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传世的敦煌《汉书》唐写本有十一件,它们有着较高的辑佚、校勘、文字学、音韵学、版本学等方面的学术价值。敦煌《汉书》唐写本的校勘价值远非吐鲁番《汉书》唐写本所能媲美。利用敦煌《汉书》唐写本,可校中华本《汉书》中存在的讹脱衍倒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急就篇》为西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所撰,是一部非常重要的训蒙读物,在汉唐间的几百年间颇为流行。吐鲁番出土文书中也有《急就篇》写卷留存。对于这些《急就篇》写卷,国内外学者有所关注,但未能网罗无遗。笔者在查阅《大谷文书集成》过程中,新认定了前人未能准确定名的《急就篇》残片6号(7片),并就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略作梳理。  相似文献   

3.
敦煌文献中《瑜伽师地论》及其疏释之作共有200多号,包括敦煌僧徒记录唐代高僧法成讲述《瑜伽师地论》的听课笔记《瑜伽师地论手记》和《瑜伽师地论分门记》,后者多未见历代藏经收载,是解读《瑜伽师地论》内容的第一手资料。但这些写本以残卷或残片为主,不利于进一步的整理研究。通过内容、裂痕、行款、书风等方面的分析,对这些残卷或残片作了初步的"复合"工作,可以把其中的26残卷或残片成功缀合为11组。  相似文献   

4.
敦煌、吐鲁番出土六种《三国志》古写本中的通假字,未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研究。今就敦煌、吐鲁番出土《三国志》古写本中的通假字进行例释,挖掘其作为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文字材料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百拜祈愿文》在敦煌藏文佛教文献中多有保存,而且这些写本之间有一定的差异,大致可分为两类。敦煌写本和收入《甘珠尔》中的《百拜满愿文》相比,敦煌写本P.T98V号与《甘珠尔》本最为接近,敦煌P.T22号写本类未传至后世。从内容和结构看,《百拜祈愿文》应属于祈愿类佛教文献,而传统的藏文佛典目录中将其列为佛经。藏文史书中有关《百拜祈愿文》的传说尚无佐证,应是后世的虚构。  相似文献   

6.
<正>敦煌文书中蕴含着丰富的公文私书的各种原始材料,其年代多属于唐后期、五代、宋初,即敦煌归义军时期。相关资料的研究,前人热切关注的是书仪文献,周一良、赵和平等先后着手相关写本的整理、分类、辑校工作,其成果分别见于《敦煌写本书仪研究》《敦煌表状笺启书仪辑校》两部校订本、《唐五代书仪研究》(1)《敦煌本〈甘棠集〉研究》等研究论著中。另外,吴丽娱、王三庆、张小艳等学者从语言、文学、历史、礼仪等各方面发表过一系列论  相似文献   

7.
刘邺在《旧唐书》及《新唐书》中有传,是中晚唐时期有名的学者和宰相。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对敦煌写本刘邺撰《甘棠集》的深入研究,根据新资料和深入的考证,对刘邺的生平及著述进行了新的编年,刘邺已发现的著述已系入各年之中,可以作为读者研究刘邺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俄藏敦煌文献《新集文词九经抄》 写本缀合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集文词九经抄》是敦煌文献中保存的一种蒙学读本,是具有家训及书抄性类书的特殊教材。学术界对保存在英藏、法藏敦煌文献中的《新庥文词九经抄》写本做了研究,但是保存于俄藏敦煌文献中的《新集文词九经抄》却很少有人涉及。俄藏敦煌文献中保存有八个卷号写本,其中六个误定成《百行章》,本文经过对这些写本的抄写字体、内容等研究,认为是一卷《新集文词九比抄》分裂所致,可以拼接缀合为三块,与英法藏本不能互为渊源底本,出自张氏归义军初期的改煌文士之手。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古代丝绸之路西域段的儒家经典写本进行了全面的普查和考索,分析了西域儒学的特色和形成原因。古代西域至少有7部儒家经典写本,它们是:《尚书》《诗经》《礼记》《左传》《论语》《孝经》《尔雅》。这些写本和注本带有浓郁北方经学的特色,古代西域的儒学,受到河西、北魏、梁朝、隋唐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和多彩的风姿。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阜阳汉简《诗经》的整治及抄写情形的研究,可以推断阜阳汉简《诗经》当为抄写本,其篇次也很可能与今传本有异;结合阜阳汉简《诗经》及其他涉《诗》材料,可以断定汉初有完整的《诗》本存世,其时应当并不存在一种在字形上具有定本意义的《诗经》文本;从字形上看,汉代《诗经》流传呈现出一种民间与官方、分化与统一并行的双轨制状态.  相似文献   

