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榆林学院图书馆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绥德师范学院、陕西榆林地区五七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榆林专修科图书室(地址在陕西省绥德县),1983年迁至陕西省榆林市现址,改名为榆林师范专科学校图书馆,1991年与榆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改名为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2003年3月,更名为榆林学院图书馆。  相似文献   

2.
榆林市发展草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把草产业作为全市农业的龙头、支柱产业突出来抓,使小草主导榆林农业经济大舞台,是把榆林建成陕西省畜牧业基地,再现“水草丰美”、“畜牧为天下饶”的塞北风光,更为有效地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3.
由中共榆林市委、榆林市人民政府和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主办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榆林学院和陕西榆林天然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陕西区域经济研究·榆林论坛”于 2 0 0 4年 7月 2 4 - 2 5日在榆林学院召开。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社科院、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省行政学院等 2 0多家单位的专家和学者 ,以及榆林市政府及企业界共计 2 0 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本届论坛主要围绕统筹城乡与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榆林经济发展两个议题进行了主题演讲和小组讨论。与会专家学者就统筹城乡经济与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也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数字城市逐渐成为世界上许多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目标。目前世界上已有许多城市根据各自的情况,制定了宏大的数字城市推进计划,并在城市管理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指出陕西省榆林市是地理位置重要和综合条件优越的中等城市,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加快建设数字榆林,对于加快中小城市管理创新,保障中国能源战略安全,促进陕北经济发展,加快西部地区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榆林市农业规模经营发展迅猛,取得了良好效应,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借用战略管理中的SWOT分析方法,对影响榆林农业规模经营的基本因素(配套体系建设、体制性障碍、规模经营主体、规模经营适度)进行归纳整合,从SWOT矩阵中来找出榆林农业规模经营发展的症结所在。在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并存下,提出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元化规模经营主体等一系列,促进榆林市农业规模经营发展的相应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6.
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的火车头,但作为西部大开发重点地区的榆林及周边地区,在方圆400多平方公里、覆盖1000多万人口的范围内还没有一个中心城市。把榆林市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十分必要、非常紧迫也切实可行。在指出这种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榆林的优劣势,并提出了建设中心城市的初步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学院学人     
董田春教授董田春,男,1946年生于陕西佳县,经济学教授,榆林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1982年1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获哲学学士学位。1982年至1990年在绥德师范工作,先后任校办主任和纪委书记。1990年调入榆林学院,曾任科研处处长和政史系系主任。学术兼职有: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生产力研究会理事、榆林西部开发研究会副秘书长、榆林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曾获省优秀教师奖、省高校师德标兵奖、榆林市劳动模范奖和榆林首批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奖。也是榆林学院首批学术带头人。三十余年未离讲坛,在榆林学…  相似文献   

8.
学校学习型组织是一种建立在系统思维基础上,以人为本,以学习(研究)为中心,以体现人的生命价值、追求人与学校同成长共发展为宗旨的学校组织管理形态。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意味着学校本质的回归,是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研究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需要重点研究其核心理念、建设策略、学习机制和行动步骤。  相似文献   

9.
榆林市提出的“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基地、统筹榆林城乡跨越发展”战略,要求建成九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其中建成以荞麦、绿豆、杂豆为主的小杂粮基地,打造“三边”荞麦品牌。要用5年左右的时涧,建成陕西一流,全国知名的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围绕这一主题,研究荞麦的药用价值与营养价值、荞麦文化、国外荞麦生产与利用状况,提出了开发国内荞麦市场,加速人才引进、培养等建设特色荞麦基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良好的城市形象在城市的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在对榆林市的区位、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以及榆林地区的垄断性资源的分析,针对榆林城市形象存在的问题,探讨构建榆林特色城市形象的构成要素和表现形式,期望找到建设榆林特色城市形象理论支持,并能用于实践。使得榆林城市建设成为独具魅力和吸引力的城市。  相似文献   

11.
董田春教授     
董田春,男,1946年生于陕西佳县,经济学教授,榆林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1982年1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获哲学学士学位。1982年至1990年在绥德师范工作,先后任校办主任和纪委书记。1990年调入榆林学院,曾任科研处处长和政史系系主任。学术兼职有: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生产力研究会理事、榆林西部开发研究会副秘书长、榆林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曾获省优秀教师奖、省高校师德标兵奖、榆林市劳动模范奖和榆林首批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奖,也是榆林学院首批学术带头人。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小城镇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小城镇经过多年的建设,初具规模,但仍存在规模小、基础配套设施差、区域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针对陕西省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规划,改革现行户籍制度,根据各地社会经济情况发展特色性小城镇,依靠雄厚农业科教实力发展高科技农业小城镇等建议,将对陕西省小城镇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陕西榆林生态环境演变的历史过程考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西榆林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的交界地带,是有沙漠化潜在因素的地区,该区的生态环境脆弱、敏感。当人类活动超过自然生态的负荷时,沙漠化的潜在因素便被激活,土地沙化便蔓延、扩展,本文通过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榆林市境内的历史地名资料)佐证了这一观点。榆林在建成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和生态农业示范区的过程中,要吸取生态环境演变的历史教训,避免生态历史的悲剧再度上演。  相似文献   

14.
榆林能源资源的开发建设,对榆林城市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榆林产业结构、城镇功能、人口及城镇化、生态安全等问题的调查研究,指出能源盐化工基地建设对榆林的经济、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及其促使城市规划调整的原因。进而确立榆林城市功能以及提出在能源盐化工基地建设中榆林城市规划与发展所产生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以促使榆林城市及能源盐化工基地二者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榆林学院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2007年由陕西省文物局批准设立。是陕西省政府学位办重点扶持的特色学科社会学(民俗学一陕北文化)的教学研究基地和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陕北生态文化)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项目之一,也是本院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榆林市、校产学研合作建设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6.
论学校课程的规划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学校课程是在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学校获得的课程权力,它体现了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新课程改革在学校一级的延续和深入.学校在进行课程规划中需要以课程政策、课程理论、变革理论、学校现状和学校愿景为基础,对学校的课程愿景、组织团队以及课程的诸多方案做出规划.规划学校课程可以采取内生模式、外引模式和分化模式等策略进行.学校课程的实施与学校课程规划同样重要,是学校课程理想与学校现状不断磨合的过程.它需要对学校现状进行分析,明确制约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为提升这些因素做出努力,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渗透研究、评价与调整等行为,以进一步拓展学校课程.  相似文献   

17.
榆林是正在建设的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好此基地不仅关乎榆林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着榆林这个中国二十一世纪能源发展的“加油站”能否持久有效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榆林已进入创新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但人才队伍无论数量、质量,还是内部机制都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人才和技术成为榆林当前最缺乏的生产要素,成为制约榆林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榆林市应吸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教训,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变依靠资源禀赋发展之路为依靠人力资本发展之路。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高层必须转变人事观念并果断改革,用"一个理念,三个工程":即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实施引才、育才、用才三大工程,创造良好环境和政策优势,实现经济的跨越转型。  相似文献   

19.
榆林矿产资源富集,国家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推动了榆林经济的全面振兴和快速发展。能源大开发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急需智力、人才和科技的支持,急需榆林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来支撑。依托榆林能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兴办特色鲜明的地方本科教育,必将使榆林高等教育服务经济建设的功能日益增强,从而推进区域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榆林市的经济进入“跨越式”的发展阶段。但要使各行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榆林,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应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着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