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是否合理,是城市规划功能能否得以充分发挥的首要条件。在综合阐述城市规划管理与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内涵和要素、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转型时期大多数城市规划体制的存在缺陷和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管理方法和管理过程方面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就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改革,提出了要调整规划管理机构和划分管理权限、加强规划人员培训和提高规划管理素质,以及改进规划管理方法以提高规划管理效率、完善城市规划管理法律体系,建立完整的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社会监督机制等一系列改革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公众参与已是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决策法定程序,然而现行法律制度在公众参与机制方面可具体操作和有效执行的制度并不多见,那么,如何界定城市规划决策中的公众参与事项与功能、建立什么样的方式和机制以及怎样保证公众参与程序有针对性和有实效等都是当下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对我国特大城市中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决策进行剖析,总结和提炼参与阶段、参与主体、参与方式、决策主体和参与效果五个要素并通过与纽约这一全球城市进行比较研究,提出分类分层的创新城市规划决策中公众参与模式、路径和政策的制度设计,以期对城市规划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国外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城市规划从“精英式”走向“大众化”规划过程中,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完善的法律保障、严格的公众参与程序、完整的反馈修改机制等值得借鉴。在中国城乡规划转型过程中,应该公开城市规划相关信息,将公众参与时间前移和重心下移,提高公众参与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扩大公众参与内涵,以实现各方利益均衡。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在突发事件政府决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数据给突发事件政府决策行为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主要从突发事件政府决策的一般理论出发,探讨大数据在突发事件决策静态决策要素和动态决策过程中的应用,重点分析静态方面大数据对于创新决策数据源、拓展决策主体和提高决策对象反应能力的作用,动态方面大数据辅助决策目标和方案制定、加强决策执行和监督、完善决策反馈和评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完善城市规划决策方法,从政策分析的视角谋求城市规划决策科学化,研究探讨了城市规划决策中的规划方案筛选、规划评审、规划修订、规划评价等主要节点,分析了城市规划政策决策要考量的效用、风险、灵敏性和回应性等关键参数,并与实际结合,探索公共决策方法在城市规划特定决策中的应用,包括决策树在规划方案选择中的应用、交叉影响分析在规划前景预测中的应用、灵敏度分析在规划方案转换中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6.
从技术创新的投入、主体、中介信息服务系统和技术创新的管理体制4个方面,分析了"新经济"时代的美国与我国在技术创新领域上的差距以及形成的原因.从存在的差距来看,创新投入少、创新主体错位、中介信息服务系统落后以及创新管理体制脱节,是我国技术创新落后于美国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技术创新的现状,提出了提高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首先,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创新战略;其次,应完善我国金融市场和中介信息机构,推行"官、产、学、研"的创新模式,逐步提高我国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国是执政过程中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在行政决策中,通过完善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可以有效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实现行政决策的法制化、科学化、民主化。当前,我国行政决策的主体、内容和程序存在独断性、单一性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行政决策主体受传统执政方式的影响以及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的不完善。要通过限定行政决策的主体、审查行政决策的权限、规范行政决策的内容、完善行政决策的程序等措施,积极推进行政管理模式的创新,有效建构我国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制度,努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真正实现依法行政,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8.
