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绩是初唐隐逸士人的代表。其隐逸特征已由六朝时期随性而行变为功利性的隐居,代表了当时士林隐逸的风尚。但王绩之所以被归属为汾阴名士,后人在"有为"与"无为"之间多是单向化地选择,其中的原因在于其自身的儒学内化修习与个体的纵酒放诞外行,这种特性不单凸显在"仕"与"隐"的矛盾性上,对其诗文创作中骈俪雕镂与疏野朴拙并存的特点也有深层次的诱导作用。在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中,王绩纵酒放诞的特点有异于其他士人,这也使得后人更乐意以"方外名士"的特点去认识和接受王绩,也促成其诗歌呈现出性情之真的自然美感。  相似文献   

2.
纵观王绩诗文集之整理刊刻情况,在流传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版本,有二卷本、三卷本、五卷本,学者对其源流多有争论。本文拟从时间顺序对其诗文集的流传嬗变进行梳理,以期方家斧正。  相似文献   

3.
在凯特·肖邦的长篇小说《觉醒》中 ,“一个孤寂的灵魂”是作家给予女主人公爱德娜的最贴切的标签。爱德娜的“孤寂”不仅体现在她的自我感觉上 ,还体现在她与周围人的关系上。爱德娜在孤寂中思考 ,在孤寂中存在 ,在孤寂中觉醒。她对“妻业”、“母业”、贞操观的怀疑和否定成为后来女性文学中自我意识觉醒的母题。  相似文献   

4.
初唐杰出诗人王绩(字无功)诗文集的足本—五卷本,是否还在人间? 长期以来,版本学家们“中心藏之,无日忘之”,从未释然于怀。他们为解决这个悬案付出了辛勤的劳绩。1935年9月19日,王重民先生在巴黎发现了敦煌残卷唐写本王绩集的三篇赋,曾“为之狂喜”(详见《敦煌古籍叙录》第286页,中华书局1979年版);余嘉锡先生考稽清代目录学家的记述,深为遗憾地写道:“此书足本,在晚清犹有存者,惜不得而见  相似文献   

5.
王绩——在文学史上通常被认为是在初唐时期的“独树一帜”的诗人,有的同志则认为他是在当时“诗坛上颓靡绮丽的风气正盛的时候,敢于沿着相反的方向向前推进”的诗人。应该说,在初唐诗坛,王绩诗歌的艺术风格,确实大不相同于当时的宫廷诗人,而当时的诗风,也确有着南朝以来宫体诗的余波,如同王绩这样以朴素自然的文字歌唱出自己的真实情感的诗人,也还是寥若晨星,惹人注目。但如果说,当时的诗坛正是“颓靡绮丽的风气正盛的时候,‘却未必准确’,再说王绩是象初唐四杰那样有意识地“敢于把诗歌沿着相反的方向向前推进”的诗人,更未必符合事实。问题还在于:过去的一般文学史家都对王绩的  相似文献   

6.
王绩诗文系年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绩诗文,向无编年。此人一生困顿,长期雾豹藏谷,与山栖之士往来频仍,同显达名宦交接稀寡,因此,所作诗文现存者虽仅八十有三,然难确指年者泰半。令之系年,凡不可确指者,以笔者所见,力求约略订其时限,庶几裨益探讨。  相似文献   

7.
虞和钦系清末民初中国传统士人转变为醉心科学的新型知识分子,一生撰写了大量诗文。他的诗文作品,既有原创诗文,也有诗文评论。通过对虞和钦的原创诗文、诗文评论加以简单介绍与评析,基于他“文辞服务于精神”的诗文风格介绍,分析了其诗之“质”、文之“质”,最后指出其诗文作品可启牖后学。  相似文献   

