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3 毫秒
1.
《阅微草堂笔记》研究的回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清代文人学者认为《阅微草堂笔记》有明显的劝惩教化功能,在对《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比较研究中,推崇《阅微草堂笔记》,这与纪昀当时的文化地位有关,但许多人对纪昀讥讽宋儒不满。20世纪80年代以前,学术界多数学者认为《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维护封建道德的笔记小说,这与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对文学研究影响有关。1979年孙犁的《关于纪昀的通信》一文引发了学者对《阅微草堂笔记》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后,学者们对《阅微草堂笔记》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些层面:《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比较研究、伦理研究、纪昀对理学的批评研究等。随着文艺理论的发展,《阅微草堂笔记》的研究层面会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2.
《子不语》(又名《新齐谐》)24卷,《续子不语》(又名《连续新齐谐)10卷,是清代前期著名学者袁枚编撰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它与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沈起凤的《谐铎》、和邦额的《夜潭随录》、尹庆兰的《萤窗异草》等一样,都属于在蒲松龄《聊斋志异》影响之下涌现出来的笔记体志怪小说。  相似文献   

3.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在清代乃至整个中国小说史上都具有一定的地位和价值,纪昀的小说观却为现代学界所诟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五种自序和题词,体现了纪昀小说观的基本特征,即重视劝惩,忠厚公正,如实记述,少加渲染。这一小说观虽然有其明显不足,但在中国小说理论史上自有其代表性。  相似文献   

4.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小说丛林中,《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以不同的文体风格和艺术追求分别代表了当时笔记体和传奇体文言小说的两座高峰,也成为清代文言小说创作继唐传奇之后再次涌现新高潮的重要标志。二书流传以来,历代均不乏学者对其进行校勘、笺注与评点。这些校、注、评之作不但体现了每位学者独具只眼的批评理念,而且还折射出他们所处时代的文献资料情况和学术观念所向。对它们进行全方位的汇辑整理,具有不同寻常的学术史、研究史意义。就《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三会本”(会校会注会评)的整理而言:早在20世纪60年代张友鹤先生已对《聊斋志异》“三会本”进行了相关辑校,并于1962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成为研究《聊斋志异》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书;但对《阅微草堂笔记》“三会本”的汇辑整理,长期以来皆付之阙如。可喜的是,吴波等学者汇辑整理的《〈阅微草堂笔记〉会校会注会评》于2012年11月由凤凰出版集团出版,弥补了《阅微草堂笔记》研究史上的这一缺憾。该书综录历代以来对《阅微草堂笔记》的校本、注本和评本,体现出辑校者高远的学术目标、坚实的学术功底、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邃的批评意识,成为《阅微草堂笔记》研究史上搜罗宏富、点校精良的整理本。  相似文献   

5.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学者纪昀的一部重要著作,本文分析了这部作品的幽默艺术,展现了纪昀的深厚学识及这部作品对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瑕难掩瑜 妍尤胜媸——《阅微草堂笔记》思想内容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 ,学术界对曾风行文坛的清代著名学者纪昀的笔记体小说《阅微草堂笔记》的评论有失偏颇。其实 ,结合作者的道德理想 ,对该书作深入研讨 ,《阅微草堂笔记》既不是“一部反动的封建说教书 ,”也不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封建道德教条 ,”而是歌颂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中的美德 ,揭露封建道学家的虚伪丑恶 ,借鬼神报应叙写人生的一部具有进步思想内容的佳作  相似文献   

7.
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对蒲松龄和《聊斋志异》作了严厉的批判,指责作品内容驳杂和不真实,但对同样内容驳杂和不真实的《子不语》却颇为偏爱。而《阅微草堂笔记》也做不到内容单纯和完全真实。其实纪昀最不满的是蒲松龄用《聊斋志异》来发泄对现实的不满,而《子不语》作为一部随意之作,则是纪昀可以容忍的。  相似文献   

8.
论《阅微草堂笔记》的节孝观和爱情观张皖华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历来多被指斥为“宣扬封建道德,鼓吹因果报应,迎合统治阶级的需要,维护和巩固封建秩序,愚弄和麻痹劳动人民”的“腐朽”、“反动”的笔记小说。他自叙作此书旨在“不乖于风教”,“有益于劝惩”,于是...  相似文献   

