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毛颖传》以其滑稽的俳谐手法特异于韩愈的古文创作,进入新时期,则侧重从阐释其寄托意蕴、艺术手法、小说因素、文体创新、韩愈俳谐文与传奇小说之关系、后世批评接受及其仿作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毛颖传》以其滑稽的俳谐手法特异于韩愈的古文创作,进入新时期,则侧重从阐释其寄托意蕴、艺术手法、小说因素、文体创新、韩愈俳谐文与传奇小说之关系、后世批评接受及其仿作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周紫芝的诗学思想多见于《竹坡诗话》和《太仓稊米集》,他论诗追求平淡而有韵致的境界,崇尚幽深清远的趣味,注重诗法格律,推重乐府,主张诗歌反映现实,发挥讽喻功能。  相似文献   

4.
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 创作: 《鹧鸪天》(庚戌除夕和吴伯宛舍人):按,“庚戌”,《苕华词》误作“庚申”,据赵《谱》改。庚戌除夕已属1911年1月。《定居京都奉答铃山豹轩枉赠之作并柬君山湖南君(扌为)诸君子》四首。(见《观堂别集》赵《谱》失收) 论著: 《国学丛刊序》 (见((观堂别集》)。《唐写本〈太公家教〉跋》(见《观堂集林》)、“<岩下放言>跋》、《诚斋〈挥麈录〉跋》、《〈清异录〉跋》”、“《〈片玉词〉跋》、《〈桂翁词〉跋》、《〈花问集〉跋》、《〈尊前集〉跋》、《〈草堂诗余〉跋》、《〈董西厢〉跋》、《元郑光祖<王粲登  相似文献   

5.
敦煌p.4978《王道祭杨筠文》自1958年公诸于世,即受到海内外王梵志诗研究者的高度重视。许多学者均肯定它是辨明王梵志信有其人的珍贵资料,对弄清诗人之生平与时代具有极高的价值。本文在爬梳中国古代俳谐文的源流和演进轨辙的基础上,明确指出《王道祭杨筠文》为一拟体俳谐文,它在摹袭祭文的体制形式同时,又赋予作品同文体要求毫不相干的滑稽嘲讽内容,遂而与所拟文体之应用目的实现了完全的隔离。故它绝不是一条史实材料,若拿来考订王梵志的生平、时代,就难免会进入与探涉目标暌违的误区。  相似文献   

6.
南宋初期诗人周紫芝的诗文集《太仓米集》七十卷,在流传中多有残缺、脱略,考察南京图书馆藏八千卷楼丁丙跋影宋抄本可补今人整理本《全宋诗.周紫芝集》之不足,有重要的校勘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元好问《中州集》由魏道明编辑、商衡手抄的《国朝百家诗略》与其所"记忆前辈及交游诸人之诗"两部分组成,这是造成《中州集》前后体例不一的关键性原因。《中州集》不仅是集金代诗人诗作之大成的一部诗歌总集,而且具有明显的编年性质,为后人研究金代诗歌提供了最重要的文献依据。《中州集》每人一篇的作者小传,具有三个方面的文学史料学价值:一是众多小传中的传主事迹可补《金史》之阙;二是小传载录了数以十计诗人的各类书目,而成为了《金代艺文志》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小传中以例举或评曰的形式,收录了"正集"之外的82人的207首"集外诗"。《中州集》"诗传合一"的编辑体例,"以诗传史"的编辑思想,"以年为序"的编辑方法,对后世诗选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松陵集》系为行卷而编。1.宋刊本《松陵集》卷首陆诗署名“乡贡进士;”2.集中诗作提供内证;3.《〈松陵集〉序》隐含着浓厚的科举气息;4.《松陵集》的编辑方式符合进士行卷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文中认为刘真伦所撰《陈垣先生〈萨都剌疑年〉补证》一文存在:因文献疏导致的序文收录与佐证及诗集版本的误读、误判问题,因标点断句之误导致对虞集序文的缪解问题,因版本失考导致对揭斯序文的错误推断等问题。兹予匡正。  相似文献   

10.
文天祥的《集杜诗》200首,又名《文山诗史》,历来少有人关注。就《集杜诗》溯源,可以看出其对南宋灭亡原因的思考、对南宋末几代帝王的真实记载、对有节义大臣和将士的批评与讴歌,再现国难中将士的英勇斗争形象。梳理《集杜诗》与《指南录》《指南后录》文本,时见其序文的互补性:《集杜诗》序弥补《指南录》《指南后录》未载之东南沿海战斗,《集杜诗》有关北行途中之诗与《指南后录》相互辉映,《集杜诗》序文有意为师友、亲人和自己立传等,从而印证不愧为"诗史"之称号。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曾十分感慨地说过:“小说和戏曲,中国向来是看作邪宗的,”(《徐懋庸作〈打杂集〉序》)“在中国,小说是向来不算文学的,”(《〈草鞋脚〉小引》)正是这种传统的偏见,致使很多古代戏曲小说的作家和作品湮没无闻,有关的文献资料奇少,给今天的研究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因此,流传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一些小说的序文,就成为十分可贵的资料.序文(或作叙文)当然是古已有之的.司马迁《史记》有《太史公自序》,堪称千古佳作;刘向父子典校群书,为每种书所写的叙录,更为后世学子所称道;《文心雕龙》的《序志》,也是一篇著名的叙文.这些佳序,不仅阐释了有关该书的种种问题,大有助于后世读者对于该书的理解,而且序文本身也往往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提供了  相似文献   

