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0 毫秒
1.
关于经典的争论是一个热点话题,但无论如何,概念内涵的界定是谈论此话题的关键,本文试图对"经典"及与经典相关的"文学经典"、"文学经典意识"的概念进行考察、界定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随着女性文学的鼎盛,明末清初时关于女性“才”与“德”的争论则愈加激烈。争论的焦点是女性的文才是否会妨碍到她的德行。清代的闺秀诗人对此多持“德本才末”的观念,实际上,在她们的生活实践中两者是相统一的。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文学语境的实际批评阐释,需对文学侨易学的核心侨易概念进行"文学化"重组。首先借助穿越文学中特有的"逆时空侨易"现象,凸显文学世界的侨易现象中时间变量、空间变量、人之思维的主体性;同时基于"时—空—思"结构进一步提炼逆时空侨易现象的特征和模式,将时间变量、空间变量和思维变量引入侨易因素范畴,提出文学世界中的侨易现象不同于现实世界侨易现象所独有的"易-侨-易"环形路线与侨易空间的形成问题,尤其是人的思维的主体作用对空间变量和时间变量施加的影响,这可以成为中国学者创建中国比较文学理论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虽然每一部关于文学原理的教材都从各个角度对文学本质作出阐释,但是迄今仍然没有一个令所有人都认同的答案,然而这不但没有击退反而激发了今天众多的学者力图对文学本质进行说明的热情。21世纪的头10年来中国文艺理论界围绕文学与上层建筑关系问题进行了两次大争论,关于文学本质的问题仍旧是充满了讨论可能性。艾布拉姆斯的四要素图示为文学本质问题思考多元化,提供了更多讨论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论"文学是人学"的三个维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文艺理论在理解“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时,往往倾向于从认识论和知识论哲学出发,将文学活动中的人仅仅看成是思维主体和认识主体。这种思维视觉的局限扼杀了“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的理论张力和推衍能力。惟有从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主体、以人为目的这三个维度出发,才能准确把握“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的理论含蕴,从而对这一传统命题作出恰当的阐释。  相似文献   

6.
自由主义文学一直是个颇具争议的话题,文章试图对国内学界的自由主义文学研究进行一次较为系统的历史梳理,认为自20世纪80年代始,研究者们就开始了对自由主义文学的理论建构和概念阐释,他们的阐释话语直接影响了中国自由主义文学的概念和内涵。时至当下,学者们对自由主义文学的关注已经显化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思潮研究,但对于研究中普遍存在的"泛自由主义"倾向,也应引起人们的警惕和批评。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的10年来中国文艺理论界围绕文学与上层建筑关系问题进行了两次大争论,关于文学本质的问题仍旧是充满了讨论的可能性:一方面是作为高校文科课程资源的各类文学原理教材从各个角度对文学本质作出阐释;另一方面却是这些声音并未达成和谐一致,迄今仍然没有一个令所有人都认同的答案,关于文学本质的理解出现多元化的倾向。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情感体验作为文学本质的维度之一必须得到关注。  相似文献   

