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京赋》“中畋”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大词典》里的词条“中畋”引唐张铣注《文选》,释为“在狩猎之中”。文章认为《汉语大词典》对引例的理解和词义的概括均有不妥,同时引例自身存在注释不当的缺陷,文章以《文选注》等有关古籍资料为依据,利用文字训诂和古书记载相互印证,对《东京赋》里的“中畋”词义进行探究,确认“中畋”非“在狩猎之中”义,而是“用于畋猎的良马、好马”。  相似文献   

2.
威廉·华兹华斯的诗学理念在《抒情歌谣集》序言中有较为完备的阐述,其中表达了一种观念,即诗歌创作所传递的情感应该是一种“愉快”的情感,我们称之为“愉快”诗学思想.以《我好似一朵流云独自漫游》、《廷腾寺》、《我们共七个》等作品为例,从华兹华斯的自然情怀和儿童情结出发,分析出华兹华斯“愉快”诗学的创作原则,即:立足于生命本体需要,坚持生命内在的幸福感与外在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就其核心内涵和社会影响而言,华兹华斯的“愉快”诗学思想对当下文学艺术创作及社会发展变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于独孤及的生平研究已经相对完整,而独孤及在“安史之乱”中的出行研究阙如,通过对《全唐诗·补编》和《昆陵集》诸篇目中的分析考证,独孤及“安史之乱”中入蜀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4.
画家刘宇一的创作获取的是艺术与商业的双丰收:艺术上他的作品被记入史册,商业上带来了数以千万的收益。刘宇一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远见卓识,在于他从民族与时代去看世界的高视角……刘宇一给我们的启示,不仅仅在绘画上,请看《刘宇一:巨笔如椽绘乾坤》。  相似文献   

5.
海明威在他著名的肯尼亚狩猎札记《非洲青山》中写道:两个美国人到肯尼亚做一次“像样儿的”狩猎旅行,大概需要2万美元,因此肯尼亚历来被称为“富人的度假乐园”。今天,这个位于赤道上的国家,依然是众多旅行者的度假首选,影片《走出非洲》中那一幕幕绮丽而动人的景色都源自于此  相似文献   

6.
从1920年的“诗剧”到1941年的“史剧”,《棠棣之花》从一部“半成品”到最后定型公演的漫长过程,贯穿了郭沫若“五四”和抗战时期两个最重要的文学活动阶段,见证了他从浪漫主义抒情诗人到无产阶级文化战士的成长。作者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对作品的补充、调整和修改等,实际上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不存在文学性的浪漫主义抒情诗和政治性的宣传剧之间的对立。梳理《棠棣之花》从“诗剧”到“史剧”的创作过程,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郭沫若在自我与历史的对话中不断展开个人生命活力的过程,也有助于打破通行观念,深化对现代文学历史特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狩猎赋是赋这种文体中的“大家族”。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萌芽于《诗经》中的狩猎诗 ,成熟、定型于汉大赋 ,汉以后仍绵延不绝。狩猎赋的发展、繁荣与古代的狩猎习俗、制度密切相关。狩猎赋不仅是赋这种文体的典型代表 ,而且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8.
重庆巴南昆词音乐的发展与流变是非常典型的大艺术剧种“地方化”的实际案例。在巴南昆词音乐中,“地方化”的流变主要体现了三方面的特点:一是 “词”的保留,二是“曲”的变异,三是“韵”的丧失。本文分别从昆词音乐的源流、发展脉络、表演特点等几个方面入手,结合对重庆巴南昆词“地方化”特征的挖掘以及与江苏昆曲的比较性研究,深入分析了其流变成因,并进一步探讨受不同人文语境影响下的艺术形式在流变过程中所折射出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左传》中记载了众多的士人形象,这些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思想特点。本文从春秋社会历史发展需要的角度,从“战争”、“国内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外交”三个层面分析《左传》中士阶层崛起的原因,并从“忠”、“义”、“礼”三方面具体阐释士阶层的思想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一、时间从这里诞生福克纳是一个打猎的好手,他在一系列美国南方狩猎小说中准确地表现了一个富有经验的猎人对自然的种种感觉和印象。福克纳当然不仅是一个打猎好手,他在他的大自然中、狩猎经验中悟出了猎人未曾悟出的真理,索回了历史未能索回的美。这一点,在《熊》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狩猎一直是美国文学的重要母题之一。20世纪的美国作家海明威和福克纳都创作了以狩猎为主题的作品,并不同程度地表现了狩猎道德和对自然界其它生命物种的关注。本文以海明威的《非洲的青山》、《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与福克纳的《去吧,摩西》等作品中体现的狩猎原则和道德为切入点.探讨两位作家的生态关怀。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论语》的公理化诠释”研究必需的两个基础。介绍了“公理化系统”的基本元素“假设”、“定义”、“公理”和“命题”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简要勾勒了从欧几里得几何学到牛顿的《数学原理》、从斯宾诺莎的《伦理学》到爱因斯坦相对论这一运用公理化方法阐述理论的历史脉络,并把《论语》公理化诠释的逻辑起点定位在矛盾的量变阶...  相似文献   

