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工请假属于劳动基准法的组成部分,也体现了雇主人性对待劳工之利益考量。劳工请假必须具有正当理由同时办理请假手续,并且不能超过法定期限,以避免劳工滥用权利。在劳工申请普通伤病假和生理假期间,雇主应当继续支付工资,同时不得以请假为名扣发全勤奖金,也不得扣发适逢放假期间的工资或另行扣发工资进行处罚。劳工请假期间届满有权请求复职或调职,雇主不得以劳工不能胜任工作或未办理请假手续为名随意终止劳动契约。  相似文献   

2.
英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亦是较早发生劳资冲突与劳工运动的国家。在英国劳资冲突与劳工运动的历史中,劳工工资问题是引发劳资冲突与劳工运动的最直接和首要因素。而英国政府的工资政策则经历了立法定额、自由放任和支持劳资双方集体谈判的发展轨迹。在这种政策嬗变背后,反映出英国政府的劳资政策指导理念从雇主至上到劳资平等的转化,从经济至上到关怀人道的转化。  相似文献   

3.
休病假是劳动者日常工作中可能采取的应急措施,也蕴含着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关怀。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劳动者因生病可休假就医是其法定权利,只要符合相关程序,用人单位不能阻碍;医疗期内除非员工有过错,用人单位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员工的劳动合同;病假期间员工虽不能上班,但用人单位也应发放相应工资,这些都是对于员工伤病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劳工揭发是一种具有社会意义的合法行为,但也面临着违背职场忠诚义务的道德诘难以及遭受雇主打击报复的现实危险.劳工揭发必须坚持公共利益原则、穷尽内部程序原则、合理确信与初步证据原则,避免权利滥用.应当通过立法防止雇主对揭发者的打击报复,并为揭发者遭受打击报复提供及时充分的救济.  相似文献   

5.
第三次全印劳工经济学会议在马德拉斯大学主持下于1960年1月间在马德拉斯举行。会议发起人吉里在开幕词中说明了组织这几次会议的劳工经济学会的宗旨。他说无论是劳工领袖或者是雇主都不可能客观地观察劳工问题和工业问题,因为他们都有偏激的观点。这些问题在最高学府的主持下能够获得彻底的、公正的研究和讨论。在劳工领袖和雇主间引起不安、处理不当和不满的原因在学院的气氛  相似文献   

6.
劳务人员无论以什么方式被国外公司雇主聘用,雇主应按事先签定的劳务合同协议书中规定的条款支付劳务报酬。按国际惯例,劳务人员的报酬不低于聘用国的劳工法条款规定的标准。一般以小时计算劳务报酬。劳务人员的工资,通常在每月月终结算支付。但不少雇主,为了方便自己的资金周转,往往以各种借口拖延支付劳务工资。  相似文献   

7.
以珠三角的广州、深圳、东莞三个出口大市为样本,选择劳动密集型的出口企业为对象,对劳工的工时工资、劳工培训、工作和生活环境、社会保险和劳工合同,以及维权制度和工人组织等劳工权益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了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工权益问题的原因;并从政府、企业和劳工自身三方面,提出了建立多赢的社会责任与劳工权益保障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校实行“岗位工资”应把握下列四项原则 :科学设岗 ;以岗定薪 ,一岗一薪 ;按岗择人 ;倾斜激励。  相似文献   

9.
高校实行“岗位工资”应把握的几项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实行“岗位工资”应把握下列四项原则:科学设岗;以岗定薪,一岗一薪;按岗择人;倾斜激励。  相似文献   

10.
在工伤事故领域,传统纯粹私法的救济导致受害劳工的贫困、工伤事故问题的恶化.劳工无过错赔偿制度与雇主责任保险的结合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侵权赔偿制度的弊端,但其损害分担功能依然有限.工伤保险制度的全面推行意味着对以过错为基础的侵权责任的摒弃,更倾向于补偿受害人的法律政策.虽然多种正式的或非正式的、私法性质的或公法性质的损害救济方式,如自我保险、雇主责任保险、工伤社会保险以及慈善团体的救助等能发挥广泛的损害分担功能,但在保障劳工权益、调节和改善劳资关系以及促进社会经济进步方面,侵权损害赔偿与工伤保险的协调更具实益.  相似文献   

