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4 毫秒
1.
文章从词源的角度辨析了一组包括八个词的同义词(其中譏、诽、诋、诉、谤、诼、讦为王力先生的《同源字典》所无),证明了从词源角度分析词义、辨析同义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文章严格采用王力先生《同源字典》的上古声韵标准,广泛系联同源词,推求词源义。  相似文献   

2.
释“僅”     
刘环 《百色学院学报》2010,23(2):99-101
"值"在中古曾"多、馀、颇、甚之意",但在宋朝之后此义逐渐消失,"僅"仍表"少"义.文章从声符表意入手,系联同源词,探索其词源义,得出其声符"堇"是两个古字形讹变的殊途同归,僅的词源义为"少".  相似文献   

3.
王祯《农器图谱》中记载了261个农具名物词,其中有77个是单音节名物词,对这些单音节名物词采用系联同源词的方法,通过比较它们的词义,概括出共同的核心义素,探求它们的词源义,从中发现了农具名物词在命名上以形状、功能等为理据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借鉴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对同源词系统中不同事物有相同词源结构这一现象作了较为全面的解释。深入探讨了同源词词源结构的成因,最后得出结论:同源词之间相同的词源结构是先民对不同事物作类化思维的结果。同源词的形成是先民认知思维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从“羊”一词词源看不同语言的文化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古语和突厥语的“羊”一词具有同源关系 ,它们都来源于 qorin (圈 )的动词 ;汉语的“羊”同“”同源 ,“养”同“羊”也同源。根据“院”、“园”、“垣”同“”之间的语音联系 ,认为“羊”也来源于“院”、“园”、“垣”等。由此看来 ,蒙古语和汉语的“羊”的共同点是在词源上都与“圈养”保持词源关系。  相似文献   

6.
针对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中对"卢"声字分析的偏差,全面考察了从"卢"得声之字,得出一部分"卢"声字具有"粗短"的词源义,另一部分"卢"声字具有"黑"的词源义。并论及了准确地概括词源义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辐射引申源头往往呈多元特征,各个引申义从其不同源头引申而来,故相对于从连锁引申或者从单一源头的辐射引申,其意义之间的关系,则显得较为疏远.笔者以实例从词义引申误为假借和同源词词源义的推求,应当从两个方面来探讨辐射引申源头多元性失察之流弊.  相似文献   

8.
有关隐喻认知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是:隐喻加工机制与一般言语理解相比是否具有独特性以及隐喻理解伴随的神经生理机制是否有其独特的模式? 对此问题的回答需要对隐喻性质进行区分。常见的熟悉隐喻可进一步区分为词源性隐喻与引发性隐喻,其中词源性隐喻的隐喻义属于词语多个词义中的一个延伸义,而引发性隐喻则是将两个分属于不同概念领域的概念进行非字面的语义联结。词源性隐喻句和引发性隐喻句的理解包含了与一般语义句理解不同的加工内容。相比一般句,词源性隐喻句特异性地激活了与语义竞争相关的左侧颞中回、颞上回以及与加工深度有关的额下回,而引发性隐喻句则在左侧额下回有更多激活。隐喻的内在加工过程和神经机制并不单一,探讨隐喻理解与一般语义理解的异同需要考虑具体的隐喻性质。  相似文献   

9.
流俗词源与语言文化心理金基石一词语是一种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语言符号,其内部形式有些是显性(transpavent)的,有些则是隐性(opaque)的。揭示隐性词语的词源有两种途径:一是词源学,采用古音重建、寻找音变规律、系联同族词语、比较亲属语言同源...  相似文献   

10.
汉字从“同”得声之字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汉字近56个从“同”得声的形声字中,就本文材料所能证明的同源词有35个,而这些理据式同源词按其所 含有的共同意义可分为两大组:一、表大义、盛义;二、指事物直通、中空、外圆的特征和动作直的特点及由此引申出 的通达之义。这两组以“同”为右文的同源字的产生在沈兼士先生提出的有关“右文”的六种分化式中属于本义与 借音混合分化式。根据杨光荣先生关于同源词产生及词义构造的理论,基于同源词词义=核义素 类义素及同源 词的产生是核义与类义的运作结果这样两点认识,分析这两组同源词的产生及词义构成,我们获得了这两组同源 词宏观及微观的认识。同时我们也发现,宋代王圣美的“右文说”若不轻言“凡”字,这种说法在一定范围内当是一 条真理。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论证《说文解字》有三种主要的声训方式,即所释之字与被释之字实际上是异体字,不是同源词;第二类是同源词为训,采取“A,B也”这种方式;第三种方式是在释义里饱含着语源性义素。文章举《说文解字》言部字为例来说明这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为王力著的《同源字典》、刘钧杰著的《同源字典补》、《同源字典再补》拾遗补阙。有些字王力、刘钧杰的上述著作虽已收录、考释,但这些字还有另外的意义,尚可以与另一些字构成另一对(或一组)同源字(或称“同源词”)。本文依照“音近义通”的原则考释同源字。  相似文献   

13.
简帛文献中的异文别字除异体字外,学术界一般通称“通假字”或“古音通假”。这些“通假字”里有一些异文别字是同源词(字)。这些异文别字是因同源而相通。同源词可以是同义词,但更多的是近义词。这样的异文别字相通(同源相通)才有分别词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手批尔雅义疏》是近代国学大师黄侃从事语源研究实践的重要成果之一,其系联同族词的方法有:音义结合系联法、"右文"系联法、"声训"系联法、"音转"系联法、类推法等。黄先生综合使用这些方法,系联了大量的同族词,不仅为语源学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语言材料,还具有语源学方法论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过继"是个一般词汇,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词义呈现泛化趋势,结果是近些年"过继"的对象除原来专指"儿子"外,还常常被用来指"女儿",甚至指"孙子".本文认为至迟从元代开始"过继"的外延就已经扩大化了,<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已不能囊括客观事实的新变化,其释义应该修改以做到语言与客观现实同步;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时代的演变,"过继"的本义和引申义此消彼长,引申义将会取代本义而成为常用义.  相似文献   

16.
意境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其意义往往空灵玄妙,难以捉摸。文章避免了传统模糊印象式的言说方式,从意义理论的视角重新界定了其意义所指,把意境的意义划分为想象意义、象征意义以及形上意义三种。  相似文献   

17.
唐辉 《东方论坛》2006,(2):56-60
中国诗学源于以天文学为中心的博物学,这决定了诗主达性情之类说法历史追问深度的不足,也决定了从语源追索诗义和诗体内涵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另一方面,中国诗学与中国文化中的文观念关系密切,因而诗、文观念的结合是形成相关文体、文体群并决定其精神走向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虚拟语气是表示与事实相反或几乎相反的语气 ,其由表层结构决定的语音表达式为假层意义 ,由深层结构决定的语义表达式为真层意义。英语虚拟语气的“真”与“假”主要存在于副词从句和名词从句中。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哲学博大精深 ,内藏丰富的珍宝。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批判地吸收“天人合一”观、朴素矛盾观、“知行统一”观、“民本人和”观以及“中庸之道”等精粹思想的精华 ,并加以发扬光大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语义要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在语境的异化作用下,静态的语义会发生一系列变更,转化为言语意义,由“材料”而变为“成品”。具体表现为语义在语境中限定,语义在语境中逆反,语义在语境中偏移,言外之意在语境中凸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