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调查现有文献,分析和理解空间经济学分析模型框架下对农业部门这一要素的处理,在对新经济地理基本模型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农业的外围性是空间经济分析中对农业的普遍技术处理,在将农业设置为外围的过程中,空间经济学的模型对土地、劳动力、农业以及农村地区(边缘地区)中假定了一系列假设:农业劳动力固定、土地固定、农业资源无限等。通过对文献的回顾和对其中农业外围性的分析,试图把农业拉回研究焦点,提出了如何发展处于边缘的外围农业的命题。  相似文献   

2.
空间经济学研究的"空间"和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都属于经济空间的范畴,但两者存在差异性,前者属于抽象的、理论层面的、匀质的经济空间,后者属于具体的、应用层面的、异质的经济空间.空间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都以经济空间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且存在层次性.空间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空间问题的基础性、理论性经济学科,而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空间问题的应用性经济学科,区域经济学应该以空间经济学作为主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色·戒》独特的空间中,充满着二元对立之间的矛盾。张爱玲将个体生命在感性空间(色)与理性空间(戒)、人的自然属性欲望空间(色)与社会规范空间(戒)、国家空间(戒)与个体空间(色)、革命空间(戒)与欲望空间(色)之间的关系书写得淋漓尽致。在《色·戒》的空间中,男性和女性的情爱伦理观念在战争空间背景下表现出性别上的差异和交融。对于生存与死亡,拯救与沉沦、妥协与抵抗有着深刻的思考,读者在战争的异化空间中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存在的艰难性,以及对自我的认知的迷茫性等。张爱玲从自己的个人经历和战争体验出发,对沦陷区的上海从军事、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进行了建构,在战争风云的城市空间中,来解析王佳芝的生存处境和人性特点,还原王佳芝欲望生成的过程,展现灵肉结合与分离的挣扎与苦痛,深掘了宏大的革命英雄话语下的人性的挣扎和斗争。她对战争的独特的观察和体验,对于城市的感知、想象与呈现,都使这篇小说在人性的思考上闪现出迷人的光芒和色彩。   相似文献   

4.
价格机制能否在实现市场出清的同时,使得居民和企业不存在迁移动机,即实现市场和空间的双重均衡?本文根据空间质性和市场结构两个维度将空间经济理论分为四个类别分别进行回顾与分析。本文指出,空间经济学的发展仍然面临“空间不可能定理”的挑战。价格机制有可能导致空间失衡,即居民和企业空间分布的不稳定。本文进一步以量化区域模型为例,证明空间均衡的存在性和唯一性要求市场集聚力与市场离散力保持相对平衡,而这一条件在现实中可能难以保证。在空间失衡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实施适当的空间政策调整离散力和集聚力以维持两种力量的相对平衡,从而更好地实现空间均衡和房价稳定。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共建下,空间价值为何能成为资源诅咒的一解。本研究认为:1)从学术史角度,批判分析了资源诅咒假说产生的逻辑基础,并基于现实的考察,从资源供给的区域属性特性出发,厘清非均质假说下认识资源诅咒的逻辑思路,这是对区域经济学的学术创新;2)分析了空间价值成为资源诅咒一解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兼论提出资源诅咒效用的表述更为合理;3)构建和对比了"仅考虑区域经济属性"和"兼顾空间价值"两类区域经济增长模型,从逻辑上推理出改进资源诅咒问题的两类策略;4)针对相对指标在资源诅咒实证分析中的不足,界定了资源诅咒和空间价值的替代变量,实证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共建以来,西部资源诅咒的减缓,以及中亚5国、俄罗斯资源福音的增强。  相似文献   

