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词的语义扩展--through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介词的语义扩展.通过对介词through的分析,探讨认知机制在介词语义扩展中的作用,及其在介词语义系统结构中的中心地位和在新语义产生时所扮演的角色.挖掘介词through在隐喻及换喻的认知功能作用下从空间意义逐步映射到隐喻意义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2.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介词的语义扩展.通过对介词through的分析,探讨认知机制在介词语义扩展中的作用,及其在介词语义系统结构中的中心地位和在新语义产生时所扮演的角色.挖掘介词through在隐喻及换喻的认知功能作用下从空间意义逐步映射到隐喻意义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3.
介词over的意象图式及其空间隐喻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分析英语介词ovor的原始意象图式,利用动词搭配进一步分析其空间意义和映射隐喻义,提出了介词空间意义和隐喻意义对介词及其与动词搭配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原则,分析三类英语词组动词,即"动词+介词(VP)、动词+副词小品词(VA)、动词+副词小品词+介词(VAP)"的认知模式异同。研究发现,在图示象似方面,三类词组动词均反映了事件发展的线性顺序,但顺序各有差别。在隐喻象似方面,三类词组动词均借助结构性隐喻实现从行为动作的表面语义到其实际语义的隐喻映射。这表明对词组动词所体现的事件发展顺序及其中的介词和副词小品词的隐喻映射的理解是掌握词组动词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从隐喻角度重点对方位介词IN进行认知语义拓展研究,着重探讨表层隐喻、中层隐喻和深层隐喻这三层隐喻的特点:隐喻的层次与该词汇的核心意义联系比较密切,隐喻取决于该词汇的核心意义,而隐喻的层次则取决于该核心意义与所隐喻的意义的距离远近;近距离的隐喻是低层次的表层隐喻,远距离的隐喻是深层次的中层或深层隐喻。  相似文献   

6.
隐喻是认知语言学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从隐喻理论、隐喻认知过程及隐喻的运作机制入手,探讨隐喻的两个主要语义特征:多样性和连贯性(包括概念系统内部的连贯性及其与文化的一致性)。文章最后论述隐喻的这两个语义特征对语言教学,特别是词汇及语篇教学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隐喻是两个认知域的概念之间的映射,是人类用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解释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空间隐喻是有理据的,而不是任意和约定俗成的,介词在其空间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从具体到抽象的隐喻投射产生了大量不同的义项,发展了丰富多彩的隐喻含义,并最终形成了介词的多义性网络.介词at-on-in构成了一个"点面体三位一体"的微观系统,它们的原型义及在时间、动作和抽象概念等方面的意义延伸,值得进行系统性地研究分析.从认知学的角度运用空间隐喻对介词惯用法作出合理的解释,对英语教学尤其是词汇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介词in静态和动态的空间语义及其意象图式。以静态空间语义的意象图式为基础,通过空间隐喻,介词in的语义映射到六个认知域,延伸出六种表示非空间关系的隐喻语义。通过分析介词in空间语义与非空间语义的联系,帮助广大英语从业者进一步认识与理解该词。  相似文献   

9.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英语介词的空间位置意义进行认知分析,并对其空间概念向其他域映射而产生的隐喻意义进行分析。从而揭示隐喻在介词习得中的重要作用和人类的自身体验在形成抽象概念意义中的作用和心理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0.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介词to动态和静态的空间语义及其意象图式,以动态空间语义的意象图式为基础,通过空间隐喻,介词to的语义映射到五个认知域,延伸出五种表示非空间关系的隐喻语义。通过分析介词to空间语义与非空间语义的联系,帮助广大英语从业者进一步认识与理解该词。  相似文献   

11.
隐喻的研究十分古老,亚里斯多德时期被划为修辞学范畴.20世纪70年代,隐喻和认知结合起来在语言学界掀起了一场隐喻和认知关系的研究热潮,引起了认知科学、语言学、心理学、哲学几大领域的极大关注.语言学界对于隐喻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域的映射和概念的整合方面.哲学界对于隐喻的研究则集中于意义偏离和指称的运作.文章试图对哲学角度的隐喻研究做一个分析,以期为语言学界对隐喻的研究拓展一点视野.  相似文献   