11.
1 华格纳法通过以来,劳工、企业界、政府三方关系发生了划时代变化。政府取缔一系列雇主反工会行为,大力支持工会化和集体谈判,从禁令政府变为新政政府。在政府支持下,大工业工会化基本实现,工会会员从1935年的360万增长到1947年的1400万;通过与民主党结盟,有组织的劳工成功地捍卫罗斯福政府,推进新政,显示了巨大的政治力量。哈佛大学经济学家苏马尔·斯利希特尔竟大呼美国正逐渐从一个资本主义社会,变为“劳工主义社会。”企业界一直强烈地反对这种变化,但是在大危机和世界大战的非常局势下,无力回天。第二次世界大战烽烟始散,新政建立的劳工—企业界—政府的关系体制,立即陷入剧烈动荡之中,面临严峻考验。随着战时经济向平时经济转变,通货膨胀、工资、失业等问题,激起劳工、企业界、政府间一次又一  相似文献   

12.
社区新闻     
《社区》2005,(1)
北京市保姆过节“提价不休假”为了应对“两节”期间家政服务短缺的情况,北京市社区服务中心系统内的家政服务人员将实行“错峰”休假,即“两节”期间不休假,节后再调休,并按同等发达城市标准适当提高服务价格。北京市社区服务中心主任温庆云分析认为, 2005年“两节”期间家政服务市场人员紧缺局面的原因主要是,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家政服务员也都习惯选择这个时段回家团聚;另外,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取得成效,一些家政服务员回乡务工;再有就是北京家政服务人员工资普遍在400元左右,造成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地去往上海、深圳等其他城市。…  相似文献   

13.
薪点工资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国内企业中新产生的一种薪酬制度,为现代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模式。它是以劳动岗位为对象,以点数为标准,以单位经济效益获取的工资定点值,确定劳动报酬的一种弹性工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4.
<正>2006年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后,广大地勘事业单位建立了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补贴四部分组成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作为基本工资,是收入分配中固定的部分,其"政策入轨"工作早已结束。绩效工资是收入分配中"活"的部分,各地勘单位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根据员工的实绩和贡献自主分配,合理拉开差距。实施绩效工资是这次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整个岗位绩效工资制的精髓,这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绩效工资体系是否能够科学建立并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1月3日晚7点钟左右,104国道鹿城区双屿段发生了一起严重阻碍交通事件,期间,有人推翻并烧毁了3辆到现场处置事件的公务用车。这起被大多数人称为“11.3”事件的民工讨薪行为,缘起于租用鹿城工业区的某企业主因欠债而逃逸。该企业100多名员工因工资被拖欠,担心生活无着落,  相似文献   

16.
除了工人运动和反劳工商业游说团体这两种方法,一种几乎没人听说过的《雇员自由选择法案》(EFCA)成了一种应对当下经济危机的最重要方法,它可以让美国工人更容易组建工会。《雇员自由选择法案》不会增加一分钱的公共支出,也不会使联邦政府增加一个单独的机构。它既不会对企业增加新的法规,也不会规定任何有关雇主付给雇员工资和补贴的内容,它却可能成为一种使美国工人恢复适度中产阶级生活方式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美国移民法规定,凡属第二、第三优先的职业移民申请(第二优先为硕士学位的申请人,第三优先包括学士学位、两年经验的技术劳工和非技术劳工),均需先向劳工部申请劳工证,以证明除申请人外没有其他美国公民或永久居民符合条件并愿意从事雇主的工作。由于申请人众多,加上劳工部处理劳工证的人手短缺,又一再减员,劳工证申请所需时间越来越长。以加州为例,整个过程常常超  相似文献   

18.
汉代官吏为政期间的休假制度,是我国古代国家职官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官员享有的一种基本福利待遇,其休假主要有定期休假和不定期休假两种:定期休假分为五日一休假和节假;不定期休假分为事假、病假、丧假和赐假四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基于2010年8月底有关部门最新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调整并估计CQMM,对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共六个季度的宏观经济主要指标进行预测,其中GDP增长率2011年预计回落到9%.本次预测模拟了靠投资激励增长对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以及提高工资或者人民币升值纠正国内外经济失衡的不同效果,结果显示投资增长拉动效应急剧下降,国民收入支出结构失衡进一步加剧,而提高国内劳工工资水平比本币升值更有利于纠正我国经济的内外不平衡.据此,课题组建议,十二五期间,我国应适当控制各地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提高劳工工资,实施民生优先计划,逐步扩大财政对居民的直接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立法上的一个重大变革,造成了实践领域的混乱和困惑.美国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已历经一百余年,期间经过了若干变化,其成熟的经验和完善的制度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美国劳动合同判例法的主流观点迄今仍然坚持"意愿规则"(At Will Rule),即雇主可以在任何时间,以任何理由甚至无理由终止劳动合同.但自20世纪70年代起,部分州法院开始改弦更张,对雇主的解约权进行限制,要求雇主不得以"恶意、不诚信或违反公共政策"的方式终止劳动合同.美国判例法的传统观点和近年来所进行的改革,对我们理解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内在规律,正确执行该制度颇有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