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朱光潜与蔡仪分别建立了自己的美学体系,这意味着西方美学中国化或在中国体系化了.从全球化视角来看,朱光潜的美学体系体现了强调主客一体的重视审美活动的西方现代美学精神,蔡仪的美学体系体现的是强调主客相分的重视美的本质的西方古典美学精神;共和国建国后的美学大讨论以及实践美学,基本上都受蔡仪美学体系之后的苏俄文化的影响,新时期后有人提出“回到朱光潜”,这实际上是要求中国美学“回到现代”.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建立初期,蔡仪的美学思想在强化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的历史氛围中受到吕荧的批评:蔡仪的美学体系是在唯物论的前提下发展了唯心论的美学理论。蔡仪在此后批判胡适、胡风的运动中,向毛泽东文艺思想靠拢,在运用意识形态话语的同时从所谓唯物主义的角度批判胡适、胡风的唯心主义理论,初步扭转了理论困局。美学大讨论中,蔡仪一方面批评自己美学思想的形式主义、唯心主义倾向,另一方面却在坚持美的物性客观说、客观形象说和美的种类说等自己的基本美学理论的基础上批判他人美学思想为唯心主义,使其成为当代中国美学流派之一家。在《文学概论》的编撰中,蔡仪与周扬在美学观、艺术观上高度一致,并在周扬的左右下进一步疏离文艺的上层建筑性质,将具有浓厚形式主义色彩的形象客观性的美学思想借助《文学概论》成为中国当代美学之主流。  相似文献   

3.
建国三十五年来,我国美学研究虽然经历了曲折的道路,受到了不少的挫折,但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美学问题的讨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1949年开始的.那时候《文艺报》发表了朱光潜蔡仪二人相互批评的文章,1953年,吕荧发表了批评蔡仪《新美学》的文章,虽然当时未能引起人们注意,也未展开讨论.但是,在这一崭新的历史阶段应当如何批判过去的旧美学,建立马克思主义新美学这样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已摆在我国美学工作者的面前.1956年,朱光潜本人在《文艺报》6月号上发表了《我的文艺思想的反动性》一文,作了自  相似文献   

4.
对于蔡仪喜剧美学思想的再思考张健在比较严格意义上的中国现代喜剧美学领域,三十年代以前,偏重从主观心理角度探索喜剧美的心理学派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直到四十年代初,这种理论取向才遇到来自美学界内部的真正挑战。这位挑战者就是蔡仪①。对于蔡仪的美学思想,学术...  相似文献   

5.
西方美学理论作为当今世界美学的“权力话语”或“主流思想”存在着明显的偏颇,它缺乏更大的容纳性和全面性,因为它没有吸纳东方美学的思想精华,也无法准确而明晰地解说东方美学思想。东方美学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诗性的理论系统。西方美学只有吸纳了东方美学的思想和诗性的理论精华,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世界性的美学。这是21世纪全球化趋势中全世界美学所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正> 黑格尔在西方美学史上的作用和地位,学术界的认识还不一致。有的认为黑格尔是西方古典美学,特别是德囤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美学》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一起,被认为是西方美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他的美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直接渊源;有的则认为黑格尔的美学不过是其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一环,其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远不及康德的美学,美学发展的历史线索应是康德——席勒——马克思。笔者认为意见分歧的症结之一,还源于对黑格尔关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个基本命题的理解和评价不一。究竟应当如何理解黑格尔关于美的本质的定义及其理论意义,如何正确评价黑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特别是如何认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和马克思关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内在联系和区别。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美学体系是以"美的本质"问题为理论基点,以"美"与"美感"问题为两大基本向度而展开的现代知识学建构。范寿康对"美"的审美心理学讨论,吕澂对"美"的审美价值学讨论,徐庆誉对"美"的知识社会学讨论,以及戴岳、陈望道对"美感"问题的现象学、分析美学讨论,蔡仪对"美"与"美感"的科学主义讨论等,分别从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两个方面,为中国现代美学知识体系的建构奠定了根基,成为中国当代美学体系话语言说的原点。  相似文献   

8.
文章简述了中国和西方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简单对比了中国和西方美学思想的差异。中西传统美学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分野。总体趋势表现为,西方美学以美的方式再现美,中国美学强调得意忘形;西方美学讲究以个性为美,中国美学重视以和为美。  相似文献   

9.
一、车尔尼雪夫斯基与别林斯基的关系以及他的哲学基础車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的《艺术与現实的美学关系》(1855)在我国解放前是最早的也几乎是唯一的翻譯过来的一部完整的西方美学专著,在美学界已成为一部家喻戶晓的书挠跋焓枪惴憾羁痰?有不少的人都是通过这部书才对美学发生兴趣,并且形成他們的美学观点,所以它对我国美学思想的发展有难以測量的功績。但是如  相似文献   

