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圣叹的思想性格充满矛盾,其中的许多构成因素互相对立。这在他点评《水浒》的过程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他既维护封建制度,又崇尚率性而为;既沉溺于传统的文化意识,又能够从传统文化意识中站立起来。金圣叹外儒内庄,释心墨行,在他的意识深处始终存在情与理的尖锐冲突。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性格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金圣叹在其古曲文学名著评改中,敢于突破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大胆揭露昏君酷吏的丑行,并深恶道学;敢于突破传统的审美观念,给小说戏曲以文学正宗的地位,对小说戏曲根梢必备、首尾俱全的情节,结局的大团圆模式予以背叛,并提出一整套小说或戏曲创作理论。金圣叹反传统思想、民主意识、创新精神既是他人生内驱力的表现,同时又是明末清初思想文化领域要求人性自由、个性解放思想的折射。  相似文献   

3.
泰戈尔的散文诗歌的魅力在于它的对"爱"--那种充溢于宇宙万物当中的暖融融的爱意--的吟唱.不同于印度传统精神中的"寂然于万物",泰戈尔思想中有着西方文化的人文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强烈的个体意识和对和谐完整、统一宁静的追求,使得他的散文诗歌中的生命意识既区别于印度传统又远离了西方哲学、文学中的生命意识观.  相似文献   

4.
《花月痕》的主人公韦痴珠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悲剧是由他时而激昂、时而凄恻的矛盾性格造成的,是一种性格悲剧。而这种矛盾性格实际上是传统儒家文化里理想人格和现实社会之间的矛盾,所以又是一种文化悲剧。而这种文化悲剧在晚清出现,又有时代的必然,所以又是时代悲剧。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有关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评论内涵丰富,仅将其视为政治斗争的需要失之简单。它的历史文化基因是中国儒家的“大同”文化传统,而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毛泽东这方面的思想既体现了他的民族文化传统的认同意识,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意识。这充分表明,毛泽东确实堪称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他的思想对社会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的、文化的视角对宋江的性格作了深层次的分析,认为他既是梁山事业的缔造者,又是梁山悲剧的制造者,忠与义矛盾对立地统一在他的思想中,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表现,他的一切看似难以理解的言行都可以从他复杂的性格中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7.
方鸿渐是无法摆脱他所处的生存困境的,一是因为当时中西方文化错位结合造成的畸形文化环境,二是因为巨大的文化落差使得他的文化性格中呈现的畸形特征不被容于社会。在传统文化氛围中,他的现代感觉察觉到这种氛围中的腐朽气息,因此他拒绝进入。但在表相的西方文化环境中,他的现代感觉与传统意识又与这种环境格格不入,他能看出其中的虚伪和荒谬,在尴尬的东西方文化夹缝中,他的性格得不到健全发展,一方面"和同随俗",一方面"滑稽玩世",使得他逐渐陷入生存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胡适的文化思想存在着明显的矛盾之处,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时而猛烈批判,时而热烈赞扬。关于中国文明的未来,他既"提倡全盘西化",又强烈要求传统文化的复兴。然而在这些表面矛盾之下,仍然有其内在逻辑。以"价值一元论"为根本的出发点,胡适肯定人类共同的本质和价值追求,并进而确立了人类文化的普遍本质。文化的本质和基本要素都是一样的,中国文化中的优秀成分造就了中国文明过去的辉煌,西洋文化近代以来的核心要素促成了西洋文明当下的先进。这几个观点的相互融合,就是胡适文化思想表面矛盾之下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9.
隋彬 《南都学坛》2004,24(4):63-64
"市民世界"是老舍作品的一大特色,它几乎包罗了现代市民阶层的所有方面。老舍习惯用"文化"来分割他的市民世界,其中不同类型的市民形象,体现着老舍对传统文化不同层面的分析与批判。在他的"市民世界"中,活跃着三种不同类型的市民:老派市民、新派市民以及正派市民或理想式市民。老舍描述他们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命运时,既表现了对传统文化批判的意识,同时对传统的必然失落又表现出复杂的感情,但他的可贵在于不忘在对传统文化、民族性格潜在力量的挖掘中,去寻找民族振兴的理想之路。  相似文献   

