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进 《东岳论丛》2003,24(6):106-110
东南亚华文文学强调自己并非中国文学、华侨文学的居住国文学身份,而欧美华文文学始终有着强烈的寻根意识。上述差异的产生,正反映了东西方华文文学所处社会、文化环境的差异。东西方华文文学正是以其不同的"他者"姿态,表现出跟居住国主流文化的相互撞击,从而呈现出本民族文化生命机制的不同层面。  相似文献   

2.
菲华文学中“身份认同”的矛盾和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律宾华文文学中 ,普遍存在着“法律身份”、“文化身份”、“血缘身份”认同问题上的矛盾和困惑。其原因是人们的居住国的生存境况与母国的亲缘遗传的矛盾、母国文化和居住国文化的矛盾和互比与抉择、母国和居住国多种社会因素的变异。这种“身份认同”的矛盾和困惑 ,其发展趋向有两种可能 :淡化、泯灭或保持、加深。“身份认同”问题上的矛盾和困惑 ,不仅存在于菲华文学中 ,也存在于中国以外的多国华文文学作品中 ,是海外华文文学中长期的表现主题  相似文献   

3.
海外华文文学一方面反映了海外居住国的社会生活、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以及华人离散者的心理特征,一方面又承继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血脉,表现出对中华文化的体认与思考,是对中华文化的自觉传承。当然,这种文化传承还包含了意味深长的文化政治元素和现实语境。  相似文献   

4.
分析菲律宾20世纪70年代“菲化”后华文教育陷入困境的原因,总结对菲律宾华文教育界30多年来的应对和努力,可以发现,简单地将华语教育从“母语教学”变成“外语教学”并不能根本改变华文教育整体滑坡的现状,反而有负面作用.只有坚持华语教学是华族的“语文”教学;坚持“语”、“文”并进,把语言的工具性和语文培养民族气质、传承民族文化的功能结合起来,才能使华文教育更清晰地展现出其“中华”特色,最终摆脱每况愈下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华文教育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介绍加拿大华文教育的现状,把华文教育置于整个加拿大教育体系下来分析加拿大华文教育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华文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加拿大华文教育坚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积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实行语言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方法,促进了加拿大华文教育的发展。加拿大多元文化的政策对华文教育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华文教育学学科建设刍议——再论华文教育学是一门科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述华文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所具有的学科性质与特点、特定的研究对象和范畴,以及学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指出华文教育学是研究华文教育及其规律的科学;华文教育是以母语或第一语言非汉语的海外华人、华侨学生为主要教育对象的中国语言文化教育;华文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有其共同规律,但在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又有其特殊性。华文教育学学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就是要建立完善的、科学的华文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女性创作本质上属于都市.女性写作必然受制于居住国的文化语境.新加坡华文女作家与中国大陆女作家本属于同一个文化传统,然而她们对于现代都市的书写呈现出鲜明的文化差异和不同的审美特征.本文从女性写作与文学传统、文化背景与都市生活、女性视野与审美特征三个方面,辨析两国女作家的作品展示的文化与审美的共同点与差异性,试图探究现代都市里的女性世界,或者说女性视界里的现代都市,从特定的角度认识两地女作家对世界华文文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世界华文教育的演进历程、变革和发展趋势,从政治、经济、文化诸因素探讨影响中华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根源,从国际竞争的战略高度提出发展华文教育的相关政策建议和途径,构建世界华文教育与汉语教学互动发展的运作体系,在国际化竞争中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略论新加坡的华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文教育在海外华人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在华人占主体部分的新加坡,在实行双语政策的影响下,其华文教育的境况并不乐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新加坡的华文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体现在华文教育意识的提升、华文教育的提倡、教学制度改革的推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的开展等方面。华文教育的发展,推动了华人社会的发展及当地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2007年4月21~25日,“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高峰论坛”在河南焦作举行。本届论坛由河南理工大学、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共同主办,来自新加坡、菲律宾、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的50多位学者和嘉宾围绕着“中原文化与华文文学”的主题,就中原文化的价值和流播、东南亚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语文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 90年代 ,新加坡为了守住本民族的文化根基 ,对其语文政策进行了调整。首先 ,双语制的调整 :不再强调国人对英语的认同来加速国家一体化的进程 ,而是强调母语的学习来传承民族文化和亚洲价值观。其次 ,华文教育政策的调整 :由以前压抑华文教育转向大力提倡华文教育。这种转变既有文化上的原因 ,也有经济上的考虑。不过 ,提倡华文教育并非是要用华文取代英文 ,英文的主导语文地位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12.
正主持人语海外华文文学的存在,如果从1910年美国华工刻写在加州天使岛木屋墙壁上的汉语诗歌算起,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百年来,世界上各个国家、地区一代又一代的华人作家创作了许许多多的文学作品,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出现过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名作,已经引起了居住国主流社会的关注和世界文坛的瞩目,也为世界性的汉语文学开拓了新的篇章。海外华文文学是中华文化向世界各地移动,与各种不同文化相遇之后开出的文学奇葩,有本民族的基因,也有"世界性"的因素,具有独特的文化意蕴和文学特质。作为一个近百年来新兴的文学领域,其在发展中已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传统。近三十年来,中国学者通过与各地区、国家华文作家、学者的"对话"、交流、互动,从多个方面对其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原乡的追寻——从一种形象看20世纪华文文学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 ,2 0世纪政治的动荡、经济的冲击以及战争及文化诸因素的作用 ,本华文文学中演化出最具有人生观照的复杂性和审美传达的丰富性的原乡形象。2 0世纪华文文学的原乡形象的本质与文化的现代化进程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海外汉语教育是中国构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新生力量,无论是从传播要素还是文化的交融性、传承性来看,它都足以承担向外传播中华文化的任务,担当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任。目前海外华文教育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海外进行汉语教育时既要尊重他国文化又要坚持中国视角,保持中国文化特色,并凝聚中华文化精华,精择传播内容以全面宣传中国,还要充分借鉴他国经验,注重传播策略,同时培育合格的高素质的文化传播主体,提高文化传播效度,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  相似文献   

