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格》二卷的分离,在考据之外,有更深层的理论意义。通过《诗格》卷上与《河岳英灵集》的选诗及《诗式》的理论倾向之比较;通过《诗格》卷下与《诗式》的意境理论及晚唐五代诗格的理论传承之比较,可以确认《诗格》二卷分离后各自的理论背景及合视之所呈现的唐代诗格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2.
东莞籍名流张其淦于晚清至民国间编纂了广东最大亦最重要的县域诗歌总集《东莞诗录》65卷。此书是在前贤的基础上完成的。明陈琏、祁顺曾编《宝安诗录》初、续辑,蔡均曾编《东莞诗集》,但均不传。清邓淳与罗嘉蓉所编《宝安诗正》,罗嘉蓉与苏泽东所编《宝安诗正》续集,苏泽东所编《宝安诗正》再续集,为《东莞诗录》所直接取材。由于广采资料,且纠正了邓淳狭隘“诗教”观之偏失,《东莞诗录》后出转胜,取材更宏博,内容更丰富,安排亦更周详。不过该书也存在裁汰过严及替古人改诗之缺陷。附《东莞诗录》而行的张其淦《吟芷居诗话》,诗学书目鲜少著录,实为有价值之文学批评著述。它以莞诗为品骘对象,评论笃实,对诗家及其作品往往有到位的点评。由于受作者的遗民心态影响,《吟芷居诗话》对遗民诗人极力表彰,对“贰臣”诗人则大加贬斥,既因人而存诗,亦因诗而存人。  相似文献   

3.
1962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丛书综录三》614页载:“苏舜钦(宋)《闻见杂录》《苏学士集》《苏学士文集》《沧浪集钞》《沧浪集补钞》。”此解放后著录苏舜钦现存之著作,提到《闻见杂录》。按元末明初人陶宗仪编纂明人陶珽辑校之百二十(?)《说郛》内,收有《闻见杂录》一卷,题为苏舜钦撰,(近人张宗祥重校,民十六年由商务印书馆排印之一百卷《说郛》内未收《闻见杂录》。)明人吴永,辑《续百川学海戊集》  相似文献   

4.
四、五格品诗《诗式》在前面部分总论作诗法后,以四卷多的篇幅,分五格品评汉魏至唐代的诗歌。《诗式》卷一“诗有五格”条曰: 不用事第一,已见评中(谓下文有具体评语)。作用事第二,亦见评中。其有不用事而措意不高者,黜入第二格。直用事第三,其中亦有不用事而格稍下,贬居第三。有事无事第四,比于第三格中稍下,故入第四。有事无事,情格俱下第五,情格俱下,可知也。《诗式》卷五卷首序有曰:“今所撰《诗式》,列为等第,五门(即指五格)互显,风韵铿锵,使偏嗜者归于正气,功浅者企而可及,则天下无遗才矣。”可见他对五格品诗是颇自负的。关于“作用事”和“直用事”的区别,皎然没有说明。“不用事第一格”条评语有曰:“但以格情并高可称上……虽有事非用事者,若论其功,合入上格。”卷二“作用事第二  相似文献   

5.
中华书局1982年版《全唐诗外编》(下称《外编》)补孟郊遗诗十首(句)。我在搜笺《孟东野集》过程中发现“补遗”间有疏误,兹勘正五条于下。 1、《失志夜坐思归楚江》《外编》第451页据元李治《敬斋古今黈》十,以《失志夜坐思归楚江》为题,录“死辱片时痛”四句作孟郊遗诗,误。这四句系北宋刻本《孟东野诗集》(北京图书馆藏),蜀刻残本《孟东野文集》(北图馆藏)所原有(见卷三),是《夜感自遣》一诗的  相似文献   

6.
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杰出的学者。特别可贵的是,他在晚年,热情地无畏地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在白色恐怖下,“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最后,英勇牺牲,“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闻先生的著作,生前已出版了不少。他牺牲后,刊行了《闻一多全集》。但当时因种种条件限制,因此,《全集》并不“全”。我们偶翻一些旧杂志,就发现了《全集》未收入的五首诗,即《渔阳曲》(载一九二五年三月出版的《小说月报》十六卷3号)、《醒呀!》(载一九二五年六月二十七日出版的《现代评论》二卷二十九期)、《七子之歌》(载一九二五年七月四日出版的《现代评论》二卷三十期)、《爱国心》(一作《爱国的心》,载一九二五年七月十一日出版的《现代评论》二卷三十一期)、《我是中国人》(载一九二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出版的《现代评论》二卷三十三期)。这五首诗,在《全集》的《年谱》中提到了《七子之歌》和《我是中国人》这两首,未介绍其内容。这五首诗,对了解闻先生一九二五年前后的思想,研究他的思想发展和创作,都有  相似文献   

