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如何发挥农地产权抵押贷款扶持农户农业生产并实现增收的作用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对农地产权抵押贷款能促进经济作物种植户农业增收的缘由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阐释,基于宁夏农地产权抵押试点区1 562个种植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类别中介效应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地产权抵押贷款用于经济作物种植对促进农户农业增收的概率比用于粮食作物种植高18.2%;种植农户贷后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是农地产权抵押贷款促进农业增收的一个重要作用机制;农地产权抵押贷款用于经济作物种植促进种植农户农业增收的作用要比粮食种植高出7.5%。为此,金融机构在积极响应国家金融扶持“三农”政策的过程中,应针对种植农户农地产权抵押贷款用途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贷款方案与帮扶措施,协助种植农户在确保生产经营有较好盈利率的前提下理性扩大经营规模。  相似文献   

2.
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建立农业经营主体与金融机构的农地抵押贷款决策行为 博弈模型,研究借贷双方贷款决策的动态演化过程,分析贷款成本、贷款利率等对贷款决策 的影响,并运用 MATLAB软件进行动态数值仿真.结果显示,贷款成本是影响借贷双方贷 款决策的关键因素,贷款利率对借贷双方贷款决策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政府供给金融公共 产品能有效提高贷款供需方的借贷意愿.由此提出各级政府应积极推动贷款在线办理,压 低贷款成本;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适度向农地抵押贷款市场提供公共产品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理论分析农地确权发挥德·索托效应的作用机理及其服务边界,同时兼论实践中的中国农地抵押之佯谬,以此综合评估确权后中国农地金融改革能否有效缓解农村信贷市场的融资约束难题,由此也延伸出对创新农村融资模式以满足农户融资需求的进一步讨论。分析表明,农地确权的德·索托效应在农村信贷市场尚不能完全发挥,其对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在信贷需求端“有效”,而在信贷供给端“有限”,农户融资需求无法有效转化为实际供给。分析现阶段中国农地抵押的法律困境和委托代理问题发现,中国农地抵押改革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佯谬,致使农地确权的德·索托效应在信贷供给端受限:一是外部环境尚未建立起服务于农地抵押的配套制度与措施,导致农地经营权无法成为金融机构认可的合格抵押品;二是农商行二元目标不一致及其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致使农地抵押贷款“失灵”。最后,建议加强农地金融改革的顶层设计,深化农地金融改革与缓解融资约束的有效对接;另外,可从抵押替代机制角度,探析缓解农村融资约束困境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积极稳妥推广农地抵押贷款融资业务,持续深化农村土地资产与金融资源的有机衔接是完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内容,深入探究农户金融知识获取的人际圈层来源以及失地风险感知因素对完善农地抵押贷款相关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理论阐释了金融知识获取圈层、失地风险感知对农户农地抵押贷款参与的影响,详细剖析了农户失地风险感知的中介机理;然后采用因子分析法测度金融知识获取圈层变量,提取4个公共因子分别界定为亲属关系圈、朋友关系圈、乡邻关系圈和机构参与圈;最后以陕西、宁夏、山东三省农地抵押贷款试点地区1 312户农户调查数据为样本,利用Logit模型和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实证分析了金融知识获取圈层、失地风险感知对农户农地抵押贷款参与的影响,并揭示了失地风险感知的中介效应类型和数值大小。研究结果显示:金融知识获取圈层正向促进农户农地抵押贷款参与,其中金融知识获取亲属关系圈的促进作用大于机构参与圈;金融知识获取圈层负向影响农户失地风险感知,机构参与圈的影响最大,亲属关系圈次之,朋友关系圈最小;在四个金融知识获取圈层下,失地风险感知均对农户农地抵押贷款参与具有负向影响;失地风险感知在金融知识获取圈层影响农地抵押贷款参与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大小为0.211 2。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知识获取机构参与圈下失地风险感知中介效应最大,大小为0.223 1;亲属关系圈下失地风险感知中介效应次之,大小为0.101 8;乡邻关系圈下失地风险感知未发挥中介效应;而朋友关系圈下失地风险感知发挥遮掩效应,大小为1.851 1,表明还存在其他效应更大的中介路径。基于上述结论,文章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农户需立足于金融知识获取来源的亲属关系圈和机构参与圈,丰富朋友关系圈和乡邻关系圈,加强多维金融知识获取圈层的构建、维护和开发。第二,农户应通过加强沟通、增进信任等方式优化亲属关系圈,采用增进互助、知识共享等方式改善朋友关系圈和乡邻关系圈,金融机构通过开展宣传、加强联系等方式提高农户金融知识。第三,政府和金融机构应高度关注试点业务可能产生的风险,降低农户对失地风险的过高预估,加快农地抵押风险防范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可持续生计资产理论,将陕西省1469户农户依据生计资产配置结构分为五种类型,研究农户分化类型及其农地抵押贷款需求,分析发现农户分化明显,五种类型农户呈现三个总的向度:一向度为农业人力贫困型和关系贫困型农户、二向度为非农负债发展型和富裕型农户、三向度为均衡发展型农户.分化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需求呈"U"型,负债发展型、人力贫困型和关系贫困型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需求旺盛,非农富裕型和均衡发展型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的需求不强烈.