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农民利益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当代中国农民的经济利益、政治民主权利、社会保障权益没有得到充分实现与尊重 ,这已成为影响我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重要因素。产生这一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要积极稳妥推进农村经济政治社会体制改革 ,把农民利益的保护纳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农民利益问题就能得到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关键是实现农民利益的整合,包括农民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与文化利益的整合。基于对新农村社区的制度性载体、功能性载体与认同性载体的理性分析,可以探索出农民利益整合与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功能耦合,建构出保障农民利益整合的新农村社区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试论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论述对新农村建设的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论述科学地回答了农民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农民的局限性以及对待农民问题的科学态度和政策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一个完备的思想理论体系.在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认真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思想理论,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积极维护和实现农民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全面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不断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冲突的实质是农民经济利益被侵蚀后寻求经济诉求表达的外在表现形式,制度利益的缺失、公权力的强势、规则的缺位等原因致使农民经济诉求无法得到及时、规范、有效、和谐地表达,农民发展利益受损,与社会公正严重背离。建立健全农民利益代表机制和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变革农户主体制度,实现农民经济诉求的法治化表达,是农民利益特别是土地利益得到有效保护和发展,促进社会公正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毕生致力于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鉴于中国的农业大国的现实国情,他更注重保障与实现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利益的基本观点,认为农民的利益应当是全面的利益,包括物质利益、政治利益与文化利益。邓小平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的现实,积极探索实现、维护与保障农民利益的有效的途径,采取行之有效的路线、方针与政策,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农民利益思想。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农民作为这一进程的主体,其意愿及利益表达关系到我国城镇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以城镇化为背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S省T市D县城镇化进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调查样本的数据分析,了解到农民的城镇化意愿及各方面的利益诉求(经济、政治、教育文化、身份认同),并针对调查中农民利益表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构建利益表达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民问题是中国实现现代化、达到小康目标的关键问题。邓小平从对农民价值评判出发,认识到解决农民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关系到中国社会的政治稳定,关系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深切的体会到重视农民利益的重要。进而提出通过政策扶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来保证农民的利益获得最大的实现;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依靠科技支持农民获利;理顺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给农民以最大的实惠。来保证农民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农村税费改革是建国后在农村实行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对农民的利益诉求问题产生了重大影响,引起了农民利益诉求在经济、政治、文化和发展等几个方面的变化。后税改时代农民利益诉求的主动性增强,农民将利益诉求的主要对象定位为党和政府、利益诉求的层次比税改前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改革的深化、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农民的政治主体意识,对政治的渴求与向往催生的政治参与意识也与日俱增.然而,处于原子化状态的农民由于其分散性所致.并未改变政治上的弱势地位,这与农民强烈的政治参与热情形成极大的反差。不论是从农民自身的权益出发,还是从其他利益团体的组织情况或参照西方国家的农协着眼,建立农民利益表达组织既是农民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因而,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扭转其在政治上的劣势已为时势所需。  相似文献   

10.
党在西柏坡时期,中国革命进入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关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经济、政治、文化利益的政策。这些政策体现了党在西柏坡时期对农民利益的极大关注,对于动员农民积极参加革命,保证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现象实际上是深层次的权利失衡的结果,农民失地是现象,农民失权才是本质。因此,保障失地农民权益就必须深入剖析我国的农地制度与体制缺陷,从根源上寻找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路径,改革农地产权制度,重构政府在征地过程中的角色和职责并逐步强化农民利益集团的表达力和行动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总结近年来中国征地进程的加速、失地农民权益问题日益突出的现有研究成果和明确未来的研究方向,对现有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发现现有的失地农民权益研究中主要存在3种研究视角,即社会结构的视角、社会制度的视角和不同主体博弈的视角。3种研究视角下的研究都得出了失地农民权益普遍受损,应进行征地制度改革以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共性的结论,但在具体的改革方案上仍然存在着分歧。未来失地农民权益研究应更注重失地农民群体内的差异性以及失地农民自身的主体性,对失地农民权益问题进行动态的机制分析和系统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3.
国家对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征收与农民财产权保护之间存在着冲突。因征收活动中公益目的泛化与征收程序失范,国家的征收权容易被滥用;加之补偿标准偏低与保障制度缺位,使农民的财产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规范政府的征地行为,保护被征地农民的权益已成为法治政府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基于此,可以采取下列措施:严格区分农地征收中的公益目的和非公益目的,规范农地征收的程序,解决农地征收中的公平补偿问题,强化对被征地农民权益的救济,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的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4.
农民权益缺失的现实困境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农问题”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而农民权益的维护又是“三农问题”的关键,必须采取得力措施维护和实现好农民权益。农民权益的维护要靠观念的转变、经济的发展、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的公平、农民权益保护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15.
农民权益保障是指防止权益受到侵害,确保权益最终实现的制度化保护.当前农民土地权益和城市农民工的权益问题最为突出.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是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关键.城市农民工不应成为生活在城市的"边缘人",其合法权益应该予以保障.要用以人为本理念推进农民维权事业.  相似文献   

16.
在"建设法治社会"的方针政策下,完善我国信访制度对推动法治社会有重大意义。在保护农民利益的视角下,从对我国农民信访潮的原因分析出发,对信访制度在农民利益保护方面的优势和弊端进行理性分析,从而提出法治化选择,构建信访保护农民权益的多元机制,强化现有信访制度的优点并及时完善存在的缺陷,为保护农民权益,实现法制社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民土地权益保障路径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民的土地权益是层次分明、结构有序的权利束,是农民作为农村集体成员的经济、政治、社会等权利的综合体现。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民土地权益不断受到损害,农民土地权益的大量流失导致社会矛盾加剧。我国农民的失地问题,本质上就是农民依法享有的多种土地权益遭受不同程度限制。通过改革完善相关农民土地权益保障制度,赋予农民永久的农地使用权,统一城乡土地市场,培育农民合作组织,改变农民权益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才能真正对农民的土地权益起到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出现了一个新兴的社会群体——农民工。长久以来,农民工在维生与维权之间面临着艰难的抉择,由于他们公认的弱势地位,导致农民工往往为了维生而放弃维权。然而,哪怕是起码的维生也很难得以保障,这也成为制约社会进步、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当前在农民工权益维护上的几个缺失表现在: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政府利益取向的偏离、政府介入的非程序性和非合理性。提出对政府未来在农民工权益维护方面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2001—2010年来,学术界基于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政治学等视角,从征地制度与过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状态、就业、安置与社会保障、权益受损和保护等方面研究了失地农民问题,并形成了诸多共识。但也在失地农民与城市化的反思,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安置补偿、就业和保障政策的评估,失地农民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等问题的研究上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0.
科学的厘定农地产权是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根本前提。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农地产权存在的农地所有权主体虚位、农地使用权不完整与不稳定、农地转让权界定不明晰等主要问题,指出重新确认农民的所有权主体地位、健全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新型权力制衡机制、健全农地征收收益分配机制是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