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正> 洋务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西化运动,李鸿章是这一运动的开拓者。李鸿章自1862年带淮军到上海,与洋枪队接触,就“深以中国军火远逊外人为耻”,“虚心忍辱,学得西人一二秘法,期有增益”。于是尽力倡导洋务。声言若不谈洋务,则“天下赖何术以支持耶?”李鸿章虽没有留下有关论述洋务的宏篇巨著,却称自己的洋务实际是“得手文字”。通过李鸿章的活动,来探讨洋务运动,是最恰当不过的。(一) 海禁大开,是中国人了解世界大势的前提。李鸿章说,“洋人所图我者,利也,势也”。这个由海上来的洋敌,与历史上入主中原的夷狄不同,他们攻占京师之后,并非为取而代之,而是为了“利”。同时,“彼之军械强于我,技艺精于我”,如要以兵力  相似文献   

2.
张之洞的与时俱进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洞继曾国藩、李鸿章之后成为洋务运动后期的领军人物,但他的影响并不仅限于洋务运动。他更有影响的时期应当是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的“后洋务时期”,尤其是新政时期。在这一时期,他的思想与实践都体现了与时俱进思想。  相似文献   

3.
左宗棠与李鸿章都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国统治阶级中倡办洋务的重要人物。在洋务派内部,无论在倡办洋务的目的还是方针措施上,左宗棠都与李鸿章有很大的区别,不能完全等同并论。李鸿章积极倡导并参与洋务运动,主要是他为了强化个人势力、巩固其政治地位的一种努力。李鸿章与曾国藩系下的湘军,是晚清兵为将有现象的发源地。过去,军队是掌握在国家政权手中,但发展到晚清,军队已成为乡勇部队领袖的私人军队,这些军队领袖往往拥兵  相似文献   

4.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他毕生致力于洋务事业,积极从西方引进先进的军事装备、生产机器和科学技术。主观上李鸿章只是想引进西方的某些物质文明,增强满清王朝的国家实力,实现自强。但客观上李鸿章毕竟创办了一系列新式近代企业,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些基础。  相似文献   

5.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李鸿章苦心经营的北洋海军全军覆灭,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从此大势已去。以此为由,中国社会上出现了第二次大规模反洋务思潮,原先一些为洋务运动摇旗呐喊的人物如郑观应等这一时期也转而抨击洋务运动,另有一些人如孙中山等则走上了策划推翻清王朝  相似文献   

6.
洋务派是在洋务活动中,首次同中国的近代化发生了联系的政治派别。筹设海防建立新式海军是洋务活动的重要内容。“洋务之兴,办理海防之任,惟李鸿章为最久,其受恩亦最深。”甲午中日海军在黄海之战中,双方均以新式舰炮,猛烈博击历五小时之久,这在世界海战史上还是第一次;李鸿章也称之“环球各国所罕闻”。甲午海战的过程,既是中日两国海防近代化历程强烈反差的反映;也寓有李鸿章久理海防中的是非正误。  相似文献   

7.
北洋购舰考     
研究中国近代军事史,必须研究北洋海军。长期以来,学术界习惯把北洋海军研究分属于洋务运动史和中日甲午战争史两个方面,没有形成专史研究。而要对北洋海军作出全面的历史评价,必须考察它的组建过程。鉴于购舰办“海防”,是李鸿章办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购舰问题进行深入考析,能够加深对洋务运动以及北洋海军实力的了解,本文拟就北洋购舰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8.
张之洞(1837—1909年)作为清末洋务运动的后起之秀,不仅大力倡导发展洋务企业,而且对筹建近代化军队,发展近代军事教育事业也十分重视。他在两广、湖广和两江总督任内(尤其在湖广总督任内),积极编练新式军队,并先后创办了多所军事学校,成为晚清军事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以至外人将他与李鸿章并称为“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先驱。”其军事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9.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迅速加深和自然经济的日趋解体,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已是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课题。当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清王朝,经营了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历经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对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举办洋务事业时间最长、经营项目最多、花费心血也最多的李鸿章,无疑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最有力推动者。  相似文献   

