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6 毫秒
1.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有其自身的规律。要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地做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必须立足于国际视野和中国国情,把握国际高等教育学生事务管理的普适性,以及国内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特殊性,在以生为本工作理念、专业化队伍建设、事务服务中心机制等路径方面有所创新和改革,为新建本科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变革实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是指高校对学生非学术性活动和课外活动的组织指导和管理.从文化的视角透视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我们认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就是高校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把校园文化内化为学生个体文化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从文化角度研究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有利于我们对学生事务管理的本质及学生事务管理者角色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的角色定位——文化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事务管理是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高校对学生非学术性活动和课外活动的组织指导和管理。从文化的视角透视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可以发现,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就是高校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把校园文化内化为学生个体文化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通过学生事务管理者具体实施的,受学生事务管理者价值观的影响。而学生事务管理者价值观在本质上就是其文化的体现,这种文化又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而表现为动态的发展过程,成为文化竞争力强的学生事务实践者是驾驭这种动态文化的需要,也是对学生事务管理者角色的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生事务工作在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但受传统思想及现行制度的约束,我国当前的学生事务管理与卓越计划人才培养通用标准之间存在的显著矛盾。为保障“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我国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亟需从理念、定位、教育与引导内容和管理方式方法等全方位变革。  相似文献   

5.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高等教育体系,其学生事务管理队伍具有在高校学生整体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学历层次高、专业素质强;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指导;学生事务专业人员协会的成立与专业期刊的出版的特点.这些特点启示我国的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提高辅导员工作与地位的认同度;在高校设立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培养专业性的人才;辅导员应加强针对学生事务的专业研究;鼓励组建全国范围内的学生管理组织和协会.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人员正逐步经历从"兼职为主"到专业化的转变之路。一支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养和职业道德、受过专业化训练、学历层次高、乐于奉献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人员队伍,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将起到重要作用。文章借鉴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经验和做法,提出了当前实现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人员专业化的一些举措和途径,以求对大力推进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队伍专业化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世界上高等教育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与实践,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有着较强的规范性、制度性、专业性。相对而言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起步较晚,相关规章制度尚不健全、专业化步伐较为缓慢。文章通过对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产生发展、行业管理组织、录用与培养机制和规章制度等进行比较,借鉴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经验,提出对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方面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高校辅导员事务管理现状出发,设计并介绍了一个适用于现代高校学生管理现状的基于Web辅导员事务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9.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是高校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走上科学规范的法治化轨道是高等教育得以完善实施的有效保证,本文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法制化开展的意义、教育主体的权益关系、受教育者的权利救济等方面,探寻对高校学生事务进行法制化管理的有效途径。通过明确权益、细化规章、普法宣传、权益救济、队伍建设、观念更新等方法和手段,真正实现管理工作人本与法本的思想协同进步,使受教育者的权益得到充分的保护,使高等教育的法制化、科学化得以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美两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理念及模式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以管理学生为理念,注重学生智力发展而忽视学生作为完整的人的发展;而美国则以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为其管理理念,注重学生生活、学习、发展的全面指导。美国高校关于学生事务管理的理念与模式对于推动我国学生事务管理模式的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主体性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高校学生工作集教育、管理、指导、服务功能于一体,必须正确认识并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理念.本文分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工作特点,提出了 "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2.
论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管理创新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学生工作管理创新是新时期高等学校教育创新的重要环节和服务学生成才的时代要求。实施这个创新,要把"以人为本,学生第一"教育理念作为学生工作的灵魂,优化学生工作组织设计,创新学生评价奖励制度,改进学生工作内容和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学生工作的流程再造。  相似文献   

13.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美两国学生管理最新发展动态,从管理手段的视角考察中美两国学生管理的差异,发现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专业手段3个维度上中美两国学生管理手段差异性比较明显,美国学生事务管理手段体现出法治化、专业化的特点,而我国学生管理手段更多地表现出行政特色。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在于两国的学生管理观的不同。在此基础上对完善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提出3条建议,即转变学生管理理念,变"管制"学生为"服务"学生;完善学生管理的法律法规,提高法制意识,弱化行政导向;学习美国学生事务管理的专业化手段。  相似文献   

14.
高等学校教务管理系统是高等院校教育信息化的产物,可以大大提高教务管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快速、稳步地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和水平.应用教务管理系统是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的必然趋势,是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为教务管理规范化提供了有力保障,是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的迫切需要.2003年沈阳农业大学引进大学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并投入使用.运行初期仅仅利用综合教务系统的学籍查询、教学排课、学生选课,以及成绩管理与查询功能.2010年又升级和购进新版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充分利用了考务管理和成绩管理功能,更大程度地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的依法管理是依法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管理所施行的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的体系结构,由学校章程、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教学科研人事学生财务管理、民主管理监督、申诉案件办理等五个方面的规章制度组成.在当前高校依法管理工作中,要认真探讨和改进"校内法"与"校外法"相违背、规章制度制定和废止的权限和正确处理"依法管理"与"以人为本"的关系等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语境下服务型高校管理体制架构路径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高校面临着传统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与刚性管理突破的选择与创新,更彰显出以人为本在高校管理工作上的时代价值与实践意义。而落实以人为本,需要突出把握的一个重点是,就是要架构服务型大学生管理体制。以人为本语境下服务型大学生管理体制的架构,要以人为本,用全面化的管理思路构筑育人环境;贴近学生,以主体性的管理模式鞭策学生向上;以文化人,用多样化的特色文化浸润学生心灵;服务学生,以专业化的管理水平促进学生成长;关爱学生,以人性化的管理手段激发学生成才;立足长远,以常态化的管理机制推动学生发展关爱学生。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综合教务管理系统是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教务管理规范化的有力保障,是推进教学信息资源共享和传递的有效方式,其主要工作模块包括学籍管理、收费管理、注册管理、选课管理、考务管理、成绩管理、课程管理、教室管理、教材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排课管理和教学评估管理等.高等院校综合教务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应该建立制度,探索信息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强化培训,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大投入,解决自身个性化发展的整体需求.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面对日渐繁重的学生管理事务与不断膨胀的各类学生信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已是必然趋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模式力求以网络为平台细化学生工作指标,着力构建学生基本信息数据库和学生管理工作数据库,利用网络技术、服务器和数据库管理实现B/S三层架构,并通过动态管理,努力构建学生管理工作者与学生在常规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政治思想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交流、沟通与反馈的平台,通过信息化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优化学生管理工作的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19.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财务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本文通过对在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阐述充分认识高校自主办学的独立法人地位是深化财务管理改革的前提 ,建立经济责任制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保证。并对高校如何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