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裴度以"戏"批评韩愈文学的游戏倾向;韩愈征引经书,以"戏"来为自己辩解;柳宗元从"有益于世"角度为韩愈的游戏文学辩护."戏"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意味,与韩愈的文学创作发生着不同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女性文学在宋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宋代的才女多为宫廷女子、贵族和歌妓,主要分布于东南地区.诗词是宋代女性文学中最主要也是成就最高的体裁,内容多为抒发内心情感和家国情思.宋代女性文学有其自身特点与独立价值.还原女性文学的自身价值,可以更好更深入地研究女性文学.  相似文献   

3.
宋代文学研究近年逐渐升温,但其研究格局依然有失衡之处,有待调整.宋诗研究近年来有较大进步,但散文研究相对薄弱.运用新的理论与利用欧美、日本等汉学成果将会促进宋代文学研究向纵深发展.本次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会集了众多知名学者,并收到大批优秀的学术论文,预示着宋代文学研究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韩愈是朱熹所推崇的"五君子"之一,朱熹在思想、文学等方面对韩愈多有接受。在思想方面,朱熹对韩愈的"道统观"、"心性论"、"师道"都做出不同程度的接受;在文学方面,朱熹对韩愈的接受则更多,特别对韩愈古文创作做出了充分肯定;对于韩愈的人品,朱熹是较多地予以否定和指责的。我们可以从朱熹对韩愈各方面的不同接受中认识到朱熹的双重身份与双重成就,即朱熹是一位具有理学家身份的文学家。  相似文献   

5.
韩愈历来被视为儒家排挤佛道最重要的代表,但他对于佛道文学则不乏认同,一则认同其恢奇之风格,一则认同其平淡之风格。究其因,首先在于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体系都能容纳这两种风格;其次在于当时士人面对时代困境,需要通过这两种风格克服自己内心的痛苦。儒释道三家在此点上遂得以共通,韩愈的态度即是其例。然而韩愈坚定的儒家立场使其不满足于风格气质的克服,他需要在其中注入实质的道德内容,所以他对于佛道文学的认可只停留于浅层,实质上仍对其予以辨斥。这说明韩愈实际上已意识到儒家与佛道之间根本性差异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后世乃成为新儒学体系建设之焦点。  相似文献   

6.
李翱创造性的继承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在创作论上,他接受了韩愈的文以明道、陈言务去、不平则鸣论点,并对这些论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深化了这些理论;在风格论上,他接受了韩愈提倡的平易畅达的风格,并以自己的古文实践使这一风格进一步推广,对唐中叶至宋代的文风的改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韩愈是中唐儒学思想的坚决捍卫者和振兴者,他对儒学思想的贡献具体体现在攘斥佛老、建立道统、领导古文运动与重视"师道"四个方面,宋人对韩愈的思想颇为重视,宋代儒学家对韩愈儒学思想进行接受自不待言,欧阳修、苏轼作为文学家对韩愈儒学思想也进行了各具特色的接受,由于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影响,他们在接受中又有创新,这种发展创新是北宋古文运动之所以能在他们的领导下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词的出现是对传统诗教观念的突破,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不但关乎文学自身的规律,还涉及到复杂的士人心理和社会关系的变革。笔者拟从文学接受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两个角度切入,探讨词在宋代的接受背景。  相似文献   

9.
女性文学在宋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宋代的才女多为宫廷女子、贵族和歌妓,主要分布于东南地区。诗词是宋代女性文学中最主要也是成就最高的体裁,内容多为抒发内心情感和家国情思。宋代女性文学有其自身特点与独立价值。还原女性文学的自身价值,可以更好更深入地研究女性文学。  相似文献   

