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栏首语     
《广西大学学报》"儒家哲学与文化"专栏,继续敦请学者们惠赐佳作。在我国历史文化不绝如缕的发展过程中,儒家思想与文化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儒学的历史地位是自然形成的,因为它适应了中国乃至东亚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予以指引和提升。儒学对中国社群的凝聚作用至今并未衰减,相反却方兴未艾,绝非是"博物馆"里的死物或所谓"游魂"。重新发掘调动儒学精神资源,与现代性相调适,是我们的任务。儒家哲学思想与文化的研究课题甚多,需要学者们做扎实深入的宏观中观与微观的研究。有关儒家的政治哲学伦理哲学生态环保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公民精神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心理是政治文明的基础:新型政治心理应高扬包括自主意识、平等意识、公共精神、理性精神、政治意识在内的公民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更须如此。鉴于公民精神有利于促进社会公正,有助于形成新型的政治文化,有助于提高人的素质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通过发展市场经济,发展有序的政治参与,同时通过教育与引导,在全社会培养公民精神。  相似文献   

3.
黄帝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事实与价值相融通,包括黄帝叙事中历史记载与神话传说的融通、黄帝形象中华夏始祖与人文初祖的融通、黄帝纪念中祖先缅怀与道德弘扬的融通、黄帝祭祀中民族寻根与价值追求的融通。黄帝文化的基本特征形成的哲学原因在于,中国传统历史哲学中的历史规律探索与价值理想追求相融合的思维方式。黄帝文化的特征及其所体现的哲学思维方式决定我们研究黄帝文化,应运用历史研究与价值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田勤耘 《南都学坛》2007,27(2):36-39
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别具特色和风格的哲学思维形态。它被统治阶级奉为官方哲学,长达六七百年之久,支配着我国经济、政治以及文化思想的发展。由于它构建了一套严谨的极具思辨性的理论体系,把先前儒家所提出的伦理纲常上升到宇宙本体论的高度,从而强化了爱国主义,反映了时代的共同价值取向,提升了中华民族对于崇高精神境界的追求,正是这些承担并体现了形成与发展中的中华民族精神,是锤炼和塑造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5.
人的全面发展 ,主要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全面提高与协调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的哲学观 ,主要体现为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相统一的坚实保障 ,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内在要求 ,充分自由与社会制约相统一的重要机制和实现自我与社会贡献相统一的价值取向。科学认识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特征和目标取向 ,努力构建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是现代哲学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代英国对世界的软实力影响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从历史视域来看,它的这种影响根植于英国内部的软实力,其核心在于政治制度的创新与认同,关键在于化经济优势为政治制度优势,并通过制度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提高了英国本土公民及其殖民地精英对它政治制度的认同感;同时也由此激发并保障了英国的民族创新精神和社会创造活力,形成了文化自信与自觉,从而为近代英国软实力的不断兴起提供了持续的动力与强大的制度与文化基础。近代英国软实力兴起的历史经验,可以为我国软实力提升提供发展范式上的启示,并使我们注意到:在经济崛起后国家软实力的发展战略重点可能需要转移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创新与认同上。  相似文献   