13.
民族融合与中国古代狩猎诗的中兴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汉魏至齐梁,是狩猎诗的消歇期,这和文学本身的分工有关,也是农业文明导致作家片面发展的结果。北朝民族融合使狩猎诗在《诗经》之后出现中兴局面,它的作者既有北朝本土文人,又有自南入北的王褒、庾信。北朝狩猎诗表现了游牧民族的风尚,把狩猎作为纯娱乐活动看待,但还缺少深刻的意蕴,猎手形象的个性不够突出。唐代真正实现了狩猎诗的中兴,注意对单独猎手的刻划,同时又流露出对时政的关心和参与,用政治功利对狩猎活动加以规范。狩猎诗从北朝到唐朝的演变过程,在辽金元到清代又再度重现  相似文献   

14.
儿童生活世界的“蒙蔽”导致了丹麦影片《狩猎》中克拉尔的“谎言”迷局。要破解克拉尔的“谎言”迷局,不能仅仅从心理学的视角,要从意义更为完整的角度——儿童生活世界——对克拉尔的“谎言”迷局展开叙事研究,揭示“谎言”在影片语境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合理地认识儿童生活世界、理解儿童。  相似文献   

15.
柯尔克孜族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一员,在汉文史书上早有记载。最早记载有关柯尔克孜族的资料是我国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柯尔克孜在《史记》中称为“鬲昆”,在《汉书》中称作“坚昆”,在《旧唐书》中称作“(?)戛斯”,在元、明的史书上多称作“吉里吉斯”或“乞儿吉速惕”,在清代的史书中多写作“布鲁特”。  相似文献   

16.
本文界定了历史剧的定义和历史剧的虚实范畴,从艺术创作的虚实关系切入,以《冬青树》、《如是观》、《精忠记》、《精忠旗》等为范例,具体分析、比较了写实与虚构两种创作倾向的得失。文章认为历史剧创作中虚实相生的肯綮不在主观表现与历史真实之辨,而在作家“过去视界”与“现在视界”的交融:坚持“过去视界”,才能创造出与历史相应的情境与人物;坚持“现在视界”,才能深刻把握历史,挖掘和表现出历史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美籍华裔作家刘宇昆的科幻小说《狩猎愉快》,勾画了殖民时代和蒸汽时代双重背景下的科幻叙事图景,以赛博格女性主义和文化混杂性展现了两代被殖民者的生存选择与反抗意识。具有三重“他者”身份的女性角色通过赛博格技术实现了对传统父权制和殖民主义的反抗,并且在东西方文化的矛盾与混杂中找到了文化反抗的第三空间——蒸汽机械、赛博格技术与东方传统文化的融合,体现了刘宇昆的跨文化融合视野及后殖民批判立场。  相似文献   

18.
“决定论”是自然主义的一个中心主题,人的命运是由环境、遗传及其本能决定的。威廉·福克纳早期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如《喧哗与骚动》中的凯蒂、昆丁和小昆丁,他们共有着美国南方的社会、家庭背景环境,成为了那种特殊环境的受害者。另外,小说中也体现了遗传和本能的影响的痕迹。  相似文献   

19.
历史唯物主义的壮阔画卷──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新编本)杨耕北大哲学系教授赵家祥、李清昆、李士坤主编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新编本)》(以下简称“新编本”,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是近年来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丰硕成果。该书有如下三个鲜明特点。一、科学实践...  相似文献   

20.
《三国志》戏文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三国志》戏文的考察,了解明代三国戏文的变迁,辨明南戏对于元及明初三国故事杂剧的袭用,证明《三国志》戏文中存在若干今佚的北杂剧套数;元末开始的“移北入南”现象,为北曲昆唱的渊源所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