为满足分化农户贷款需求变迁特征,发挥农地抵押贷款农户增收作用,丰富分化农户生计资产,促使一向度农业贫困型农户向二、三向度农户转化,提出对不同生计资产配置类型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实行"差异供给"、创新农信社贷款产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就业培训等深化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与县域农业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一项配套政策,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是否有 效地促进了县域农业经济的增长? 基于2013-2019年中国县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 分析了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政策对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发 现:(1)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政策使试点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提高5.6%、人均第一产业增加 值提高了4.2%,但其溢出效应使得这一政策的长期效果并不明显;(2)试点政策通过提高规 模化生产与农业技术水平两种中介机制,作用于县域农业经济;(3)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 高的地区,较落后地区的县域农业经济在受到政策冲击后提升效果更加明显.据此提出针 对“三权分置”改革的政策建议:在引导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同时,要积极探索金融支持农业 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给予差异化的政策激励,以实现农业经济的 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7.
进行土地产权和抵押制度改革是否能使农地成为贷款抵押物,从而缓解农户面临的信贷约束?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们调查了农村信贷员对接受农地作为贷款抵押物的看法,及接受条件。研究发现,由于目前农户规模小、农业用地的价值低、农地的生存保障功能强,即使改革土地产权和抵押制度,金融机构也不愿意接受农业用地作为贷款抵押物;当农地价值大于某个阈值后,信贷员开始愿意接受农地作为贷款抵押物;只要农户拥有规定的30年土地使用权,土地是私有还是公有对土地成为抵押物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2013—2019年湖南省县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识别了农地抵押贷款试点对农民收入增长的效应。研究发现:政策对农民收入增长效应显著为正,效果提高约3.84%,以多种稳健性检验,此结论依然成立。这一政策对邻近区县具有正向溢出效应,政策效果非贫困区县强于贫困区县。此外,农地抵押贷款试点主要通过农业扶持、产业扶持、金融扶持、城市化提升等措施对当地农民收入产生间接影响,更重要的是,政策通过相应精准扶持措施促进政策效应,但仍然需要降低融资壁垒,促进农村金融农地抵押融资。研究结果进一步强调了农地抵押贷款试点需根据地区实际发展情况,因时因地因户精准施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经济理论模型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可获得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只有那些非农收入足够高的低风险农户才会有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其余农户会自动放弃申请贷款.最后,本文提出了开展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加速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法律还未解禁、产权交易市场还不成熟的背景下,我国农地产权抵押贷款自我履约至关重要。通过实地调研,按制度推动方向,将我国农地产权抵押贷款归纳为以贵州凤冈县为代表的政府供给推动型、以嘉兴市南湖区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供给推动型、以宁夏同心县为代表的农户需求推动型三种模式,并对三种模式的自我履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模式的不同贷款信用设定,导致了自我履约结构和范围的差异。与政府供给推动型模式相比,金融机构供给推动型和农户需求推动型模式的自我履约结构更强调资产专用性和声誉成本,自我履约范围更大,模式更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融抑制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农业信贷补贴理论、金融市场理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为探寻我国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路径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农村金融市场运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加强培育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开发新的金融产品等方式扩大涉农金融服务面;通过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实现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管,从而增加农村金融有效供给;通过突破涉农贷款抵押担保难的瓶颈、加大农村金融信贷投放、加快三产融合等来加速农业结构调整;通过发展“一条龙”式金融服务和“互联网+农村金融”模式赋予农村金融服务更广泛内涵,从而构建系统化、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2.