12.
中华书局本《魏叔子文集》是目前魏禧作品最全的整理本,有功学林,但仍有遗漏。今新辑得魏禧集外佚文7篇,是关于魏禧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重要文献。《懿行编叙》展示其长于作论的特点,《焚余草叙》透露着遗民之思,《林蕙堂文集原叙》阐发其骈文观,《艾陵文抄序》和《鹿邨诗集序》皆倡导作诗为文要有感而发,赞赏有"真气"之文,而《彭士望〈魏和公南海西秦诗叙〉评》和《冷士嵋〈谢安论〉评》详论文章的章法技巧,提出"救尾法"等文学理论。对魏禧诸文献的考辨有助于全面了解魏禧其人其文,有利于深入理解清初文学生态。  相似文献   

13.
周作人20世纪30年代创造的"文抄公"体是对章太炎文学复古思想的复归。章太炎的考据之文培养了周氏作文的求真精神,他提倡小学以达到文学复古的思想又使周氏注重修辞的精确与朴质,这两点构成了周作人的文抄公"体"的主要特征;周氏把章氏的儒家人本主义言说表述为"人情物理"一语,作为"文抄公"体写作的核心价值;"文抄公"体继承了《新方言》借助方言考察中国社会、生活、文化变迁史的民间立场,将民俗作为写作的内容主体。对两者关系的考察显示了中国现代文学与晚清文学复古之间复杂而深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吴梅村之诗号称"诗史",抒情纪事,或哀怨缠绵,或沉郁顿挫,寓含批判,以诗传史,可谓深得诗家三昧。吴梅村的〈雁门尚书行并序〉与其《绥寇纪略》相结合,史诗互证,聚焦于孙传庭之剿寇策略及其与李自成之交锋过程。借此研究,可以在"正史"之外,重新了解孙传庭之剿寇韬略、功绩及其无奈,亦可见晚明民变起因、壮大以至于导致大明王朝倾塌之原因,并借此以彰显吴梅村诗歌之诗史特征。  相似文献   

15.
我们通过对照〈诗〉、〈书〉等典籍中的有关内容加以考查,认为〈周颂〉中〈载见〉、〈烈文〉、〈阑予小子〉、〈访落〉、〈教之〉、〈小毖〉、〈振鹭〉、〈有客〉、〈有瞽〉、〈臣工〉10首诗,应可信是西周初期成王即政前后,为举行"成功告神"祭祀典礼而创作之〈颂〉诗.  相似文献   

16.
南朝公文体俳谐文通过戏拟公文.以鸡、驴、猪、蛇、鳝鱼等恶俗之物入之,打破了公文严肃庄重的文体规范,形成了独特的破体现象.南朝公文体俳谐文是解构型文章破体模式的滥觞和巅峰,后世这种文章破体模式未有出其右者.公文体俳谐文内容的谐谑与文体的雅化,两方面均臻极致,这种"沐猴而冠"的文体风格,使之兼具喜剧性和批判性.南朝公文体俳谐文融雅俗于一体,是南朝文章雅俗观念的表征;而对公文文体的破体,又是南朝文尊笔卑观念的一大明证.  相似文献   

17.
晁补之《鸡肋集》中的序文题材多样,书序、画序、字序、赠序等诸体皆备,其序文或叙友谊、或道别情、或劝德行,内容充实丰富,感情真挚深沉。同时序文中也寄寓作者对世事人生的看法,见解精辟,思致深邃,文章融叙事、说理、言情于一炉,情文并茂,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取得较高的成就,对后世作家序文创作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萧统编纂《文选》的录文"底线"是无"有伤风教",而于集陶渊明作品则强调"讽谏",即其责《闲情赋》而录《神女》诸赋,采用的是不同之价值取向。《文选》录诗文的取向与其序文所说合,而这二者与《陶渊明集序》间存在的差异同,故考察本研究的相关问题,需合观这三者。刘孝绰有"子渊淫靡,若女工之蠹;子云侈靡,异诗人之则"说,《文选》则录这两家之赋,即例以刘孝绰为《文选》实际编者说,更是"自相矛盾"。清水先生的"这是太子未亲自参加实际撰录的一个证据"说,实际上乃缘其一再之疏忽所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9.
袁枚是清代著名文学家,其著作整理之大成者为1993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之《袁枚全集》。但有失收之诗文。笔者从《四库未收书辑刊》中得其佚文3篇,为《〈积翠轩诗集〉序》、《〈奈何词〉序》、《〈松花庵诗草〉序》,题诗1首,为《〈培远堂诗集〉题词》。现为移录,并撰为此文。  相似文献   

20.
鲁注拾稗     
《为北京女师大学生拟呈教育部文》(二)的写作时间鲁迅为女师大学生拟呈教育部请撤换校长杨荫榆文二件,现据手迹编入新版《鲁迅全集》第八卷《集外集拾遗补编》。《呈文》(一)的写作时间,已经钱超尘同志考定为一九二五年五月十一日(见《文学评论丛刊》一九七八年第一辑《〈驱杨运动特刊〉上发表的鲁迅代拟的“呈文”》一文);呈文(二)的具体写作时间未详。吴奔星先生在所撰《鲁迅和“女师大风潮”》一文中说:“鲁迅以实际行动支援了女师大学生的斗争,他从五月十二日起,十天之内,两次替女师大学生代拟给教育部的呈文,”把呈文(二)写作时间的下限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