10.
《西方美学》是潘迪在“比较美学”总标题下的三部头著作的第二卷。《西方美学》包括以下14章柏拉图美学理论的背景,柏拉图的严肃快乐主义,亚里士多德的教学法,戏剧技巧,拍罗提挪(Plotinus)关于美学方面的神秘主义,纪元早期、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思潮,笛卡尔的理性主义美学,英国美学思想家,德国的美学思潮(莱布尼兹、鲍加登),康德的先验美学,黑格尔的绝对主义美学,叔本华的唯意志主义美学,克罗齐的直觉美学,以及印度和西方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罗马古典主义美学的总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罗马美学是西方美学的源头之一,从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来看可以分为三大时期:古典主义美学思想早期,即古希腊前苏格拉底时期;古典主义美学思想成熟期,即古希腊伯里克利时期;古典主义美学思想定型化时期,即希腊化和古罗马时期。它的总体特征主要在于:古希腊罗马美学的全方位性;古希腊罗马美学的本体论色彩;古希腊罗马美学的客体主义基调。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美学思想中,"美"作为中心范畴,主要是传统美学的思路;进入20世纪,"美"作为传统美学范畴遭到了冲击、否定乃至消解.法兰克福学派的本雅明对"美"作了独特定义,既保留了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又赋予它以现代的新涵义,从而显示出与当代西方美学的重要区别.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典型和美的规律的理论,照亮了蔡仪先生的美学之路。典型的规律和美的规律的统一构成蔡仪美学思想的理论基石。在艺术美与文学美的创造中,特别是在叙事文学与造型艺术美的创造中,典型的规律与美的规律的统一是具有真理性的。由于在自然与社会中的典型事物是多种多样的,美的规律又是发展的,多层次的,具有时间、地域和性质的区别,因此在客观现实中,美的事物的典型是美的,但丑的、恶的、假的事物的典型,则不能说是美的,典型的规律与美的规律又有其不同一的一面。蔡仪先生美学思想的批判精神和从客观现实出发的方法论原则,自有其现实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4.
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思想,在我国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他的第一部重要美学著作《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早在四十年代周扬同志就翻译成中文.(周扬同志译为《生活与美学》一九四二年延安新华书店出版)我国文艺界和美学界中,有很多人是以这部书作为启蒙教师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美学观点和文艺观点的.因此可以说,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思想在我国的影响以及对我国美学思想发展所起的作用,比西方任何一位美学家的美学思想的影响都要大.但是,起了重大的作用是一回事,而美学思想本身是否完全正确却是另一回事.本文不准备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整个美学思想的功绩和缺点作全  相似文献   

15.
至今我国学者撰著及翻译过来的艺术哲学著作已经有十数部,兹谈其中四本。一是德国古典哲学代表者之一谢林的《艺术哲学》(1802—1805),他试图规定艺术在宇宙中的位置,用他在分析自然时所形成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对艺术进行探考,提出艺术是绝对的自我直观,从而建立新的美学。二是丹纳的《艺术哲学》(1865—1869),依据种族、环境、时代三个因素,并从"历史出发"考察西方历史上大量艺术事实,阐述其基本美学观念;丹纳对中国影响甚大。三是杜威的《艺术即经验》(1934),倡导回到日常生活的艺术理论,提出艺术不是用于外在的目的,其功能在于加强生活的经验,而不是提供某种指向外在事务的认识;杜威的艺术哲学在今天看来质朴而亲切,应该研究和借鉴。四是蔡仪的《新艺术论》(1942),以唯物主义认识论阐述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或认识,艺术的最高成就在于真实性和典型性;在当时,它是学术思想的最前沿,处于先锋地位。拙著《艺术哲学读本》深受吾师蔡仪先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齐梁美学是我国古典美学发展的重要时期.重视美与感性的自然生命的联系是齐梁美学的特征,也是它对中国古典美学所作的贡献.特别是刘勰美学思想的博大精深,更为后人所瞩目.研究和介绍刘勰美学思想的文章不胜枚举。对与刘勰同时代或稍早的其他美学家的研究却很少.刘昼就是其中被忽视的一位.刘昼(514—565)字孔昭,北朝北齐人,原阜城(今河北交河)人,著有《刘子》十卷.他提出的“物有美恶,施用有宜”,“美不常珍,恶不终废”的理论观点,把美、丑与效用联系起来,指出了美和丑的具体性,相对性。本文拟对刘昼的美学思想作些探讨,以期填补我国古典美学研究的这一空白.  相似文献   

17.
政治巨擘梁启超(1873~1929)是中国近代美学的最早奠基者,在似为人所众推的“近代美学之父”王国维还刚刚涉足哲学研究的辛壬(1902年)之年,梁启超已撰写出《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这样杰出并具有近代启蒙意义的美学论文了.他广涉美学领域,借鉴和汲纳西方文化论著中的美学思想,对中国古典美学范畴和命题多有贡献.尽管他的美学思想驳杂于哲学、政论、文艺著述之中,但驳杂中并不缺少严密的逻辑性,他在宽泛的论题中别具匠心地从“真”(客观,规律)入手,以“善”(伦理,合目的性)为中介,以“美”的境界(“新民”,新社会)为归结,构建了  相似文献   

18.
和西方美学类似,中国古代道家道教一系也有自己的本体论美学思想,但是道家道教美学的本体是“道—美”。从“道”与“美”之关系、“道—美”的可感受性、“道—美”的美感特性三个方面讨论明代天师张宇初的本体论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正> 1 李泽厚的《美学论集》收集了他1979年以前发表的美学论文。可以说,在李泽厚的美学思想形成过程中,《美学论集》是他美学思想初创期的结晶,它已具备作者美学体系的雏形,从中可以领略到作者美学思想方法特点;同时又可以把它作为参照系,以发现作者美学思想方法自我完善的轨迹。2 《美学论集》告诉我们,作者是从哲学的小径进入美学大花园的,他一开始感兴趣的是美的本质问题。他在和各种美学派别的辨论中提出了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的命题,奠定了“实践派”美学的基石。有一种美学派别认为:美是个人主观直觉的任意创造,而否定美的不依赖于被反映被感知的个人主观的客观存在性质。  相似文献   

20.
一、知性论、情感论——休谟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要研究休谟(1711——1776)的美学思想,首先应该弄清楚的是他的情感理论。因为休谟正是在他的名著《人性论》中,通过对情感的产生、原因、性质以及不同类别的情感的研究,旁及到了美或美感,从而树立了他的虽不系统却相当明确的美学观。虽然《人性论》中的美学观点很零散,但只要将其放在整个情感理论的背景上去考察,就可看出他的美论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