10.
萧伯纳思想中的很多方面在不同时期是矛盾的.他既赞同马克思主义,又否定马克思主义;既希望通过点滴改良方式实现社会主义,又主张以暴力革命手段实现社会主义;既反对婚姻,又进入婚姻;既轻视普通民众,又关心他们的利益;既赞同议会民主,又反对议会民主;既欣赏法西斯,又谴责他们的反人类行为等,这些矛盾贯穿了他的一生.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河南省为例,探讨了旱涝灾害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重点分析了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对防治旱涝灾害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在山丘地区建设“绿色水库”与平原地区建设“黄色水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只有增加森林植被覆盖,才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进而从根本上减轻旱涝灾害。  相似文献   

12.
语言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有的学者致力于寻找语言的共性,有的则强调语言的差异。英语和汉语在世界上应用广泛,对两者的共性和个性研究尤其值得重视。本文认为,英汉语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思维决定语言,因此语言的共性源于思维的共性,语言的个性源于思维的个性。语言的共性建立在语言的个性基础之上,鉴于汉语研究的状况,目前我们应加强汉语个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英汉委婉语、禁忌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它们是语言文化联系非常紧密的部分,许多深层文化通过委婉语表达和传承,英汉委婉语、禁忌语表现出两民族趋善趋美的一致性,但同时也表现出巨大的文化差异,通过英汉委婉语、禁忌语的比较来传授文化,是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在高等学校中,如何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养成,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批把亦作枇杷即琵琶,周武帝时龟兹人已来中原弹奏。汉武帝时马上弹之以慰公主,东汉时已司空见惯。唐代琵琶种类较多,高手迭出,许多诗人咏过琵琶,尤其是元、白二人运用多种手法,描绘出琵琶声的多变及演奏者的高超技艺,声情并茂,使之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新高度。然而元诗在心理刻画及人物情态的描绘上不如白诗深刻。白居易写过《昭君怨》,昭君与琵琶难解其缘,但正史记载与诗词戏曲多有不同,马致远的《汉宫秋》中描绘的琵琶是元帝与昭君相见相爱生死离别,贯穿前三折不可或缺的重要道具。他还写过《青衫泪》,根据《琵琶行》生发而成,将琵琶女坐实为裴兴奴,考兴奴实有其人,与琵琶名家曹纲(刚)时被称为左、右手,有记载曹刚弟子弹琵琶能吸引"方响"从塘里飞到岸上,足可佐证裴、曹弹奏水平之高妙。  相似文献   

16.
只要资本幸存一天,马克思就是批判理论无法超越的地平。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作为一种激进的批判叙事,与马克思的理论交集集中体现在三个层面:强调历史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激烈批判;对人的解放的积极憧憬。然而,在上述论域的关键理论质点和政治立场上,德里达完全异质于马克思的逻辑场域,这给我们两点启示:一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主导”方法论范式,全面理解资本主义的当代变化;二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生产的旨趣和边界保持清醒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科技推广应用必须遵循循环经济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生态型经济。循环经济有三个最基本的原则:即资源使用减量化原则;产品再使用原则;废弃物再循环原则。发展循环经济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科技成果的应用与循环经济关系密切,科技成果应用必须符合循环经济原理。本论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必须遵循的循环经济原理。  相似文献   

18.
孔子从人的情感出发阐释礼的起源。他提到的人类情感,只不过是人类情感中的一个特殊部分,基本限于家族成员之间。孟子认为,人心中不但有以孝为中心的恻隐之心的体现———仁,而且内含着调节社会生活关系的羞恶之心的体现———义。孔孟都意识到人性的体现会遇到矛盾冲突,但孟子更加注意到道德心理引发的道德行为之间的矛盾,他对仁与义的冲突进行了正面讨论。孔孟都认为矛盾的解决关键在于对自身有更高的反思,但同时也意识到必须对天道加以思考,它表明儒家道德践履所遇到的矛盾还需要有超越人的道德心理,去思考更加广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佛、道与老庄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玄学立足于《老》、《庄》讨论有无之辩、言意之辩、名教与自然之辩 ,并通过解注和阐发《老》、《庄》的形式表现出来。佛学畅论道、无 ,且以道、无解空和法性等 ,依附于老庄与玄学而得到诠释 ,并逐渐中国化。道教以“道”名教 ,列《老》、《庄》为其经典 ,其人生炼养术多为老庄虚静、无为等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实行宪政是现代国家的根本标志,宪政事实上是一种平衡机制。成熟的宪政不仅是各种对立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发展结果,而且本身就是使各种对立要素达成某种程度均衡的制度机制。宪政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平衡。而要实现这种平衡,分权制衡便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文章对分权和制衡这一制度的历史沿革作简要介绍,并剖析其对近代世界各国宪政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