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理人》2022,(1)
本届系列榜单的背后,有来自外部环境——产业经济、企业的人才需求,又有来自各商学院MBA教育教学的内部环境——对使命的坚守、对MBA学生的求知洞察、MBA教育理念重塑、MBA教育改革和创新等等。有别于西方发达国家的MBA教育模式,中国MBA教育正在形成具有明确为中国经济、产业、企业服务的中国特色的MBA教育。通过中国特色的MBA教育理念、模式、方式,有助于中国产业经济的质量和发展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2.
《经理人》2021,(2):20-35
中国商学教育及MBA发展已历30年,特别在最近的5年中,国内各商学院积极反思和改革MBA教育,如——与大学平台融合、课程形式改变、结合产业、创业创新、引入前沿知识、推动国际教学资源互换、向MBA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路径等等。中国MBA教育已从原来单向度的集中于管理领域的教育,集群式向多元化教育模式发展,尤其是,它正在成为中国产业经济的人才孵化器。  相似文献   

3.
陈振烨 《经理人》2010,(9):102-103
2011年,中国MBA教育将迎来20周年。这20年是一大批商学院从无到有的成长史,也是一批批MBA教育专家的奋斗史。最近一年多,有数位知名MBA院长离休或者升任其它职位。在采访中,这些MBA项目的管理者最常与我们探讨的就是:下个20年要做什么?未来,培养对象会发生变化,经济环境和企业需求会发生变化,怎样的才能适应未来发展?商学院该朝哪个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4.
培养中国MBA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杰  肖永吉 《经理人》2002,(8):96-97
亚洲开发银行预测中国经济在今、明两年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繁荣的经济和不断扩张的市场无疑是中国 MBA 发展的契机。MBA 教育成绩斐然国内的 MBA 从最初的9所试点院校扩大到现在的62所,培养了一批为社会  相似文献   

5.
周建华 《经理人》2006,(10):44-46
需要对整个行业最佳实践有精深了解的人“现在很多企业招聘MBA毕业生的原则是:高定位,低起点;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知识结构,且务实敬业。通俗地说就是要有CEO一样的思想和水平,能干秘书之类的活。直接上任CEO可谓凤毛麟角,其实CEO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位MBA学员的话。这位M B A学员显然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从中外MBA教育的发展规律来看,M B A教育的培养对象是初级职业经理人,毕业之初一般都从基层做起,而不是直接担任高层,他们只是企业高级管理者的战略后备军而已。当前就业市场供大于求,面对MBA这一群企业管理者的战略…  相似文献   

6.
在MBA考生们满怀希望,准备报考2007MBA之际,两年一度的《经理人》中国最佳M B A排行榜,在美丽的金秋10月,隆重发榜。2004年10月,《经理人》首度按照国际公认惯例,排定中国MBA20强。当时,负责印刷《经理人》杂志的一位印厂经理正要准备报考MBA,他看见《经理人》的排行榜后,连夜致电我们,希望更详细了解商学院实力和如何报考。此后的两年当中,不断地有企业职业经理人从全国各地致电《经理人》杂志,希望获得权威媒体关于报考M B A的权威信息。两年过去了,《经理人》杂志独立第三方排行,促进MBA教育健康发展,帮助商学院更好了解市场需…  相似文献   

7.
MBA教育面临新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华 《经理人》2006,(10):37-40
MBA教育自1991年试办以来,已经走过了15年的历程。招生学校从当初的9所,扩大到了2006年的96所。在招生学校持续增加,录取规模持续扩大、不少学校MBA办学质量逐渐上升的时候,申请读MBA的人数却经历了2003年和2004年的大幅下降。虽然2005年和2006年申请攻读MBA的人数略微上升,但各个学校,包括不少名校MBA项目的报考人数却也在下降或停滞不前。2006年有19所MBA报名人数不足,少于录取人数,最终需要从其他学校中调剂生源,比2005年的16所增加了3所。在M B A市场看起来不再受公众盲目热捧的背后,M B A教育真正的难题与挑战,到底是来自报…  相似文献   

8.
《经理人》2021,(2):36-39
MBA教育项目在国内各省的资源非常不平衡,而且MBA人才在市场的短缺也同样严重。因此,亟待有条件的商学院向MBA教育/学校密度低于平均水平0.2(个/百万人口)以下的省、市,增加、投放更多的MBA教育资源,同时,由于在MBA学生毕业前,各商学院的组织部门已为定向企业提前输送了大部分人才,因此流向市场的MBA人才更为稀缺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9.
《管理评论》2007,19(12):F0002-F0002
2003年,经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管理学院正式以自主名义招收工商管理硕士(MBA),同年成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MBA教育管理中心。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MBA项目在理论和实践上密切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脉搏,在教学和科研上结合自身特色拓展研究领域,目前已成为国内具有较高影响力和品牌效应的MBA项目。  相似文献   