10.
<正> 左宗棠是初期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也是洋务运动的首倡者之一。他一生亲手创办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所造船厂,第一所毛纺厂,以及西安机器局,兰州机器局,福州船政学堂等军民用洋务企业。在近代史上长达三十五年的洋务运动中,左宗棠的业绩并非伟烈卓绝,然在当时企图以学习和运用西方科学技术来加强封建主义统治的社会思潮中,左宗棠的洋务思想却颇具特色,具有可贵的民族品格。探讨左宗棠的洋务思想,无疑是有益于整个洋务运动、洋务思想的研究的。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崛起,剧烈地震撼着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促使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一些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寻求“富国强兵”之道,主张向西方学习,兴起洋务运动,举办了一些近代工业。中国铁路正是在洋务运动中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李鸿章作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和旗帜,与中国铁路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正确认识李鸿章在中国早期铁路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正确评价李鸿章其人以及正确评价洋务运动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鸿章是我国晚清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以发展近代工业为内容的洋务运动,其直接目的是希冀以西方的“坚船利炮”来巩固清朝的统治,但在间接上发展了中国的资本主义,为中华的振兴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该文以李鸿章在铁路建设上所作的贡献,试图分析李鸿章与清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关系。中国铁路的建设和李鸿章有着紧密的联系,李鸿章是中国铁路的奠基者和实际组织者。李鸿章在对待民族资本的问题上基于一种客现现实的解决办法,为中国铁路的兴起找到了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3.
论李鸿章的改革主张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李鸿章的改革主张与实践章育良李鸿章是一位“变法”论者.他把“内须变法’①作为推行“洋务新政”的纲领性口号,采取了一系列变通“#宗之成法”这样触动时忌的措施,要求把具体的洋务的兴办与某种程度的“改革”结合起来。本文拟对李鸿章的改革主张与实践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李鸿章的心态与洋务运动的得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鸿章是早期中国近代企业的倡导者,他积极引进大机器生产,旨在“稍分洋商之利”;他醉心于“官督商办”,阻碍了资本主义近代企业的发展。他虽然大力呼吁“变成法”,但却反对动摇君主专制制度。剖析李鸿章的思想主张,颇有助于理解洋务运动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5.
试论左宗棠、张之洞师夷观的一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的一次大规模的社会改革行动.投身这次运动的洋务派动机各异,有师夷和夷者如李鸿章;也有师夷制夷者如左宗棠.张之洞是90年代洋务派的后起之秀.笔者认为张之洞与左宗棠在师夷观上具有惊人的一致性.本文拟从二人师夷动机和办洋务特点两个方面加以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6.
<正> 丁日昌是洋务派里一个很重要的成员。他为了挽救民族危亡,终身致力于洋务运动,心力交瘁,双足残疾。临终前,他“口授遗折,唯云外患未平,国恩未报,死有余憾,无一语及家事。”其情形非常感人。考察一下他的洋务思想,对于我们了解洋务派及洋务运动,是有一定帮助的。  相似文献   

17.
一部知人论世的力作──《洋务之梦──李鸿章传》读后黎仁凯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十分重要而又复杂的历史人物。在新中国成立以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史学界一直把他视为反面人物,概以“干古罪人”定论。近些年来,研究者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对他进行了比...  相似文献   

18.
张之洞是清朝末年继曾国藩、李鸿章之后的洋务派大官僚。他从事洋务活动二十余年,狂热地鼓吹和推行洋奴哲学,对洋人、洋货、洋技术顶礼膜拜,赞不绝口。什么洋人“确有阅历”、“学精名著”呀;什么洋货“穷极精巧”,洋法“极真精美”,中国“岂敢谓遽造精微”呀,等等。他办实业,的确是名副其实的“洋务”,“购器雇匠,悉资外洋”。张  相似文献   

19.
洋务运动是中国工业近代化的起点。它首先从军事工业开始,表明它必须得到握有实权的封建官僚的支持与提倡。本文对曾国藩洋务思想的形成与洋务实践活动进行了探讨,指出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首倡者,正是在他的支持和领导下,洋务运动在军事工业中广泛开展。军事工业又推动了民国工业的发展,由此在中国社会内部产生了新的生产力和新的阶级关系,它们日益否定着旧的生产力和旧的生产关系,由此掀起了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20.
曾国藩,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其能提出“学洋务”的原因一直为人们所关注。从其独特的性格特征、家庭教育和湘文化的熏陶,尊崇“经世致用”等文化心理上分析,将有助我们更加深刻理解他做出“学洋务”选择的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