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仁"、"义"、"礼"是孔子伦理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孔子对殷周"义"的内涵做了充实和发扬,贯通了"义"与"仁"、"礼"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联系,"义"从属于"仁",是"仁"在作用层面上的体现;"义"是"礼"的目的和内容,"礼"是"义"的工具和形式,"义"落实凸现到现实操作层面就是"礼".  相似文献   

2.
儒家伦理思想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主流,虽说不可避免地有着时代烙印和历史局限性,但其以"仁爱"为基础的道德规范体系,提倡"诚信"的社会公德,"贵和"的家庭美德以及"敬事而信"的职业道德,都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挖掘、整理和研究其对现代社会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文化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3.
荀子的"信"伦理思想是在战国语境下的产物,"人性恶"是其哲学基础,"群"是其基本支点。荀子认为"信"应该包括治国、社会和个人修身三个方面。但作为封建社会倡导的主要德性之一,"信"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局限之处。在现代社会,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诚信建设迫在眉睫。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从荀子"信"思想中借鉴积极成分,另一方面自觉突破其局限部分,使诚信成为人们内化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4.
认识孔子思想,必须从认识其伦理思想开始,因为伦理思想是孔子创立儒家伦理思想的基石.孔子伦理思想源于远古氏族血缘宗亲观念,并从西周礼制和宗法观念中全面继承了三代的伦理遗产.孔子创立儒家伦理思想的目的是为其恢复三代政治理想和"克己复礼"服务的,也是为了建立一套更有效的治理乱世的伦理约束机制.因之,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精神实质是"亲亲而尊尊","敬上而尊长".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孝"悌"忠"信";其伦理思想的基本关系框架是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和朋友关系;孔子伦理思想的价值体系是从"亲亲"的目的出发,注重血缘关系和宗法礼制的传统原则,从维护"尊尊"的目的出发,强调了血缘伦理和政治伦理的合而为一;孔子伦理思想的价值判断准则是不重形式而重本质,强调"亲亲尊尊"的精神高于一切,并且认为"百行孝为先".  相似文献   

5.
从两种"中庸"思想的基本内容、两种"中庸"伦理思想的指向或目的、两种"中庸"伦理思想通向各自目的的基本途径3个方面进行了中西伦理思想比较.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是在历史著作中专章谈经济问题的第一人,从《史记·货殖列传》与《史记·平准书》中,我们可以读出司马迁在经济思想上的"一家之言"。在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体系中,其主要特点是反传统。他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旗帜鲜明地提出反传统的经济思想,"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是司马迁反传统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也由此形成自己独特的经济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教育伦理思想与毛泽东、邓小平教育伦理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教育伦理理论、教育伦理规范和教育伦理德性构成了江泽民教育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和三维结构,并成为其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符号学研究的终极目标在于完善符号的沟通功效,其在民间规范的接引中形成的维度构成民间规范的符号学之维。民间规范的符号学意义在于人—神交流和人际交流的便利,这意味着民间规范表现出修辞性。这种符号性体现的是规范拟制,"视为"一词的含义也呈现出民间规范的符号性,"视为"语句的语法结构释放出民间规范的符号学意义,它成为大众的前见,因而"视为"语句对民间规范的符号学之维的表述最为合理。但这是一种"隐于野"的民间话语。因此,"视为"语句应用于完善乡土治理的符号语境,并促进符号性规范的取效。国家法吸纳整合符号性民间规范时,这种"隐于野"的"视为"表述应当被采纳。司法在援引这种民间规范时也应使用"视为"语句。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教育伦理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教育伦理思想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教育伦理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教育思想的伦理原则、教育思想的伦理价值构成了胡锦涛教育伦理思想,并成为其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优雅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内涵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反思"人类中心主义"理念的基础上,"敬畏生命"伦理思想为我们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一种新视角、新理念,使人类以另一种思维方式去逐步学会善待和敬畏包括人、动物、植物在内的一切生命,理解生命的价值,领悟生命的神圣,尊重生命的平等生存权。"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内涵全面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为我们正在构建的和谐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理论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优雅的社会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是道德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人追求美德 ,是因为美德就其自身来说 ,虽然是对他的某些欲望和自由的压抑、侵犯 ,因而是一种害和恶 ;但就其结果和目的来说 ,却能够防止更大的害或恶和求得更大的利或善 ,因而是净余额为利的害 ,是必要的害 ,说到底 ,也就是一种真正的利 :美德乃是一个人利己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手段。把美德作为利己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手段的人 ,逐渐地 ,便会因美德不断给他莫大利益而日趋爱好美德、欲求美德 ,从而便为了美德而求美德 ,使美德由手段变成目的。  相似文献   

