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测验焦虑的传统研究与认知研究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缺乏整合研究。本文在考察大量文献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整合研究,提出了区分测验焦虑诸因素的新框架,其包括四个方面,即测验焦虑产生的起始条件,表现,控制策略及强化条件。这将有助于测验焦虑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也有助于研究者准确、清晰地把握测验焦虑的不同侧面  相似文献   

2.
不同焦虑者的归因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测验反应问卷、字母变换任务和成绩归因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45名测验焦虑者的归因方式.结果表明:(1)高、低焦虑者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归因方式;(2)焦虑者将自己的成绩归因于能力、任务难度、努力、机遇、集中注意力等因素,但不同因素在归因中起的作用不同;(3)一致性信息和社会比较信息在高、低焦虑者归因中起的作用也不同;(4)高、低焦虑者归因时对信息的使用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采用华东师大周步成等人编制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对佛山市五区3000多名中小学生进行测查。以了解和分析佛山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为今后佛山市继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相应建议。抽查结果表明:1.怫山市80%以上的学生心理处于正常焦虑的水平.6.3%学生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2.高中生比初中生和小学生较易出现心理偏差;3.女生较男生容易出现心理焦虑。  相似文献   

4.
以高中生为被试,采用运算--词汇广度测验和Morris(1981)的担忧和情绪化问卷,考察了被试在执行工作记忆广度测验期间的考试焦虑、担忧和情绪化,以及他们对工作记忆的影响程度.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考试焦虑会降低工作记忆广度,其程度为10.1%;担忧对工作记忆广度的预测效应非常显著(β=0.315),情绪化的预测效应不明显(β=0.050).所以,在考试焦虑中,导致工作记忆成绩降低的关键因素是测验期间存在的担忧.  相似文献   

5.
低测验焦虑者倾向于把失败归因于自我努力不够,而高焦虑者倾向于把失败归因于能力缺乏。同时高焦虑者总有一个自我保护机制,如自我标榜、自我服务和自我设阻。焦虑者的归因方式主要有三种:特质型归因方式、预期加工归因和后归因。  相似文献   

6.
探讨高中生的认知方式与焦虑水平和学习成绩的关系。运用镶嵌图形测验(EFT)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361名高中生的认知方式和焦虑水平进行测量。结果发现认知方式和焦虑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焦虑水平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场独立个体的焦虑水平较低。认知方式和数学成绩呈显著的正相关,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数学成绩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场独立个体的数学成绩较高。焦虑水平与学习成绩的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统计焦虑是一种特定领域的数学焦虑,在学习统计或研究方法相关课程时统计焦虑的发生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文章首先概括分析了对统计焦虑的实质及理论结构的认识,随后介绍了当前可用的测评工具。同时认为引发学生统计焦虑出现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情景性因素、特质性因素和环境性因素。文章最后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趋向提出了瞻望。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社会焦虑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目前,虽然学术界对大学生社会焦虑问题的研究非常有限,但业已推出了不少相关的研究成果。在对当前国内大学生社会焦虑的相关研究概况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从理论基础、测量工具、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视角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大学生社会焦虑研究的未来展望,以推动大学生社会焦虑问题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使用,互联网焦虑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在总结以往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从计算机焦虑和互联网焦虑的概念比较、测量方法和目前的相关研究等方面阐述了互联网焦虑的特点;然后对相关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可以开展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阐述;最后对互联网焦虑的预防和干预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语言焦虑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焦虑的研究缘于一般的课堂焦虑研究,逐渐被界定为外语学习过程中特有的焦虑。研究者们利用FLCAS、FLRAS、OAS等测量工具研究了语言焦虑的性质特点,发现语言焦虑对外语学习的影响作用往往是消极的,但也有不同的研究结论。对近30多年来的语言焦虑研究的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以往语言焦虑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运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西安地区部分高职院校258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探查其在汶川地震期间的心理焦虑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汶川地震期间,高职大学生心理状况相对稳定;(2)高职大学生的焦虑有显著的个体差异;(3)高职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对其焦虑心理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419名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学生在线直播课英语学习焦虑》调查量表对研究对象在疫情期间在线直播课学习环境中的英语学习焦虑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在线直播课的学习环境中,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焦虑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线上直播课焦虑、线下考试信心焦虑、线下考试焦虑和线下考试结果焦虑。文章进一步探索了直播课英语学习焦虑与英语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的在线英语学习焦虑均与英语成绩之间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其中:“线下考试焦虑”和“线下考试结果焦虑”对于英语考试成绩,特别是CET4成绩有预测作用;而“线上直播课焦虑”和“线下考试信心焦虑”对于考试成绩没有预测作用。这对大学英语在线直播课教学提供了以下参考:第一,充分发挥在线直播课的教学优势,调整直播课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在线教学各个环节,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进行学习,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提高在线直播课英语教学的学习效果;第二,及时了解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焦虑,针对大学生英语考试焦虑强且考试成绩偏低等情况,教师可以在直播课教学期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应用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应试技能,逐渐减少学生对于线下英语考试的恐惧心理,降低考试焦虑,切实提升大学生的英语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3.
语言焦虑心理影响着非外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的学习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调查显示,焦虑心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生英语口语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害羞和怕出错的心理、文化差异及语言环境是非外语专业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语言学习产生焦虑心理的主要原因。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学模式的更新能帮助消除语言学习焦虑,提高英语口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精神分析理论百年发展历程的三个阶段,选择了相应时期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霍妮、沙利文、雅各布森、克莱因和科赫特,总结归纳其对于焦虑的理论观点,描绘其发展脉络,比较精神分析焦虑理论与其它理论的差异,希望为当代焦虑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生活事件与焦虑情绪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事件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与焦虑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与焦虑的发生状况,以及对学生的影响程度。从而使学校、教师和心理学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体验、生活状态,并且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措施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愉快地完成学业,顺利地步入社会。  相似文献   