6.
空间经济学在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市场假设下研究了集聚的动力、形态与效应问题,解释了空间因素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国内空间经济学的研究从集聚的形态,包括产业集聚、城市和城市群、一体化区域等方面入手,通过研究中国产业集聚的空间分布,进而探讨了集聚的成因,特别是对外开放和地方保护主义这两个在中国具有特别意义的因素对集聚形成的作用,分析了各种集聚形态所产生的效应。这些研究承认地区发展差异化在一定阶段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促进要素流动和市场一体化对区域协调发展举足轻重,从而为中国发展和改革的理论深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也进一步拓展了空间经济学自身的发展空间。今后,国内空间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将会集中在理论创新研究、集聚微观机制的拓展研究、集聚和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上。  相似文献   

7.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进行测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文首先基于2013—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从数字化基础、数字化应用、数字化创新和数字化变革四维视角构建我国省际数字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对我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空间SAR分析.研究发现:(1)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在2013—2018年间呈现出上升趋势;(2)省际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存在明显的"马太效应"和"数字鸿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排序依次是东部、中部和西部;(3)数字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性;(4)城镇化、人力资本、政府行为、经济增长水平、贸易开放度、产业结构高级化等均会对数字经济发展产生正面促进作用.研究结果丰富了数字经济发展测度方法,为研究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的因素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从自然、经济、社会维度对西藏和四省涉藏县域的相对贫困进行测算,并结合GIS分析功能以及地理探测器对其空间差异进行了深层次分析。结果表明:相对贫困度差异较大,相对贫困程度较深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藏。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和集聚特征,相对贫困度相近的县域在空间中存在集聚现象。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是西藏和四省涉藏县域相对贫困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数、普通中学在校生、第一产业增加值、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是西藏和四省涉藏县域相对贫困分异的主导因子,并且其中两个因子的交互作用要明显大于单因子的作用,交互作用类型以双因子增强型和非线性增强型为主。基于上述结论,得出缓解相对贫困的政策启示,以进一步促进深度贫困地区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经济空间集聚的内生力量——一种空间经济学的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部性"是经济空间集聚的结果而不是直接原因,空间经济学从"经济关联"和"知识关联"两个角度,系统分析了生产要素流动、产业间投入产出联系、知识传递和创新所引发的经济空间集聚,诠释了经济空间集聚形成与发展的内生力量源泉及其演变规律,并对经济空间集聚所产生的区域"块状经济"及其政策选择做出很好的解释,为经济学分析现实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9-2010年经济与环境相关指标数据的搜集与整理,运用系统学、协同学、环境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构建了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经济-环境复合系统耦合协调的指标体系,建立了耦合协调度模型,主要从空间上对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农村经济-环境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经济-环境复合系统的发展水平呈逐年提高的趋势;经济-环境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差异逐渐缩小。必须加大环保投入,增强环保意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继续重视并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安徽省111个"中国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Arc GIS的空间分析工具和Excel的数据处理工具,分析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以及传统文化等方面,探讨影响其形成的主导因素.研究表明:中国传统村落在空间上呈现凝聚分布,形成皖南山区和皖西大别山区两个高密度区.外在因素方面,山区带来的空间阻隔效应、快速城市化带来的社会经济变革分别是维持传统村落生存和导致传统村落消亡的主导因素;内在因素方面,优秀传统文化是传统村落选址、演变和延续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2.
[提要]马克思主义空间话语将空间、主体与社会三者密切结合在一起,构建出“人化空间”的现代空间样态,从而开启空间转向的理论浪潮。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进一步拓展了空间的符号属性、文化属性与意识形态属性,通过“第三空间”“另类空间”等概念一方面建构出空间符号的审美意义,另一方面则发掘符号形式内蕴的身份、阶级、文化等深层话语价值。与此同时,文学理论知识需要采取“建构论”的生产模式和“价值论”的意义生成途径。马克思主义空间话语给文学理论提供了崭新的知识生产模式与理论资源。首先,空间生产论与文学活动论能够相互契合,并在“美的规律”本质论、精神实践创作论等方面提供崭新视角;其二,空间符号论与文学文本论不仅建构出文学的空间审美形式,更是在文学形象、文学意象、审美意识形态方面实现文本“深层结构”的意义释放;其三,空间批判论与后现代文学理论知识“大生产”景观相互渗透,并通过另类空间文化反思、流动空间的审美自由以及公共空间的符号共鸣等发掘文学理论的介入性、实践性与人文性价值。马克思主义空间话语给当代文学理论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学资源与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3.
空间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问题是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梳理了学者对空间视角的科技创新能力分布特征与趋势的研究,介绍了学术界对科技创新能的空间非均衡性分布成因的解释。然后归纳了空间视角的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匹配关系研究成果,对空间视角的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评价。最后扼要阐述了对未来研究趋势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收敛俱乐部进行识别,并对不同俱乐部的经济增长动能进行探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log-t检验发现,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形成了包含京、津、沪、苏、浙等13个省市且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和中部的经济高水平俱乐部,包含豫、晋、青、桂、川等18个省区,且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及东北的经济低水平俱乐部。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视角来看,需着力提升河北、安徽的经济增长水平,同时重视发挥湖北、重庆的经济辐射能力,并加大内蒙古、辽宁对东北地区的引领力度和带动作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显示,工业发展给高水平俱乐部和低水平俱乐部带来的直接效应(系数)高达0.610和0.313且显著,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最重要驱动力;市场活力、物质资本、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给低水平俱乐部带来的总效应(系数)显著为正,是促进低水平俱乐部成员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5.
在仔细研究区域经济空间极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与时空计量分析的方法,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对山东省17个地级市的经济差异和经济空间极化的过程与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山东省市域经济存在空间极化的现象,总体表现为东强西弱.(2)山东半岛经济区的扩散已经开始,济南及周边处于过渡期(市内扩散),而其他地区则处于集聚阶段.(3)从山东省市域人均GDP时空变化及比差削距值的变化来看,山东省经济沿着"胶济线"这个集聚轴逐渐东移.并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区位条件、交通优劣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山东省经济空间极化的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6.
为了多角度考察基础设施的经济属性.探讨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影响机理问题,通过对经济学文献的分析.认为其经济属性主要包括:基础性、公共产品性、自然垄断性、时空布局效应性、经济外部性和空间溢出性,并简要概括出基础设施具有很强的要素引导和集聚功能等四点结论。  相似文献   

