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陶器发展路线的第二条主要源流,是从西亚传播到埃及和爱琴海地区,之后又传播到中亚等地。实际上,西亚和北非的陶器,在近万年前就已出现。大约在公元前9000年到前7000年,西亚各地先后进入陶器时代第一、二期,远古两河流域北部具有典型意义和代表性的文化遗址是耶莫,此后有哈苏纳陶器文化、萨马拉陶器文化、哈拉夫陶器文化、欧贝德陶器文化等第三期彩陶文化。乌鲁克文化时期开始出现轮制陶器,由此进入了陶器时代的第四期,即新陶器时期。西亚的陶器文化对周围地区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一是向北非尼罗河流域传播,二是向爱琴海地区及欧洲扩展,三是向中亚、南亚扩展。中亚陶器文化的代表是哲通陶器文化和安诺陶器文化。它们都与两河流域等地发生过密切的文化联系。  相似文献   

2.
历经几十万年的石器时代以后,在公元前一万年左右,在旧大陆的六个地区,不约而同地出现了最早的陶器。这是人类文明史前最重大的创造之一。本文作者认为,史前先民对陶器的制作,涉及以下四方面:陶坯泥料的选择和配合、烧制陶器对火的使用和控制、泥坯的成形技术和艺术——陶钧(慢轮和快轮即陶车)、技术装备——陶窑的建造。这些工艺都是石器时代所没有的。特别要指出:陶窑和陶钧(以及快轮陶车)已经超越了石器时代简单的手持工具层次,进步到了技术装备层次。正是陶器的制作方法、装备,为青铜器制作奠定了技术基础。绝大多数青铜器的原型是陶器,或由陶器形制发展而来。没有陶器技术装备的创始与积累,就不会有后来的铜器时代。因此,本文作者认为,在石器时代与青铜器时代之间,必须划分出一个"陶器时代"。  相似文献   

3.
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朝鲜半岛出现了原始平底栉纹陶器和隆起纹陶器.新石器时代中后期,陶器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类似淤泥的细泥胎土以及在其中掺以细砂的胎土.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朝鲜半岛的陶器与其它出土品发生了重大变化,部分地区陶器形制的内容发生了质的变异,历史进入“无纹陶器时期”.早期原始平底无纹陶器和隆起纹陶器文化似属熊民族和虎氏族所有,以中—西区栉纹陶器为中心的文化可能属于檀君天神族,而褐色纹彩器或许是华夏“仙人”的遗存,这三支势力的融合构成了朝鲜半岛的史前黎明期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礼(禮)"是华夏文化的主要特点之一,"礼"是随着原始公社解体、阶级出现而萌芽的。"礼"最初表现为(:1)尊重死者的随葬品(;2)祭祀天神和崇拜祖宗(;3)人际关系出现等级观念。"礼"起源于陶器时代。远古祭祀礼仪制度中,陶器是最早的也是首要的礼器。通常认为"华夏礼仪之邦"使用的礼器主要是青铜器,这是一种很普遍又很久远的误解。实际上,"礼器"包括陶器和青铜器;甚至在陶器时代,祭祀主要使用陶器;青铜礼器完全是由陶制礼器发展而来,夏商周的礼器中,青铜器与陶器同时并用。只有少数较高级贵族才能够使用青铜器,而在整个青铜器时代,平民日常都使用陶器。陶器对于"礼"的作用,是任何石器都无法代替的。因此,从"礼"的角度也应该说:没有陶器时代就没有青铜器时代。  相似文献   

5.
石器时代末期、陶器时代初期,发生了"农业革命"。陶器使得先民的定居生活得到了保障,在农业革命中,陶器和磨制石器、木器、骨器等都起了重要作用。陶器技术促进了史前社会大分工。制陶业是当时最重要的分工部门,陶纺轮、陶网坠、陶刀、陶镰、陶锉等,是与木器、石器、骨器、角器、蚌器同等重要的生产工具。特别是陶器作为既能盛水又能用火加热来进行生产的一种崭新工具,解决了煮茧抽丝的技术瓶颈问题,也为粮食蒸煮之后发酵酿酒提供了技术前提,促进了纺织业、丝绸业、染整业、酿酒业、制药业的诞生。陶器在史前的火技术——火热应用技术(炊具及陶窑等)、火光应用技术(照明灯具)和火种存续技术(罃)三大技术范畴都具有决定性的地位。以陶器为主的这些高度专门技艺的手工业,实现了史前社会大分工。对这些重要分工来说,"新石器"的具体作用比不上陶器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更应该修正"史前史三分期学说"——在"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之间必须划分出一个"陶器时代"。  相似文献   

