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教仁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活动家。他不仅为辛亥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在辛亥革命后,为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保卫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是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的革命伟人。宋教仁一生革命事迹很多,史学界已有很多论述。本文试就他与民初国民党建立的几个问题,即为什么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国民党的建立是否“历史上的倒退”?对国民党建立后宋教仁的活动如何评价?进行一些探讨,以就教于史学界。  相似文献   

2.
民初政争,是民国初年以宋教仁为首的革命派,即在孙中山等支持下建立的国民党,为了挽救辛亥革命的失败,企图通过议会和政党斗争,向袁世凯和平夺权,从而与袁世凯支持的进步党展开的激烈斗争。斗争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的较量,即由哪个阶级专政和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后阶级斗争的继续。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在中国古老的土地上第一次建立起民主共和国,广泛地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这是它的功绩。但是,辛亥革命没有触动半殖民地半封  相似文献   

3.
宋教仁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活动家.他不仅为辛亥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在辛亥革命后,为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保卫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是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的革命伟人.宋教仁一生革命事迹很多,史学界已有很多论述.本文试就他与民初国民党建立的几个问题,即为什么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国民党的建立是否"历史上的倒退"?对国民党建立后宋教仁的活动如何评价?进行一些探讨,以就教于史学界.  相似文献   

4.
宋教仁是辛亥革命的重要领导人物,他系统地研究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组织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抨击封建专制统治,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势力进行顽强斗争,直至被袁世凯暗害。宋教仁为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投身民主革命所做的一切,证明了他不愧为民主革命的斗士、宪政精英、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先驱。  相似文献   

5.
宋教仁并非“拥袁派”、“议会迷”,其对袁世凯的妥协与让步实为时势所迫。主张实行资产阶级内阁制实为限制以袁为首的封建旧官僚的势力。宋教仁在当时的形势下谋求共和政体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是资产阶级民主势力同封建专制势力之间矛盾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政党与政党政治论”是以宋教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要在中国建立议会政治体系,实现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长期以来,人们在评价宋教仁的“政党与政党政治论”时,往往是以简单的否定代替具体的分析,过多的指摘取代科学的批评。应该看到,对于处在20世纪初的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来说,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未出世以前,“政党与政党政治论”毕竟是一种先进的思想,特殊的政治形势曾赋予其积极进取的精神,一时成为影响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宋教仁为在中国实现民主政治而捐躯,但他的思想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不应因此而被湮灭。  相似文献   

7.
二次革命后的国会与党争是民初民主宪政试验的最后一幕.袁世凯为建立其独裁统治,不仅排斥激进的资产阶级政党,也排斥温和的资产阶级政党,由此导致了国会政党关系与政党格局的新变化。进步党与国民党日趋一致并对袁世凯有所抗争,但软弱的政治性格使它们无法取得胜利。这一结局表明,只要政权掌握在封建军阀手中,资产阶级就无法仅凭国会和政党活动来使自己成为统治者,无论是议会政治还是政党政治,都没有成功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在共产国际“左”倾理论的指导下 ,中共先后出现了三次“左”倾关门主义错误。依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 ,国民党不仅是一个政党 ,而且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而共产国际视资产阶级性质的国民党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从而割裂了国民党与资产阶级间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必然在认识上出现一误区 ,即将大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混为一谈。一旦大资产阶级叛变革命 ,共产国际便视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破坏统一战线 ,从而打击它们。  相似文献   

9.
民国初年,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为宋教仁暗杀事件,状告菲律宾马尼拉的《公理报》犯有诽谤罪,并与其打起了一场轰动一时的海外官司。1913年春天,宋教仁作为国民党的代理事长,领导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得了胜利,并宣布将推行议会政治,制约总统的权力,从而对袁世凯实行专制独裁统治造成了威胁案件刚发生,当时就有许多确凿的证据证明该案是袁世凯所为,许多海内外倡言正义的华文报纸都公开指责袁世凯,。菲律宾的《公理报》是国民党的机关报,也登载了揭露这次暗杀事件的文章,并在一篇评论中明确指出:"杀宋教仁  相似文献   

