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电子竞技这一新兴体育运动正在悄悄的崛起。目前社会对电子竞技运动存在偏见。我国社会舆论对电子竞技的发展形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对电子竞技运动无法产生认同。在此通过对电子竞技运行的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的研究,揭示电子竞技本身发展的社会环境面临的问题以及与社会发展形成的互动关系,为电子竞技运行呈良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公司社会责任运动与中国劳工权益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司社会责任运动要求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在本国及投资东道国承担其应尽的社会责任,以保障基本人权和劳工权利并提供健康安全的工作条件。SA8000的产生,为公司提供了一种关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认证标准,并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公司社会责任运动将对中国的劳工权益保护和人权保护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摘要: 中国“本土化”的环境保护社会运动可称作是中国语境下“公众参与最广阔的战场”,其不仅受到世界绿色政治和生态运动社会思潮的影响,而且也是在中国社会转型发展和环境污染恶化背景下,由中产精英人士与生态环境保护组织积极推动和发展起来的社会运动。近年来,在怒江反坝运动、金沙江环境公益维权运动等一系列环保社会运动中,民间环保社会组织无论在资源动员还是组织联盟方面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该运动的兴起,反映了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关键性因素。然在现有体制背景下,中国式的环境保护社会运动,虽能积极寻求与政府的互动机会和“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制度渠道获取合法性以及国际资源等,但是仍缺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系统的支持力,同发达国家公民社会运动在社会资源动员、组织结构网络、人力资源、专业技术、行动能力等方面相比较还存在许多不足与问题。尤其是在“管制”、“控制”社会秩序刚性稳定观的思维方式下,中国国情下的环境保护社会运动还面临着传统发展模式强大惯性、“特殊利益集团”阻挠、公民社会欠成熟以及不同话语分歧等困境,是政府与社会在制度化与非制度化之间互动关系的一种重要变量。    
 
 Resources, Institution and Capacity:
on Chines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ovements of Today)  相似文献   

4.
试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领导活动的一致性朱绍雄在以生产劳动为基本形式的社会实践中产生了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正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从而推动社会形态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而社会实践活动需要...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不是一个内在的社会经济渐进的自发过程,而是在来自西方冲击和现代国际环境影响下导致的社会激变,从而也使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从一开始就带有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一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近代史上开始于1896年,结束于1937年的赴日留学运动,是一场中国知识分子在经历了洋务运动的无功和甲午战争的惨败后,赴日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和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运动。这一运动的勃兴,深刻地反映了处于严重民族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知识分子希望通过向日本学习,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强烈愿望;这一运动的发展,又真切地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结构发生剧烈变动,开始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这种近代化的转型不仅体现在政治变革层面,同样也体现在妇女解放方面。中国真正完全意义上的妇女参政运动应始于20世纪初辛亥革命前后。这个时期兴起了以实现男女平权、争取妇女参政为主要目的的妇女参政运动。同时,因为处在辛亥革命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这一运动注定打下深深的时代烙印。这种烙印也一直影响着中国以后的妇女参政运动。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1927年至1949年)的民主化运动是在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三种社会思潮主导下的三种势力相博弈的民主化运动。保守主义思潮为国民党南京政府权威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使另两种社会思潮影响下的民主内容和民主形式艰难地调整着,发展着;自由主义思潮是民国时期一种主要社会思潮,它在与中国社会运动结合的过程中,推动着民主化运动的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并逐渐成为民国时期一种社会思潮,它与中国工农运动相结合,扩大了民主的社会基础。整体来说,在这三种社会思潮主导下,民国时期民主化运动呈现出民主与权威的对立统一,民主既削弱又加强了权威,权威既限制又推动了民主。  相似文献   

8.
抗战初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动王瑞芳,左玉河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发起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动,这一运动对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种种原因,史学界对该运动尚未给予应有重视。本文力图对该运动发起的背景、...  相似文献   