17.
外商直接投资(FDI)在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FDI在中国的区域分布十分不平衡。除了一般的社会经济因素,空间集聚和空间溢出等空间因素对FDI的区位选择具有重要影响。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制定区域发展战略时,应充分考虑到空间因素的影响,这将有助于促进地方吸引FDI以及缩小区域间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双变量莫兰指数研究了长江经济带130个城市制造业集聚的空间外部性。首先,测算了城市的经济发展指数和环境污染指数,以制造业为中心变量运用双变量莫兰指数测算了制造业与城市经济发展指数以及环境污染指数间的空间自相关性,得到了长江经济带上表现出经济外部性和环境外部性的城市;其次,从影响城市特征属性的因素出发,通过城市区位、城市发展定位与规划以及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等因素分析了城市空间外部性的产生机理;最后,在识别具体城市外部性类型与表现的基础上,从城市政策体系、资源信息、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几个方面提出了对城市制造业空间外部性的应用,实现长江经济带城市空间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19.
《资本论》中的价值概念体现了马克思的空间意识,这不仅表现在价值实质构成的抽象劳动以及劳动交换关系具有空间性特征,还表现在价值量的决定因素,诸如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劳动生产率都要受到空间因素的影响。在此之后,马克思进一步以土地、生产空间和城市居住空间为例阐释这些实体空间在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中因其商品化而具有价值属性(土地是特例)。马克思在价值论证中的空间意识以及在空间论证中的价值阐释是他的空间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建筑空间的特性,空间并非客观实体,其观念来自于知觉体验.现代建筑活动对几何空间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得空间也越来越依赖几何学.分析了空间存在的虚实两面性以及物质与精神两重性,从建筑空间的物质属性和空间的时间性论述了时间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