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表现征人思妇情感的闺情题材是唐代边塞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的兵制及给衣制度使积聚征人思妇心理、情感因素的征衣进入到唐代边塞诗中,成为唐代边塞诗闺情题材中征人思妇情感表达的一种最佳方式.在唐代边塞诗中,征衣成为传达思妇幽怨哀婉情感的载体,成为征人思乡盼归的媒介,征衣成为唐代边塞诗中观照长期征战离乱中征人思妇心理与情感的独特视角,深化了传统的闺情题材,使边塞诗中的闺怨之情、悲剧意蕴表现得淋漓尽致,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唐代与北宋边塞诗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的边塞诗代表着唐人勇于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 ,宋代也有边塞诗 ,但其风格与唐代迥然不同。就唐和北宋两代的边塞诗从内容、风格上加以比较 ,并就其形成的政治原因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对胡大浚《唐代边塞诗选注》中369首诗歌的韵脚、韵式进行统计、分析、归类,并对其在从军报国的壮志豪情、战争带来的忧愤思怨、绝异中原的边塞风情等三类不同主题诗中的分布情况加以研究,从语用的角度较为全面地探讨作为语音手段之一的--韵,在形成唐代边塞诗语言风格中所起的作用,即韵脚的使用有助于构成唐代边塞诗“刚柔相济”的风格特征和韵式的使用有助于构成唐代边塞诗以简约为主、繁丰为辅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4.
前人论唐代边塞诗,多以高适、岑参为代表。宋严羽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元辛文房也说:岑参“与高适风骨颇同,读之使人慷慨感怀”。可见,豪迈雄壮,乃是高、岑诗歌的共同风格。这种诗风融注了盛唐边塞诗中反映建功立业的功名意识。然而,在唐代边塞诗的研究中,人们往往忽略了与之相对应的另外一种迥然不同的风格和精神——沉郁悲怨的风格和悲苦意识。具有这种风格和意识的代表诗人则是边塞诗作不多,却又独具风貌的常建。本文拟对常建边塞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边塞诗一向被认为是属于盛唐的一个题材.而明代的边防诗,则可以看作是边塞诗在新形势下的延续和发展.明代的边防诗有两个系列.一是关于北部边防的边塞诗,一是关于东南沿海的海防诗.前者基本上沿袭了唐代边塞诗的传统;后者则在唐人边塞诗外另辟一境,更具新意,同样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同样写战斗,却更多地带有海风和里巷的气息,直开唐代边塞诗未有之意境,构成明诗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6.
边塞诗在唐代诗坛上闪烁着异彩,吸引了一大批唐诗研究者以极大的兴趣进行整理、探讨。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人们也开始注意去讨论中唐边塞诗,这是非常必要的。和盛唐边塞诗相比,中唐边塞诗确实具有独自的风貌。一个显著特征是中唐边塞诗作者多,诗歌创作亦丰。据粗略统计,中唐存边塞诗五首以上的诗人约二十五人,共存诗约三百五十首。可见边塞山川、风习是为中唐诗人所喜爱的题材。中唐边塞诗之所以如此兴盛,除了唐代边塞诗所共具的创作条件外,还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从时代看,中唐边患日重,引起朝野之士的密切关注,边塞战争自然就成为他们的日常话题;从诗人的生活经历看,中唐以后,文人入幕成为  相似文献   

7.
从李益的边塞诗看唐代边塞诗的兴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的边塞诗在盛唐达到鼎盛后逐渐走向衰落,这一转折从李益开始。本文对初盛唐和中晚唐两个阶段的边塞诗的主要倾向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时代政治风气和诗人创作目的的变化探讨了唐代边塞诗在中唐以后不再振兴的原因,从总体上对唐代边塞诗作了较全面的把握  相似文献   

8.
唐代是中国封建史上政治开明相对开明的年代,但在那样的岁月里,贬谪文学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贬谪诗歌这一题材形式在唐代诗歌史的不同时期内所呈现出的艺术特征也是不尽相同的,在初、盛、中、晚四个相继的年代中,贬谪诗歌在内容、精神风貌上都有各自的风格。  相似文献   

9.
唐代诗坛,群星灿烂,流派众多。其中边塞诗派以写边塞战争、边塞风光、边塞生活等独特风格别树一帜,深得后世喜爱。学术界讨论边塞诗,往往盛称岑参,高适,并有许多专文研究;但对于唐代初期的边塞诗作,却很少有人论及,至于对开有唐一代诗风的陈子昂的边塞诗作,尽管许多论著中提到了,但迄今未有专文加以论述。事实是:陈子昂早在青年时期就满怀报国志向,慷慨从戎,两历边塞,在筹策安边的同时写下了许多与边塞有关的著名的诗文,是一个身体力行的边塞诗人;陈子昂的边塞诗作内容丰富多彩,格调质朴刚健,曾经对盛唐边塞诗产生过重大影响,是边塞诗从初唐转入盛唐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论元代少数民族边塞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元代少数民族边塞诗曾宪森在我国古代诗歌艺术宝库中,边塞诗以其独特的题材和鲜明的特色而呈放异彩。元代是继唐代之后边塞诗比较繁荣的一个时代,少数民族诗人用汉丈创作的边塞诗成就尤为突出。著名义学史家刘大杰曾指出:“元代诗词,有不少少数民族作家,他们有深厚...  相似文献   