11.
S.543v前面残缺部分所载《和菩萨戒文》,《敦煌歌辞总编》、《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及《敦煌本<和菩萨戒文>考论》录了此文,释文内容堪称精当。但因写本甚多,参校不全,疏漏之处亦所难免。以下据《敦煌宝藏》及IDP网站所收录《和菩萨戒文》的其它写本,提出6处释文框补意见,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2.
对敦煌出土的回鹘写本《说心性经》中出现的各种夹写汉字现象进行探讨,并找出回鹘文《说心性经》中,有一种跟其他回鹘佛教写本不同的特殊情况,即有先写回鹘文,后夹写汉字的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13.
2020年,《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汉文文献》一书出版,影印公布旅顺博物馆所藏新疆出土文献两万余件,才使这批敦煌吐鲁番文献“最后的宝藏”真正地为人所知。经梳理发现,旅顺博物馆所藏新疆出土文献中有医学文献残片40余件,按内容可分为医学著作残片、医方残片及其他三类。其中医学著作残片共5件,经研究判定,分别为《甲乙经》残片、《难经》残片、《明堂经》残片、脉书残片和《百一方》残片。其中除《甲乙经》残片外,其他四件残片存有共同特点:如抄写形制上均为单面抄写、行文疏朗、有行格,质量上乘;抄写字体相近,均为经生体;所抄诸书都在唐代医学教育中所用教材范围内,且所属版本可能都是经过唐代官方组织校订后的版本。故以此为据,推测该四件医学著作残片可能是唐代所使用的医学教材。再以该四件残片的特点为准,推及其他新疆出土医学文献,可能是医学教材残片的,还有Ch.1036+大谷5467(1)《本草经集注》残片和大谷8096《明堂图》残片等。  相似文献   

14.
敦煌本《大乘无量寿经》共1259号,包括七百余号残卷或残片,其中俄罗斯收藏有109号(以下简称"俄藏"),且多为残片。通过对俄藏《大乘无量寿经》残片的内容、断痕、行款、字体等方面的分析,可以将其中的29个残片缀合成16组。  相似文献   

15.
窦秀艳 《东方论坛》2021,(6):93-104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中国西北部敦煌、吐鲁番出土了大量魏晋至元明时期的文献,其中就有我国古代重要辞书《尔雅》.目前敦煌发现的雅书研究论文已有数篇,而对吐鲁番出土的雅书研究成果较少,对出土雅学文献的研究也是雅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基于此,目前藏于日本的3351号、8095号《尔雅》残片的学术价值不言而喻.对其发掘、收藏、出土地、书写时代、体式、用字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能够为《尔雅》和雅学出土文献研究提供基本资料和相关线索.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俄Дх.284号写本为对象,从其外观、字形、时代、内容诸方面进行研究,认为其并非敦煌写本,而可能是黑水城写本,内容上当属《金刚经》科仪类文献的早期形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近代回传中国的《玉篇残卷》及敦煌所出唐写本等材料引用《说文》条目与《说文》进行互勘.这些材料为清代许多校勘《说文》大家从未见及,故于校勘十分珍贵可证二徐之确者,亦可正二徐之误者,或解决前人悬而未决的问题,或证《残卷》等引书之误.  相似文献   

18.
晚唐诗人韦庄的名诗《秦妇吟》,《浣花集》、《全唐诗》都没有载。近代从敦煌窟中发掘九个《秦妇吟》写本,确证这部长篇叙事诗在唐末问世就名噪一时。可是后来湮论诗海,寂寞无闻,惟五代词人孙光宪的《北梦琐言》卷六中稍见端倪。著名学者王国维、陈寅恪经过研究考证,对《北梦琐言》中有关《秦妇吟》的介绍提出了异议。  相似文献   

19.
敦煌相书残卷S.3395、S.9987B1V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敦煌相书残卷S.3395、S.9987B1V是同一写本的两个残片,可以拼合。通过对此残卷的篇目划分、语言、内容解说的分析考察,比较了它与敦煌许负系统相书的异同,认为它是在许负等传统相书基础上,汇录当时的各种相书及流行相法,重新编纂而成的一部新的相书,是居许负相书与传世相书之间的一种具有过渡性质的相书,反映了唐代相术发展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0.
准确地注释《诗经》,是研究《诗经》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古今学者在注释中值得商榷的问题,提出了笔者的新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