12.
女大学生作为女性中的精英,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目前女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被弱化。社会转型所造成的学校功能、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承载着厚重道德资源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断裂,是家庭美德教育弱化的原因。新时期加强女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一方面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家庭美德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要吸纳体现时代精神的道德要素,把家庭美德教育与弘扬“四自”精神和建设先进性别文化结合起来,构建学校、家庭和个人相结合的家庭美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加速,使中国家庭由此进入剧烈变动时期。问题集中表现为传统家庭伦理受到挑战,具体表现为:家庭道德评价失范,由简单、明朗、统一变为模棱两可、多元视角;家庭道德选择矛盾,出现了婚姻自由与家庭稳定、人本化与功利化、感情与义务的二难困惑;家庭道德调控机制弱化,舆论监督乏力与个人自律匮缺。现阶段的家庭道德建设要走出困境,必须在内容上要求传统家庭道德与时代要求结合;在机制上要求道德教育与社区活动实践结合。  相似文献   

14.
当代西方对公共行政伦理的规范性基础的探讨,有政体价值、公共利益、社会公平、公民身份、美德等多种视角。鉴于规则伦理只注重制定行为对错的义务与责任原则,忽视道德主体自身的内在特性,从而造成道德实践中的诸多问题,美德视角强调美德之于公共行政实践的重要性,并力图借助思辨与实证的方法,来建立以公共行政人员的美德为规范性基础的行政伦理学。其观点和方法对于我国行政伦理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庄子的人性素朴论是其德行修养观的基石.养中说是其居乱世的权宜之计,而修德乃至于迭道才是其德行修养观的目标.修德的途径是坐忘,达道的具体表现是成为能够"适已之适"的真实的人.只有这样的真人,才能达与道德之境而游于无何有之乡.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政府治道变革理论的提出 ,政府应选择怎样的治理模式 ,应该拥有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日益关注的问题。从行政伦理的角度思考治道变革中政府能力的提升 ,就逻辑地提出了政府德性这一概念。本文从德性理论的回顾出发 ,阐述了政府德性的概念、构成要素及基本内涵 ,并结合政府行政变革 ,提出了建设政府德性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目前高校师德状况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指出高校存在着教师理想信念不坚定,影响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教师为人师表形象欠佳,缺乏对学生道德形成的良好示范;教师奉献敬业精神不强,不能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导向;教书与育人相脱节,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等问题。针对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教师要强化师德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一方面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形成全员育人氛围;另一方面要采取必要措施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通过广大教师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从而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8.
人们对道德榜样的质疑牵涉到两个伦理学理论问题,一个是美德的统一性,另一个是美德的连贯性。前者与道德主体拥有美德的数量相关,后者与道德主体美德的稳固程度相关。道德榜样不一定具有所有的美德,也不一定在所有情境下都表现出美德。进行道德人格评价时既要谨慎又要宽容。  相似文献   

19.
西方古典共和主义认为共和国的建立与维护必须以积极的公民美德为基础,这种公民美德要求公民将公共利益置于私人利益之上。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古典共和主义思想认为商业及与其相伴随的奢侈是引诱公民追求私利从而"腐化"公民品质的破坏性力量。休谟对这种观点展开了批判,他认为商业的发展不仅不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而且从长远来看还会促使人们形成勤劳、知识、人道、温和以及独立等新的公民美德。与古典公民美德相比,这些新的公民美德是一种更为"自然"的美德,它不仅有利于增进私人幸福,还更有利于增进国家的强大与公民自由。休谟的公民美德观体现了西方公民美德观念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论当代高等学校的师德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师德修养理论对当代高校加强师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校师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高校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