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马克思的思想之中究竟有无生命观?马克思本人是否关照了人的现实的生命问题?有关这类问题的讨论,学术界主要形成了两种相互对峙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本身与生命哲学思想绝缘,根本不存在马克思的生命观;另一种观点则指出,生命哲学可谓马克思思想的巅峰,而且马克思生命观本质上是一种抽象的人道主义。实际上,这两种观点的阐述都有失偏颇,在客观地考察与评析这两种论争之后,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既不是一种“唯经济决定论”,也绝非“唯科学主义”,更非一种抽象的人道主义学说,人学生命思想是切实地内在于马克思的整个思想理论体系之中的。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德国,既有左翼马克思主义精神领袖的思想遗产;又有新老几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孜孜以求,以及马克思学家的不懈努力。因此,毫不夸张地说,作为马克思主义故乡的德国,在今天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镇之一。2009年的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结合MEGA 2 阅读马克思;马克思思想的复兴;公共讨论中的“马克思体系”;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人的形象”;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文化。此外,“11月革命”的历史效果、“后89时代”的历史神话、金融危机的深度反思、联合国/欧盟的军事化与国际关系,等等,也是他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由此可见,尽管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处境不佳,但却依然活跃。我们认为,尽管他们对马克思有着不同的解读,而且很多研究缺乏原创性和理论深度,但他们对马克思、马克思思想、马克思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热情”和“迷恋”,值得国人钦佩和羡慕;他们的“阅读《资本论》活动”和“结合MEGA 2 阅读马克思”的方式,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们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程,虽然经过了几多曲折,也走过了许多弯路,但现在却真正走进了一个研究马克思的“新时代”。当前,国内理论界高举起了“重读马克思”、“走近马克思”、“回到马克思”、“走进马克思”,以及“亲近马克思”的大旗。虽然他们口号各异,但目标却相同:无非是想要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在仍然具有巨大的当代价值,我们不能没有马克思,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自本世纪30年代初发表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讨论。资产阶级思想家把《手稿》称之为“新的福音书”,是“真正马克思主义的启示录”,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顶峰”。因此,提出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是“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青年马克思”才是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老年马克思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从而制造“两个马克思的对立”,即《手稿》的青年马克思反对《资木论》的老年马克思,否认马克思的思想形成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要完整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就必须研究马克思早期思想,针对当今学术界出现的“两个马克思”,用“青年马克思”来否定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笔者希望通过对青年马克思思想转变历程的探讨来否定“两个马克思”之说,站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客观的评价马克思早期思想。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这要求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进行深度挖掘与当代阐释.马克思、恩格斯从现代生产实践出发,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的生态问题,并主张通过生产方式变革加以解决,形成了深刻的生态思想.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作为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当代阐释的一种有益尝试,为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和当代生态问题提供了启示与参考.应当构建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新型生态文明观,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倡导绿色的新型消费和生活观念,从而贡献于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三十年代以来,关于“青年马克思”的世界性热情有增无减,“青年马克思”与“成年马克思”之间的关系,成了当代马克思主义论争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围绕这一问题所展开的论争,也越来越超出青年马克思思想本身,而日渐渗透到范围广泛的政治、思想背景之中。针对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在世界范围内向马克思主义发起的理论挑战,法共党员、“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著名哲学家路易·阿尔都塞也于六十年代初把自己的研究重心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英美学者就马克思思想中的道德问题提出所谓的马克思的“非道德论”甚至“反道德论”。这一肇始于马克思的文本现象并不能说明马克思思想与道德无涉。马克思是从精神和肉体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角度重新思考理性,并把辩证理性作为道德形而上学的基础。从马克思对功利主义和义务论两种思想的批判中可知,我们既不能认为肉体和精神完全一致,也不能将其完全对立,而必须在精神和肉体的对立统一中理解道德。马克思的道德形而上学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确立起来的,而这个道德形而上学又被融合到历史唯物主义之中。马克思从道德形而上学的基础上批判了资本家和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末以来,马克思主义研究出现了新的趋势,人们对传统的理解方式和解读模式不断进行反思。就国际学术界而言,“走近马克思”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感召力的口号。直面马克思本人的思想,并从马克思文本著作出发把握马克思思想的实质成为普遍的学术研究方向。以美国学者洛克莫尔(Tom Rockmore)为代表,研究“马克思主义之后的马克思”(Marxafter Marxism)成为国际学术界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主题。就国内学术界而言,“回到马克思”成为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一种认识,但由于缺乏切实的学术目标和具体的研究路径,这些研究离真正“回到马克思”、“走进马克思”还存在很大距离。  相似文献   

10.