9.
[摘要]自18世纪后期开始,社会运动与民族国家相伴而生,并不断地突破民族国家的边界而发展为跨国社会运动。跨国社会运动在当代的勃兴与后冷战时期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紧密相关,并且对民族、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产生了相当的冲击和影响。一方面,当代跨国社会运动通过倡导世界公民权和“全球公民认同”而质疑和挑战了民族认同及民族国家忠诚的至高无上性,对民族和民族主义形成了冲击。另一方面,当代跨国社会运动已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民族国家在当代国际体系中的权威地位,这是由于当代跨国社会运动具有影响和监督民族国家政府的决策过程,督促和推动民族国家严格遵守国际制度的规范和规则等能力,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跨国社会运动还有相当的冲击民族国家政权的作用。当然,跨国社会运动对民族、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的冲击和挑战也不应被过于夸大,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却是需要予以关注和探索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1927年至1949年)的民主化运动是在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三种社会思潮主导下的三种势力相博弈的民主化运动.保守主义思潮为国民党南京政府权威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使另两种社会思潮影响下的民主内容和民主形式艰难地调整着,发展着;自由主义思潮是民国时期一种主要社会思潮,它在与中国社会运动结合的过程中,推动着民主化运动的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并逐渐成为民国时期一种社会思潮,它与中国工农运动相结合,扩大了民主的社会基础.整体来说,在这三种社会思潮主导下,民国时期民主化运动呈现出民主与权威的对立统一,民主既削弱又加强了权威,权威既限制又推动了民主.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本土化"的环境保护社会运动可称作是中国语境下"公众参与最广阔的战场",其不仅受到世界绿色政治和生态运动社会思潮的影响,而且也是在中国社会转型发展和环境污染恶化背景下,由中产精英人士与生态环境保护组织积极推动和发展起来的社会运动。近年来,在怒江反坝运动、金沙江环境公益维权运动等一系列环保社会运动中,民间环保社会组织无论在资源动员还是组织联盟方面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该运动的兴起,反映了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关键性因素。然在现有体制背景下,中国式的环境保护社会运动,虽能积极寻求与政府的互动机会和"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制度渠道获取合法性以及国际资源等,但是仍缺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系统的支持力,同发达国家公民社会运动在社会资源动员、组织结构网络、人力资源、专业技术、行动能力等方面相比较还存在许多不足与问题。尤其是在"管制"、"控制"社会秩序刚性稳定观的思维方式下,中国国情下的环境保护社会运动还面临着传统发展模式强大惯性、"特殊利益集团"阻挠、公民社会欠成熟以及不同话语分歧等困境,是政府与社会在制度化与非制度化之间互动关系的一种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末,我国台湾地区出现了风起云涌的社会运动.适应运动的需要,运动精英成立了各种社运组织,社运组织促进了社会运动面的扩展;同样,社会运动反过来也促进了社运组织量的发展,两者形成互动关系.随着社会运动目标的达成,社会运动中产生的社运组织逐渐转型为非营利组织.  相似文献   

13.
始于20世纪初,结束于1925年前后的留法勤工险学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20世纪中国社会的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现代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意义和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以西方社会运动研究发展历程为轴线,重点介绍了心理取向、结构取向、理性取向、建构取向等不同研究路径有影响力的理论,并对这些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理论系谱、研究层次和核心概念等进行了述评。指出西方社会运动理论取向的复杂性根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各种社会运动事件有着迥然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含义,二是各种社会运动类型和性质有着显著区别,三是各国社会运动产生的社会结构、文化有着巨大差异。因此,构建一个能对任何社会运动进行指导性解释的模型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70年代,社会运动的研究一直处在一个多样化的探索社会结构和政治行为之间关系的社会学传统中,并专注于解释运动的意识形态、目的、动机、或暴力倾向等政治取向变量。随后,一个摆脱传统的观点重新定义了核心问题,它从根本上缩小了研究动员过程的兴趣范围:无论他们是谁,无论他们的目标是什么,为了成长和成功,社会团体怎么样调动资源,招募追随者并驾御政治环境。批评者后来坚持认为,意义的建构、集体身份的形成、情绪的刺激和放大在动员中会发挥重要却被忽视的作用,他们这些可选方案对已经缩小的问题建构本身也没有构成挑战,由此产生的子领域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寻求解释运动的政治取向的变化。在革命、工会和民族动员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保留了解释政治取向的兴趣,尽管他们常常认为这主要是动员的副产品。正在复苏的关于社会结构对运动政治取向影响的理论将需要整合来自相关研究主题广泛而分散的洞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社会结构变化是其形成、发展的基本依据。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我国社会阶级、阶层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对中国政党制度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国政党制度所特有的核心一元性和结构多样性能够适应新时期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中国政党制度通过不断发展和完善,能够充分实现维护稳定、社会整合和民主监督的社会功能,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解放初至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管理模式的变迁体现了上层的国家主张和下层农民实践的相互博弈.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通过划乡建政、民主建政及土地改革运动构建了乡村基层政权,是为农村社会管理的新起点;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农民参与合作化和集体化由最初的自愿被不断强化的社会动员和强制所取代,农村社会管理模式建构也发生了由村民作主向政党代民作主的转向;“大跃进”中催生的人民公社标志着高度集中的农村社会管理模式的形成.总之,中国共产党通过一系列政治运动,一步步地将外在于政治的广大农民整合到国家政权体系之中,从而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家对乡村社会真正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在动员结构与社会运动发展关系的研究中,西方学者比较强调正式组织与运动网络在社会运动中发挥的作用.由于我国运动组织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度制约,其组织模式与网络关系呈现出独特的模式,其组织模式和网络关系未必是静态的,而是随着运动的发展不断变动的.本文通过对发生在福建省P县的一起环境抗争运动的分析,展现了组织模式从无组织化到维权组织再到环境正义团体发展的可能路径.当一个地方性的环境正义团体被纳入全球化的绿色网络中后,运动网络将不仅限于熟人关系网络,这也表明,运动网络也会随着运动的发展和组织模式的变迁而不断重构.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在中国化历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价值观的构建和变迁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中国社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价值观不断施加影响、整合和重构作用,不仅检验、丰富和发展自身,也推动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形成、发展和变迁。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初期,社会语言学在中国开始研究并结合中国实际,以中国国内语言与社会生活为主要研究对象.该学科产生以来,在语言变异、语言变体、语言接触、双语研究、言语交际和语言规划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通过梳理社会语言学研究在中国30多年来的发展脉络,认为中国社会语言学当前和未来研究的前沿课题为语言变异、语言接触、语言规划、语言运动和城市语言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