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从2001年5月31日《打工诗人》在广东惠州市创刊,"打工诗歌"概念形成至今已有将近20年的历史。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打工诗歌已突破了地域的界限蔓延至全国,打工诗歌也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变化,本文以地处内陆的陇东打工文学群的诗歌创作为例,分析打工诗歌发展演变过程中出现的新特征及表现,以推动打工诗歌的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2.
当前,对打工诗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打工诗歌本体及其对整个文化语境的重要意义上,对打工诗歌进行后现代视域的观照,具有一定的探索意味。在后现代主义视角下,打工诗歌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并以平民性、体验性、复制性为生存策略,对现有诗歌秩序从多维角度尝试着进行解构,这种解构对诗歌的“公共性”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学祖 《云梦学刊》2011,32(6):159-160
由何轩编著的《中国“打工诗歌”辑录与评点》(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标志着学界对“打工诗歌”的研究已经步人经典文本的细读与整理阶段。  相似文献   

4.
“打工诗歌”的审美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工诗歌"以直面打工生活的勇气和责任,书写原生态的打工生活情状与生存体验,体现了文学对底层民众的悲悯情怀.诗歌以素朴的语言营造了一系列富有生活气息的诗歌意象,但呈现出简单化、理念化的倾向.同时,代言式的群体情绪的倾泄,也阻滞了诗歌向人性纵深之处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打工诗歌"以直面打工生活的勇气和责任,通过各种原生态的意象书写记录当下打工生活情状与疼痛经验,体现了文学对底层民众的悲悯情怀.这些诗歌意象提供了打工生活的直观和丰富,也呈现出简单化、理念化的倾向.同时,代言式的愤怒情绪的泼洒,一定程度上阻滞了诗歌意象的美学思考.  相似文献   

6.
鲁涛 《云梦学刊》2011,(1):98-98
何轩编著《中国“打工诗歌”辑录与评点》一书,由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该书以纯粹的民间立场和视野对纷繁复杂的打工诗歌文本进行辑录和评点,凸现我们这个时代社会与诗歌的本真风貌。该书具有诗歌文献史价值和文学批评学价值,适合广大诗歌爱好者和大中学生鉴赏诗歌。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7,(3):91-97
南宋诗歌的中兴,是继唐代开元、元和及北宋元祐之后的又一诗学高峰,也是文学史研究中的重要议题。近百年来,有关南宋中兴诗歌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研究初兴:20世纪初至1949年;局部深入:1949年至1979年;全新拓展:1980年至今。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在与南宋中兴诗歌相关的文献整理和研究、宏观考察、群体流派和分期研究、"历史—文化"研究、作家个体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当然,相关研究还存在较大开拓空间:一是南宋中兴诗人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有待进一步拓展;二是文学文化学研究的深化;其三是南宋中兴诗歌转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黄熹薇 《天府新论》2007,(Z1):251-253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全面能力的最有效手段。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了高中生的打工现状、动机、收获以及家长、教师对高中生打工的态度以及意见,认为,高中生有强烈的打工动机;打工有助于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在合理的时间安排下,打工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极其有限;家长、教师对高中生抱积极支持的态度,但对学生在打工过程中的合法权益维护、以及可能受到的负面影响表示担心。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教师、家长、学校、社会公众、政府提出了相关建议,确保高中生的打工能够趋利避害,能够有利于打工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克里斯蒂娜·罗塞蒂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三大女诗人之一.在此从五个方面阐述国内罗塞蒂研究的成果:对罗塞蒂本人的研究、对其诗歌艺术风格的研究、对其诗歌主题的研究、对罗塞蒂与其他诗人的比较研究以及对罗塞蒂诗歌的译介研究.最后,指出一些值得今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魏建 《东岳论丛》2023,(3):29-34+191
王富仁不仅对郭沫若做过很深入的研究,而且他的学术成果具有很高的文学史/文化史研究的启示意义和学术史价值,学界至今没有对他的郭沫若研究做专门的评述。王富仁对郭沫若研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1.他以高水平研究成果对郭沫若研究起到了加持和推进作用,遏制了当时郭沫若研究“滑坡”的态势;2.作为鲁迅研究的旗帜人物,他对郭沫若及其创作的客观认识,对扭转“以鲁视郭”的偏向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3.他对郭沫若诗歌的研究真正走进了郭沫若诗歌世界,对其文学史价值和历史局限都有独到的学术发现。  相似文献   

11.
诗意空间灵动中的审美蕴藉——再说诗歌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对诗歌意象的研究源远流长,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纵观这些研究成果,多是注重在“作者——作品”的封闭模式中完成对诗歌的鉴赏和对作者的研究。然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诗歌在“意”与“象”中实现诗境的同构;意象的多重审美蕴藉开拓着读者的想象空间;意象的图式化框架又生成待读者具化的召唤结构。三者的共同作用,使诗歌文本成为敞开的自在体,为读者的多样化、个性化应答与阐释创造了条件。从这个角度分析,将会为诗歌意象的研究和鉴赏打开一片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2.
盛琥君 《云梦学刊》2010,31(5):22-27
近三十年,学界对于卞之琳的研究打破了往年因政治因素而遭受忽视的局面,在平稳中有所发展。这些成果包括卞之琳的诗歌创作、诗歌翻译和理论研究三个方面。其中以诗歌创作研究取得的成绩最为突出,主要集中在具体文本、早期诗歌、新诗诗艺和影响研究方面。关于卞之琳其他文体的研究还不够成熟,诸如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研究还有待挖掘。  相似文献   