10.
近代日本社会的特殊历史环境使日本资产阶级政党具有六大特点。通过奋斗,日本资产阶级政党所建立的政党内阁实际上是天皇制内阁,议会制内阁只是一种形式,政党政治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是天皇制下的畸形政党政治,但日本资产阶级政党毕竟已走出了政党政治的第一步,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1.
论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和立宪党人为了在中国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组党热潮风靡一时.它们试图通过竞选,谋取议会多数席位,组成政党内阁,把欧美式的政党政治移植到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中来.由于封建军阀势力总代表袁世凯的抵制和破坏,资产阶级喧嚣一时的政党政治以失败而告吹.本文拟从民国初年中国国情出发,来论证政党政治未能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大革命时期中共对国民党性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十分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这一认识过程基本上循着两条线索发展:既存在着一个联合战线形式的国民党,又存在着一个联合战线之外的纯粹的国民党。联合战线形式的国民党是“各阶级合作的党”,属于阶级联盟,并且随着国民党右派的分裂逐步由四个阶级转化为三个阶级;而纯碎的国民党则是“资产阶级民主政党”,在资产阶级叛变革命后又成为“小资产阶级政党”。党力图将两种不同性质的国民党加以区别,看不到联合战线与国民党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对袁世凯统治时期的北京临时政府立法机构临时参议院作何评价,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分析北京临时参议院的政党构成及其政治主张,结合它们对袁世凯的态度,可以确定北京临时参议院的历史地位,它在本质上仍属于资产阶级代议机构,为实行资产阶级宪政分权制度作出了贡献,并不是“袁世凯的御用工具”。  相似文献   

14.
略论宋教仁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贡献─—兼评宋教仁与孙中山的关系董剑平1913年3月20日,年轻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爱国者宋教仁被袁世凯暗杀了。孙中山闻讯悲愤异常,立即从日本回到上海,他沉痛地写下挽联:“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相似文献   

15.
3月26日列宁在《真理报》发表《中华民国的巨大胜利》一文。5月3日列宁在《真理报》发表《中国各党派的斗争》一文。4月26日袁世凯政府与五国银行团(原为六国银行团,美国后退出)签订二千五百万英镑的“普后大借款”合同,作为对国民党用兵的经费。5月29日统一、民主、共和三党正式合并组成进步党。黎元洪被推为理事长,梁启超、张謇等为理事。9月11日袁世凯任命熊希龄内阁各部总长,进步党自我吹嘘的“第一流人才”内阁组成。10月6日国会在袁世凯的军警包围下,选举袁为正式大总统。俄、法、英、日等十三国驻京公使相继发出照会,承认袁世凯政权。  相似文献   

16.
民国初年,为了防止袁世凯专权,维护共和政治体制,加快经济社会建设,黄兴主张实行政党内阁制,并为之作出了积极的努力。虽然由于种种原因,黄兴的努力归于失败,但对于开阔国民眼界,激发国民的参政热情,扩张国民党党势,促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议会政治和政党内阁曾是民初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政治梦想,从国外回来的宋教仁和章士钊便极力倡行这种制度。相似的成长背景和经历决定了两人政治理念的共性,他们以《民立报》为阵地,努力构建中国民主共和的蓝图,使《民立报》成为上海轰动一时的报纸。但由于当时中国民主基础的薄弱,民主与对抗民主力量对比的悬殊,倡行者对民主思想解读的有限以及实际斗争经验的不足等原因,他们所构建的政治蓝图最终在实践中宣告流产。  相似文献   

18.
建立政党政治、议会政治,通过实现责任内阁,并以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作为重要手段,最终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宋教仁政治思想的精髓.但由于中国当时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导致其责任内阁制必然失败.  相似文献   

19.
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宋教仁对资产阶级民主宪政理论有独到深刻的研究,本文以宋教仁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为核心,对其独特的宪政思想体系作了探讨。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宋教仁在理论上较为成熟,但他的宪政思想对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他在实践中却很嫩弱,忽视中国的国情而终于失败。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民初兴起的政党报刊对民初内阁制与总统制、政党内阁与超然内阁、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等重大政制问题的论争,分析民初资产阶级政党的政治倾向和政治主张.考察民初的阶级关系和政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