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是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有研究表明疫情对心理健康的危害会长期存在,因此有必要对后疫情时代公众的心理健康问题予以重点关注。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412名参与者进行了问卷调查,探讨公众对新冠病毒感染的威胁评估是否以及如何对焦虑产生影响。结果表明:(1)公众对新冠感染威胁严重性的感知正向影响心理焦虑,反应效能和自我效能在其中发挥着中介作用;(2)威胁易感性仅能通过反应效能和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对焦虑产生正向影响;(3)领悟社会支持能显著缓和威胁严重性对焦虑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新基建和5G网络商用的助力下,具有时效性强、互动性强、可存储和可追溯等优势的新媒体成为乡村旅游传播的主要阵地.乡村旅游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重创的产业之一.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对乡村旅游新媒体传播的新特征、传播受众的行为特征、新媒体传播的着力点和传播策略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可为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借力新媒体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也助力实现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进而夯实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我国旅游业陷入寒冬,同时也给我国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深刻的警示和反思.科技已成为推动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不仅改变了文化旅游的消费模式,而且为提升文化旅游质量提供了新动能,使文化演艺旅游、博物馆旅游、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等文化旅游新业态也随之涌现.科技的发展也使人们更加倾向定制化消费、理性...  相似文献   

4.
算法推荐技术在健康传播的疫情监测分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它充分发挥传播导流功能,通过人机互洽整合疫情信息,使新冠疫情下异空间用户与基于算法推荐的新闻内容高度契合;利用具身互动监测健康状况,实现公众的身体数据连接与公众媒介的互嵌;赋能医疗模拟疫情传播,将智能防治理念具象化;重塑健康治理模式引发健康治...  相似文献   

5.
病毒感染与医治是个体医学问题,疫病传播扩散与控制是群体性、整体性的社会问题。2020年春节前后大规模人口流动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了新冠病毒的迅速蔓延,以及随后的非常规、高风险、高成本的疫情防控及相关问题。通过赋予公民自由迁徙权,从根本上减少大规模、高风险、候鸟式人口流动,不仅有利于疫情的防控,而且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6.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大数据技术被广泛应用。疫情信息的公开提高了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性,但频发的隐私泄露事件也暴露了疫情信息披露与隐私保护之间的问题。大数据时代隐私的范围已经被扩大化,为公益目的个人应当接受对其隐私权的限制,但是这种限制应该是合法、适度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个人隐私保护面临着知情同意规则失灵、公共利益与个人隐私利益相冲突、公众知情权和个人隐私权相冲突等困境。为保护个人隐私,必须严格规制疫情信息披露行为,首先要遵循相关法律原则保证其合法性,其次要保障公众的知情、同意和监督权保证其透明化,最后必须严格落实隐私侵权责任制度,严守隐私保护的最后一道法律防线。  相似文献   

7.
新冠疫情从宏观的经济环境、中观的产业链到微观的涉旅企业等各个层面给凉山旅游业带来了极大冲击。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政策的全面放开,后疫情时代的凉山旅游应当在切实搞好顶层设计和规划布局、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的同时,立足现实、主动作为,通过完善危机管理机制、提升疫情防控科学化水平,有效协调好疫情防控与旅游发展的关系;通过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加快全州旅游企业的改革创新与转型发展,切实推动凉山旅游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国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当前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已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应急科普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组成,及时向公众提供权威科普知识,解读疫情防控措施,保障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序开展和科学应对,对有效遏制新冠肺炎及信息流行病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实施应急科普的主体、科普内容、渠道与形式等方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应急科普工作展开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疫情防控应急科普工作有序推进并取得较好成果,但也存在应急科普统筹工作机制缺乏、应急科普内容审核机制缺乏、日常科普教育不足等问题。针对疫情常态化防控及今后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科普工作提出以下建议:制定专项应急科普法律法规,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科普机制,建立应急科普教育常态化机制,建立健全应急科普资源库及人才库。  相似文献   

9.
正为进一步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牢牢守住疫情防控防线,参照省疫情防控办《冬春季新冠肺炎疫情健康防护措施指引》(省疫情防控办[2020]135号),市疫情防控办组织专家修订了《温州市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一、需要戴口罩的情形1.到医疗机构就诊、探视、陪护的人员,或者其他有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者。2.水产品、冷冻食品和农副产品仓库、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场所的工作人员,运输、选购上述产品的司乘人员、采购人员等。  相似文献   

10.
就业风险感知对农民工就业选择与迁徙流动有重要影响.广东东莞1310名农民工的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加大了就业风险感知,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计量分析发现,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年龄越大,就业风险感知越高;学历层次越高,就业风险感知越低;经济储蓄少的农民工,其就业风险感知更高;跨省流动就业的...  相似文献   

