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社会生活和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脊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的反思与重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需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意,亦是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产生的源泉,是今日中国文化自信的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切实地融入到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国民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解决的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绵延几千年,其中的核心内容是立德修身,对于现代教育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养成、良好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积极借鉴意义。课程思政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是一致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思政与课程如盐入水、完美结合,从而实现三全育人,是新时期高校应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巴蜀家风家训作为巴蜀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中华传统主流文化和巴蜀地域文化的影响,巴蜀家风家训重视家庭教育,以经、史、百家之说传家;把孝悌忠义作为修身立德的标准;重视家族内部和睦邻里关系的培养,把睦族亲邻、行善乡里作为家教的重要内容。巴蜀家风家训中包含的这些优秀精神文化不仅能为树立现代公民美德、培养新时代优秀家风提供丰厚滋养,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践行立德树人理念,同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建设人才,同时在提升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综合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时代背景下,高校要继续挖掘立德树人内涵的新价值,并从多角度创新和健全立德树人内部外实现路径入手,以确保高校思政教育能够有效延伸,并赋予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本源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国务院、教育部、河北省和河北工程大学出台的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与师德师风建设的系列规章制度进行研读、分析,梳理出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行为与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十六个维度;引入鱼刺分析图作为分析工具,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与师德师风建设相应的十六个维度核心因素归纳整理为四大类、二十个小类因素,绘制成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与师德师风建设影响因素鱼刺分析图,给出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与师德师风建设的影响因素一览表;结合河北工程大学实际,以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行为与师德师风建设影响因素鱼刺分析图为分析脉络,经过实地调查、走访,总结了该校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与立德树人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发现了该校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与立德树人建设所存在问题;提出了优化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的实现路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任务,为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并持续提供理念支撑。在本体层面,教师教育以立德树人作为教师培养的根本遵循,尤为突出立德之于师德孕育的基础作用以及树人之于教师培养的目标指向。在立德树人的价值驱动下,教师教育以人的实质自由为目标,以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为引领,以现代化发展为重点。教师教育应着力强化铸魂育人、为国为民的西部红烛精神的引领,牢记以德育德、孕育强师的高尚使命担当,构建与时俱进、多元互动的协同创新机制,打造以人为本、面向新时代的中国式现代化教师教育体系,培育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现代化教师队伍,以行之有效的实践进路全力推动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思想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思想有其理论基础、文化来源和现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思想的内涵包括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思想具有进一步丰富了党的德育理论、使德育教育更符合时代要求、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和满足了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庆精神及其人格化的铁人精神,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脉相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和表达.铁人精神饱含信念追求、大局观念、核心意识、使命担当,可为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精神滋养和内生动力.文章从挖掘新时代内涵、聚焦"铁人精神"传承与践行打造铁人之道、突出"理实一体化"三个维度,分析研究新时代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立德树人的路径,为丰富高职院校学生精神文化教育和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融入党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党的建设在本质上是紧密相关的,具有互容性,是相互联系的实践进程,二者互为资源支撑,互相促进、保持持续性的共生,互为因果、互相提供真理性的确证。中国共产党必须成为忠实继承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率,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融入党的建设,并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自觉意识与行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融入党的建设,要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规律,健全共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工作机制,建设党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形成有机融入和有效融入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0.
赖游 《南方论刊》2014,(12):95-96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立德树人"不但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也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它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而音乐教育在德育方面起到了更为积极有效的作用,文本论述了音乐教育在"立德树人"方面对大学生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韩丽华 《理论界》2014,(8):171-173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积极探索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路径,力求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实效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师德建设、"思政课"教学改革、管理服务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及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对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路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有一个自觉、完整、系统追求的理想人格,这个理想人格当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要求的统一中去塑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理想人格的重视与追求,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人格之“根”;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共产党人理想人格的认识与揭示,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人格之“魂”;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共产党人的政治要求,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人格之“体”。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人格之“体”只有在“根”与“魂”统一的人生实践之中才能真正立起来,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及“两个相结合”之间的相结合,为塑造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人格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与转化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中强调,"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从而为新时代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因此,探究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重要论述要紧抓"培养什么人"这一教育的首要问题。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重要论述从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之德、树有共产主义理想之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德、树有中国魂之人,立自强不息的君子之德、树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三个方面,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立何德、树何人"的时代之问,是对教育本性的匡正和回归。这对于克服当下教育中的顽瘴痼疾,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回应社会对教育的关切,实现人们对新时代美好教育的向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逻辑与价值问题,值得高度关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以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逻辑。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理论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现代化价值、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实践价值则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使学生具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品格,是高校立德树人关键所在。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甘丹书院以在校大学生为施教对象,坚持治学修身、立德树人之宗旨,将"荀子思想、邯郸优秀成语典故、129师革命文化"作为主要教育教学内容,从课程设置、体验环节、行为养成三个维度入手,探索三维一体的书院文化育人模式,为高校立德树人提供具体范式。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指明了教育的方向。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办高校,如何在办学实践中贯彻落实这一理念,是所有教育工作者要思考和践行的重大命题。文章试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形成的理路、应然性及其影响因素、实现路径等方面,探讨建立民办高校贯彻“立德树人”理念、强化德育工作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队伍作为高校在管理和教育当中的一支关键队伍,既担负着新时代育人使命,又面临着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为更好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效果,辅导员队伍可以通过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服务学校的发展战略、关切和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来开展...  相似文献   

18.
宋小霞 《东岳论丛》2019,40(2):125-13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才能获得新生命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应做好研究梳理的基础性工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融入日常生活和文化创造,还要与其他文明加强交流互鉴。同时,要抓住我国互联网科技和新媒体飞速发展的契机,推进科技创新与文化发展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9.
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根本要求。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建党的智慧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思想建设的经验启示。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内在契合性,由此,规定了思想建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通机制。对于党的思想建设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智慧是其精神的重要来源,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推进思想建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有助于筑牢思想建党的精神根基,使党的思想建设工作持续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孝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始德与首德,是传统中国社会与传统文化中一个根本性、始基性的价值观念,是中国文化的鲜明特征。在百年前孝曾受到一些激进启蒙知识分子的激烈批判。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传统孝道又逐渐得到重视和弘扬。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肯定孝是中华传统美德,这具有重要的历史里程碑意义。在当代中国,孝道应该重新回归其家庭子德的地位,在此基础上,孝在当代社会仍然能发挥其重要价值:第一,有利于改善家庭亲子关系,促进家庭关系和谐稳定;第二,有利于促进以孝为基础的家庭养老;第三,有利于增强当代中国社会基层社区的和谐稳定与发展;第四,有利于立德树人,培养现代中国人的道德责任感,提升公民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