16.
汉代诗歌中忧世之嗟较少,忧生之叹较多。汉代诗歌的忧生之叹,既表现为对有限的生命长度之焦虑,又表现为生命困顿之忧。忧生之叹诗歌的特点,亦能反映出汉代诗歌的大体特征:生命主题作品集中而频繁,体现出发愤而作、宣泄悲愁的创作方向,直面生死,毫不讳言,具有个性与共性相统一的特征,既指向于个体人生,又高度概括了无数人千古共有之情。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网络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便利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新的忧虑———计算机焦虑。计算机焦虑是用户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厌恶或害怕计算机,或忧虑未来计算机使用而引起的情绪反应。大学生计算机焦虑的形成与大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和经验、个人认知、自我计算机效能感等因素有关,提高大学生计算机使用技能、帮助他们获取成功经验和恰当运用心理治疗等方法有助于降低或消除计算机焦虑。  相似文献   

18.
作者通过对9名初中、高中和大学社交焦虑青少年的深度访谈,从个体生活经历和心理发展变化的角度研究社交焦虑及其重要影响因素间的关系。通过访谈发现羞耻感、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低自尊水平、朋辈关系、人格中的内向和神经质因素对社交焦虑有重要影响作用。本研究对青少年社交焦虑的认识从个体化的角度进行了探讨,为研究羞耻感、父母教养方式等因素对社交焦虑产生、发展和维持的重要影响作用提供了更加充分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家属焦虑、抑郁状态的形成因素及心理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对105名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家属根据其焦虑或抑郁症状给予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其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结果心理干预前后SAS分别为59.16±4.11、45.35±3.25(t=27.08,P<0.05),SDS分别为54.13±3.67、47.95±2.21(t=15.07,P<0.05),治疗后评定分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后症状减轻。结论焦虑和抑郁症状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家属不可忽视的心理问题,应引起医学界的重视。心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焦虑和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焦虑症患者的感觉门控电位P50变异的意义。方法应用美国B ravo脑电生理仪,采用条件刺激(S1)—测试刺激(S2)模式对36例焦虑症患者作了P50检测。患者组于治疗10周时进行P50检测。结果焦虑症P50抑制明显减弱;S2-P50波幅正常人(2.2±0.9)μV,患者组(2.8±1.8)μV,P<0.05。患者组在治疗后的10周随访时的P50主要指标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P50变异也是焦虑症的特性,值得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