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荣格认为文艺创作的根源和动机来自超个人的集体无意识,而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是“原型”,这也是一部作品具有永久性艺术魅力的原因所在。吉尔吉斯斯坦作家艾特玛托夫的中篇小说《花狗崖》正是一部这样的作品,其中充满了神话原型、原型模式、原型意象、原型母题,因此它具有了跨文化区域跨时代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荣格的心理学说集中体现在“集体无意识”上,集体无意识的核心内容是原型,原型对形成人的人格和行为特别重要,戈尔丁的《蝇王》表现了一系列如荣格所说的原型,塑造了不同个性和人格的形象,富有耐人寻味的魅力,奠定了他的小说的隐喻世界和象征世界。  相似文献   

3.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原型理论:集体无意识、种族记忆、原始意象等等成为原型批评大厦的基石。他的原型理论从最深层次上揭示了文学的奥秘、文化的奥秘、人类精神的奥秘。“自我牺牲”原型、现代启蒙主义知识分子的精神原型、“青年——成年(老年)”是众多原型种类中的其中三种原型模式。读者在了解了原型批评方法后,对于文学的鉴赏会有更深一层的把握。  相似文献   

4.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对神话原型批评有着重要的影响.虽然学术界对荣格及其理论多有论及,但对于荣格的心理发展历程却较少涉足,其实作为一个心理学家,荣格本身的心理发展过程就很值得人们关注.他从少年时期就逐渐形成的独特心理模式正是他提出集体无意识的心理土壤.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以及其派生出的原型意象虽然出发点是心理学,但对文学同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对神话原型批评有着重要的影响。虽然学术界对荣格及其理论多有论及,但对于荣格的心理发展历程却较少涉足,其实作为一个心理学家,荣格本身的心理发展过程就很值得人们关注。他从少年时期就逐渐形成的独特心理模式正是他提出集体无意识的心理土壤。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以及其派生出的原型意象虽然出发点是心理学,但对文学同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原型”概念,一是侧重于文化心理和集体无意识范畴的“原型”(Archetype);二是侧重于认知过程和创造心理方面的“原型”(Prototype)。“Archetype”的原型是一种原始意象,是集体无意识的内容的构成要素。“prototype”的原型是人们对世界进行范畴化的认知参照点。基于Archetype,原型理论(Archetype Theory)成了荣格心理美学的中心议题;基于prototype,Roch等建立了认知心理范畴的原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这两种“原型”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在很大程度上有其相似性,都是人类思维和解释现象的一种心智模式。  相似文献   

7.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原型理论:集体无意识、种族记忆、原始意象等等成为原型批评大厦的基石。他的原型理论从最深层次上揭示了文学的奥秘、文化的奥秘、人类精神的奥秘。"自我牺牲"原型、现代启蒙主义知识分子的精神原型、"青年——成年(老年)"是众多原型种类中的其中三种原型模式。读者在了解了原型批评方法后,对于文学的鉴赏会有更深一层的把握。  相似文献   

8.
荣格原型理论浅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从理解的角度出发,对荣格的原型理论作了解释性的说明,区别了集体无意识、无意识、本能等相关概念,探讨了原型的表现形式及相关现象和理论。  相似文献   

9.
以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及原型理论为指导,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挖掘《归宿》中主人公赫里奥特的人格特征。通过论述人格面具和自性两个原型在主人公身上的人格反映,揭示主人公前往小岛的探索之行实际上正是他努力摆脱人格面具到达自性的自我实现过程,也是他从肉体磨难升华为精神磨难的历程。  相似文献   

10.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扩大了人类的理论视野,积淀的内容和理论启示,可以认定它是经过理性整合的种族精神和智慧,并暗含有哲性内容,而非仅仅具体的原型式样.  相似文献   