6.
读《社会科学论坛》2012年第2期金岷彬(B.Jinmin)、陈明远两位先生关于史前"陶器时代"之论证文章[1]后,敝人慨然同意陈、金两位提出之学术观点——在"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之间应划出一个"陶器时代"。  相似文献   

7.
读了《社会科学论坛》2012年第2期金岷彬、陈明远《没有陶器技术就没有青铜器时代》[1],本人完全同意他们的学术观点,现就地球史的气象学成果做一补充,认为"石器时代处于更新世、陶器时代处于全新世"。  相似文献   

8.
2007年,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与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发掘了吉林白城双塔遗址,出土遗存可分三期。其中一期遗存包括灰坑、灰沟、柱洞、墓葬、陶片堆积层等遗迹现象,出土陶器多为夹蚌黄褐或灰褐陶的平底筒形罐、鼓腹罐等,以素面为主,有些近口部装饰条形附加堆纹。陶器火候不高,陶质疏松,器表有明显的泥条盘筑法套接所形成的凸棱,是迄今东北地区发现的制陶技术最为原始的一类遗存,年代检测在距今万年前后。该类遗存的发现,填补了早期陶器在中国东北地区分布上的空白。  相似文献   

9.
论良渚文化陶器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骍  朱志荣 《云梦学刊》2008,29(3):107-111
良渚文化陶器的产生是适应饮食习俗改变的结果,制陶专门化和礼仪等级制度促进和推动了良渚文化陶器的发展,满足了良渚先民的精神需要.在造型上,良渚文化陶器继承了马家浜文化和崧泽文化的陶器,仿生特征明显,巧妙地体现了实用与审美的统一.良渚文化陶器的细刻纹饰和镂孔装饰既深受农耕时期生活环境的影响,又打上了当时的原始宗教意识的烙印.在风格上,良渚文化的黑皮磨光陶富有幽玄神秘感,且匀薄精巧、器形挺拔,是典型的东南考古文化器物的造型风格.  相似文献   

10.
新塔拉遗址,位于焉耆盆地东部,这里水道纵横,土地肥沃,是南疆著名的绿洲之一。它地处中西文化交流之要冲,很早就有人类居住,黄文弼先生在《塔里木盆地考古记》中报导,那里有古墓葬和古遗址。1979年4月新疆考古研究所在这里进行了小面积的发掘工作,取得了为探索塔里木盆地北缘远古文化面貌的十分重要的材料。墓葬除陶器和石器外有少量的铜器出土。经碳14测定结果表明,其绝对年代在距今3500年左右。它晚于罗布淖尔孔雀河早期墓葬,而早干阿拉沟和查布河沟早期墓葬时代。吕恩国执笔的《新疆和硕新塔拉遗址发掘简报》(载《考古》1988年第6期)指出,新塔拉出土的通体饰以压印纹和刻印纹的黑褐陶在新疆属首次发现,与阿拉沟和查布河沟以及正在进行发掘的察吾乎陶器均有所不同,新塔拉陶器未见回信。所出石器与天山南部的阿克塔拉、哈拉墩所出石器的形制比较接近。这批材料对研究古代焉耆地区居民社会经济状况,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百多年来的考古学、历史学进展表明:在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之间,存在一个以农耕畜牧业和陶器工艺为代表的历史发展阶段,这是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过渡时期,即"前文明时期",这个孕育文明的历史阶段即"陶器时代"(Pottery Age).因此,应该实事求是地把史前史三分期修正为四分期:石器时代、陶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  相似文献   

12.
本刊2011年第4期发表了陈明远著.丈《修正“史前史三分期学说”——在“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之间必须划分出一个“陶器时代”》,2012年第2期又发表了金岷彬、陈明远合粼没有陶器技术就没有青铜器时代》以后,受到海内外一些学者的关注,并收到了相关讨论文章。现将其中田方、梅琳达(Linda Mei)、叶维廉(William Yeap)分别撰写的三篇文章刊登于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渤海陶器与高句丽、靺鞨、唐陶器相比较,渤海陶器中具有浓厚的复合文化因素,而且在渤海存续的二百多年间,这些复合性文化因素随时间的发展起了变化.渤海早期以靺鞨文化因素和高句丽文化因素对等地表现出来,到了中后期靺鞨文化因素逐渐衰退,唐的文化因素明显增加.反映在渤海陶器中的渤海复合性文化因素,证明渤海国不是某一个民族建立的国家,而是多民族联合建立的国家,从考古学上验证了文献记载.  相似文献   

