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上海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以创新带动就业、建设创新型城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上海中小企业转化发明专利,既受到内在因素制约,也面临外部环境障碍。上海应完善专利激励政策,提高专利质量,建立健全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组建专业服务机构支持科技金融创新,加快培养专利人才,培育发明专利转化的知识产权服务业,大力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发明专利转化。  相似文献   

2.
高德杰 《职业》2012,(33):151
目前,农业科技成果并未发挥其真正价值,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难度大,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程度低,大量的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造成资源的浪费。本文分析了济宁农业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并提出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世博会是各国传统文化精粹和最新科技成果系统展示的舞台,世博科技是上海重要的智慧源泉。其中,世博低碳城市建设技术尤为值得关注,它关系到上海城市的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如新能源技术、节能技术、新材料技术、废弃物处理技术、水环境治理技术、城市规划设计等。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世博会园区及场馆所蕴含的技术信息,关键还在于适应上海推进技术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进程。同时,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世博科技应用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韩东宁  秦颖 《现代交际》2010,(12):239-240
产学研结合是指由学校和企业、科研院所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的对接与耦合,是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有效实现形式和途径。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是高职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高职教育走产学研合作的道路,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对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徐珺 《科学发展》2013,(6):82-89
近年来,上海科技创新体系总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现阶段仍然存在着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双方两头冷的现象。究其原因,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是一个重要原因。总体来看,上海虽已初步形成了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但科技服务能力的疲软仍是阻碍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的短板。上海应逐步调整科技服务业的发展路径,将科技服务业列入现代服务业的主要产业来培育,进一步优化科技服务业市场化运作环境,有效激发其活力,从而提升上海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城市》1994,(2)
城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摇篮,又因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昌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成了以城市智力密集区为依托,以开发高技术和开拓新产业为目标,推动科技、教育、产业相结合,实现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的综合基地——高技术开发区的诞生。然而,高技术开发区的形成和发展并不是被动的,它能够对城市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先进制造业大致经历了"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调整、在发展调整中提升"三个阶段,已经形成了比较强的竞争优势。然而,上海先进制造业也面临巨大挑战,尤其是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金融危机结束后世界产业发展格局的调整,上海工业如何保持先发效应,走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现实路径,实现持续发展,形成与服务经济相适应的产业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制订"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淑娟 《职业时空》2008,4(5):123-124
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今天,人类已进入一个以知识的占有、配置、生产和消费为基本要素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一时代的基本特征是知识不断创新,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而要加快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关键在于人才。在科学技术应用到生产实际并使科技成果物化产品过程中,不仅需要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还必须有技术工人的参与,特别是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具有高超技能、  相似文献   

9.
仪孝伟 《科学发展》2021,(11):31-37
智能汽车已进入发展快车道,发展智能汽车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上海要紧抓智能汽车发展重大机遇,加强智能汽车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和组织机制保障;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和载体,推动智能汽车关键技术突破及产业化;推进规模化示范应用,加快智能汽车商业化落地,从而实现"顶层设计—技术创新—产业化—示范应用—商业化运营"的梯次闭环发展体系.此外,在区域协同、基础设施、产业配套等方面强化支持保障,营造支撑智能汽车发展的良好生态,促进上海智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上海构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集聚了一批知识产权资源要素,知识产权服务业规范有序发展,为推动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支撑.同时,上海专利高质量发展面临创新效率不高,专利产业化整合力度不强等问题,其主要根源在于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和技术创新主体的动能尚未被充分激发.纵观美国硅谷、北京中关村等成功经验,建设专利技术产业联盟是加快技术渗透速度、促进成果转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上海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充分利用各类科技资源,完善创新服务体系,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科技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提升科技资源综合利用率;另一方面,更要推动“创新资源集聚”向“创新支撑服务”升级,促进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发展,服务企业发展和产业技术创新。为此,上海应完善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建立“科技资源数据中心”,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基地,培育壮大科技公共服务产业。  相似文献   

12.
上海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国内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上海高技术产业的产值规模和增长速度均在国内居于前列,但领先的科技创新能力并没有很好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高技术不高”的特征非常明显。这主要在于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相互割裂,具体表现为政府科技创新计划的引领与整合作用不强,政府创新资金和社会资金存在“两张皮”现象,投融资体制机制与高技术产业化的需求不适应,缺乏技术创新链的整合,因此难以突破高技术产业中跨国公司构建的网络权力与战略性隔绝机制。  相似文献   

13.
汪怿 《科学发展》2012,(5):48-62
基于上海创业型创新人才在创业创新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政策诉求,上海应通过政策的突破和创新,带动体制机制变革,坚持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和政府有效作为相结合,坚持人才、科技、金融等因素相结合,坚持人才、项目团队相结合,推进创业政策、人才发展政策、项目支持政策、企业发展支持政策、积极提供创业服务,以更大范围地集聚和培育创业型创新人才,营造充满活力的创业环境。  相似文献   

14.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的象征,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经阶段。新型工业化既不同于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也不同于我国传统的工业化道路。上海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提升,逐步提高对新型工业化的具体内涵、实现途径和发展模式等认识,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客观规律、体现国家要求和具有上海特点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李先维  徐凯 《职业时空》2013,(10):101-102,110
科技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外生力量,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树立起科技创新的观念,以软要素突破硬约束,才能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因此,从统筹城乡发展角度对科技创新需求进行分析,探索科技创新对城乡统筹发展的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际创新中心是指科技创新资源密集、科技创新实力雄厚、创新文化发达、创新氛围浓郁、科技辐射带动能力较强,具有良好科技发展潜力和人文自然环境、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城市或区域,是全球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创新源地和产生中心之一。上海科技创新实力雄厚,稳居全国各地区前列,具备建设国际创新中心的先天优势。上海要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必须在城市总体发展格局中进一步凸显科技创新功能,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人才强市战略和文化强市战略,全力以赴抓好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使科技创新功能成为城市功能的核心和关键,着力增强城市科技创新实力和国际综合竞争力,到2020年基本建设成为具有雄厚竞争力、强大辐射力和广泛影响力的国际创新中心城市,成为全球创新资源配置中枢、国际创新知识生产源地、世界创新经济战略高地和国际科技创新竞合平台。  相似文献   

17.
流通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产业增长具有超越整体经济增长的潜力。上海的流通产业历史悠久、基础好,在全国具有领先优势。未来30年,上海将发展成为“全球城市(The Global City)”,成为全球指挥和控制中心以及资源配置中心。与上海城市发展的脉络一致,上海流通产业需要加快创新步伐,不断提高市场引导力、资源配置力、科技支撑力、综合竞争力。到2020年,上海将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与我国经济贸易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贸易中心。  相似文献   

18.
推进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瑞博 《科学发展》2010,(12):99-111
战略性新兴产业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和产业安全,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市场前景、扩散效应以及引导科技进步的能力。上海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理清新兴产业培育与传统产业发展、加工制造与高端服务、立足本土创新与集成全球创新资源、普惠性政策与定向性政策、重点扶持大企业与培育科技中小企业、系统推进与重点突破等之间的辩证关系。通过研究借鉴国内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与做法,提出上海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目标、发展方式、发展愿景、发展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汤汇浩  高平 《科学发展》2014,(10):68-73
加快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应有之义,也是履行"科学发展先行者、改革开放排头兵"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已有较好基础,但也面临严峻挑战和制约。上海可在完善规划、创新资源、成果转化、支撑体系、创新文化和合作网络等方面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