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英汉委婉语的社会文化透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委婉语是英汉语言中共同的语言现象 ,它的产生基于共同的心理——避讳心理、求雅心理、补偿心理、礼貌心理和掩饰心理 ,但是英语和汉语的委婉语反映了各自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了解其不同之处 ,有益于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 ,使交际更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语言最要的功能是交际,在语言应用中,礼貌的表达与委婉语的使用是密切相关的.礼貌原则是语言交际中制约语言行为的礼貌规范,委婉语则是语言交际中的"润滑剂",用一种令人愉快的、较婉转的方式替代可能会使人不愉快的表达.委婉语在交际过程中是遵守礼貌原则的,两者之间存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的交际情景中,最常见的礼貌体系主要有三种:尊敬礼貌体系、一致性礼貌体系和等级礼貌体系。以等级礼貌体系来说明日语敬语的运用,这对搞好人际关系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公示语是一种较为独特的应用文体,有宣传和服务大众等作用,礼貌原则在公示语表达中具有重大意义.文章摆脱传统的语用视角研究礼貌,转而采用转喻认知理论来探讨公示语中的礼貌语言.文章认为,转喻的本质就是任何形式的替代,即"以此言彼";认知层面的转喻能够表达礼貌,这是转喻新思维和礼貌的特点决定的.遵循该理念,文章从间接言语行为、委婉语和语法转喻三个方面,对公示语的礼貌用语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日英汉三种语言的礼貌语的对比以及它们在会话中的实际运用的研究,探讨了礼貌语在会话中的作用以及对会话的影响.三种语言的礼貌语形式各异,但它们在会话中所起的作用相同.在一般情况下礼貌语必须受到会话约定俗成规则的规范,在特定语言环境下礼貌语也有超出一般会话规则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日英汉三种语言的礼貌语的对比以及它们在会话中的实际运用的研究 ,探讨了礼貌语在会话中的作用以及对会话的影响。三种语言的礼貌语形式各异 ,但它们在会话中所起的作用相同。在一般情况下礼貌语必须受到会话约定俗成规则的规范 ,在特定语言环境下礼貌语也有超出一般会话规则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跨文化交际礼貌表达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民族由于受到不同文化心理的影响,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礼貌言行。这种差异往往会影响人们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通过对汉英日三种语言文化心理的分析,并对其在称呼语、问候语、告别语、致谢语和道歉语等几方面的礼貌表达进行比较,探明三种语言在礼貌表达上的异同,以期避免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8.
委婉语是语言交际中的“润滑剂”;礼貌原则是语言交际中制约语言行为的礼貌规范。从语用学角度出发,探索委婉语和礼貌原则之间的关系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委婉语有意违反合作原则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真意,是出于礼貌的考虑使话语得体,使对方感到你和善不强迫他人,不使人无台阶可下。所以人们在交际中运用委婉语正是遵守了礼貌原则。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了英汉礼貌用语在称呼语、社交应酬语、日常寒暄语、谦逊与客套、委婉语等方面的语用差异,从而进一步表明礼貌用语的差异性在跨文化交际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委婉语。委婉语的使用是人们的交际中尤其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障碍之一。委婉语具有避讳、礼貌、掩饰、褒扬、自我保护五种语用功能。委婉语的运用是以“礼貌原则”理论为其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礼貌现象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国内外有很多基于礼貌理论上对于语用失误和对话中违反礼貌原则的实例的研究。然而,使用礼貌原则对违反礼貌原则的冲突性话语进行分析仍有不足之处。库尔佩珀针对礼貌原则提出了不礼貌原则及其回应框架用以分析冲突性话语。文章以夫妻争吵这一特定语境为例,使用不礼貌原则对英汉强势愤怒话语及其回应进行了分析,以验证不礼貌原则在不礼貌话语分析中的作用,并探讨英汉强势愤怒话语的表达的异同。分析表明,在同样的特定语境下,英汉强势愤怒话语使用类似的不礼貌策略;从语篇的角度看,对冲突性话语的回应也呈相似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日语的定型化表达与日本人的思维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一个民族个性的载体.日本人的寒暄语与其说重视相互之间的亲昵,不如说更重视礼貌.寒暄语反映在语言上则多定型化表达,这与日本人重形式、重礼貌的个性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英汉礼貌差异与礼貌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总结中外学者对英汉礼貌现象的研究成果,比较了英汉礼貌现象和礼貌准则的异同之处。在此基础上,围绕英汉文化冲突较大的敬谦辞、亲属称谓语、日常礼貌用语、对称赞语的反应等几种礼貌差异,结合英汉、汉英翻译实例,探讨了实现礼貌对等翻译的不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中西礼貌概念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礼貌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象.礼貌行为和语言是成功地实现有效而得体交际必不可少的手段和策略.礼貌语言行为是长期历史文化传统的产物,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并与该文化的其他因素有密切的联系.不同的历史渊源、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等决定着礼貌原则的合适性.礼貌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其表达方式取决于语境.但是不论是礼貌还是不礼貌,都是相对概念,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模糊限制语和模糊限制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普遍地存在于英、汉、日语中。在交际中,使用模糊限制语进行模糊限制看似违反了合作原则的某些准则,但实际上是更好地遵守了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尽管英、汉、日语模糊限制语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分别反映出英、汉、日语属于不同语言类型的某些特点,即英语为溶合语、汉语为孤立语、日语为黏着语,但其在各自的语境中具有大体一致的语用功能:提供恰到好处的信息,避免负全责,使话语礼貌客气,保全面子。  相似文献   

16.
礼貌语言中的致谢用语属于日常活动中的言语行为,按照奥斯汀(J.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对给予的恩惠使用致谢语被认为是言外行为,而致谢语被认为是正面礼貌.致谢并不是孤立的言语行为,它可以是明确的,也可以是夸张的或暗含的.再者,致谢语具有很强的交际功能.致谢语带有明显的社会文化特征,可以折射出不同的文化价值.根据不同的文化,人们表达致谢语的方式方法也会不同.此外,人们评价致谢用语的标准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在中国人与法国人的交流中,在不同的情景下,双方对致谢语的表达以及对致谢用语的评价标准都是不同的.中国人一般按照中国的生活习俗和汉语的习惯用法来使用法语致谢语,法国人对此有可能会不理解,甚至产生误会.  相似文献   

17.
英汉礼貌的语用与文化价值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文化价值差异为主线 ,对英汉语礼貌原则及几类具体的言语行为中礼貌方略的文化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以启示外语学习者在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中选用得体的礼貌语言 ,避免语用失败 ,保证交际意图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8.
从"礼貌原则"对句子的表达要求出发,依托一定规模的语料库,以"V一下"格式为例证,考察"小量义"格式的语用功能,认为现代汉语中"礼貌原则"的表达和"小量义"格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对500个例句进行穷尽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例句和数据,验证了本文的观点,即现代汉语中"小量义"格式一个重要语用功能是表现"礼貌原则"。  相似文献   

19.
中日文感谢语均有诸多的呈现方式,但在具体语境下的表达方式、内生逻辑都存在较大差异,作者对此进行了多方比较,并阐释了其内在蕴藏的中日民族价值观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