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王辉斌 《南都学坛》2010,30(2):63-69
宫词类乐府是唐后乐府诗中新题乐府之一类。宋代的宫词创作,以大型连章体组诗最具代表性,其中,又尤以宋徽宗《宫词三百首》引人注目。宋代的宫词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反映帝王生活为主体,二是以宫中女性为描写重点,三是借对历史题材之"述古"以进行"风讽"。三类宫词,不仅各具个性与风采,而且影响深远。此外,宋代宫词还可入乐而唱,这在"乐府音节,自宋已失传"的情况下,实属乐府诗史上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的女性多数随着时间的流逝湮没在纸张案牍中,能脱颖而出青史留名者,皆是才华横溢之人,花蕊夫人就是其中之一。她由南唐入宋,创作了大量宫词,推动了唐代王建以来的宫词的发展。本文试对花蕊宫词的艺术特色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3.
《全唐诗》收录花蕊夫人的宫词158首,这些官词的内容皆为作者的所见所闻。它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后蜀的宫廷生活,具有哀怨和欢快的双重格调,间接地抨击了不合理的妃嫔制度,为后人进行宫廷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历史资料。同时,她还很善于用白描手法安排琐事入诗,其宫词有着独特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4.
宫词是以诗歌描写宫廷生活的文学形式。宫廷是皇家禁地,是封建统治阶级政治中心。宫廷里的人物、事件、典章、礼仪,帝、后、妃、嫔的起居以及风俗习惯,历来被视为秘闻。宫词在这里为我们打开了一个窗口,使我们透过窗口看到宫廷生活的方方面面。 宫词作者大都是侍值宫廷的文人或熟悉宫闱生活的人。他们都有较高的文学修养,所写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和朱淑真是宋代两位最著名的女词人,她们以卓越的创作成就影响了后世文学,堪称宋代女性词坛双璧。二人有着相同的叛逆性格,细腻的情感和卓出的才气,再加上朱淑真对李清照的师承关系,使得二人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上有着相同之处。由于二人的人生经历有所不同,故仔细观察研究其词作,又能从中发现同中有异。文章通过李清照和朱淑真的生活经历及作品来分析她们词作在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宋代是宫词演变的一个重要阶段。在特定时代背景和诗学氛围中,宋人形成了颂美与讽谏的宫词观;宋代宫词的内容有明显的翻新,突出表现在对宫中文化活动、边疆战事、自然景物等的描写上,同时其内容重心呈现出向宫廷政事性活动的偏移。艺术上,宋代宫词取得了诸多拓展,在字句锤炼、诉诸视觉效果的描写技巧、"清"的风味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对宋代宫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全唐诗》中花蕊夫人《宫词》一百五十七首中杂有王建、王組等人的作品 ,而花蕊夫人本人的作品数量究竟如何 ,一直以来都是个谜。虽然前人对此已经有所挖掘整理 ,但仍未被世人重视 ,故有重新论述的必要。本文仅从花蕊《宫词》的数量问题入手 ,将前人资料归纳起来并作一定的补充 ,期望能够将花蕊《宫词》的基本建构弄清楚  相似文献   

8.
宫词和宫怨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词和宫怨是中国古代诗歌关系密切的两个专题,不应混淆。宫怨出现较早,可以追溯到汉诗;而宫词却始于唐人顾况,集成于王建。宫词出现在唐代的主要原因是:唐代后宫庞大,宫女制度的弊端,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唐代政治开明,诗人可以畅所欲言;后宫生活题材,是唐诗受众的一大看点。宫词与宫怨的主要区别:宫怨多用古体,而宫词倾向于七绝;宫怨多为单篇,而宫词多为组诗;宫怨主情景,宫词多叙事;宫怨多含蓄,宫词多白描。  相似文献   

