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整体性理论特征,而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简称《概论》)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同样具有整体性。这就决定了《概论》课的教学应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作为贯穿教学过程的理论暗线,并加强与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联系,正确处理其阶段性与整体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定量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对《马克思主义研究》、《教学与研究》和《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三种样本期刊上发表的668篇文章进行分析研究,尝试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主体、热点研究、关键词及热点研究方法来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现状和问题,以求能够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徐崇温教授主编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一书 ,已由海南出版社出版。《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一书分导言、正文六章和结束语三部分 ,60万字。该书第一章《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状况》叙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流派划分 ,及其代表人物、基本特征和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章《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理论》在异化、合理性批判、科技与意识形态、阶级、国家、危机等六个问题上 ,展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的既不同于资产…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与研究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加强课程建设,提升教学水平,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帮助学生自主形成辩证思维方式,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实效性是一个矛盾体系的辩证发展过程。围绕"以就业为导向"这一中心目标,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教学原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学中,把《职业指导》这个"实际"有机地结合进来,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课堂实践教学",切实地提高"学以致用"环节的教学力度,是提高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一个非常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其形成和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博士论文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其萌芽时期,提出了以劳动为基础的人学理论框架;从《神圣家族》到《共产党宣言》是其基本形成和发展时期,确立了人学理论的唯物主义立场;从《共产党宣言》到《资本论》是其成熟和完善时期,形成了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归宿的完备人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人学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实现了对以往人学理论的超越,为人和社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祁凤义教授     
<正>祁凤义,男,58岁,河北省新城县人。1966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政治系,现为山西大学师范学院社科部主任、教授,兼任山西大学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研究会副理事长、山西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副理事长。多年来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基础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教学工作中,坚持教书育人,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积极探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曾先后承担过《中国革命史》、《形势与政策》、《中  相似文献   

8.
由吴兆雪教授主编的《创新思维培养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新视野》一书,是若干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多年的教师们集体研究的新成果。该书对于如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这一重大课题作出了可贵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从当代现实出发,着眼于说明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对马克思主义这一指导思想的科学体系作完整准确的概括解释,建设一门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深入人心,这是摆在广大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最近,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由山西大学等十多所高等院校合作编写(曹奎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一书,是这方面的可贵尝试和探索。这部书按照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理论和实  相似文献   

10.
学者风采     
刘义贤研究员刘义贤,湖北省武汉市人,1955年出生。现任江汉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湖北省第六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湖北省世界政治与社会主义研究会副理事长、武汉教育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副会长,武汉市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等职。刘义贤同志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讲过《资本论》、《经济学说史》、《政治经济学》、《邓小平理论》等课程,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子,总结并着力推行的“抓住共鸣点、解决困惑点、把握兴奋点、升华闪光点”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同…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价值理论建设的重要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探索思想道德建设规律所取得的重大进展,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学中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点,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于《概论》教学之中,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阶层分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带来了严峻挑战.社会阶层贫富悬殊过大,社会各阶层政治参与不均衡,领导干部阶层中的腐败问题,阶层间不信任的政治心理以及阶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都是制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障碍性因素.要增强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必须下大力气解决这些问题,使民众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实践价值,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3.
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笔者认为,研究融入的途径,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坚持目的性与规律性相结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整合创新.首先,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及内容体系,提出并培育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其次,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注重采用教学相长、实践体验及问题解决等教育方式;最后,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撑体系,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4.
高校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继承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心智特点,弘扬中国传统价值观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主流思想舆论,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文章从目标维度、教材维度、实践维度三个方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实现,即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向,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相似文献   

16.
人与自然之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核心内容,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曾明确指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同时,要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努力专研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健康、文明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生态观,从而使自身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指导下,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态势 ,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存在误区 ,如何根据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现状 ,运用科学理论 ,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教师必须实现增量教学向优质教学、智力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实现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主导教育向主体教育转变;大学生必须实现由消极被动向相对主动、积极主动转变,实现由认知层面向信念层面、实践层面转变。通过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的努力,实现5个层面动力作用的提升,即提高大学生的认知力、培养大学生的鉴别力、塑造大学生的协作力、拓展大学生的行动力、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突出强调了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指出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引,正确地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社会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群体主流思想健康积极向上,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识存在差异性和层次性,还不到位,呈现出不平衡性、不稳定性和不成熟性的特点.因此,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大学生群体中积极培育并确立以“三个倡导”为核心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建设,是新时期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大任务.切实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应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构筑理论宣传阵地、增强共同理想信念和营造校园文化氛围,逐步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