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8 毫秒
1.
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深入考察研究了杨献珍的“合二而一”思想。认为杨献珍针对当时泛滥成灾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倾向,通过对中国古代先秦关于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思想表达方式及其在中国哲学史上传承与发展的理论探索,充分肯定了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合二而一”这一科学辩证法理论命题,并且在把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规律与中国“合二而一”思想的比较研究与深入阐发中,赋予了“合二而一”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内涵,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国优秀传统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化的一个杰出典范,在中国哲学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史上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及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在他晚年的“政治交代”、“经济改革交代”之后,更多关注的是中国经济发展起来之后如何再发展的问题,暨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原则的共同富裕,社会财富如何实现公平分配。对这一重大而充满现实主义精神命题的大智慧思考,在共和国经济史上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上可称之为“小平之虑”。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回到马克思劳动价值这一经典理论上去,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思想指导当代社会主义经济实践,这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核心命题之一,对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和谐民生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法家的“法治”思想是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发展的高峰,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在现今正致力于法治建设的社会语境下,“法治主义”又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热门的语汇,先秦法家的“法治”思想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通过对法家所提出的“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和特色的分析,指出这种“法治主义”实质上是一种极端的人治,与现代法治理念有着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儒家“礼乐刑政”治国方略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理念,“礼治”以“和而不同”为追求,推行教化,力求实现社会相对的公正合理;“乐治”通过发展“中和”之乐来促进礼乐交融,以乐化人;“刑治”以“无讼”为理想,恭行天理,执法原情,倡导体现公平的法律原则;“政治”则以民本思想为指导,强调君权的理性控制以及严格的职官管理制度。四大治国方略的实施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和谐稳定,也为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古今中外的法律文化交融是依法治国在中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重要助力。追溯依法治国的文化源头,挖掘和传承中国传统法律文明蕴藏的理论和经验,纠偏近代以来“效仿西法”“抑古扬今”导致的传统法律文化虚无主义和东西方法治文明无法自洽的境遇,是当今学人责无旁贷的担当。从历史解说现实,以古鉴今,发掘传统法律文化对现代法治建设的可资借鉴之处,如“以礼入法、德主刑辅”与德法综合为治,“重民思想”与人本法治观,“家国同构”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贵和尚中”“无讼息争”与和谐法治,唯有如此才能使传统充满活力,才能固守依法治国之根本。  相似文献   

6.
儒家孝道伦理的政治原则是“孝治”即以孝治国安民。这一原则的法律施政体现 ,是在立法上把“不孝”列为罪中重罪予以严惩 ,并通过制定缜密完备的法律条文对各种不孝行为或不孝犯罪实施严格的社会控制。历代封建王朝“孝治”施政的法律实践 ,都程度不同地出现“孝”与“法”的矛盾冲突 ,并由此形成古代法制史上以孝枉法、屈法徇孝的共性现象 ,从而使中国传统法律诉讼文化被打上极其鲜明的人伦道德印记。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与法学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是法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深刻揭示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和发展规律,使法学成为了真正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特别是同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紧密结合,立足中国国情而形成的崭新理论体系。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董必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作出了杰出贡献,取得了光辉成就。近几年来,党和国家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以封建社会政治集权性和经济分散性的矛盾冲突为基点 ,分析双方在法律观念上的异同。对中国政治法律思想史上“儒法合流”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西方自然法经历了四个阶段,新自然法产生于20世纪初,是西方法律思想史上的重要思想,它是一种“理性、正义和道德”的法律,其思想强调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其思想中的正义、平等、道德、秩序等与我国现在和谐社会的特征相契合,对于这些思想的吸收和借鉴对我们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构建和谐世界的理论诠释……………………顾瑞(1)邓小平“三农”思想探要………………………金丽馥(1)以公平促效率:中国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刘林元,徐其清(2)中产阶层的法律行为方式与和谐社会构建………………………………………………杨素云(2)一脉相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周建超(4)江泽民领导思想研究述评……………………王庆仁(4)科学发展观与依法治国理念的和谐统一……朱友岗(4)江苏省“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哲学史上 ,关于矛盾即对立面统一的思想可谓源远流长 ,极其丰富。但把“矛盾”作为一个概念明确使用 ,首推先秦思想家韩非。唐朝思想家刘禹锡突破了韩非形式逻辑意义的“矛盾”观念 ,第一次表述了“倚伏之矛盾”概念。在此基础上 ,明清之际思想家方以智以直观形式第一次正面肯定了辩证的“矛盾”概念 ,提出了“合二而一”的光辉思想 ,全面阐述了矛盾的辩证法 ,形成了人类思维发展史上古代较为完备的矛盾学说 ,在中国辩证法发展史上应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和任务,阐明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所能够发挥的功能和作用。为了加快实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我们不仅需要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之本土资源,也需要借鉴域外的思想成果与经验。卢梭作为西方思想史特别是法律思想史上的重要思想家之一,其法律思想中有着浓厚的“人民法治”意蕴。系统解读卢梭“人民法治”的思想,把握卢梭“人民法治”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其内涵,不仅可以全面深入了解卢梭这位近代启蒙思想家的作品和思想,也有助于传承数千年人类法治文明的精华,从而以更广的视野、更高的起点,投身于全面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3.
和谐文化意味着一种权利配置适当、协调有序的社会状态。在当代中国社会,“和谐文化”作为法律价值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进入人们的视野,其精神旨趣在于改变以往偏重效率、弱化公平的法律价值论思想,坚守以人为本的法律价值理念,同时改变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发展观,并以此为契机重组我国法律价值体系的构成要素,实现我国法学理论研究中法律价值体系某种程度的更新与演进。  相似文献   