11.
2020年暴发的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是近百年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空港边检机关作为进出我国(境)重要的"前沿阵地",是我国疫情防输入、防扩散的第一道"关口",采取有效机制措施统筹好出入境旅客查验及疫情防控工作,是当前空港边检机关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分析空港边检机关应对疫情的机制,探究当前应对机制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提出对策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2.
新冠肺炎疫情下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研究CSSC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消费水平变化的调查数据,研究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居民消费结构的跨期变化。理论模型证明,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收入不确定性会带来资金流动性约束加大,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消费者异质性也会引起消费结构的变化。分位数回归和分解结果表明,新冠肺炎疫情缩小了收入差距对消费水平的影响,且性别、年龄和婚姻等个体特征对消费结构变化的影响方式不同。因此,本文从维持利率稳定、提高收入水平和细分消费市场三个角度提出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升级居民消费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朱俊卿 《国际公关》2023,(19):97-100
本文回忆及概述国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疫情的简介特性、传播规律、处理难度、抑制策略,以及对防止疫情扩散及追溯患病源头的措施、我国曾发布的针对新冠疫情的防疫法案、常态化防疫时期的管控分区等,论述我国图书馆在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的应对及思考,认为图书馆在疫情时期,可加强对入馆人员和读者的防疫管理,采取相应措施加强防控,有必要加大宣传并推动更多民众注射和接种新冠疫苗等。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为了快速回应公众诉求、针对性改善健康传播策略,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通了疫情防控专线。本课题组收集并分析了2020年1月25日—2月7日该应急热线接线情况,以及2月9日集中回访情况。所有来电当场解答率42.0%,经回访后,所有事项解决率75.6%。经分析发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应急热线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也存在政府服务热线功能起效甚微,公共卫生人才储备与专业培训不足,公众应急健康素养缺失等问题。总结疫情防控经验,提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尤其是基层治理能力,大力开展热线服务队伍的建设,将公共卫生热线服务融入到大健康的疾控体系改革中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后疫情时代的旅游人类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冠疫情还在全球蔓延,疫情对世界旅游业所造成的重创,成为人类学对后疫情时代旅游反思的一个重点。综合研判,现代“移动”成了此次疫情快速传播的帮凶。而现代移动性最集中的表现、最典型的代表是人的移动,主要形式就是大众旅游。如何针对当下的疫情做好旅游评估、分析、应对以及预警和防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从人类学的角度,在对此次疫情给旅游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及对后疫情时代的旅游进行评估的同时,提出了应对后疫情时代旅游的“4321齐步走方略”的具体建议和方案。  相似文献   

16.
新冠疫情对人类和世界格局的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均爆发出强大的能量,西方世界的专家、普众、帝国和病毒汇就了前所未有的话语"海啸".在新冠疫情的催化下,西方意识形态体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自旋"效应.  相似文献   

17.
失业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评估新冠肺炎疫情对中、美两国失业的损失意义重大.本文运用X-12-ARIMA模型对两国失业率进行分解,并考虑存量复活节效应,得到失业的趋势-循环(TC)、季节(S)和不规则成分(I).结论为:(1)中国失业率TC成分样本期有小幅上升,新冠肺炎疫情后的趋势水平,失业率为"W"型季节特征;新冠肺炎疫情对失业率的影响较大,中国失业率遭受总损失1.23%,2020年9月后基本不受影响,影响持续8个月.(2)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美国失业率呈倒"U"型.此后TC成分下降至新冠肺炎疫情前,新冠肺炎疫情后有上升.美国失业率为稳定"W"型季节特征,受气候影响大;新冠肺炎疫情对美国失业率影响时期为2020年4月至12月,共9个月,失业率总损失为10.51%.(3)相对美国,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失业率影响较小,持续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8.
以新冠肺炎疫情为研究对象,提取微博、微信及政府官方网站上的数据为样本,以公共卫生事件阶段性特征为时间划分依据,探究政府、媒体与公众三者在议程设置中的互动关系。政府、媒体和公众于疫情的不同阶段在议程设置、舆论引导等方面存在主导权的转换。疫情初现期,公众勾连SARS求证,媒体追随政府辟谣;疫情爆发期,公众注重情绪发泄,政府和媒体注重解决对策;疫情蔓延期,公众信任占半,政府注重行为指导,媒体追责、指导并举;疫情衰退期,政府媒体注重情绪安抚,公众信任回归。对于公共卫生事件的舆论引导研究,应将政府、媒体与公众/意见领袖整合形成"社会治理共同体"。基于此,研究建构了政府、媒体与公众三者于初现期、爆发期、蔓延期、衰退期四个公共卫生事件生命周期内良性互动的循环式舆论引导模型,以此为今后公共卫生事件舆论引导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9.
裴亚男 《中华魂》2021,(1):14-17
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统筹新冠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列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所取得的新的重大成就中.全会一致认为,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环境与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共渡难关,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学习五中全会精神...  相似文献   

20.
基于适应性预期理论推导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模型,采用我国49个农产品市场连续91天的大白菜、猪肉和鸡蛋价格日度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数据,并利用系统GMM估计法拟合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及政策效应.结果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效应因种类、区域不同而有差异;在农产品种类层面,疫情导致猪肉、大白菜等生产集中的农产品价格显著上升,而导致鸡蛋等生产分散的农产品价格下降;在区域层面,疫情对中心疫区农产品价格影响最大,重点疫区次之,轻疫区最小;从政策效果来看,以行政处罚为主的价格调控政策措施有效抑制了猪肉、大白菜价格上涨,但放大了鸡蛋价格下行效应.因此,疫情存续期间对农产品价格的调控政策应该因不同疫情区域、不同生产特点农产品而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