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忠实是传统的翻译标准之一,但目的论和解构主义思潮否定了忠实的可能性,对忠实这一翻译标准提出了质疑。文章从忠实的量化、翻译的本质、译者的职业道德、翻译的社会功能、忠实和通顺的辩证统一关系等方面.阐述和肯定了忠实作为翻译标准存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翻译既要注重原文的结构特征,同时也要考虑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在必要时对原文句子顺序做变动,使其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从而达到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文章从对英语长句的正确理解的角度,讨论了英语长句的几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3.
“读者层”、“读者群体”与忠实通顺的相对性──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对翻译标准的影响章和升“忠实通顺”是翻译界广泛遵循的标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该标准内涵丰富,在翻译实践中难以量化,不同的读者对此要求不尽相同,因而具有很大的相对性和可变性.如千篇一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语境的角度探析了外贸信函英语的文体特点 ,认为其基本特点是 :严谨庄重、力求准确、注重礼节。这些特点在翻译时须特别重视。本文主张把“忠实”和“通顺”作为该文体的基本翻译标准 ,并根据有关文体特点提出了翻译时应当特别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翻译标准与原则问题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根据斯珀伯和威尔逊(Sperber&Wilson)的"关联理论",通过对翻译过程中影响译者对原文理解与译文表达的重要因素之一--"认知语境"进行分析,探讨翻译标准的原则问题.有关翻译标准与原则之争实质上是从不同角度看待翻译标准与原则问题,是在"认知"与"表达"上的不断争论与妥协.翻译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认知程度的不同决定翻译的水准高低,表达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认知的差异.从"认知"角度来说,对于同一事物的认知,存在个体差异,翻译似乎无确定的标准,然而,归根到底,译者在"认知"基础上采用何种"表达方式"不能离开"准确"和"忠实"这个根本."准确"是对译作的效果而言,是相对的,"忠实"是对译志的态度而言,是绝对的.  相似文献   

6.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概念是由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提出的。本文根据不同科技文本主要特点,在对这些文本进行翻译时,要掌握好它的翻译标准,合理运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方法,忠实、通顺地将原文意思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7.
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是语言的社会属性,语言变异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学作品中的常见现象.语言变异的复杂性增加了翻译的难度,面对变异译者必须做出恰当的选择.本文拟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介入语境理论,从语音变异、词汇变异、句法变异和语体变异四个层次对语言变异的翻译进行探讨,并认为对变异的语言进行翻译时译者应从多维的、动态的语境角度去把握.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文化、语言、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论证了文化翻译的理论基础。本文认为:文化翻译是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在民族生存环境,习俗和宗教等条件下,对文化与文化翻译的"表层"与"深层"结构进行研究,探索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文化"传真"意指文化翻译的基本准则,即要求译语从文化义的角度准确地再现原语文化所要传达的意义、形式及风格。翻译中"文化传真"度的把握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翻译标准众说纷纭,各有千秋。本文尝试从旅游文本的翻译特点,通过例证来寻找旅游翻译的标准;并从旅游翻译的角度来思考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对旅游文本英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 19世纪末严复提出“信、达、雅”以来 ,围绕翻译标准的讨论已经持续了百年。这期间不断有学者发表自己对翻译标准的见解。有的提出“忠实、通顺、优美” ,有的倡导“正确、通顺、易懂”。凡此种种标准 ,与“信、达、雅”相比较都是大同小异 ,而且大都有此三条标准。因此 ,翻译的标准势必受制于话语体裁、翻译目的、译者个人风格等多方面的因素。然而 ,从事翻译的人常把字面靠近原文 ,意思不一定对等的翻译归为直译 (或死译 ) ,把着眼于原文意思或内容 ,字面脱离原文的翻译归为意译 (或活译 ) ,翻译过程仍然不十分全面。因此 ,在翻译过程…  相似文献   