13.
丁尔纲 《阴山学刊》2005,18(6):26-32
在五四文学革命大潮中,新诗取得了赫赫业绩,但也一定程度地丢掉了以民族化、大众化为核心的中国特色.崛起诗坛的臧克家,继承古诗与民族的优秀传统,学习五四新诗的长处,汲取新诗效法西方的经验教训,从创作到理论,全面建构新诗的中国特色;把鲜活的人民口语提炼成诗语;大致押韵,大体整齐,形成新诗的"外在韵律";追求形象化,着力推敲,千锤百炼,托物寄意,借事传情,以丰厚的生活积累、正确的思想、燃烧的感情和严谨的态度创造典型的意象与意境,尤其注重塑造"典型的人生的形象",建构起新诗的"内在韵律".这些成就,使臧诗成为中国特色新诗的新起点,臧克家就是中国特色新诗新起点的奠基者和开路人.  相似文献   

14.
冯建国 《文史哲》2007,(3):103-111
在宋词研究的历史上,“七宝楼台”几乎成为梦窗词的专用名词,而梦窗词的表面华丽与实际上的混杂零乱也几乎成为词家的共识。叶嘉莹先生是词学史上系统科学地研究梦窗词的第一人。她突破传统局囿,自辟蹊径,以其深厚的国学功底,坎坷多舛的人生阅历,女性敏锐细腻的观察力,融会贯通的东西方文化学术背景,以及过人的聪颖才智,在多维视角下对梦窗词进行了重新审视,匠心独具地对梦窗词的七宝楼台进行了重构,一洗梦窗词七百多年来所蒙受的不实批评,还其一座熠熠生辉的七宝楼台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新诗理论批评从诞生起 ,自始至终存在着两对最基本的矛盾 :一是西方现代诗学与中国传统诗学的矛盾 ,二是坚持启蒙救亡与坚持诗歌本体的矛盾。针对第一对矛盾 ,袁可嘉、唐等“九叶”派诗论家继承“五四”以来周作人、梁宗岱、朱自清、穆木天、闻一多、朱光潜等前辈新诗理论批评家融汇中西诗学的理论成果 ,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诗学 ;针对第二矛盾 ,胡适、象征派、现代派、七月诗派等诗论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在此基础上 ,九叶诗派提出了“在现实和艺术之间求得平衡”的主张。中国现代新诗理论批评正是在不断地寻求妥善解决这两对基本矛盾的实践过程中 ,逐步萌芽、滋长、发展、丰富、深化的  相似文献   

16.
刘蔚 《社会科学》2012,(7):175-183
宋代田园诗词的创作都存在破体现象。北宋时期主要是词的破体,即把田园这一传统的诗歌题材引入词的创作领域,或化用诗歌的字句,或融其诗意,体式上也接近于齐言。苏轼完成了飞跃性的转变,其田园词在破体的基础上自有新创,语汇、句法和主题都对南宋田园诗产生重大影响。南宋时期,田园诗词的创作进入"以诗为词"和"以词为诗"的双向互动阶段,田园词诗化和田园诗词化的现象同时并存。辛弃疾的田园词继承了汉代以来诗歌的优良传统,博采众家之长;诗词兼善者的田园词往往不可避免地接近其诗的面目腔调。而南宋劝农类的田园诗则全盘接受苏轼词的影响,更为普泛的现象是田园诗沾染上了些许词的格调韵味。宋代田园诗词的破体是良性的。经过破体,诗词互相借镜,相资为用,都取得了不俗成就,共同推动了田园题材在宋代的新的繁兴。  相似文献   

17.
郑谷是晚唐后期重要诗人,近20年来郑谷研究逐渐深入。学界在生平事迹的考证、诗集的整理、作品真伪考辨以及郑谷诗歌的艺术特点、渊源影响等方面均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同时,郑谷研究也存在考证结论缺乏确凿证据、不够重视已有研究成果、选题立论及论述单一重复等问题。郑谷研究拥有相当广阔的前景,有待于学者去挖掘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路成文 《阴山学刊》2003,16(4):36-41
莫砺锋教授是当代著名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在唐宋诗歌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莫砺锋教授的《唐宋诗论稿》立体地呈现了唐宋诗歌风格的转变,他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给予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诗剧在西方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文体形式,但在中国却一直处在被忽视的境地。学界对左翼诗剧的关注更可谓寂寥至极。左翼诗剧是左翼文学创作的重要实绩之一,其体裁范式更是别具一格。在以往的研究中,既是极易被忽略的一个方面,又是造成左翼诗剧生存窘态的根源所在。左翼诗剧的体裁范式包括"戏剧化的诗"、"纯诗的戏剧化"、"散文诗的戏剧化"三种形式。通过剖析和阐释左翼诗剧的体裁范式,继而提炼、概括左翼诗剧的艺术特征和创作特质,从而一窥左翼文学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20.
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有的权利。知识产权是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是一种有别于财产所有权的无形财产权。知识产权一经国家机关授予,即受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