12.
隐喻思维对词汇学研究产生新的启示,意义重大。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结构反映了人们在与现实接触的经验中形成的心理范畴,来源于语言使用者的认知思维。利用认知研究下的隐喻理论,在二语词汇习得过程中探索隐喻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新途径,合理吸收隐喻思维的启发拓展学习者的词汇。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语义理论多从语言结构本身和社会历史的角度讨论词汇意义的扩展,本文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来论证说明词汇意义的发展变化是在认知的基础上通过隐喻、转喻而形成的,通过隐喻和转喻讨论语义变化的内在机制。同时本文探讨了其对于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认知语言学下Langaeker(1987)的射体一界标理论指导下,参照Tyler(2003)等人的介词划分标准,对英文介词in/out和中文介词li(里)/wai(外)进行比较分析:一方面,比较这4个介词的原型意义的应用及范围。另一方面,借助隐喻方式的拓展,分析这4个介词的拓展范围,种类和频率,以及比较相似原型意义的中英文介词拓展的不同之处。本研究的所有语料均出于BNC语料库和PKU—CCL(北大中文)语料库,研究发现不同国家虽然存在不同文化,但确实有着相同的认知模式。另外。本文也证实了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更是一种人类的认知方式,隐喻根植于我们的生活经验和日常知识。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尝试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分析了英语介词on,over和above表达“在…上” 的空间意义及隐喻拓展时的区别,并提出了介词空间意义和隐喻意义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认知社会语言学中概念隐喻理论,概念隐喻作为认知社会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其机制是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映射,简单的理解就是用一个事物去替代另一个事物。从源域与目标域的映射角度分析了网络词语中的隐喻现象,认为网民所创作的网络新词,有很大一部分具备隐喻属性,这些网络词汇都是他们的现实世界(源域)对虚拟社会(目标域)的映射。结合网络词语,探讨研究了其中的通感隐喻和经济性原则,从语义邻接和语音邻接等方面分析了网络词语的转喻现象。隐喻是一种修辞方式,它反映了人们交流时的认知思维。因此,人们在互联网这个虚拟平台上的交流中,网络流行语的隐喻属性表现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7.
介词的研究对于英语的学习和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语料库研究方法在语言学词汇研究领域的有效性也日益突显。通过检索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搜集介词over最典型的动词搭配和名词搭配,据此来分析英语母语者对介词over的实际使用情况。研究发现,over的语义可分为12项,其中非空间隐喻语义的使用比例要大于空间语义的使用。在空间语义中,“覆盖某物或遍及某地”的语义使用最为频繁;而非空间隐喻语义中,动词搭配和名词搭配的分析分别以“对某人或某物有控制权,优越感或负责”和“在……过程中”语义的使用比例最大。此项研究的分析结果可作为介词over的英语母语使用参照数据,通过对照和分析,为语言教学者及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隐喻理论、原型范畴化理论为背景探讨英语介词IN的语义生成、延伸过程及其认知理据。研究结果表明介词IN的空间意义产生于在生活体验中形成的意象图示,方位隐喻为其向非空间语义的延伸提供理据性。IN的多个语义项则构成一个以其空间语义为原型的原型范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入手,概述了现代认知隐喻理论的产生,理论背景及其认知机制,探讨如何将现代认知隐喻理论应用到多义词教学当中,以帮助学习者更加全面准确地掌握多义词的词义,并发掘词汇之间语义关联。  相似文献   

20.
对于隐喻的理解和探讨,存在着多种维度的研究理论,涉及语言学、心理学和哲学等不同领域。从认知语言学和关联理论在隐喻研究方面的两个理论维度出发,可以看到两者在捕捉隐喻本质和阐述语言使用中隐喻普遍现象方面的贡献。两者结合的互补性隐喻视角,能促进隐喻理论研究的拓展和升华,从而提供更完整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