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视阈下循环经济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关循环经济问题,在学术上已经成了一大研究的热点,但循环经济的本质及其思想来源等问题,还是众说纷纭。站在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高度,认真梳理和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物质循环理论和物质变换理论,可以看出循环经济思想本质来源于马克思,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蕴涵着大量的循环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生态思想,主要包括辩证自然观、可持续发展观、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等思想。这些思想不仅对当时的西方国家产生了一定影响,而且对推动当今世界的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处于新时代生态环境治理时期的中国,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形成了符合现阶段社会发展状况的生态文明思想。近年来,习近平生命共同体思想、“两山论”以及生态治理现代化思想不仅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认识,也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延续、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理论中蕴含了丰富的生态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其物质变换理论、物质循环理论及"裂缝"理论等。作为一门新兴的生态经济学科,工业生态学从马克思那里继承了发展动因、方法论以及具体的工业生态经济思想,二者之间有深刻的渊源关系。基于工业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框架和存在的不足,试图从马克思理论中发掘出其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生态语言学呈现出蓬勃的发展趋势:拥有系统化的教材、专门的学术期刊、专业化的科研团队、和国际化的学术会议等,已经基本形成核心的学科研究内容和常用的研究模式,但研究路径的多元化和研究范式的多样化使得学科的整体性受到挑战,如何构建融合多个研究范式的理论框架是学界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文章运用马克思“反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及由此抽象出来的哲学思想和生态内涵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生态语言学的相关性,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结构和功能关系,从哲学维度确立生态语言学各研究范式间的融合点,促进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向生态语言学领域的扩展和延伸,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反思、结合生态语言学实践的完善是生态语言学突破问题域、走向新高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当前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的研究可谓多维度、多视野;相对于当代西方环境哲学来说,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有着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个性;它既是对西方环境哲学的积极扬弃,又是对“生态文明”塑造的时代回应。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渊源和行动指南,对于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安徽省旅游业已经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返本开新,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时代精华,对于我们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旅游业的可续、健康、快速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的加剧,西方社会对启蒙运动以来形成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秩序价值观进行了深刻反思,对在生态问题上要不要和怎样“以人为本”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辩。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戴维·佩珀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诠释和科学方法的运用,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形成了以人为本的生态秩序价值观。科学认识和评价戴维·佩珀人类中心主义生态秩序价值观,对发展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生态价值理念和对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以及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而来的新马克思主义思想。遵循其生态整体观的独特理论旨趣,它批判了资本主义对生态环境的残酷迫害,赞扬了中国道家思想中包含的生态文明理念与中国领导人的积极生态文明实践,从而指出了当今中国才是最有可能实现生态文明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当代学人从多元维度对马克思主义所作的机械僵硬的比附和漫不经心的任意解读曾-度遮蔽了它的本真精神和当代价值,导致了它的泛意识形态化和自我边缘化并使之面临丧失独特规定性的危险.唯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立场与主导方向,将其原有的先锋理念注入到中华民族精神和当代文化的精髓中,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新生活的光辉照耀下,重新唤醒当代学人的学术良知和对时代主题的政治敏感性及参与热情,为重塑中华民族的"思想自我"进行积极的精神营造.  相似文献   

19.
尽管"生态"这个概念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未明确使用过,也从未出现过,但在他的学说中却内在地包含有生态思想。马克思的生态思想是现代生态自然观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时期生产方式的内在缺陷是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直接根源,他还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这为马克思生态思想的诞生埋下了伏笔。基于山西太谷玛钢厂环境污染的现实问题的思考,可以更直接形象地认识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从而有利于人类得心应手的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0.
针对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及其与西方生态思潮之间的区别问题,在生态哲学世界观、有机论、现代性价值观、生态共同体思想等角度,将有机马克思主义与“深绿”“浅绿”思潮、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有机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将过程哲学、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智慧结合起来,旨在创造出一种超越现代性、有利于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有机哲学;他们坚持批判现代性价值体系和资本主义制度,要求通过以共同体价值观为核心的有机教育,建立市场社会主义,是一种探索中的“非西方中心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相较于西方“深绿”“浅绿”思潮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有机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超越马克思主义和生态文明理论,对生态文明本质的理解上仍然存在着空想的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