11.
从翻译对等出发,运用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的基本原理,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翻译中的搭配问题以及解决办法。翻译就是一种选择,特别是在语言的搭配方面,准确、地道的搭配解决了许多翻译中存在的蹩脚的问题,使译文地道、忠实、通顺。  相似文献   

12.
翻译家们历来认为翻译的标准是“忠实、通顺”。“忠实”就是忠实于原作的内容,忠实于原作的风格。“通顺”是指译文必须通顺易懂,符合规范。忠实与通顺是相辅相成的。忠实而不通顺,就会意思模糊,辞不达意,让人难以理解;通顺而不忠实,脱离原作的内容与风格,使译文成为杜撰或乱译。因此,英译汉时,一定要正确地理解原文,正确地运用本族语,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汉语的习惯,力求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然而在有些译文中,因误解“忠实”而译成的“英语式的中文”时有可见。常见的误解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1忠实于原文的词性在…  相似文献   

13.
习语翻译是英语学习中的一大难事,它具有习用性、固定性以及民族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如何通顺、忠实地实现英汉习语互译是英语学习者常常感到困惑之事。本文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对习语翻译进行探讨,以期为习语翻译提供一种学习和思考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从文学变异学角度研究翻译中的变异主要是关注文学文本在语际转换中文化意象的失落与歪曲以及文学文本在不同文化之间的误读和误释问题。它在译本变异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差异的深入分析,不是突显它们之间的"同源性",而是强调"差异性"。运用文学变异学视角研究翻译中的变异现象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武器和视角,同时也是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体系重新构建的有益地推动和新的尝试,对比较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翻译课的教学实践 ,着重从词类和语态转换、长句分译和合理使用汉语成语和四字结构等方面 ,对德汉翻译中的有关技巧举例进行了对比和解释。德语和汉语无论在词法还是在句法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只有遵循这些差异 ,才能在翻译时做到忠实通顺 ,明确易懂。要提高翻译能力和水平 ,除了对原文的内容要透彻的了解 ,能写出通顺畅达的汉语外 ,关键还是要注重翻译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阐释学与“多向度”翻译标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尽管翻译界对翻译标准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息过 ,但总的说来 ,经典译论一直以对原文的忠实作为翻译的最高标准。从现代阐释学的基本原理出发 ,探讨了翻译标准的“忠实性”问题和翻译活动中的“多向度性”问题 ,并讨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各国学者对语境的研究琳琅满目,语境制约翻译的思想深入人心。维索尔伦从语用学角度提出顺应论,主张语言使用过程中语言的选择必须与语境关系和语言结构相顺应。翻译也是一个语言选择过程,同样适用顺应论。为进一步明确翻译与语境的关系,结合顺应论与语境理论,从翻译过程中语言选择对译入语具体语境的顺应角度分析"蝌蚪啃蜡"被弃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翻译标准一直是翻译理论界争论的焦点问题,学派众多,众说纷纭。国内翻译界,从严复的“信、达、雅”,到林语堂的“忠实、通顺和美”,再到许渊冲的“信、达、优”,都以“忠实”为前提。而国外译界推崇的“泰特勒三原则”和奈达的对等理论,也万变不离“信”。译者在翻译时要考虑的因素众多,但是准确是唯一标准,忠实是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一、英译汉解题方法与技巧指导翻译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我国早在东汉就有了翻译理论的雏形。以后许多翻译大家提出了不同的说法:有玄奘的“求真,喻俗”;严复著名的三字原则“信、达、雅”以及现代翻译家们概括的“忠实、通顺、准确、流畅”等等。总而言之,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提法却道出了相近的翻译标准。其中,“求真,信,准确”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原则,那就是忠实原文,不走样,不哗众取宠。“喻俗,达,流畅”则反映了译文要明白晓畅,文理通顺。要符合汉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翻译的一个重要标准“达” ,并从习语、典故、诗歌和方言的翻译等四个角度 ,探讨了“达”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