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
中国村民自治的制度起源、发展及内在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村民自治的历史切入,探寻其根植于历史之中的路径依赖与内在逻辑。人民公社体制的根本失败是村民自治的实践起点,但实践往往并不必然带有原理性和体系性,这最终导致了村民自治的"组织法"特征。在"组织法"时代,村民自治遵循"为了国家"的民主试验目的和为了稳定的"消极目的观"。"组织法"的逻辑最终将村民自治引向了一种以间接民主为原则的"代议民主论",使得村民自治包含的共和民主逻辑与直接民主原则日益边缘化。  相似文献   

2.
文章讨论了我国村民自治的民主价值问题,认为我国现行村民自治的民主价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村民自治蕴含的民主性,二是村民自治具有的民主效应。前者的民主价值是宝贵的,应予以充分肯定。后者具有更重要的民主价值,主要表现在它能够有效地增强社会的自主性,从而为民主政治创造可能条件与必要条件,为通过地方自治实现民主政治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村民委员会选举既是史无前例的,但目前又是浅层次的,离"自治"的目标还较远.要提高"村治"水平,吸引广大村民的积极参与至关重要,否则,"村治"便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而提高村民的政治热情需解决三个问题一、发展乡村集体经济,为村民自治创造物质条件;二、培养村民的民主意识、增强自治能力;三、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塑造村民自治的适格主体.  相似文献   

4.
村民自治制度的运行困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村民自治的制度目标是:通过村民的"四个民主"活动,实现转型时期中国农村治理方式的民主化。然而,由于村庄内部的两个行为者———村干部和村民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利益冲突,以及二者力量的不对称,致使"四个民主"的发展呈失衡状态。要改变这种状态,国家必须作为村庄外部的主要力量监督和保障村民自治制度的运行,对二者的矛盾加以协调,对其他三个民主的实施加以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5.
村民自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是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村民自治实行几十年,意义非凡,成绩显著,但也确实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要大力推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从协商民主的内在价值、村民自治中全面推行协商民主的意义看,协商民主为解决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有效手段,当前我国的村民自治呼唤协商民主的全面渗入。  相似文献   

6.
罢免权是选举权的延伸,是选举权实现的重要保障,是村民民主监督权的重要内容.尽管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扩大了提出罢免主体的范围、取消了村民委员会召集和主持罢免程序的规定、放宽了通过罢免的法定条件,但是却未规定罢免组织机构,未规定罢免时效,未完善罢免程序,因此很难从根本上消除农民“难罢免”“乱罢免”的现象.建立以村民监督机构、乡镇政府和村民自身的三级罢免启动为路径、以司法监督为保障的罢免机制,是村民自治中村民罢免权实现的重要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作为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同时也遭遇了"两委"矛盾、自治权与行政权冲突、选举失序、经费不足等困境。新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虽然增加了若干新规定,但在区分政务和村务、确认村民身份、完善村务公开等方面仍有欠缺,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村民代表会议是村民自治过程中的一种间接民主形式,是村民会议的必要补充。建立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在集中广大村民的智慧、监督村务的实施、融洽干群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发展至今已取得了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动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和快速增长等历史性成就.但同时,村民自治也存在角色定位不当、制度设计不足、主体素质不高等不利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等问题.为此,应该重新定位村民自治的角色功能,完善村民自治的制度设计,提高村民自治的主体素质.惟有如此,村民自治的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才能得以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才能稳步有效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10.
村民自治在推进农村民主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村民自治的基本内涵在于"四个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村民自治实施中相关问题的研究集中在农民的政治参与、"村两委"之间的关系、民主监督、村民自治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乡政村治"等五个方面。从未来走向看,村民自治将向着权利保障、社区重建、民主化和制度化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价值观,以人为本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价值主体地位,明确了社会发展的目的和意义。以人为本不仅为巩固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为以村民自治权保障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推动村民自治从任务型自治向民主合作型治理转变;以人为本明晰村民自治权保障需兼顾民主和民生双重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行的基层民主宪政制度,它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农村的政治面貌,推动了整个国家民主化进程。文章通过阐释村民自治的内涵、村民自治法制的合理性以及对村民自治制度现状的简单归纳,力图为村民自治理论的研究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3.
村民自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农民的伟大创举,是一项全新的民主事业,它给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村民自治的兴起和发展,丰富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宪政的实践。村民自治对我国民主宪政的发展、公民意识的形成及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扩大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村民自治制度.但是宪法关于村民自治的制度安排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作为村民自治核心的村民自治权,在宪法中也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和保障,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村民自治权利的实现,更关系到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村民自治运行的困境及其解决思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村民自治在现实运行中出现了困境状态:村委会组织地位尴尬,乡村关系、两委关系难以协调;村级民主选举单一推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严重滞后;村民自治的动力资源严重匮缺和流失.要推进村民自治进一步发展,必须改革乡政体制,推进乡级民主和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的法律体系,加强对农民和村干部的政治教育,同时应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并坚持村民自治各项制度建设的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村民自治运行机制规范的问题.认为村民自治有三个核心要素,即村民群众、村党支部和村委员会.要搞好村民自治,首先要明确其主体是村民群众,在此基础上弄清规范的方向,有纵向和横向之分.目前村民自治所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难题都是主体不明确,机制不规范的结果,如村"两委"的矛盾就是如此.究其原因,宏观上是体制运作进程中存在的痼疾使然,微观上,则为村"两委"失去有力的监督.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切实保障村民大会及村民群众的自治权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村民自治在实践中面临着一系列来自体制内外的困难和问题.总结并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对如何进一步推进村民自治,完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了简要的探索,希望对新时期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村民代表会制度无论是法律地位,理论探讨还是实践操作中都取得了较大的突破,而这种突破皆源于这种制度在基层民主管理中的巨大的生命力.从理论上探讨农村村民代表会制度在基层民主管理中的职能和作用,探究村民代表会制度的生命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19.
实行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实行村民自治必然受到国家宏观立法、市县及乡镇基层政权的行政执法及农村区域内的法制小环境等法律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着力改革实施村民自治法律环境问题,对推进我国农村村民自治有着实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中牟县白沙镇村治实践的特点是:第一,注重村民能力建设,找准农村民主权利主体建设的突破口;第二,注重对乡土传统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把村民自治的发育成长建立在农村社会现实之上;第三,注重"培育引导",理顺乡镇政权在村民自治运行中的角色和作用;第四,注重制度创新,为非权力精英提供制度化参与村民自治的平台。白沙镇的村民自治实践对于村民自治的未来发展给予了很大的启示。未来的村民自治的发展方向应是由制度民主转向日常民主,具体来说:第一,从选举民主到治理民主:村民自治的内涵得到了深化;第二,从制度建设到能力建设:村民自治重心的转换;第三,从个体参与到组织化参与:村民自治良性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