10.
《文献通考.经籍考.集部》辑录众家之言,秉持马端临"融会错综"、"原始要终"的会通思想,蕴含着巨大的学术信息。《文献通考.经籍考.集部》作为一部目录著作,它以传统目录的形式反映了宋代文学静态的水平式的发展状况,也呈现出宋代文学动态的纵向式的流动态势。其中静态的水平式描述主要表现在融会错综众家之言、删浮汰繁后形成的一个个文献解题系统中;动态的纵向式脉络则以业已形成的一系列文献解题系统为基础,原始要终,推阐、连贯其中模糊、零星的发展线索而成。"融会错综"和"原始要终"本身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文献通考.经籍考.集部》对宋代文学发展状况的描述是放置在流动的宋代文学发展脉络中呈现的,而对宋代文学脉络的勾勒正是体现在由广纳群说形成的具体而微的解题系统中,静态描述中包括着动态的因子,动态发展中则是由无数个静态的点衔接连贯而成。《文献通考.经籍考.集部》虽和现在通用的文学史著作存在很大差距,但它以目录著作的特殊形式阐说了宋代文学,验证了目录著作和传统学术之间天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宋代文学研究近年逐渐升温,但其研究格局依然有失衡之处,有待调整。宋诗研究近年来有较大进步,但散文研究相对薄弱。运用新的理论与利用欧美、日本等汉学成果将会促进宋代文学研究向纵深发展。本次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会集了众多知名学者,并收到大批优秀的学术论文,预示着宋代文学研究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从域外汉籍切入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可以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注入新鲜的血液。南京大学卞东波先生的《域外汉籍与宋代文学研究》以宋代文学为例,基于文献,立于文学,兴于文化,将宋代文学研究纳入整个东亚汉文化圈中加以关照,来展现域外汉籍在东亚社会的影响与接受及其在整个古典文学研究中的作用与意义。考辨精详,解读细腻,发现中发明,求新中求真,为宋代文学研究增添了新的风景。  相似文献   

13.
关于宋代地域文学或宋代文学的地域性问题,自宋代就已经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但是迄今为止,这一研究尚未十分成熟。宋代文学的地域性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宋代至上个世纪初、上个世纪初至70年代、上个世纪80年代迄今。通过对不同时期研究状况的学术梳理,希望能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给当前宋代文学的地域性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与文学传播活动的繁盛相应,宋代出现了文学传播观念的更新与意识的自觉。宋代士子不仅追求立言不朽,并将之提升到居于立功、立德之先的地位。他们最早对印刷技术给予足够的关注,并对其强大传播效能给予充分的肯定。在社会关系上,他们从对名公巨卿的品题延誉的追逐延伸到对公正的文学评论的呼吁。对作品之汇聚,从“好事者”的简单收罗到门人故旧的自觉编次;对于音乐传唱,他们将辅佐教化的工具变成了文学推广的“媒介”。这些,都显示出宋代已经是一个文学传播高度自觉的时代。  相似文献   

15.
宋代经济与宋代文学家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各个朝代中,宋代的文学家庭可以说是最多的。宋代文学家庭繁荣的原因之一就是宋代的经济繁荣。奢华的物质享受,煽动了文人学士的文学创作欲望;繁荣的商业经济,为文学家庭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宽广的题材,也为文学家庭成员文学作品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史上,宋代女性文学以女作家前所未有的女性意识觉醒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文学遗产.从作家人数上看,宋代女性作家中仅有作品流传的就有诗人200余、词人近90;从作品的体裁上看,宋代女性作家的创作扩展到了诗、词、散文、赋、评论等各种类型;从作品的题材上看,宋代女性作家冲破了女性文学爱情题材相思愁怨的单一的传统模式,或抒情写景、或送别思亲、或咏史怀古、或边塞军旅、或爱国忧情,无所不包;从诗词作品的质量看,宋代女性文学达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17.
宋代文学法度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有法维面的论说;二是对活法维面的论说;三是对"至法无法"维面的论说.宋人对文学法度的论说,开始体现出建构与消解并重的特征,它为后世文学法度之论的深层次融通作出了铺垫.  相似文献   

18.
词在北宋传播的历史文化环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它在北宋时期的接受与传播,离不开当时的历史文化环境。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北宋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为词体文学的传播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士大夫文人们歌舞享乐的风尚又是促进词体文学传播的社会因素;以表演声乐为主的宋代歌妓成为词体传播的直接手段。  相似文献   

19.
宋代理学家的骈文观是宋代文学研究中一个被忽略的重要课题.大多数北宋理学家对骈文持批判态度,并与宋代古文正宗地位确立和骈文风格转变有直接关系.南宋时期理学家的骈文现出现了分化,并在骈文的创作态度、审美风貌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文学的审美性长久以来是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而文学的功利性却缺乏更深层的学理上的探讨.文学的功利性自然有其负面的影响,但也不应忽视其对文学的积极影响.从文学创作方面来说,作为一种文学实践,功利性是其本质属性,这种属性有个人性和社会性之分;从文学作品来说,功利性也是其作为一种产品的内在属性,即一种“被阅读”的诉求;从文学阅读来说,选择的目的性也决定了其功利性.对文学的功利性进行深入探讨并正确认识,是促进文学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