11.
唐代著名诗人岑参向以创作边塞诗闻名。其所作边塞诗,形象瑰丽,想象新奇,气势雄放,因而具有浪漫主义特色,这已几乎众口一词,咸无异议。但是,笔者以为岑参边塞诗的写实性却绝不容忽视。即以其脍炙人口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名诗而论,便可明显看到岑参边塞诗朴实的写实风格之一斑。《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是一首富于浓郁地方色彩的边塞诗。诗中记述的风雪别宴与山行相送等感人至深的场面,无不以其真实描绘震慑读者心灵,并非以浪漫情调取胜。但这  相似文献   

12.
庾信在北朝期间,曾创作了为数不少的边塞诗.依据其边塞诗表现内容的不同分两类,一类是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中的边塞诗,反映了诗人感伤身世、思念故国的感情,基调悲凉激楚.另一类是庾信在亲历北方边地生活之后,创作出来一些深刻反映边地战争和军旅生活的诗篇.这些诗作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为唐代边塞诗的繁荣作了良好的铺垫.  相似文献   

13.
唐代边塞诗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修辞是提高语言艺术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借代则是唐代边塞诗中运用非常广泛的一种修辞手段。本文主要从借代的类型以及修辞效果两方面对唐代边塞诗中的借代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边塞诗的发展在唐代达到高峰 ,显然 ,这种巨大成就应该建立在前代雄厚的基础之上 ,先秦边塞诗是它真正的源头。本文通过对边塞诗发展史的考察 ,初步揭示了先秦边塞诗对唐代边塞诗的多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唐代边塞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成熟繁荣乃在盛唐时期。盛唐诗坛上不仅出现了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崔颢等诗人共同形成的边塞诗派,而且汇聚着李白、杜甫、王维等著名诗人描写边塞的诗篇,使边塞诗在盛唐诗坛上光彩夺目,蔚为壮观,因此,盛唐边塞诗作为唐代边塞诗的代表是当之无愧的。近年来,学术界对盛唐边塞诗作了较广泛深入的探讨,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何看待唐王朝在开元、天宝年间与四邻少数民族所进行的战争的性质,以及边塞诗人对这些战争的态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和亲作为唐王朝与周边游牧民族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对当时人的生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并直接促进了唐代边塞诗的创作.吟咏和亲女子的诗歌在唐代和亲类边塞诗中占有重要比重,其中咏当朝公主和咏汉代和亲女子王昭君的诗歌尤其值得关注,这些诗歌为唐代边塞诗注入了一种新的格调,使边塞诗在刚健慷慨的主流之外,又增加了庄雅端肃的庙堂气和幽怨苦恨的宫怨气.  相似文献   

17.
提及王维,人们立即会想到他“诗中有画”的山水诗。其实,检其诗可以看出,王维的诗歌题材丰富,风格多样,诸体均备且又众体皆长。他创作了为数不少的边塞诗,只是其边塞诗成就为山水诗名所掩。他共留下诗歌四百余首,其中边塞诗三十余首,这个比例虽比以边塞诗擅名的岑参略少,但与高适则相差无几,高适二百多首诗中,边塞诗也只占二十余首。王维的边塞诗在思想上、艺术上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值得注意的是,他的边塞诗大部分创作于  相似文献   

18.
初盛唐时期的东北边塞诗创作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唐太宗为代表;第二阶段以陈子昂为代表;第三阶段以高适为代表。东北边塞诗具有丰富的内容,情感基调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别是将陈子昂、高适的东北边塞诗与开元、天宝时期的西北边塞诗相对照,会发现前者写边疆负面现象较多,情绪不及西北边塞诗高昂。这种差异,只有统观唐代武后至玄宗后期从国家西陲到东北的总体边疆形势、民族关系态势以及朝廷的应对策略.将相关诗歌置于初盛唐时期总体民族关系态势影响下的各战区实际状况之中,方可获得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鲍照是第一个大量写作边塞诗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诗人;李益是唐代从军出塞时间最长的诗人,边 塞诗创作有丰富的生活积淀,他的边塞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鲍照对唐代边塞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鲍照与李益的边塞诗创作具有可比性.通过对鲍照、李益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经历,及其边塞诗创作的思想内容,边塞诗中蕴含的情感意识,边塞诗对古代典籍中军事素材的运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比较,可以清楚地了解鲍照对唐代边塞诗的影响和李益边塞诗的创作渊源.  相似文献   

20.
南朝边塞乐府是中国古代边塞诗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南朝文人拟乐府盛行和诗坛重情尚变等时代背景下,"赋题法"的创作模式和横吹曲的音乐特质,促进了边塞乐府创作的繁荣。南朝诗人模拟横吹曲的题材,为唐代边塞诗创作所继承和开拓。在绮丽柔婉的文风影响下,南朝边塞乐府虽然还存在着"宫体诗"的情调,但也为唐边塞诗高潮的到来做了艺术上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