金融总是具有很强的逐利性,金融机构都愿意将贷款投入到能够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的地方,具有嫌贫爱富的特征。农村脱贫急需产业扶贫,发展农林畜牧特色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吸纳农民就地就业,是产业扶贫构想的逻辑,但现实情况是农业一直备受银行冷落,得不到有效资金的支持。基于对湖南省邵阳市X县的深入调研分析,发现农林畜牧特色产业金融服务存在农户、企业"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的困境。这就需要进行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提高金融资源承载能力,构建优质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构建以银行为主导的多方协同的金融平台,创新金融产品,简化流程,建立金融支持农林畜牧产业发展机制,助推农林畜牧特色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宁夏同心县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的调研与案例访谈,立足自组织视阈讨论农地经营权抵押机理问题.结果表明: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合作社作为典型的自组织贯穿于农地经营权抵押全过程,合作社分别与农户及金融机构缔结合约,链接贷款农户与金融机构两端,合作社作为贷款方和放款方都可信赖的第三方中介融资组织,发挥着枢纽作用,由此通过这种合约治理结构建构农户农地抵押贷款的"同心模式".基于信任和互惠机制,农户与合作社缔结反担保合约是农户获得贷款的前提;金融机构为降低面临的高交易费用并精准识别出合格的贷款对象,与合作社缔结担保合约是其发放贷款的依据;而合作社依托自组织内部的声誉、监督机制以内部代偿的方式处分贷款违约人减少金融机构后顾之忧.基于上述研究讨论自组织作用发挥的边界等问题,并得出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演进为研究脉络,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划分为萌芽期、成长期、发展期三个不同时期,总结了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的成绩。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分析了金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短板,提出了适应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需求,优化金融供给结构,建设层次多样、覆盖广泛的乡村金融供给体系等政策建议,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建立一种有效的农地抵押贷款模式有助于促进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解决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的难题。农地抵押贷款作为国际上发展农业的一项金融举措,在德国、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都取得了成功,对构建我国农地抵押贷款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德国、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农地抵押贷款模式异同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农地抵押贷款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不同规模农地抵押贷款可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阳市427户农户调查数据为样本,运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对三类不同土地规模农户的农地抵押贷款可得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户主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房屋价值、社会资本、对贷款政策了解度及土地规模差异均对农户农地抵押贷款可得性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家庭收入与房屋价值是影响不同土地规模农户农地抵押贷款可得性的共同因素,土地规模是影响农地抵押贷款可得性最为直接的关键性因素,随着土地规模增加,金融机构贷款审批更注重农户个人信用程度、社会资本和风险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运用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对农地评估失灵影响下农户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农地抵押借贷博弈进行分析。发展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有利于破解农业规模经营融资难题,但在农地评估价值虚高和农地价值波动预测失误的影响下,处置农地经营权抵押物不能完全补偿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损失,会制约金融机构发展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和农户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有效需求。  相似文献   

18.
基于相关文献,从理论和国际实践视角,回顾和述评了推进普惠金融中政府的作用和角色定位,以及普惠金融政策框架,认为政府在金融普惠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不能取代或过度干预市场,应发展市场友好型普惠金融体系,兼顾金融稳定与金融普惠双重政策目标,制定实施普惠金融战略,实施一揽子改革计划,确定恰当的政策领域等。进而对中国的金融普惠政策与普惠导向的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进行简要分析,指出:金融普惠需要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尽快制定实施金融普惠战略;适度降低农村金融组织准入门槛,发展合作金融;减少利率管制;对农村金融机构或服务给予税收优惠或费用补贴、风险补偿;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将金融普惠政策与扶贫政策、农业政策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经济新常态下,辽宁省产业结构发展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面临严峻挑战。在信息技术革命发展成熟的今天,以数字技术为工具,提高普惠金融的服务供给,满足弱势人群对普惠金融的需求,推动辽宁省发展普惠金融发展,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分析辽宁省发展普惠金融的必要性,根据辽宁省目前普惠金融发展现状,探讨现行普惠金融存在问题,并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7年陕西、河南、宁夏三省(区)2063个农户样本,采用离散选择模型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农户正规借贷可获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资本与农户正规借贷可获性存在正相关关系;社会资本对农户正规借贷可获性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亲朋数量、礼金数量、每月用于联络亲朋好友的电话费、亲戚朋友在政府部门任职都显著提高了农户正规借贷可获性;社会资本对中等收入样本具有明显提升效应;开展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对社会资本具有一定的替代效应。因此,政府应重视社会资本缓解农户融资困难的作用,向农户宣传社会资本的重要性,帮助社会资本匮乏的农户建立一定的社会网络,并完善农村征信体系的建设,加快产权抵押贷款政策的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