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3 毫秒
1.
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多媒体技术在<花卉栽培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并对如何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该文针对当前花卉学课程多专业、多层次设置的实际,对不同专业花卉学相关课程教学特点及教学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对如何依据各专业特点。合理调整花卉学教学培养目标.改革和完善花卉学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为今后顺应多学科需求的花卉学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花卉育种技术》是园林花卉和观赏园艺柔性方向必修课。作者对《花卉育种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建立《花卉育种技术》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内容及知识体系,完善学科建设的基础理论,采用互动式、讨论式教学方法,融知识传播与能力培养为一体,有意识地向双语教学过渡,并采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更新实践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花卉学"课程是园林、园艺、风景园林专业开设的必修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在综合素质教育、卓越人才培养的前提下,针对花卉学知识体系零散、教材滞后、教学课时少、内容多、教学方法陈旧、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团队等方面探索"花卉学"课程体系构建的有效途径,为"花卉学"教学改革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花卉学产学研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近年来花卉学课程产学研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创建了“一个依托、三个融合”的花卉学课程教学模式 ,即依托教学实习基地 ,力求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教学与科研、生产相融合 ,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融合 ;优化了教学环节 ,建立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校内基地的“五到位”和校外基地的“互补优化” ,使教学与科研、生产有机结合 ,打破了以往花卉学孤立的“点”式实践教学法 ,实现了实践教学“点”、“线”、“面”的结合。这些做法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教学、科研与生产初步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双语教学是中国高等学校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尝试。花卉栽培技术课程是观赏园艺专业方向的主干课程,随着花卉产业国际交流合作和进出口业务日益频繁,对花卉专业人才的英语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沈阳农业大学从培养创新型国际化人才要求出发,通过对花卉栽培技术教学实践通过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坚持传统与现代教育法结合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以及开展多媒体课程报告等教学手段,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作为开展双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广泛进行教学交流与学习推进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同时积极引进原版教材,并精选和编制专用教材,不断探索课程内容促进双语课程教材建设。  相似文献   

7.
《数字信号处理》是电子信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加强Matlab在教学中的应用,即以传统教学为主,多媒体动画演示为辅,使教学内容条理清晰、连贯性强、形象直观、利于理解,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有机化学的传统教学与多媒体课件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图文、声像并茂.有助于突出重点、难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使传统教学与多媒体课件实现优势互补,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21世纪新型的教学工具。在微生物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给微生物教学带来新的革新与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展现真实、生动和直观的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微小生物的理解。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论述多媒体在微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并深入思考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工程制图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实践,阐述了合理利用教学手段,创造多层次、多视觉的立体学习空间,使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理念,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论《花间集》中“花”意象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意象,在“倚声填词之祖”的《花间集》中频频出现,多达300余处。18位花间词人不约而同地大量捕捉“花”意象进入创作,使其成为传递人物情意的媒介,从单纯的自然物象上升到意蕴丰富的艺术意象。这一现象的背后潜藏着深层的根源和意蕴:中国文学传统、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社会风气的喜尚、中国文人的传统心理以及花间词本身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2.
从认知语义的角度以概念隐喻理论中的实体隐喻为理论参照,对比分析“花”在汉语中,古今隐喻意义的变化及“花”在现代英、汉语中隐喻意义的异同,笔者发现现代汉语中“花”的隐喻词项大大增加了,一些隐喻词词义发生了改变,“花”作为始源域的映射范围越来越广。英、汉民族在认知上义词“花”上有相同点,在感知其下义词上有很大的差异,这与各民族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传统有关。  相似文献   

13.
水墨画线性艺术,所表现出来的形象语言结构,是已经体现在作品中的艺术思想。“青花”艺术同样是以线构为基础的绘画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审美情愫,显露传统历史“青花”陶瓷的风采与中国水墨画线性艺术构成绘画的灵魂。《王安石》、《汤显祖》水墨人物画用“青花”陶瓷制作成功就是最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14.
曹雪芹通过现实世界、理想世界和神话世界亦即大观园、太虚幻境和大荒山三重世界的彼此交融,错乱其年代,虚拟其时空,实现小说的虚化,将一连串极具表意性的审美意象序列凝聚起来,又辐射开去,富有诗意地上演了《红楼梦》的三重悲剧。对这些具有浓郁的象征性、甚至神秘色彩的审美构体——水、石、花、花园及其一系列变体进行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红楼梦》的三重悲剧世界。  相似文献   

15.
虞美人杂考     
现今虞姬墓在安徽灵璧。但从文献资料来看,虞美人自刎处有安徽灵璧和淮南定远两说,因此,虞姬墓历史上实际两地皆有。美人死后,鲜血化为原上之草。这是一种能应曲而舞的独特的草,并非现在所见能开鲜艳之花的虞美人。虞美人草本花卉明代以来才从欧洲传入我国,历史上庞大的歌咏虞美人的诗词,也就经历了由咏草到咏花或花草兼咏的过程。《虞美人》曲流行于唐代,也与这个悲艳动人的故事有关。第一个以该曲填词的是唐代的无名氏,五代时《虞美人》词已多见。历代书面文学中的虞美人形象经历了从同甘共苦到贞节烈妇的演变过程,而在一些民间传说故事中,虞美人却是一位巾帼英雄。  相似文献   

16.
"中华"探源     
通过纳西族象形文字"中"字与原始陶器上的刻划符号、甲骨文的"中"字对比研究,可以认为"中"字最早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是以"木矛"一类的东西投中物体之义;"华"为"粟花",与黄河中下游流域的远古居民主要以粟作农业为主有关;"粟花"为华,有大而美、光明之褒义。春秋时诸夏取"华"之美意,形容享有礼乐文明的诸夏人,"华"遂成为族称,与夏同义。"中华"称谓源于中国诸华,与中国同义,最早出现于西晋武帝初期。  相似文献   

17.
壮族的花婆神话,在自然向人的生成与人向自然生成的双向运动过程中,形象地展现了"道法自然"生命诗学的方法论、目的论、实践论与境界。  相似文献   

18.
流行语中“各种”的新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的常规用法是修饰名词性成分,在网络流行语"‘各种’+动词/形容词"结构中,"各种"由词组凝缩为程度副词,语用色彩由客观陈述演变为主观评价。  相似文献   

19.
古代浙东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特殊的、重要的地域意义和风格意义,在浙东学术史上有重要地位。文章依历史发展和风格演变为序,综述古代浙东书法的发展概况,突出其两个辉煌时期和四座高峰。同时对古代浙东书法的特点进行评介。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这首乐曲的中心和意义,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全曲独有的表情方式和气势神韵,包括每小节的演奏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