7.
弘扬民族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任务之一。我们党历来重视弘扬民族精神,当今时代,弘扬民族精神对我们党和国家实现发展目标,对高校的健康发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都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弘扬民族精神应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将弘扬民族精神与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建设结合起来,与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与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与进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何显明、雍涛合著的《毛泽东哲学与中国文化精神》一书,去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共十章,近40万字。内容包括毛泽东哲学产生的文化背景,毛泽东哲学的文化性格,毛泽东的唯物论、认识论、辨证法、历史观、政治哲学与中国文化精神的关系,以及毛泽东哲学与现代中国文化的重构、中国文化的前景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大学教育的关系问题,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有着质的不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递嬗变,形成了自己的基本特点。文章还论述了现代大学教育是在传统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并有所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极有价值的人文哲学和科学思想。在大学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多渠道、多形式地系统地教育学生,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修身精神、和谐精神、刚健有为精神和人格道德精神等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0.
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通过分析当代发达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大众文化,通过对大众文化主体的反抗性潜能的肯定,来寻求适合当代社会的政治发展形式。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重要学派,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与经典马克思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在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的总体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与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关系来看,它主要实现了对唯物史观原理、方法和精神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他们继承的这些唯物史观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的哲学观念是指在近现代哲学中形成的成为整个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现代性的思想基础的哲学精神和哲学意识。现代性最根本的哲学精神是理性意识 ,理性意识的目标和根本功能是达到合理性。近现代哲学在理性意识的指引下形成了三大现代性的哲学观念 :主体性观念、主体间性观念和历史性观念。在三者中 ,主体中心理性和主体间理性只有在历史理性的参与下才能达到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尼采文化哲学契合了后现代主义这一场广义上的文化哲学运动的内在精神要求。后现代主义与西方社会政治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尼采文化哲学中的后现代意蕴在一定程度上以扭曲的方式体现了后现代政治重主体性、重话语控制等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哲学始终与伦理、政治相纠缠,而同宗教、科学缘份浅淡。在“哲学——伦理——理论”一体化格局中,伦理是基础,政治是核心。哲学伦理化为中华民族重血缘、重宗族、重国家社稷的价值观的生成奠定了根基,它曾使自己的族类更多地享受到人间亲情的温暖。哲学政治化的直接后果,则使得华夏族人重实际、轻玄想、经世致用的文化精神得以充分张扬。  相似文献   

14.
评《毛泽东哲学与中国文化精神》郭齐勇何显明、雍涛合著的《毛泽东哲学与中国文化精神》一书,去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共十章,近40万字。内容包括毛泽东哲学产生的文化背景,毛泽东哲学的文化性格,毛泽东的唯物论、认识论、辨证法、历史观、政治哲学与中国文...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画的传统与传统的中国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画的传统与传统的中国画在理念上有鲜明的区别,前者着重于中国画精神理念的继承与发展,人文的因素比较多。而后者则侧重于中国画的变迁过程及对未来发展思路的预示。此二者之文化精神,就是人生智慧、政治传统与艺术境界的结合,它们相互结合、相互表现,是最地道的中国文化哲学“和之以天倪”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德治"与"和谐"是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的核心与精髓。《大学》继承和发展了"德治"与"和谐"的精神,创造性地将儒家思想提炼为"三纲领"和"八条目",形成了修齐治平的政治模式,成为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经典,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德治与和谐的精神对于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政治领域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的并存、文化领域传统与现代工业精神冲突和融合,成为英国公民教育的社会背景,这些深深影响了公民教育的精神,政府由放任到干预、宗教由神圣到世俗、绅士观念由个别到大众。学校通过民主公民教育、道德公民教育、绅士公民教育,透视出英国公民教育由传统到变革的历程,其中的长处值得我们借鉴,不足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8.
以《法哲学原理》作为思想文本的黑格尔政治哲学研究一直占据学术界的主导地位,而对《精神现象学》与《法哲学原理》之间存在的关于政治哲学理论的差异缺乏足够的重视。前者注重的是在历史意识中形成的现代精神理念,后者是在前者形成理念指导下,具有建构意识的预想。这一关注将使我们在全球化与多元文明对话的时代语境中,对当代政治哲学的普遍性话语背后的特殊性价值内涵葆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英国教学研究是以自由教育的文化精神为基础,以自由哲学观为哲学引领重心,通过不断回应 社会持续变革对教育的诉求,形成了教学文化的保守性、教学改革的稳定性、教学理论的多元性和教学研究的 开放性等特点,并呈现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对立统一的教学研究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研究方法体系、系 统整体的研究取向以及传统与现代整合的教学理论发展的一些趋势。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英国保守党首相皮尔的政治行为模式是一种"实用的保守主义"模式。它是19世纪上半叶英国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势力相冲突的产物。这一政治行为模式形成于皮尔对爱尔兰问题的处理,在1832年发表《塔姆沃思宣言》、1841-1846年财政关税改革等重大政治事件中得到进一步发展。皮尔"实用的保守主义"政治行为模式的形成与发展,表明英国贵族政治已遭到严重的危机。它一方面导致保守党分裂,另一方面又为英国贵族政治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准备了一个最好的接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