1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通常被学界称为经典的精神分析学.但是,弗洛伊德和他的著作并未被他的后继者当作不可怀疑的偶像和一成不变的经典.弗氏的得意弟子荣格首先提出"集体无意识"向其发难,将无意识研究从单纯的医学实践转向考古学、神话学和人类学,由此开创了分析心理学派.继荣格后,社会精神分析学的主将霍妮又对弗氏理论对文化的轻视提出质疑,从社会文化角度考察女性心理,同时在亲子关系的界定上广泛吸收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对俄狄浦斯情结进行了社会性解读.1960年代随着结构主义的兴起,拉康开始将目光投向结构主义,架起了精神分析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桥梁,在对词语给予特殊重视的同时,通过"镜像阶段"和主体心理三层结构论重新唤起了人们对精神分析的兴趣,从哲学的高度构建起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使其在后现代语境中不断生成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奥兰多》是伍尔夫创作中别具一格的一部"小书"。以往关于《奥兰多》的评论或关注其间的"雌雄同体"思想,或探究"奥兰多"这一形象在不同文学文本中的演变,或从伍尔夫与奥兰多的生活原型维塔之间的关系出发,以同性恋研究等角度讨论该文本。从修辞性叙事理论的角度重读这一文本,可以看出伍尔夫在创作形式上孜孜以求的革新,她对于"如何叙"的深度思考成就了《奥兰多》在英国现代主义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3.
《沉重的翅膀》是“集体创作”的成果,在写作中张洁参考了广大读者的意见,文学批评界的意见,文学编辑的意见。《沉重的翅膀》的题材效应大于其文学价值,但这不等于说《沉重的翅膀》是一篇毫无艺术性可言的作品,《沉重的翅膀》不仅表现了社会的政治斗争,还以作者特有的女性视角表现了人物的家庭生活,融进了作者的个人人生经验,体现了张洁对爱情、命运的深层思考,这使这部小说超越了一般改革文学的局限。  相似文献   

14.
鲁迅小说中的“我”,一方面是功能人物,一方面是内涵人物。当“我”以功能人物出现时,承担了小说的叙事功能,读者在“我”的引领下进入了主人公的生命空间;同时,把小说中的人事情景纳入到“我”的情绪中,支配读者的情感反应。当“我”以内涵人物出现时,“我”和主人公参差对照,重叠互映,各得生命;另外,作为内涵人物的“我”,成为一个不可靠的叙事者,在讲述中洞开裂缝,开拓了更深远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用"象征"解释《离骚》"求女"含义的作法提出了质疑,并从荣格的原型理论出发,提出所求诸女为阿利玛原型的表现。《离骚》是屈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两千多年以来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围绕着它也有一些谜团至今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解答,其中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理解《离骚》中"求女"的含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诗学中的"兴"概念与英国诗人艾略特诗学观念中的"客观对应物"在本质内涵上,均涉及到作家编制情感"代码",读者还原"代码"之上情感的过程。深入概念内部建立中西方诗学对话,详细析出"兴"区别于"比"而蕴含的与"客观对应物"概念的契合点。由"兴"中所蕴含集体情感与原始宗教性体验出发,首次证明了"入兴"中涉及的"非个人化"因素,同时辨析了"兴"与艾略特诗学观念诉诸的不同文化传统,以及在涉及读者"解码"过程时所包含的不同的集体文化无意识。  相似文献   

17.
冯小刚的喜剧电影别具一格,他非常注重人物台词的建构,也擅于将自己独特的风格标示在人物台词上。我们利用统计手段,对冯小刚近年来的喜剧电影人物台词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人物台词的总体风格特征可以用“俗”与“活”两个字来概括,而这种“俗”与“活”的精髓在其影片中又主要是通过人物台词淳朴生活化、机智诙谐化、俚俗趣味化以及灵活新颖化的方式彰显出来的。  相似文献   

18.
依据瑞士心理学家荣格集体无意识学说,以客家文化心理为个案,分析在无意识中内化了的、心理最底层的文化心理对外语学习的影响,认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从生物学的角度诠释了文化心理的构成以及存在差异的渊源,揭示了影响外语学习外显行为的内在原因,对外语教学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幸福观是对前人幸福追求的总结和超越。他把个人幸福与集体幸福统一起来,追求人的自我解放与人类的自我解放,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和人类的自由,最终达到"解放全人类"的最高理想,从而把人类的幸福追求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马克思的幸福观具有"利他的"、"实践的"和"积极的"三个主要特点,并且在人生实践中身体力行,达到了知行统一的崇高境界。总结、学习马克思的幸福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进行幸福研究和实践,对于追求幸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