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白与唐代酒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与唐代酒文化葛景春一唐诗与酒酒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颇有份量的一席之地。尤其在中国诗歌中,它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吟咏对象之一。唐以前的诗人中,在他们的诗歌中几乎没有不言酒的,像魏晋以来的著名诗人,如曹植、阮籍、嵇康、陶渊明等,都是以饮酒、咏酒驰名的。诗至...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陶渊明与苏轼都是与酒关系颇为密切的诗人,均创作了数量丰富的饮酒诗.这些饮酒诗既表现出相似的审美观,也有明显的不同.陶渊明以酒为诗,他的饮酒诗更多表现为对黑暗时代的退避,安守田园;苏轼因酒著诗,他的诗中有盛宋时代入世的矛盾与乐观,未能免于漂泊仕途.苏轼对陶诗有继承,他们的饮酒诗受到宗教思想影响,诗人在生活中安贫乐道,在酒与诗中达到物我两忘的自由之境.  相似文献   

3.
诗酒风流--试论酒与酒文化精神对唐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诗中有 6 0 0 0多首咏酒及与酒有关的诗 ,酒中或酒后创作的诗数量更多。酒是促进唐诗创作的一个重要因素。纵酒赋诗是唐代诗人的生活风气也是一种令人注目的文化现象 ,诗酒风流是唐人的重要文化观念。唐代的酒文化精神在唐诗中有充分的体现。酒对唐诗创作的影响 ,有两个层面 ,一是酒对诗人生理影响的物质层面 ,一是酒文化精神对诗人心理影响的精神层面。诗与酒也有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酒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及唐代诗人的心态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许多饮酒诗,颇为人们喜爱,民间又有“太白遗风”的酒帘流传后世。李白自诩:“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李白为何这样说呢?本文试就此问题探讨一下李自饮酒诗的审美情趣。一李白的诗酒形象。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描写了  相似文献   

5.
重阳节人们与亲友结伴出游、登高、赏菊、饮酒、佩茱萸,节日中充满了浓厚的人伦亲情意味。这也无形中开拓了诗歌表现的题材,从而形成了抒情性浓厚的唐代重阳诗。在重阳节,因亲友常常不在身边,往往会加重诗人对其的思念,唐代重阳诗的艺术特征正在于充盈于其中的浓厚的思亲念友情结。诗人们多用登高、菊花酒、茱萸、授衣等节俗意象去传达自己的思亲感受,但因诗人经历、境遇、才情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情感面貌。  相似文献   

6.
郝经和方回作为元代追和陶渊明《饮酒》诗人的代表,其诗歌都是借和陶诗的形式浇自己之块垒。但由于各自人生追求以及生活境遇的不同,在对诗酒生活的描写、对功名节操的态度以及对陶渊明精神的取舍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反映了陶渊明《饮酒》诗对元代诗人多层面的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7.
试论唐代游侠诗创作的繁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游侠诗创作的繁荣局面 ,首先得益于时代的造化。其次是唐代诗人需要借助游侠的英雄形象 ,抒发自己报效国家 ,立功边陲的豪情壮志。第三 ,唐代诗人普遍具有漫游经历 ,容易使他们滋生侠义精神。第四 ,唐代诗人纷纷投入游侠诗的创作 ,与他们自身的任侠性格与崇侠情结有关。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表现饮酒的诗人,他使酒和文人的精神生活发生了紧密而重要的联系。嗜酒的时代风尚影响了陶渊明,他借饮酒追求精神的超越与解放,化解人生的种种感伤、焦虑与痛苦,他在酒中获得了无限的乐趣和慰藉。他以自己的真性情和大才气实现了诗与酒的完美结合,达到了酒与诗的最高境界。诗酒合一表现为陶渊明引酒入诗,以酒寄意。诗酒合一使陶渊明更自然地袒露出生命深层的本然状态,使其诗文中体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9.
史书记载,陶潜"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陶潜爱好饮酒,并写了大量的饮酒诗,尤其以《饮酒》组诗二十首最为著名。本文以其中的第五首为研究中心,拟分析其酒诗的深层意蕴——琴境,以深入解读诗人以"自然"为特征的人格和诗格。  相似文献   

10.
唐代四个时期的诗人虽均效仿魏晋名士的饮酒风度,但他们的饮酒内涵有所不同。初唐诗人之饮是士不遇与高雅情趣的反映;盛唐诗人饮酒体现的则是乐观、豪放的盛唐气象;中唐诗人的饮酒,是出于独善其身的无奈选择;至晚唐,特别是唐末诗人,他们饮酒的避祸处境,痛苦和悲愤心态与魏晋名士达到了唐代其它时期从未有过的相似。唐代诗人与魏晋名士饮酒风度有如此关系,有着特定的条件和原因。  相似文献   

