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学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和治学精神的高度浓缩,具有极强的文化语境。基于文化语境视角,从句型结构、语言措辞和文本内容三个纬度深入探讨了中国大学校训的翻译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中国大学校训翻译的三原则:结构对等、措辞典雅和内容凝练。最后,总结了基于文化语境的中国大学校训翻译模式,即以文化语境为视角,以校训文本的句型结构、语言措辞和文本内容为纬度,以结构对等、措辞典雅和内容凝练为原则,对中国大学校训文本进行翻译,从而得出较为理想的译文。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学校训汉英翻译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对中国大学校训汉英翻译研究进行了回顾,梳理了研究现状,指出了不足之处。大学校训是一种相对独特的应用文体。大多源自于儒家经典文化、名人、政要题词和名言摘录。其结构对仗工整,表达简洁凝练,语言精炼、明快、朴实,内涵丰富。它全面体现了学校的优良传统文化、精神和办学理念以及培养目标。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加,大学校训的英译也变得日益重要,它承担着学校对外宣传的重任。  相似文献   

3.
论大学校训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校训全面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和师生员工行为准则。校训的翻译对于学校的对外交流至关重要。综观中外著名大学校训的翻译,结合校训语言和内容的特点,校训翻译应遵循互文性、传意性和简洁性三大原则。我校校训的英文表述为:V irtue,Know ledge,Progress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4.
大学校训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办学方向,弘扬大学精神,陶铸师生灵魂。传承大学文化.在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大学校训文本是个特殊而实用的功能性文体.它的主要功能是信息功能和祈使功能,承担着对外宣传的作用。当前中国大学校训的翻译质量参差不齐,导致译文丧失应有的交际功能,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和宣传效应.翻译质量有待提高,翻译标准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5.
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而文化通过语言来体现。因此,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相互转换。同时也是两种文化间的交流。本文主要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四个方面来说明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各个民族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不同造成了他们所创造的文化之间也具有巨大差异,而这种差异又造成了各自语言上的巨大差异。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工作,因而是一种跨文化的活动。汉英两民族的文化差异对翻译过程和翻译的准确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即物质文化、制度习惯文化和精神文化来分别论述汉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漫谈文化因素与商标翻译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中外商标翻译除了遵循两种语言的翻译原则和规律外 ,还必须注重研究与两种语言相关的文化因素 ,特别是译入语国家的文化因素。在一定意义上 ,这是商标译名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文化因素方面分析和探讨一些中外知名商标翻译的主要策略和方法以及文化冲突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因而商标成功的翻译是与重视两种异质文化的研究和理解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影响翻译的文化因素及其排除方法两方面入手,指出翻译不仅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除了通晓两种语言文字外,还必须了解两种文化。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它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转换;而东西方的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翻译不是纯粹的语言技巧问题,而是在文化基础上的一种正确判断、选择的能力。在翻译实践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恰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大学校训凝聚了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存活于大学校训之中,形成一种有意无形的精神性意向,这一意向可以视之为大学校训的精神向度.大学校训的诞生历史悠远,其中蕴含的哲学智慧能够启发民智,正所谓文史同源,文训相生,文化品位的外化又促进审美品位的发展,印证着大学校训的精神向度蕴含着文化属性.因此,大学校训的精神向度与中国史学、哲学、文学、美学存在着天然的"亲缘关系".从史学的长度、哲学的深度、文学的温度、美学的厚度四重精神向度,探析中国大学校训对当代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建设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语言反映文化,文化通过语言得以表现,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同时也是两种文化的对译。因此,本文提出了翻译课程教学在传授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应该重视和传播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翻译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现状;接着阐明了翻译课程教学中文化融入的必要性。最后从四个方面探讨了翻译课程教学中文化融入的途径和方法。希望本研究对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Translation is the bridge and motivation of culture communication, language reflects culture in some extent, and cultural contexts affect and limit translators. Moreover, as the most active factors of language, words sensitively reflect the changes of social life and social ideas. They are the parts of language reflecting cultural features. In translation;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 and West in order to be faithful to the source language. Based on the influence and limitation of cultural contexts on translator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al contexts and words transl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cultural contexts.  相似文献   

12.
翻译过程的复杂性不仅仅源于语言的异质性,更重要的是源于语言赖于生存的社会文化语境的相异性,因而,翻译是一个受各种文化因素影响和作用的动态的、复杂的过程。本文重点分析了影响翻译过程的四个文化因素:语言因素、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原语文本的承载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目的语语境因素。该分析旨在揭示翻译过程的艰巨性,重新认识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和对话手段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必须要依附于某种特定的文化而存在;翻译是一种语言交流活动,在将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同时,更是在传递承载这种语言的文化。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译者对于文化的理解会直接影响最终的翻译效果,也会影响到读者是否能构建客观的、正确的对原作的认知结构,所以在翻译实践过程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就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校训能够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是校园文化的精髓,在学校对外宣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近年来中国大学校训英译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在分析中西大学校训语言特点的差异及中国大学校训内容特点的基础上,举例分析了校训英译中存在的文化障碍,探讨了校训英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语言文化的个性反应了英汉语言所代表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和地域风貌特征等一系列因素的千差万别,从而导致了英汉语言中诸多的文化差异。英汉文化差异阻碍着跨文化交际的正常进行。语用翻译是一种等效翻译,它可以从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两方面,揭示原作的深层意义,保证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外宣翻译是一国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窗口,对提升国家软实力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外宣翻译错误较多,影响了外国受众对我国国情的认知和理解,影响了对外交流和传播效果,还不同程度地损害了我国的国家形象。坚持外宣翻译原则,重视国际话语权,政府予以高度重视并大力培养外宣翻译人才,以及将系统的外宣翻译研究纳入国家语言发展战略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的文化转型期,各国文化多元共生,平等互补,人们在文化交流和意识形态上采取既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又反对文化中心主义的策略。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应该以繁荣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为目的,以文化的“平等对话”和“求同存异”为准则,采取偏重“异化”的翻译方法。翻译工作者也要顺应时代的要求,扮演“画家”和“盗火者”的双重形象。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翻译已不再被简单地当作是语言之间的转换,而是被视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一种文化模式的转换。这决定了充分了解文化差异对翻译的重要性。本文试从地理环境、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及思维方式等几个方面,来阐述中西文化差异的各方面以及在翻译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的视角来研究翻译可以给我们更开阔的视野,使我们认识到翻译不仅仅是文本的转化,还体现着文化的操纵和翻译的暴力。从译者的文化身份、翻译对文化身份的塑造、翻译的流向,以及翻译的策略四个方面来探讨,发现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操纵和暴力,但文化交流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文化交流中,最佳的状态是交流各方达到“共赢状态”,译者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转换语言,而且肩负着跨文化传通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