我国政府执行力低下主要表现在政令不畅、执行扭曲和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等方面,这既有政策本身和政策执行机制的原因,也有执行主体和目标群体方面的原因。提升我国政府执行力应着眼于提高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建立和完善政策执行机制、政府绩效管理体制和行政问责制度,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和政府执行力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城市规划改革的环境和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存在着城市发展的区域协调 ,城市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的调整 ,城市管理、体制建设与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等问题。城市规划工作方法中 ,缺乏明确有效的区域发展制度安排 ,缺乏作为项目管理的规划程序 ,缺乏实施规划的措施安排和公众参与的法定程序等等。所有这些说明 ,社会和经济体制的转变是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工作改革的主要原因。面对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背景 ,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改革必然会随着城市化发展出现互动。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制度、方法和观念等方面的改革 ,归根结底是要在新形势下进行制度创新 ,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市化进程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民事执行方面,不仅理论上专家学者在这个领域少有论述,而且实践中中国现行法律对其规定也非常少,导致实践中执行当事人主体的调整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和疑难化,直接后果就是法院执行难度增加,执行当事人上访数量增加。为缓解法院执行难,减少执行当事人上访数量,解决法院执行压力大,应当从三个方面厘清民事执行当事人主体调整的范围和程序救济:一是执行调整的主体范围;二是执行规范调整的启动程序;三是完善执行审查及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11.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它不是某一子系统或某一要素的完善,而是由许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要素、子系统的紧密配合、协同作用和共同努力来完成的。为此,着力构建要素之间的联系与协调发展以及作为系统各要素联系纽带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对推动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旅游需求多样化、资源丰富化、出游普及化的进一步发展,旅游与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等各方面的联系更加密切和深入,对旅游的研究和管理就必然要跳出旅游本身,需要从旅游发展的大环境着手。在当前大旅游理念指导区域旅游发展的背景下,以系统科学为视角分析了目的地旅游系统,认为在重视旅游经济子系统的同时,需要将旅游社会子系统、旅游环境子系统和旅游规制子系统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析。最后以舟山群岛新区为例,认为要实现当地海洋旅游跨越式发展,需要从系统各方面进行提升。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改革城镇政府管理体制进而推进城镇政府和城镇治理的转型。本文以杭州市为例,从整体性政府的视角研究新型城镇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发现杭州市根据新型小城市的标准,自上而下整合县镇社区的职能、机构和资源,改革城镇政府管理体制。然而,权责不匹配、能力不足、机构与工作的严重脱节、过繁过乱的考核等传统城镇政府管理体制的顽疾仍然继续困扰着城镇政府,为此,在未来的改革中,应该按着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从总体上设计新型城镇管理体制机制,提高政府部门的合作水平和合作能力,规范决策和政策执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基于以往的应急管理理论,考虑到中国教育体制的特殊性,构建大学生群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将其划分为5个子系统:监测预警、事件控制、大学生行为反应、应急规划和资源保障,并就各子系统的运行及功能进行具体分析。大学生群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为特殊的计算机集成系统,既有事态发展的过程监控,又有事后实时反应的决策方案,是综合的复杂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5.
核安全监管的独立性应当是有效独立性。它不仅要求在体制设置上实现监管机构与其他机构或实体的有效分离,也要求监管机构能够独立行使行政许可、审评、监督执法等关键职能,并确保监管机构在安全决策上有效独立。就我国而言,应基于有效独立性原则对核安全监督管理体制进行审视重构,强化国家核安全局独立性、整合核安全监管核心职能、建立部门间监管协调机制、健全核安全监管技术支持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完善透明、可追溯的监管决策程序和利益冲突审查机制等措施,推动我国核安全监督管理体制的健全完善。  相似文献   

16.
台湾高校对课程管理与改善机制的建设非常重视,具有课程决策机制较为健全、课程规划审定严谨、课程地图有效利用、 课程实施灵活开放、课程评价动态多维等特点,研究其理念精华及有效做法,将为转型中的大陆高校课程管理改革在树立正确 课程管理理念、建立科学的课程决策规则、改革传统课程设置模式、优化课程实施过程、改革课程评价制度等方面带来诸多启 示。  相似文献   

17.
邯郸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产业聚集是邯郸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促进产业聚集与城市化的良性互动,要促进企业集聚,提高产业聚集水平;要落实人口管理政策,促进人口向城镇有序聚集;要实施统筹产业聚集和城市化发展的规划战略。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形式的多样性使得现代企业组织既传承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位制”的特点,也采用了所谓先进的“科层制”来进行管理。然而,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现代企业组织内部关系也出现了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从经济学视角来看,这些矛盾和冲突的根源是资源占有的不平等;从管理学视角来看,组织内部的关系更应该提倡合作和双赢,即和谐。笔者在归纳组织理论和组织关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析组织依赖研究,进行简要述评,提出从社会学视角开展基于资源交换的组织依赖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