7.
孟浩然集中之卢明府探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书局点校本《全唐诗》载孟浩然诗共二卷,计二百六十四首,其中所涉及与卢明府相过从者凡六诗:《陪卢明府泛舟回岘山作》、《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什》、《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园即事得秋字》、《同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亭》、《卢明府九日岘山宴袁使君张郎中崔员外》、《同卢明府饯张郎中除义王府司马海园作》。六诗中之“卢明府”,论家多认为是卢象,其根据乃《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园即事》诗下注“一作卢象诗”,而卢象集内(此指《全唐诗》卷一二二)亦确载此诗,题上也确无“卢明府”三字。主此说者,首为李嘉言先生(见《古诗初探·全唐诗校读法》),继而有陈贻焮先生(见《唐诗论丛·孟浩然事迹考辨》)。李云:  相似文献   

8.
近期校勘《唐文拾遗》(以下简称《拾遗》,发现卷二《玄宗文》今人系年及原辑者误收他人文章以致讹误者三则。现据有关史料、史历,厘正如次。一、《授颜真卿监察御史制》载《拾遗》卷二第10页。日本学者池田温编《唐代诏敕目录》(三秦出版社1991年5月第1版)253页,系年为“玄宗中”。所引出处为“四颜真卿17.la”(即《四部丛刊》本《颜鲁公文集》17页1栏)。按该书此页为《颜鲁公文集》卷三《表》下,所载《谢赠官表》并无此制。经查是书后附其门客因(殷)亮撰《颜鲁公行状》98页载:“天宝元年秋,扶风郡太守崔琇举博学文词秀逸,玄宗御勤政楼,策试上第,以其年授京兆府礼泉县尉。黜陟史户部侍郎王珙以清白名闻,授通直郎、长安尉。六载,迁监察御史。制云:‘文学擅于登科……’”此制与《拾遗》字句小异。又据是书第90页载宋人留元刚所编《颜鲁公年谱》天宝六载下载:“公年39,正月迁监察御史。”据以上史料即可判定玄宗此制撰于天宝六年正月。《唐代诏敕目录》系于“玄宗中”,失之。  相似文献   

9.
作者通过对高Bin《唐诗品汇》所引严羽论诗语,元代摘编《严沧浪先生诗法》,李严《诗辨》的考察,指出在宋末及元代,流传着严氏著作的不同文本,作者通过考察《沧浪吟卷》的版本源流,指出李南叔录本《沧浪吟卷》始刻于元代,并不存在所谓宋刻李南叔录本。民国张钧衡《适园丛书》本《沧浪吟卷》补足元刊本所脱三首半诗。作者发现两个日本本子也载有这三首半诗,并考定此三首半诗的补足时间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以前,学术界相信此三首半诗的真实性,作者对此提出了质疑。对于严羽《评点李太白诗集》,作者则认为应是出于伪托。  相似文献   

10.
《东坡诗话全编笺评》前言王文龙(一)从现存资料看,《东坡诗话》之名初见于《诗话总龟》前集。《宋史·艺文志》子部小说类载《东坡诗话》1卷,《郡斋读书志》小说类则作2卷,称好事者据苏武杂书有及诗家者集成。元人陈秀民编《东坡诗话》《学海类编》本作《东坡诗话...  相似文献   

11.
郑珍,字子尹,晚号柴翁、子午山孩、五尺道人,嘉庆十一年(1806年)三月十日生于贵州遵义西乡,卒于同治三年(1864年)九月十七日,享年五十九岁。郑珍是清代朴学大师之一,在经学、小学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著有《经说》一卷,《仪礼私笺》八卷,《论舆私笺》二卷,《说文逸宇》二卷,《说文新附考》六卷,《汗简笺正》八卷。郑珍也是清代著名诗人。陈田《黔诗纪略后编》赞郑珍为“当代诗人才学兼全一人而已。”胡先骕在《读郑子尹巢经巢诗集》中说:“郑珍卓然大家,为有清一代冠冕。纵观历代诗人,除李杜苏黄外,鲜有能远驾乎其上者。”这些评论虽有过誉之处,然郑珍诗确实不愧为清诗中的一颗明珠。  相似文献   

12.
清初遗民诗概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遗民的人数,比宋末多得多。民国初年孙静庵编有《明遗民录》,共四十八卷,“所载至八百余人,而所遗漏者,尚汗漫而不可纪极也。”(该书卷首)其中诗人所占比重很大。康熙初年卓尔堪编选《遗民诗》,已收有五百余家之多。今人邓之诚先生《清诗纪事初编》,把遗民单独列为前编(《清诗纪事初编序》中说,该书把“沧桑诸  相似文献   

13.
清代汪森编写的《粵西诗载》,在他的《粵西三载》(即《粵西文载》、《粵西诗载》和《粵西丛载》)中,是编写得比较早也是比较好的一部书。书中收录了上起汉代,下至明末有关广西的诗歌三千一百一十八首,另附有词四十五阕;作者计八百三十二人,其中广西籍五十六人。共分四十五卷(包括词一卷),计三十万多字。在这浩如烟海的诗歌作品中,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考察唐代语音,王昌龄的诗歌无疑是宝贵的材料之一.本文韵谱依据《全唐诗》卷一百四十至卷一百四十三所录王昌龄诗外,又补入王重民等辑录《全唐诗外编》(中华书局1982)所收王昌龄《城傍曲》和《题净眼师房》(26页)两诗,共计有诗184首,其中近体诗97首.韵谱在圈定王昌龄诗韵脚后,联系《广韵》进行归纳分析.韵谱分十四组,每组下有的分若干摄,每摄分近体诗和古体诗两部分.每部分先列平声,次列仄声.为节省篇幅,诗题太长者适当删节.文中书名号内的阿拉伯数字是该诗在《全唐诗》(1960年4月中华书局版)的页码.  相似文献   

