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任何文章都是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里反映的产物,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习作“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教师如何在作文指导中实现这一目标呢?我根据某些单元训练内容,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对传统的作文指导课进行改革,把作文指导与活动课结合起来.课内指导与课外指导结合起来。化静为动,以动促写。  相似文献   

2.
传统作文教学方式是“老师命题,学生作文”,在规定的时间里(通常是每周两节作文课)写规定的内容。这种做法是违背写作规律的。因为“先命题,  相似文献   

3.
作为语文教师,如果只会指导学生作文,不重视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好习惯,就作文教学而言,我认为只是进行了一半,因为好的文章不仅仅是写出来的,更是修改出来的,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分写,七分改”。许多教师忽视了这一点,不辞辛劳地替学生逐字逐句地修改作文,往往把一些超出学生见识之外的语言强加给学生。久而久之,导致了学生思维不发展,观察事物不全面,甚至出现作文的“懒惰”行为。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提出,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与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我们针对孩子喜欢看漫画、卡通,尝试让孩子们写漫画作文,实现作文与漫画、美术、思品学科的有机整合。正如漫画家所言:“漫画不但属于美育,还与德育、智育密切关系,并且大大有助于培养想象力、创造力。”近年来,我们在“小作文”、“大作文”的配套训练和教师角色转变的实验教学中,让孩子们用笔“漫画”记下自己最感兴趣、记忆深刻、最快乐的点点滴滴,引导其说,再指导其写,逐步融会贯通,收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教学是学生主动倾吐自己思想感情的精神活动,作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操。如何让学生快乐作文呢?下面我谈谈在作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6.
学生作文,特别是初接触作文不久的学生,如何把文章写具体,是作文成败的一个关键问题。很多学生写作时把握不住“具体”,轻描淡写,或这一次“具体”了,遇到新内容仍不知怎样“具体”。一个事件,一次活动,一个分析,几句话之后便无话可说的现象普遍存在,所以应对“具体”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同学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可见,纪实作文是“课标”所划分的两大类作文之一。何谓纪实作文?记实作文就是写孩子们周围真实发生的生活,记述的足孩子们的昨天和今天发生的事情,它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写真实的生活事件。不难体会,“真实”是纪实作文的生命,但遗憾的是,现今小学生虚假怍文的现象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8.
通过有计划的活动安排,让学生“人人参加活动,人人获得体验,人人表达自己,人人获得赏识”,从中体会到作文的快乐,促使学生爱上作文课,乐于动笔写作文。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习作中“写自己想说的话”、“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我认为《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所提出的新论述,不仅符合时代要求,更重要的是符合写作的自身规律。因为“自由表达”是儿童的天性,“作文中儿童自由表达,既发展作文能力,又有助于成为一个在个性、才智和身心等方面发展健康的人。”因此,“引导学生从心灵体验出发,真实地再显生活的底蕴,真诚地拥抱生活,在课堂上让他们尽情地衷现自己的喜怒哀乐,毫不留情地丢弃八股语言的面具,有声有色、淋漓尽致地用富有真情的个性化语言展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在作文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只有给予学生表现自我的自由,给以心灵的放飞,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才有可能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所谓话题作文,即在命题时,提供一个内容,即“话题”,要求学生围绕这个“话题”来写作,至于立意、选材、文体、表达等则由学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正因为话题作文要求宽松,没有审题障碍,看起来比较好写,但恰恰是因为这一点,往往易让学生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走进一些误区。笔者认为,要写好话题作文,需纠正错误认识,以下八个方面尤其需要注意。  相似文献   

11.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有兴趣就有作文的动力,有兴趣就有作文的潜力。要顺其自然,要启迪学生设法让学生愿意写,乐意写。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指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一旦我们的作文课使学生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进发出对作文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12.
曾经在学生中做过一个调查,学语文最怕什么?结果百分之九十以上同学的回答都是“作文”,原因主要是“没有内容写”、“不知道该怎样写”、“写不具体”、“想说却好像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这些回答充分流露出学生对习作的畏难情绪,同时也暴露了我们作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作文,说到底是一种“倾诉”,也就是把自己知道的事和自己心中的情告诉给别人听。照此说来。习作应该不是件难事。可为何大多数学生却怕写、厌写、写不好呢?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的生活经历太少。平时基本上是“两点一线”的生活,使得学生与外界的人、事、物接触太少,脑子里积存的生活信息量不够。素材匮乏,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无“厚积”岂能“薄发”!由此。“榨”出来的习作为强言之物,以空话、套话应付,非真情无实感。因此,帮助学生开拓习作的素材源应该是作文教学的一项根本任务,走生活教学之路是作文指导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作文指导要以人为本,以生活为本,强化学生体验,让学生产生“我要写”的积极心态。这就要求教师做的应该是像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以实现《课标》中所强调的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对作文“有兴趣”的目的。因此,我采取了一些措施,让学生感受到了习作的精彩。  相似文献   

15.
作文指导课是在学生动笔之前教师为进行必要的指导而上的一种作文课,它是作文批改和讲评的基础。上好作文指导课不仅有利于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还可以让学生明确写作要求,拓展写作思路,借鉴写作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习作水平。那么,怎样上好作文指导课呢?我们认为应该做到“四结合”。  相似文献   

16.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课标颁布后我认真研究了课标内容。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经过二年多的课改实践,我感受到久旱逢甘霖!以前作文批改大多是越俎代庖,老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对学生的习作字斟句酌、精批细改;然而,真正的“主角”学生呢?一般只是“听众”、“看客”。他们对老师批改的作文似乎比较冷漠,很少有动于衷。自从新课标实施以来,我对作文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普遍厌烦。归根结底,是学生缺乏习作的兴趣,懒于表达,羞于表达,难以表达。那么,如何使学生从“厌写”变为“乐写”,从“要我写”变为“我要写”,去寻找“快乐和宝藏”呢?我认为,  相似文献   

18.
如何让学生乐于表达 增强写作信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在以往的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每写起作文来,总感到无话可写,或茫无头绪,往往只是写上三言两语完事,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教师在指导时没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以为习作指导课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应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从而增强习作信心。  相似文献   

19.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指导学生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实际作文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许多问题,只要教师一提起作文,教室里就是一阵叹息声,不少的学生一筹莫展,不知如何下笔,即使写出来的文章不是千篇一律、人云亦云,就是空洞无物。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要让学生能写出具有个性化的习作,启迪学生的思维,发掘作文的源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一、活动作文的概念、内涵及特征1.活动作文的概念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张化万老师给活动作文教学下的定义是:活动作文教学是指在作文教学(课内外)中,鼓励学生以课内外各种亲身经历的活动为基础,课堂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或创设生活情境,以活动作文中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在体验生活、学习生活,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或提升对生活的感受与认识,从而产生表达欲望,变厌写为乐写,变难写为易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