9.
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商业竞争从传统的媒介方式延伸到了互联网上,而当互联网的网页设计者在编写网页时,是否可以在无形的元标签当中埋入他人的注册商标来作为关键字使用,并且不侵犯商标所有权人的合法权利,在这一点上,欧盟及其成员国与美国有着不同的争议与看法。参考西方国家的相关规定与判例有利于我国知识产权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的花蕊夫人是后蜀主孟昶最宠幸的妃子,才貌俱佳但命运坎坷,红颜薄命,随着亡国之君而沦为他人臣妾,内心苦不堪言。她是第一个以"宫中人写宫中事"的大家,可谓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词人"。她以敏锐的才思创作了数量达百首之多的宫词,突破了自唐以来都是由"外臣写事"的状况,在宫词发展史上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1.
技术与政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技术的政治化是一个历史的动态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侧重点,由于技术本身的内在属性,使得技术政治化倾向成为一种历史必然。在遵循技术发展内在规律的基础上,深化对技术政治化倾向的认识,使技术的发展更加符合人类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应该成为技术政治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川端康成与海明威笔下"死亡"主题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端康成与海明威对“死亡”这一人生问题十分关注 ,在他们的创作中都反复再现了死亡的主题。但是 ,由于二人生活在不同的地域 ,内心有着不同民族文化的积淀 ,因此 ,他们对死亡又有自己独到的理解 ,在表现过程中 ,便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相似文献   

13.
技术与政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技术的政治化是一个历史的动态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侧重点,由于技术本身的内在属性,使得技术政治化倾向成为一种历史必然。在遵循技术发展内在规律的基础上,深化对技术政治化倾向的认识,使技术的发展更加符合人类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应该成为技术政治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别从所谓百首花蕊夫人宫词中所涉及到的池名、宫名、阁名、亭名、楼名、殿名,两个音乐机构名和史实三个方面,证明田中玉本《十家宫词》之《花蕊夫人宫词》,确实羼有他人诗作。  相似文献   

15.
明代初期的乐府诗创作,既受元末以杨维桢为代表的"铁崖乐府诗派"的影响,又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从乐府诗的类别而言,明初乐府诗的创作趋势,主要是集中在"古乐府"、宫词类乐府、旧题乐府三个方面,并因此而形成了三股创作潮流.明初的"古乐府",主要是指"杨维桢式"的古乐府诗,其中既包含着旧题乐府,更多的则是一些"自创新题"的新题"古乐府".因"宫词事件"而兴盛于皇族的大型连章体<宫词>,成为了明初乐府诗创作中的一道奇观.从复古的角度进行旧题乐府的创作,并使之具有即事性、讽喻性等特点,是明初乐府诗创作的又一道风景线.  相似文献   

16.
花蕊夫人是五代时后蜀主孟昶(935—965年)的宠妃,徐匡璋之女,蜀青城(今四川灌县)人,别号花蕊夫人。花蕊夫人以诗人兼词家而得名,其文学创作以蜀亡为分界线,可分为前后两段:前段所作宫词,多描写后宫宴饮、游乐及日常生活,内容虽然很平淡,但文辞却很流丽清新,没有晚唐诗人的绮丽习气。《全唐诗》载其宫词百余首,称其“佳者不减王建”。(又近人考证,《花蕊夫人宫词》非其所作,乃前蜀王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德”的民族,在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社会对道德规范的大力提倡以及社会成员个体对道德自觉的高度重视,使得“重德”精神融入了民族精神之中,并成为其最重要的内涵之一。由于“重德”精神有着自身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因此,它在中华民族发展的不同阶段中获得过不同的历史特质。在中国古代,男性对社会统治权的掌握使得社会的道德规范与个人的道德实践笼罩着男尊女卑的巨大阴影,并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卷导言由周作人和郁迭夫二人共同完成。两人个性、资历的不同,使得他们在勾勒现代散文时也用了不同的手法。本文试对周郁二人的导言进行一些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其异同,来探求两人对现代散文的深层理解。  相似文献   

19.
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的经济思想,可以发现二人在许多方面有着相似之处,如都关心农工商发展中的经济结构,都注重探讨正义与经济利益的关系问题。但由于二人所处的社会制度与经济形态不同,他们的经济思想又表现出许多不同的特点:孔子从国家本位的立场出发,大多讨论经济中的宏观问题,如富国与富民的关系;而苏格拉底立足于庄园经济的微观角度,讨论更多的是经济管理的微观问题,如分工、价值、财富的来源等问题。比较这些不同特点,有助于加深对东西方社会经济形态与经济思想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元末人杨维桢的一首《宫词》中有大金优谏关卿在,伊尹扶汤进剧编之言,尝被戏曲史家重视并引用。王国维、郑振铎都认为词中关卿即关汉卿。孙楷第持异议,认为是被赐关姓的硕德闾。其实关汉卿决非优谏人物,杨氏自己也曾说关汉卿是士大夫之属。如果他在写《宫词》时把关汉卿称作优谏,那是对杂剧作家故作贬抑之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