14.
儒家“和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张在差异的基础上,去寻求一种和谐共处、共生、共长。而以儒家“和同”思想为根基的中华民族精神之特质表现为:以仁为本的“恕”道;作为至德的“中”道;作为价值判定的“直”道;作为和谐共长的“生”道。现代社会的发展日趋全球化、多元化、复杂化,那么,中华民族又将如何以自己独特的面貌和精神继续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呢? 儒家“和同”思想将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法国重农学派代表人物弗朗斯瓦.魁奈的重农思想与中国封建国家“重农”思想与政策在理论出发点、思想内容、目的导向以及实行效果上都有很大区别。中国封建社会的“重农”思想与政策束缚并限制了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一种专制国家的政治统治术,是以牺牲经济发展速度来维护政治国家的稳定。而魁奈的“重农”思想,则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戏曲,融合了歌舞、文学、武术、杂技、美术、表演等多种艺术手段,是一个别具特色、自成体系的综合艺术样式。中华民族注重和谐与平衡、追求统一与完美的审美取向,使中国传统戏曲长期展转流连于奇妙幽远的“中和之美”乐土,出现了众多探讨“以和为美”的戏曲理论文献,而以情与景完美统一的具象要求,来实现“中和之美”的美学精神规范下的和谐统一、均衡稳定,一直是古代戏曲导演领域历久弥新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洛克的法律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欧洲法律思想史上,洛克第一次从理论上论证了“天赋人权”原则,这是其社会契约论自然法思想的核心内容。由此出发,他提出了“主权在民的法律观”以及系统的自由学说,阐明了法律与自由的关系。洛克是近代资产阶级法治原则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他主张实行法律的统治,为防止滥用权力和专横,提出了分权理论  相似文献   

18.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基本原则,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人与自然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规律认识的升华与拓展。习近平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论述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以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为理论根基,以中国传统“和谐共生”生态智慧为文化血脉,承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锻造而成。理论、文化、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成逻辑。  相似文献   

19.
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深入考察研究了杨献珍的“合二而一”思想。认为杨献珍针对当时泛滥成灾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倾向,通过对中国古代先秦关于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思想表达方式及其在中国哲学史上传承与发展的理论探索,充分肯定了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合二而一”这一科学辩证法理论命题,并且在把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规律与中国“合二而一”思想的比较研究与深入阐发中,赋予了“合二而一”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内涵,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国优秀传统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化的一个杰出典范,在中国哲学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史上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及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儒家的道德思想可解读为一种温和的美德伦理学,既强调行为准则礼,又将个人品质作为 道德评价的根本标准。儒家美德法理学是受儒家道德思想启发而发展出来的当代法律理论,以礼、正名、 义和仁四个儒家根本理念为基础。在规范理论方面,儒家美德法理学将和谐(社会层面的协调性和谐与 个人层面的自治性和谐)看做是法律的重要价值之一。法律应当提供一个制度性框架以促进公民美德的 发展。在实在理论方面,儒家美德法理学从功能论的角度解释了法律如何指引公民的行为,并对评价性 概念的适用和法律指引人们行为的机制进行了理论上的阐释。以此为前提,儒家美德法理学要求法律中 的评价性概念和法律的内容能够被具有“义”美德的公民所内化,以令法治得以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