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在父权制文化中,压迫女性和压迫自然之间存在着重要联系。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通过自然之女——苔丝的悲剧命运为主线,阐释了苔丝与自然的关系,并表达其对自然与妇女生存困境的双重关注。  相似文献   

2.
田纳西·威廉斯的《欲望号街车》是美国戏剧史上的经典巨作,体现了父权制社会里男性的霸权、女性的悲剧、女性争取平等的意识以及对自然的认同感。《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奇的悲剧深刻地揭露了父权制社会男性对女性的统治和压迫。女性对自然的认同感源于男性对女性和自然的压迫。布兰奇的悲剧提醒社会要尊重女性,反对性别歧视以及对边缘群体的歧视,社会的发展要实现两性平等以及不同人群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3.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对自然界主宰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斯坦贝克短篇小说《菊花》中伊莉莎和自然之间复杂而紧密的关系,揭示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中女性和自然遭受男性压迫和掠夺的悲剧,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4.
以20世纪美国著名生态女性作家的作品为依据,探析20世纪美国生态女性主义观,揭示父权制对女性和自然的双重压迫及女性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以求建立男性与女性,人类与自然间的和谐平等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小说《一千英亩》为文本,通过透视《一千英亩》中父权制统治下的自然环境状态和女性生活状态,从女性与自然的身份认同感、父权制压迫下女性与自然的生存困境、女性与自然的觉醒及反抗三个方面进行解析,以期唤起人们重新思考人类与自然之间以及男人与女人之间应如何和谐共处。同时,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运用能够拓宽小说《一千英亩》的研究视角,也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该作品。  相似文献   

6.
文学作品中屡屡出现的母亲弑婴现象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其中,美狄亚弑子是为了报复丈夫的始乱终弃,为了反抗不合理的父权制;阿兰弑子则是为了减轻丈夫的负担,与自然灾害抗争;塞丝弑子却是为了避免孩子重返奴隶制的魔窟,是对奴隶制压迫的惨烈反抗。她们在揭示父权制和奴隶制对女性压迫的同时,也揭示了女性在与父权、自然、社会制度斗争的勇气和理性,为女性奏了一曲悲歌。  相似文献   

7.
女性整形美容等"身体再造"行为在女性当中已经越来越普遍,作者通过对女性"身体再造"行为目的的考察发现,女性身体在美容整形等一系列"身体再造"的过程中被对象化,外化为父权制所凝视和规训的对象,不断巩固和再生产着父权制的社会结构。要想解构和改变现在女性身体被物化被规训状态,解构父权制对于女性身体的种种细致而微隐藏极深的控制,女性首先必须确立主体意识,确立身体的主体性,同时全社会也要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构建先进的性别文化,努力抵制父权制的控制和压迫,创造一种更加和谐的性别关系。  相似文献   

8.
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西方社会男性主宰女性与男性主宰自然二者之间密切相关:性别压迫与自然压迫都是根植于相同的父权思想。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浮现》宣泄了一个女性主义者对父权制不满的同时又表达了她对人类文明侵略自然的担忧和对构建人类物质与精神家园的思考,从而使《浮现》具有鲜明的生态女性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想分析其长篇小说《盲刺客》中几代女性的生活,展示女性作为历史主体在家庭、社会生活中丧失主体价值,遭受男权制度及资本主义制度双重压迫的现实;披露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霸权中与社会强权话语"共谋",加深对女性自身迫害的历史;探讨女性受压迫地位的历史、政治和经济原因;批判父权制、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及其意识形态对女性的迫害。  相似文献   

10.
《愤怒的葡萄》是斯坦贝克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约德一家人经历的描写,反映了美国20世纪30年代男性和人类至上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对女性和自然的忽视、压迫、摧残和统治,揭示了女性精神和大自然之间的天然联系,表达了作者对父权制意识形态、功利主义及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深刻批评,体现了他对自然和女性命运同等关注的远见和情怀。  相似文献   

11.
运用米歇尔·福柯的权力理论分析尤金·奥尼尔的女人剧《奇异的插曲》,剧中充斥着三组微观权力关系——权力与知识、权力与性、话语与权力。该剧的女主人公尼娜·利兹原本生活在传统清教社会的男权制度中,但是战争冲垮了美国社会原有的知识体系和伦理价值观,促使她女性意识的觉醒,并且终其一生,致力于抵制传统价值观以及积极构建女性话语的斗争中。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伍尔夫经典之作《到灯塔去》的解读,展示她如何对自然特征以及自然与人类的相互关系进行细致描述,揭示自然与女性一样,如何努力摆脱受压制、受破坏的地位,解构父权社会“二元对立”的结构,并最终阐释“天人合一”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3.
《钟形罩》是美国当代女作家西尔维娅.普拉斯的自传体小说。小说以女主人公埃斯特独特的眼光和身体洞察,感受"父权制"文化的虚伪、丑陋和专制,是知识女性充分利用"看"的权力,对不公平的社会文化的反抗和消解,是女性主体性的充分体现;而埃斯特被精神分析、监控的身心体验揭示了女性个体在"父权制"政治权力下的"被看"和被客体化的社会地位。文章从女性文化视角解读《钟形罩》文本中"钟形罩"意象的涵义,揭示普拉斯悲剧的社会文化本质。"钟形罩"意象阐释为笼罩女性的"父权制"社会文化的一切产物;"看"与"被看"象征了女性个人主体与社会文化权力和地位之间的关系。埃斯特在"钟形罩"里"看"与"被看"的权力较量彰显了女性主体性表达的强烈愿望和女性身体被政治文化客体化的尖锐矛盾。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为依据,对《魔幻玩具铺》的叙述声音和叙述视角进行分析,具体剖析安吉拉.卡特在该小说中对叙事元素的独到应用,以此阐释其是如何颠覆男性话语,建构女性叙事权威,以折射其性别政治的。并试图挖掘卡特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5.
爱米丽小姐这一形象,被很多评论者从女性主义批评来探究导致爱米丽小姐畸形心理的真实原因。认为这是一个被南方旧传统道德观念和父权制度所残害的一个女人的悲惨故事。本文试从女性主义的"雌雄同体"这一新的理论角度出发来分析爱米丽小姐形象,从中挖掘出爱米丽小姐内心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者认为,在父权制观念里潜伏的是一种深刻的男/女对立,男人代表主动者和胜利者,女性则是被动和死亡。王安忆通过自己的女性主义作品对父权制下爱情神话、男女二元对立秩序以及社会文化体系进行了顽强的批判和解构。  相似文献   

17.
奥斯丁是19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一方面表现出背叛父权社会主旋律的、先进的女性意识,另一方面由于环境和时代的局限,她的思想上先进的、落后的意识有时又交织在一起.这种叛道与守道的矛盾在女性意识萌发初期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是奥斯丁在父权社会中为女权主义写作的艰难历程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的女性意识非常强烈,其女性主体意识自然流露于文本之中。她始终忠于自己的女性特质,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身边琐事取材,写家庭、爱情、日常生活,还原女性的历史真相,揭示出女性的空洞与荒凉。本文试从张爱玲的叙事策略入手,分析她如何在小说文本中表现女性主体性,从而实现其反父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