14.
远古华夏陶器时代首先出现了数目字的刻符。陶文数字刻符与占筮术结合起来,就出现了"数字卦"。如崧泽文化遗物、安阳殷墟陶罐以及商代朱家桥遗址出土的陶器上,都出现了数字卦,这与用甲骨占卜同时。古代汉字并非起源于八卦,而是相反,八卦由陶器时代的数字占筮发展而来;也就是说,八卦起源于原始陶文数字(十进制而非二进制)。因陶器时代一直延伸到春秋战国之际,所以可说八卦是陶器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开始制造陶器.陶器在原始社会先民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对包括陶器在内的大量遗迹、遗物的研究,为探讨新石器时代发展阶段及走向文明时代的历程提供了科学依据.1976—1977年,我省武安磁山的发掘,即以全新的文化内涵引起了考古界的注视,它是华北地区首次被认识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年代约在公元前6000至5600年之间,被称为“磁山文化”.该遗址出土的陶  相似文献   

16.
朱志荣  朱军 《学术界》2003,(2):194-198
本文对商代陶器纹饰的审美特征和历史变迁进行了系统阐释。商代陶器的想象动物纹和几何纹表现出强旺的想象性和严整的图案性 ,同时也体现出浓厚的理性内容。纹饰线条的变化 ,反映了商代人心灵图式的变化。商代陶器纹饰中虚与实、风与骨的相辅相成、有机协调 ,凝结了中国人传统的生命境界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提出:全盘修正“史前史三分期”学说。修正以后的新的三分期理论,不仅在“青铜器时代”之前增加一个“陶器时代”(Povcery Age),而且要把“石器时代”改为“木一石器时代”(Wood—Stone Age)。本文着重阐述“木石复合工具”。在史前史三分期的第一个时代,原始社会的先民最初是将木器与石器并用,后来发展到同一件工具上同时采用石质与木质材料,成为木石复合工具。人类进化到智人(现代人)以后的几万年间,“木石复合工具”起了重大历史作用。远古从来没有过一个只单独使用木器不用石器、或者只单独使用石器而不用木器的历史时代。因此,过去所谓“石器时代”应该修正为“木一石器时代”(代替过去所谓“旧石器与中石器时代”),加上“陶器时代”(代替过去所谓“新石器时代”)。总之,人类的第一个时代是木-石器时代,紧接着是陶器时代。  相似文献   

18.
王博 《西域研究》2002,(3):41-49
手制黑衣陶器是新疆青铜时代的三大陶系之一,分布地域主要在塔里木盆地周缘,产生于公元前1000年-前785年之间,曾流行于两汉时期,它是构成西域一些绿洲邦国考古文化的基本要素.目前,比较清楚的有车尔臣河文化区的且末国;尼雅河文化区的精绝国;克里雅河文化区的扜弥国;玉龙喀什河文化区的古于阗国;喀拉玉尔滚河文化区的姑墨国等考古文化.  相似文献   

19.
魏晋以降,大量有关制作陶器的术语,被嫁接到文学批评领域,成为古代文学批评中的“语言模子”和“思维模子”。陶艺和文艺相互借鉴、相互发明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奇妙景观。古代文学批评家借助于“陶”将一些难以言说的文学活动阐释得通幽入微、酣畅淋漓,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批评话语。“陶”,这一中华先民基本的生产方式,也走向中华民族诗性思维的深处,成为其洞悉艺术世界、探索艺术奥秘的工具。援陶论文是中国古代文论的精妙所在,深化了古代文论的内涵,对古代文论的建构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样的批评方式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可谓东方文明的杰作。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肇源白金宝文化是嫩江流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存之一.白金宝文化各期遗存所发现的纹样陶器残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学术意义.根据对相关纹样陶器残片的研究,可以发现,白金宝遗址陶器纹样的形成,有一个明显的由简入繁、由少趋多,由单独纹样形式向系统纹样形式的衍生渐变过程.从审美角度切入,对白金宝遗存中绳纹陶器的纹样施用进行初步研究,以期考察白金宝绳纹陶器的纹样规律.进而,解释白金宝文化的社会活动痕迹与当时原住民生活间的审美关系,并以此来进一步加深,对白金宝文化审美特征及其审美发展脉络的基本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