8.
从"政治三元论"出发,追溯历史发现文学的伤痛缘于政治人为的狭义化,"政治"概念的含混是文学与政治关系争论不清的根源."政治文学"以政治生活作为作品"核心轴",审美地反映人类的美好政治理念和情感,具有理想性、否定性的特征.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的阐释放弃了一个重要的想象维度--乌托邦,实际否定了文学与政治在理念层面结合的...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隐喻是一种思维和认知方式的前提下,运用Lakoff&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和Fauconnier&Turner的概念合成理论,详细分析和阐释了隐喻的意义建构过程,并进一步比较了这两种理论对隐喻的阐释力,从而指出这两种理论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0.
在后现代语境中,传统文学及文学理论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危机,引发了学术界就如何重建当今文艺学,如何确定文学边界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此时米勒提出的“新形态的文学”和“新的文学理论”概念,赋予“文学性”以新的内涵,为传统文学及文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方向的可能,这对我们认识文学及文学理论研究的走向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界广泛热议的“新世纪文学”一词,无论是作为一个文学史断代范畴,还是一个观察和评价文学现象的视域概念,都存在以主观的定义、命名争议来代替和淹没客观据实的分析和概括的偏颇。这使得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在体制形态、传播媒介和社会文化格局等方面经历急遽而深刻的系统结构性嬗变的事实,在很大程度上遭到了遮蔽、忽视和低估,其中最突出的是由文学市场的完善成熟、网络文学空间的高速拓展和文学人口的世代层累这三重条件,所带动产生的一系列全新的文学生态要素和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2.
伍尔夫女权主义文学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尔夫作为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女权主义批评家,系统地将女权主义思想引入妇女文学批评,为妇女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伍尔夫的女权主义文学观包括,女性文学具有自己的文学传统理论,女性写作需要建立自己的文学话语理论和"双性同体"的创作理论三个方面。伍尔夫开启了女性文学理论的先河,并为其后各女权主义流派的兴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初之际的关于唐宋诗的论争,逐渐由诗学观念的分歧变成南社内部的政治斗争,从而最终导致了南社的解散。这其中既有社会环境的因素,也有内、外部文学环境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南社内部的这次论战不仅是一场诗学论争,也是宗唐与宗宋派及其背后所代表的政治势力和文化影响的相互角力。  相似文献   

14.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雌雄同体"观与文学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雌雄同体"概念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提出的文学观点,它既是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中的重点概念,也是西方女性主义的重要内容。文章探讨了学术界关于"雌雄同体"概念的研究与争议、"雌雄同体"观在伍尔夫整个创作过程中的运用、她常用的"雌雄同体"文学意象以及该观点对西方女性主义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5.
从文学与性别的视角追溯、梳理关于"女性主义文学"及其批评理论在当今世界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以此来说明"世界华文女作家丛书"在当下出版的意义。就女性写作的历史而言,其文学创作受到过歧视甚至是蔑视绝非孤立现象。一般被批评家认为是女性作品的缺点或短处,如果采取一个新的角度,就可以视为恰恰是女性文学中带有普遍性的某种特色。随着越来越多的女作家在作品中描写自己的生活感受和经验并形成其创作特色,恰恰丰富和更新了已有的文学传统。"女性阅读"与"女性写作"具有不同的涵义。  相似文献   

16.
苏青的写作是真正独立于男性话语的女性写作,对女性自身以及性的关注使她的文学创作迎来了一个真正的女性话语时代。尽管女性人格独立的问题苏青没有能够解决,但她的文学创作已具备了典型的女性主义特征,这是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具有开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与批评是当代西方文学与批评领域的新思潮。当代美国黑人女性文学集批判种族、阶级与性别歧视于一身,建构了独特不可融合的文学特色。黑人女性小说家和女性主义批评家则用自身的实践经验书写并丰富了西方的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18.
女性主义文学摒弃新批评的批评方式,注重作品社会历史因素的研究。这启示译者在翻译时应熟悉作家及作品的背景资料,应从前理解出发,应注重意识形态的作用。女性主义文学对文学性的重视启示译者在翻译时注重传达文本的语言风格。解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女性主义文学突破传统,使语言风格别具一格。译者应适应这种语言风格以便准确传译。“双性同体”理论启示译者应进入作者及文本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文本世界,然后再以理性的精神准确地进行翻译。互文本性理论启示译者在翻译时要将该文本与社会历史文本及与之相关的其它文本联系起来研究,进而使翻译准确传神。  相似文献   

19.
中国妇女文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可分为三个重要历史时期和话语形态:20世纪20、30年代的第一个高潮期,即文学史研究的性别审美视角确立时期,妇女文学史著作和“作家论体”批评成为该时期的标志性成果;20世纪80、90年代的第二个高潮期,在多元文学批评思潮中突现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女性文学史论等多种成果成批量问世,蔚为大观;世纪之交的女性文学批评,进入文化批评的哲学、美学的更高层次,理论建构趋于成熟,女性学、女性文化诗学已形成一门具有世纪性和世界性的显学,女性文学研究队伍业已形成。  相似文献   

20.
伍尔夫文学对女性话语权的嫁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女权主义文学理论的先驱。本文分析了伍尔夫如何在生活和文学中争取更多的女性话语权,以及伍尔夫以小说为代表所进行的女性话语权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