15.
美国华文教育发展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华文教育经历了一个由兴而衰、由衰而盛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正是美国华侨华人历史的写照。最早的华文教育,是以侨民教育的形式出现的。但随着美国华侨华人社会的发展,侨民教育逐渐过渡到华文教育,华文教育发展成为族裔传统的文化和语言教育。而今后华文教育唯争取认可,融入主流教育之中,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印尼华文教育的过去、现状和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尼华文教育过去有过黄金时期 ,后被苏哈托政权封杀。瓦希德执政后 ,主张文化多元化 ,华文教育已纳入国民教育的轨道 ,向合法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在中印尼两国教育部的推动下 ,华文教育在师资培训、教材编写和汉语水平考试 (HSK)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华文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彰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与文化有着潜在的、深层次的本质联系。一方面,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文化的传承,并推动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文化又是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在当今世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表现出其现代价值,华文教育在海外也日益受到重视。这种现象,正是教育与文化的本质联系在海外这一特定环境下的深刻反映。也就是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彭显,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华文教育文化功能的发挥;而其深刻原因,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表现出其现代价值。一、华文教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促进了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8.
北美新华文文学,作为具有特定时空意义和文化内蕴的文学类型,创造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自成体系的意象。这些意象包含有文学和文化两方面的内涵,因而可称作“文学性的文化意象”,此种意象的营造应该是北美新华文文学的重要诗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耿红卫 《理论界》2007,(1):214-215
美国华文教育发轫于19世纪下半期私塾的设立,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由于受美国种族歧视、排华政策和单边文化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前,华文教育在美国发展得较为缓慢,之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加上美国实行多元文化政策等因素,使得美国华文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20.
20 0 2年 1 1月 2日至 4日 ,第一届印尼华文教育与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隆重举行。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国庆、国务院侨办办公室文宣司副司长雷振刚 ,以及刘登瀚、杨匡汉等著名专家应邀出席了会议。与会领导与专家热情赞扬了印尼华文教育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