理关系叙事向度:无性之爱与无爱之性的情爱伦理,多元伦理价值下的妇女生存困境。同时,对《哦,香雪》《极花》《妇女闲聊录》这三个有关农村女性的小说文本互涉对照,或可思索在转型的大时代中,农村女性的真正出路。作家关注,提供文学的价值,作家的呈现与思考也为社会学提供了一个参照。  相似文献   

6.
《穆斯林的葬礼》深刘的鞭笞了种种反人道的陈规陋习和伦理观念,强烈的民族历史意识,独特的哲学伦理观念和富于个性的宗教文化心理。令人读后留下长久的伦理审思。又由于女性作家特点,于是我们就有一个新的现场,即从女权主义视域来分析审思其中的伦理意蕴。同时,无论是爱情、宗教、信仰都需要伦理观念的规范,但不能完全束缚人性的自由;没有伦理道德规范的自由对个人乃至社会都有损害,而完全束缚人性自由的伦理道德也对个人乃至社会的发展不利。本文通过对其伦理维度的研究分析,探究对现实社会生活及研究规式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子夜》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甚为重要的一部站在近代人文精神立场上,真实而形象深刻地反映了中国近代文明对古典人文精神的巨大冲击的成功之作,它以最能集中体现“中国近代人”伦理范型特征的人物典型的塑造为中国“人”的近代化之探索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9.
本文试从中西方文化形成的早期的两个代表人物孔子与柏拉图的思想主张出发,以分别阐述他们代表思想的经典著作《论语》和《理想国》为依据,分析探讨他们在对个人的思想意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伦理以及社会群体的政治结构三个方面的不同主张:即孔子的思想以个人的修养为核心,强调先修己,再安人,后正名;而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在从国家(城邦)管理的角度出发,设想了理想国的存在状态,并提出了“共产、共妻”的主张。这些分歧是中西方历史发展的早期就已经呈现出来的差异,分析和比较这些差异,使我们能够博采中西方之所长,为我所用,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道德法制的国家。  相似文献   

10.
南非著名作家安德烈·布林克的新作《菲莉达》生动再现了南非奴隶制时期伦理错乱、道德失衡的社会图景。本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视角,通过分析女主人公菲莉达的婚恋关系违伦、戕害子女违伦以及宗教秩序违伦,探讨菲莉达的伦理选择困境以及其背后的文化根源,以期剖析作品深处的伦理特性和布林克的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11.
1990年代至今,文学批评界存在着重理论轻文本的现象。文学批评成了从理论到理论的空洞说教,忽视了文学作品的伦理价值和审美价值。作为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的经典著作之一,《红字》被认为是清教主义伦理观的寓言,我们通过运用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重读这部美国文学经典,探讨小说所揭示的清教主义道德伦理观,并重构小说女主人公赫斯特·普林在当时的清教伦理环境中的伦理形象,最终可得出原罪-惩罚-救赎是清教主义伦理道德观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2.
《狂人日记》的另一种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不仅在内容上体现了反封建伦理的时代要求,而且在形式上第一次觉悟到封建伦理的潜在制约,因而改变了传统的叙事者、人物、作者的关系,建立了一种内在论争式、对话式的叙事伦理秩序,这是现代性伦理的形式体现。  相似文献   

13.
海明威因精通现代叙事学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老人与海》的叙事视角对小说主题意义的建构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左右着读者的叙事伦理判断。海明威采用第三人称有限视角这一貌似客观的视角,但通过对文本的选择和对叙述进程的操纵,海明威在邀请读者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出伦理判断的同时,也或明或暗地展现了自己的伦理态度。  相似文献   

14.
国外一些机构和学者正在尝试制定一份国际《水伦理宪章》,用来从伦理层面指导全球水使用行为,以实现人类水资源利用和水生态系统管理的可持续发展。这份宪章的制定在理论层面和现实层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相关机构和学者应该积极投身其中,将我国传统水伦理精华和当代水伦理,特别是河流伦理的研究成果应用到这份宪章的制定中去,为相关伦理原则的完善和中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16.
《宠儿》是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它展现了奴隶制给黑人奴隶带来的悲惨遭遇以及肉体和心灵的双重创伤,重现了黑人奴隶的血泪史。残酷的现实使得黑人极度渴望解脱,向往自由。在没有尊严充满压迫的日子里,获得自由是他们活下去的动力和目标,为自由而活着是他们普遍秉承的生存伦理。同时,残酷的现实使得黑人对亲人的爱无法正常地表达,导致黑人世界的家庭伦理走向极端化。通过对黑人奴隶的伦理异化和道德困境的刻画。莫里森表达了其倡导黑人民族摆脱伤痕累累的历史,重新建构民族文化,寻求伦理回归的诉求。  相似文献   

17.
非裔美国作家拉尔夫·埃里森在长篇小说《六月庆典》中,一方面塑造了黑人牧师希克曼对求真、求善、求圣的黑人伦理的坚守;另一方面塑造了希克曼收养的白人小男孩布里斯挣扎于黑人伦理与白人伦理之间,最终以白人伦理定位人生,成为参议员,却被私生子刺杀.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出发分析二位主人公最终的伦理选择,再现历史语境下黑人伦理不被认同的伦理图景,藉此揭示小说中折射出的埃里森的黑人伦理欲求.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国家公务员的渎职事件不断发生,并呈上升趋势。为此,日本政府于1999年4月颁布了《国家公务员伦理法》,具体规范了公务员伦理道德的行为准则。其主要特征表现在:特别职公务员与一般职公务员伦理立法相结合;国家公务员伦理法的内容细致、可操作性强;在对公务员不当处分的救济程序上体现了《行政程序法》与《国家公务员法》的衔接。日本《国家公务员伦理法》的规定对我国反腐败的立法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屈原的祭事诗《九歌》具有深婉的人情美 ,其中的人与物、环境与神灵的关系和谐统一 ,展示了别具一格的自然美与瑰奇温情的神灵世界。而这种人情美的构筑 ,与春秋战国时代“以善为美”的道德伦理哲学及屈原“美政”的社会政治理想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说 ,《九歌》的永久魅力不仅在于外在的形美、境美、事美 ,更在于其深层的“善美”。  相似文献   

20.
培育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文化资源。布依族黄氏宗谱吸收和改造了儒家的伦理思想,提出了一整套修身、齐家、安民的道德原则,堪称传承和发扬儒家思想丰富民族文化宝库的典范,可为当前建设和谐文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