9.
笔记小说发展到清代,出现了《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两部鼎盛之作。两部作品均多有描述狐形象的故事,但由于作者在社会地位、人生经历和思想观念等方面的不同,因此两部著作在缔造狐世界、塑造狐形象上表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文章分别从情节结构、审美意境、描写语言、形象塑造以及艺术手法几方面探讨《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描写狐故事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清代学者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笔记小说。鲁迅先生称其“立法甚严,……尚质黜华”,“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徽,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二篇)。这一评论极为精当。但因它大多谈鬼说狐,人们往往容易忽视  相似文献   

11.
有志气有才能的文学家总希望有所创新,文言笔记小说作者也不例外。但创新成功却不是由希望获得的,蒲松龄和纪昀的创作活动就显示了这点。本文拟从《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的初步比较中来探索文言笔记小说创新的得失和发展规律。一《聊》、《阅》常常在相类的情况下表现出相异。首先是对体裁的认识。蒲、纪二人对笔记小说这一体裁的认识有一致处,也有不一致处。班固《汉书·艺文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  相似文献   

12.
《阅微草堂笔记》(以下简称《阅微》)是清人纪昀在晚年写的一部以志怪为主的笔记小说集。它包括《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滦阳续录》六卷(以下分别简称为《滦》、《如》、《槐》、《姑》、《续》)等五种。  相似文献   

13.
清代时《阅微草堂笔记》地位很高,模仿者很多。建国后被打入冷宫。主要在于其中有大量因果报应的文章。其实,纪昀写这些文章是有他的良苦用心的。除了寓劝戒外,《阅微草堂笔记》中还有一些文章是广见闻、资考证的。  相似文献   

14.
毕中信 《社区》2014,(11):16-16
中囝诗词的发展阶段,我们习惯称为唐诗、宋词、元曲。到了清代好像就只有了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冯梦龙的《三言》和凌漾初的《二刻》以及曹雪芹的《红楼梦》和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等笔记体小说,而诗词似乎没有它的前朝那样有名。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学术界对曾风行文坛的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的笔记体小说<阅微草堂笔记>的评论有所偏颇.其实,根据作者本人及同时代学者的有关论述,并结合该书深入研讨,纪晓岚在艺术上是故意不走唐宋传奇小说的道路,而刻意模仿魏晋笔记小说"粗陈梗概"的面貌,忠实地继承魏晋志怪的质朴简淡的风格的.因此,<阅微草堂笔记>并非"结构松散粗糙,人物形象苍白呆滞"的作品,而是清代拟魏晋小说的文言笔记小说的高峰.  相似文献   

16.
乾隆时期,在《聊斋志异》风行百余年后,《四库全书》总纂纪昀不仅抛出了自己的文言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五种,而且从小说理论上批评《聊斋》者流的创作,遭到了蒲松龄追随者针锋相对的回击,形成中国文言小说流派争鸣。争鸣集中在文言小说创作的方法理论、文言小说的风格理论及文言小说的社会功能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异类婚恋指人和禽兽神鬼之间的婚恋,从题材上可以分为人神婚恋、人鬼婚恋、人妖婚恋三类,从主题上可以分为艳遇类和惩戒类两类。《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异类婚恋故事大部分是人妖婚恋题材,主题绝大部分是惩戒类。因为《聊斋志异》中的异类婚恋故事绝大部分是艳遇类,纪昀对此深感不满,所以创作《阅微草堂笔记》以反其道而行之。  相似文献   

18.
《阅微草堂笔记》中所涉小说批评资料极多,初步统计共百余条,是纪昀小说批评和小说理论的重要载体。其批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引用作品""借人所言""专题条论"三种形式,内容涉及小说理论的诸多方面,大致可以概括为小说文体论、艺术论、接受论和目的论四大类。《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小说批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全面认识纪昀小说理论的重要窗口,是构建中国古代小说理论体系的鲜活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代有一代的文学创作,清代的笔记小说是清代文学大厦的重要支柱,决不可忽视。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中详述了《聊斋》和《阅微草堂笔记》两种,旁及二十多种,其中就有乐钧的《耳食录》。鲁迅先生又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把清代的笔记小说列为“拟古派”,而且说“所谓拟古者,是指拟六朝之志怪,或拟唐朝之传奇者而言”。这当然是大略而言。其实,清代笔记小说在明代文人创作小说的影响下,有着自己的面目。笼统地说,它们都追求艺术形象的立体效果,使读者获得多侧面、多角度的审  相似文献   

20.
“京师”乃清之都城,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形成颇具规模的京师叙写.京师叙写的形成与纪昀的生平、小说观念及身份有密切关系.其深切焦虑表现出纪昀的社会危机意识,对问题的无力反思显现出他的无奈和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