10.
MBA打拼     
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切忌纸上谈兵。底应该怎么对待MBA?为了客观反映当前各界对MBA的看法《经理人》采访了众多MBA毕业生、企业界人士、专家和M日A院校代表同时在网上登出关于MBA的调查表. 从实地采访和网上调查的结果看中国企业在使用MBA毕业生上最大的误区是不自觉地把MBA教育等同于高级培训以致对M日A毕业生在技能等方面有很高的期望值;而M日A毕业生最大的误区是浮躁体现在眼高手低、讲求高回报和跳槽频繁等。其实MBA毕业生的处境和他们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样也是其他经理人所面对和遇到的;而企  相似文献   

11.
MBA酒会     
高崴 《经理人》2002,(7):20-21
MBA是一座围城,城里的人处心积虑考虑出路的同时,城外的人拼命往里挤。MBA更是一座迷城,面对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市场"啤酒效应"眩晕多少人?MBA的真实价值在哪里?企业需要哪一类MBA,合适的MBA哪里找?想知道MBA的使用说明吗?MBA之外还要学什么?困惑中的MBA如何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相似文献   

12.
《经理人》2010,(9):96-101
20年前——1990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置和试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几点意见”,正式批准在中国设立MBA学位。次年,1991年,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人民大学和南开大学等9所高校试行培养MBA研究生,开启了中国MBA教育历史性的一页。  相似文献   

13.
一休 《经理人》2005,(3):96-97
我们的MBA学生缺少本应得到的能力方面的锻炼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MBA强调的是所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有相应的师资、案例和教学方式等来配套。在这些方面,作为接受过MBA教育的过来人,我有些话要说。师资力量薄弱我们的MBA教育起步是较晚的,国内从事MBA教学的老师大都是原来从事理论教学的,基本没有企业管理的实际经验,师资力量薄弱。条件好的学校会聘请留学归国  相似文献   

14.
陈振烨 《经理人》2008,(9):92-93
2008年,世界MBA教育走过百年历程,中国MBA教育发展也进入到第17个年头。 中国自1991年开始试办MBA教育以来,招生院校从最初9所扩大到现在127所,招生规模逐年增加。最近两年里,中国MBA教育深层次的变化不是特别明显,如师资和本土案例等问题仍有待突破。  相似文献   

15.
MBA空间     
雷顿 《经理人》2002,(7):22-27
“你要做盖茨,大学肄业就够,但要给盖茨打工,MBA就差远了。”“MBA毕业生年薪83万!”,这样的标题引起了MBA和将要MBA的人对未来的想象空间。这两年,每每有某个名校的MBA毕业生被跨国公司高薪聘用,各种媒体都会竞相出来说事。到了2001年,中国的MBA累计招生达到4.7万人,毕业生总数有1.5万人,然而这两年MBA就业状况并不理想,“有多少企业真的愿意要MBA?去掉泡沫,  相似文献   

16.
《经理人》2014,(12)
正每两年发布一次的中国最佳MBA排行已经进行到第六届,我们将再次揭晓本年度榜单,看看MBA到底哪家强。过去两年中,MBA教育行业出现很多新变化和趋势,如两极分化更为明显,出现了在线课程、在线教育等创新模式,MBA学生对全日制的机会成本问题更加敏感,专业化细分和创业教育成为大趋势,等等。这些问题对未来的MBA  相似文献   

17.
《经理人》2005,(9):110-111
企业不应该雇佣MBA毕业生,因为教室和课堂无法培育出 企业的领导者! 这是一个令很多MBA毕业生们几乎要歇斯底里的观点, 全球管理界享有盛誉的管理学大师亨利·明茨伯格以用35年思索、 用15年实践、历时4年的最新力作——《管理者而非MBA》把众 多自大的商学院摔在地上,并呼吁对管理学教 育以及我们看待这种教育的方式进行彻底改革。  相似文献   

18.
周建华 《经理人》2004,(3):90-91
“我们要在当前MBA教育的基础上,办不同于传统工业经济理念下的MBA,要请一些文理科泰斗为MBA学生讲座,要把MBA毕业生推荐到国际组织去,推荐到2008北京奥组委系统去。要以四个新,即新的理念、新的领域、新的师资、新的方法办有北航特色的MBA,并把他们送到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工作领域去发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新任院长吴季松教授,以不同于以往采访过的其他诸多国内外知名商学院院长的思维与话语系统,打开了他的话头。  相似文献   

19.
《经理人》2014,(12)
正中国MBA教育发展至今已23年,开办MBA项目的院校超过236所,随着海外知名院校MBA项目开始规模化杀进中国市场,学生选择空间越来越多元,项目间的竞争,已和企业间的商战无异,正变得非常激烈。  相似文献   

20.
周建华 《经理人》2004,(11):39-42
有人说,MBA多了,存在泡沫:有人说,MBA少了,中国数十万企业就容不下数万MBA?实际上,对读过MBA、正在读MBA和想读MBA的人来说,这些争论都不重要。要紧的是,搞清楚什么样的MBA在企业最吃香,然后把自己塑造成最吃香的MB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