11.
金秋时节,菊黄蟹肥。晋代毕卓曾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可见登高赏菊、把酒啖蟹,是古代文人骚客的雅趣乐事。历代流传下来许多咏蟹诗,妙趣横生、异彩纷呈。唐代大诗人李白对蟹情有独钟,喜欢持蟹佐酒,他在《月下独酌》一诗中吟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洁白晶莹的蟹肉鲜嫩可口,诗人在月明之夜饮酒食蟹、乘兴赋诗、醉卧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诗文与酒关系密切,史籍里记载了大量陶渊明和酒的故事。陶渊明也是第一个写作饮酒诗题材的诗人,从而进一步拉近了诗人和酒的关系。蔡松年将陶渊明作为异代知音,对陶渊明诗歌的意象做了全面接受,其中"酒"在蔡松年诗词中共出现了70次,足见其对"酒"意象的喜爱。在蔡松年看来,酒能助豪情,酒能浇忧愁,酒能寄闲情,酒与酬唱宴饮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3.
张问陶的饮酒诗在其诗歌创作中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酒伴随着船山整个诗歌创作生涯,饮酒诗无论是从数量之多还是其内容的丰富性来看都成为了船山诗歌中不可小觑的特征。本文将先概述船山的诗酒人生,接着剖析船山饮酒诗的丰富内容,最后由此探求其饮酒诗的风格特色。从而全面地论述船山的饮酒诗创作。  相似文献   

14.
我国酒的产生与发展与中华民族文化史的发展是有着密切关系的。自从酒问世以来,便成为人们艺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历代诗人和作家,借酒抒怀兴叹者,不计其数。三国的曹操就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唐代诗人杜甫的“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借酒表达了对诗友李白的怀念之情;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句,更是把离别情绪用酒作了淋漓的表达,使诗人感情充沛地抒发为人之情、为己之情、为国之情。所以,酒是诗人的乳汁。由于酒兴,才引发了诗人的诗兴,因此,可以说无酒便无诗了。酒写入诗,是酒在人的现实生活中一种应用价值的反映。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酒是文化中的一种形态。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诗的王国,又是一个酒的国度,美酒与好诗如胶似漆融于一体,创造了中国诗与酒的文化史。诗人们或以诗酒解愁,逃避现实的苦难;或以诗酒自娱,沉溺人生的享乐;或以诗酒寓怀,感慨生命短促的悲凉和无奈;或以诗酒为志,实现人生别样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论唐代画诗沟通中的几个美学问题王启兴唐代绘画艺术空前发展,不仅激起众多诗人的欣赏热情,进而创作了不少优秀的题画、咏画诗,扩大了唐诗的表现领域,更重要的是画与诗沟通交融,促进了诗人审美观的变新,在诗歌表现艺术方面,也有新的追求。本文以宏观的视野,着重探...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古代诗人的诗酒精神孟修祥酒是一种物质文化,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与人类生产力的发展紧密联系着的;诗是一种精神文化,它的产生源于人的精神需要和情感表达。而诗与酒的最初结缘绝不会迟于《诗经》的产生之时,因为《诗经》中就有大量的咏酒诗存在。诗的创造并非必然...  相似文献   

18.
《社区》2008,(24)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是唐代著名大诗人白居易,在一个晚来欲雪的天气里,向朋友发出的"小酌"的邀请,诗中的"红泥小火炉",即是"火锅"。火锅在唐代就已经很流行了。那时的"火  相似文献   

19.
唐代乐舞类诗序是唐代诗序的重要内容。从类属的角度看,唐代乐舞诗序的内涵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诗序保存了唐前乐舞资料,利用诗序,诗人们开展了对唐前乐舞或追本溯源,或拾缺补漏,或古今互证的"补亡"工作;二是诗序保留了相当数量的异域乐舞资料,唐代流行的异域乐舞都在诗序中有着明确的记载;三是诗人在诗序里特别强调了乐舞的声教作用,这既是传统礼乐文化在文学中的反映,也是诗人们对诗序可补诗之不足的文学功能的自觉运用。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诗史上,陶渊明的《止酒》诗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诗体风貌,那就是每句诗都含有一个“止”字。对于这种诗体形式以及这首诗的题旨,前人见仁见智,颇多争议。通过掘发《止酒》诗在诗史上的特殊意义以及融会多元思想于一炉的深隐寄托,展示其似浅实深、由浅入深、浅深兼赅、浅深相照的艺术特质,揭示其历史原貌。《止酒》诗的诗体形式渊源于著名的汉代乐府诗《江南》古辞,融会儒道思想于一炉。其出现极大地拓展了文人墨客诗酒风流的精神空间,由此后代诗人形成了以止酒为高、以止酒为雅的代代不绝的“止酒情结”,而这也成为一种胸怀洒脱的人格象征。美是生命,酒神的舞蹈乃是生命的欢歌。美是凝视自己镜中身影的永恒,陶渊明的饮酒是永恒,陶渊明的止酒是明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