15.
王树枏清末曾在新疆为官,民国时期主持《清史稿》的编篡工作,学贯中西,其所留有关诗作悉保存于《陶庐诗续集》卷3《出塞集》、卷4《北庭集》、卷5《休否集》等三卷中,可以视为历代西陲吟边诗的末篇。其诗从长剑嵯峨出塞歌、政暇清兴赋西陲、访古论学史臣心三方面看,体现了热爱边疆、民族和谐、祖国统一的情怀。  相似文献   

16.
一、关于北宋嘉祐本问题 冯延巳《阳春集》在宋初即已散佚,迨嘉祜戊戌陈世修始为搜集成书。宋张侃《张氏拙轩集》卷五云:“《香奁集》,唐韩倔用些名所编诗;南唐冯延巳亦用此名所制词,又名《阳春》。”是冯延巳词原名《香奁集》,又名《阳春集》。陈世修所编名《阳春集》,殆即仍其旧称。或渭“集名《阳春》,亦必非冯延巳自题,冯氏必不自诩其所作为《阳春白雪》之音也。”按“阳春”,喻清明盛世也,李白《梁甫吟》诗有“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句,非自诩为《阳春白雪》之音也。陈世修《阳春集》序云:“公以金陵盛时,内外无事,朋僚亲旧,或当燕集,多运藻思为乐府新词,俾歌者倚丝竹而歌之,所以娱宾而遣兴也。”此即所以名“阳春”也。  相似文献   

17.
丘浚年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上期第106页) 案:丘浚《经筵进讲》序云:“天顺甲申八月二日,今上首开经筵,时知经筵官太保会昌侯孙继宗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李贤,浚于是时叨克讲官。”(《琼台诗文会稿重编》卷5《学士四荣》) 作《秋兴》7首。 案:诗题注云:“天顺甲申”。(《琼台诗文会稿重编》卷5)……  相似文献   

18.
蔡镇楚专著《诗话学》和论文《唐人诗格与宋诗话之比较》谓李淑《诗苑类格》、李邯郸《诗格》是两种不同的唐代诗格著作;《中国历代的话选》谓《诗苑类格》佚文仅《诗人玉屑》录存三条。本文针对这些错误说法提出:(一)李淑《诗苑类格》和李邯郸《诗格》是宋代著作;(二)它们是同一著作;(三)《诗苑类格》佚文还为《类说》、《记纂渊海》、《事文类聚》、《困学纪闻》、《小学绀珠》、《南溪笔录群贤诗话》、《诗林广记》等录存,除去重复,计得八条;每条佚文除有文字校理外,对出处、原作者等问题也作了考察、说明。  相似文献   

19.
蔡正孙考论——以《唐宋千家联珠诗格》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正孙是宋遗民 ,也是宋末元初一位重要诗评家 ,其《诗林广记》为世所重。蔡氏还编有《唐宋千家联珠诗格》二十卷 ,却罕为人知。此书选唐宋千家诗人作品 ,包括自己及大量宋遗民作品 ,分标三百格 ,并加评释。此书明清以来在我国罕见流传。郭绍虞《宋诗话考》考述蔡正孙著作 ,未及此书 ;《全宋诗》广搜博采 ,亦遗是书。本文根据此书所载有关蔡正孙的材料对其加以考论。关于蔡氏的生平 ,郭绍虞《宋诗话考》仅言其为谢枋得门人、宋遗民 ,称“余无可考” ;而本文则考证出蔡氏生年及生平大略。关于蔡氏的作品 ,《全宋诗》仅辑得二首 ,本文从《唐宋千家联珠诗格》辑出五十八首 ,并据此对他的诗歌创作情况作了考察。关于蔡氏的诗学观点 ,由于《诗林广记》所载只是前人诗话 ,只能从其所选作品及所附诗话中间接体现出来 ,而《唐宋千家联珠诗格》则有蔡氏大量的评语 ,是研究其诗学观的难得材料 ,本文据此对蔡氏的诗学观点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康熙44年(1705),清帝玄烨命曹寅并彭定求、杨中讷等10员翰林在扬州天宁寺开设诗局,删纂胡震亨《唐音统签》、季振宜《唐诗》二书为一编,刊刻成《全唐诗》900卷,计收作者2200多人,录诗48900余首。它大体上汇辑保存了胡、季两家所编唐诗总集的研究成果,反映了当时唐诗研究的水平,曾在我国文化史、文学史上发生过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