8.
王绩是初唐第一诗人,也是开盛唐诗风的第一人。近年来,学术界对王绩诗歌的研究已渐趋深入和完备,但对其文章的研究却依然寂寥。实际上,王绩的文章和诗歌一样,承六朝、启盛唐而独立于初唐文坛,其在唐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9.
初唐四杰     
所谓初唐四杰乃王勃、杨炯、庐照邻、骆宾王四位诗人。因为他们生活于唐初,诗文一时颇有盛名,所以被称为初唐四杰。即简称王、杨、庐、骆。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为隋末大儒王通之孙,诗人王绩的侄孙。八岁善文辞。后渡海省父于交趾溺水鹜悸而卒,年仅廿九岁(647——675)他诗文并茂,《滕王阁序》一时惊震文坛。其中以“落霉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联脍炙人口。《杜少府之任蜀州》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择取初唐名家虞世南、王绩、魏徵、上官仪、沈佺期、宋之问、李峤、杜审言、刘希夷、陈子昂等十家诗文别集,从著者生平、文学成就、结集过程、体例编次、内容要旨及版本流传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1.
在宫廷应制诗千篇一律、绮艳柔靡、雕琢藻饰诗风弥漫初唐诗坛之时 ,王绩以其描绘山水田园隐居生活 ,直抒个人性情的诗篇独树一帜 ,卓然独立。其上承陶渊明、阮籍 ,下开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与陈子昂、张九龄《感遇》诗之先河 ,且为五言律诗的形成、成熟与完善 ,更为唐诗的健康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前人对陆机诗歌有情还是无情的争议,以及对陆机诗歌的抬高和贬低,都与他诗歌中的士族意识密切相关。士族意识的形成是魏晋文学史上的重要现象之一,陆机诗歌中的士族意识标志着中国诗史上士族意识的成熟。陆机诗歌对中国诗史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他第一次深刻地表现了士族意识。陆机诗歌中的士族意识主要表现在家族情结、乡曲之思、功名意识等方面。陆机诗歌展现了一个士族文人的心路历程,展现了他的自负、冲突、忧思、孤独。较之于建安诗人,陆机诗歌的确缺乏刚健的风骨,但较之于六朝时代盛行的玄言诗和宫体诗,陆机表现士族意识的诗歌毕竟言之有物,言之有情,既有一定的力,也有一定的气。  相似文献   

13.
初唐诗坛上泛滥着浮华艳丽的梁、陈宫廷余风,而王绩却以清淡自然的诗风特立独行于其间.他的诗歌极少反映时代变迁的动荡离乱,多为对山林田园的冷静描画.尽管王绩在当时和后世的影响都不甚大,但他那些率真平易的山林田园诗,相比较在初唐诗坛上曾繁荣一时的奉和应制的诗歌,无疑是更有价值的.文章立足于诗歌创作中文心对文体的制约和影响这一角度关照王绩的诗歌创作,以揭示其诗歌的独特之美.  相似文献   

14.
纪弦的诗歌风格多样,其中有一类“身体诗”贯穿其一生的创作,成就很高,但是前人却从未论及。纪弦的“身体诗”不仅敏锐地使用身体性感官,自得地展示身体,如同唯美主义者一样在感性中沉醉,而且通过身体直面虚无和孤独,追问生命与存在的真谛。在此基础上,诗中出现了一批别具一格的身体意象。  相似文献   

15.
在天泉证道中,王阳明竭力调和王畿与钱德洪的分歧,结果如何呢?文章分析王畿从善恶之意至寂感之意的转换,说明了王畿对王阳明的继承和偏离.善恶之意接受了王阳明的调和,但王畿又提出寂感之意,并最终将前者消融于后者,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6.
纵观王阳明一生,始终与诗赋相伴,从存世诗文来看其文学成就确能颉颃当时名家。王阳明非常重视诗歌的教化作用,他从立德角度对文学进行思考,反对着意安排组织的偏重形式的创作之风,主张恢复关注受众特点的诗教传统。王阳明的文学实践活动是其心学形成过程中的推动力量之一,当心学成熟后,再以心学反观文学,进而形成其对文学的理论见解,对其创作产生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咏新曲于故声——改造旧经典、再造新范型的陆机乐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文人乐府大致有三种类型:一为曹操乐府,一为(曹)丕(曹)植乐府,一为陆(机)谢(灵运)乐府。曹操乐府乃英雄之乐府,其诗中的忧患意识,天下襟怀,千古一人;曹丕曹植乐府乃文士之乐府,子桓乐府多吟人生之忧,子建后期乐府多咏失志之痛,在后世文人中最容易引起共鸣;陆机谢灵运乐府乃是士族文人之乐府,其声誉隆盛于中古之时,沉寂于明清之后。太康时代,陆机把文士乐府引入到士族文人乐府的苑囿之中。陆机不仅用绮靡的风格去改造旧经典,同时,用乐府记录和再现了贵族们的物质生活,表现出具有士族特色的功业追求。在六朝这样一个门阀士族异常兴盛的时代,陆机乐府比三曹乐府更具有典范性。  相似文献   

18.
被钟嵘称为"太康之英"的陆机,之所以能取得西晋太康文坛的霸主地位,是与他在创作实践中对各类文体进行大胆的探索与创新分不开的.陆机在文体方面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奠定连珠体的基本体式;二、确立骈文的基本格局;三、颂体的创新;四、挽歌的变体;五、赋体中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生存的苦涩与死亡的超越——论阮籍的悲剧人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两个层面探讨阮籍的悲剧性生存。第一,从生与死的不同结果比较嵇、阮的心态,突出阮籍“活着却更难”;第二,阮籍的死亡焦虑意识及彼岸世界的不可追求,深化了其生存的形而上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