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很小的时候我就看过了《西游记》这部电视剧,它讲的是孙悟空和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那色彩斑斓的画面和光怪陆离的神话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今年寒假里,我终于有机会一读《西游记》这部神话小说。读过《西游记》后,它让我懂得了一个新的道理,那就是——想要办成一件大事,必须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成功。我们知道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为西天取经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如果没有诚信憨厚的沙和尚助阵,没有油嘴滑舌的猪八戒帮忙,没有唐僧师父的带领,他们肯定也取不到真经。我们要学习孙悟空那种不畏艰险,勇往直…  相似文献   

2.
人们之所以喜欢看《西游记》,大多是因为里面有个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作家成君忆的《孙悟空是个好员工》一书中,把孙悟空和职业生涯联系了起来。孙悟空有一身本领,总想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他当过山大王,做过弼马温,也管过蟠桃园……可是这些选择都不适合他,且闹出不少乱子。之后,在观音菩萨的点化下,孙悟空选择了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最后终成正果。可见,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职业院校学生在毕业后将面临升学、就业、留学或创业这四条发展路径,可是哪条是最适合自己的路径?哪条是走向职业生涯成功最有效的路径?不管你选择哪条路径,都需要付出努力和智慧,当面对挫折和阻碍的时候更要坚定目标,永不言败,这样才能成功。  相似文献   

3.
两年前的夏天某日,我坐在刘德华的天幕制作公司办公室里,跟他商谈合作舞台剧事宜。当时我抛出了"中国四大名著"的计划。在《西游记》与《水浒传》之间,我问刘:"你会挑哪一本?"他思索了两三秒,嘴巴一抿:"《水浒传》。"然后补充:"虽然我演孙悟空也很好看。"然后自顾傻气一笑。  相似文献   

4.
小说的角色地位意识和结构线索意识 ,在长篇小说的创作学层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西游记》调整此前各雏形作品的人物地位而确立孙悟空为主角 ,并依次确立其他次角配角 ;又以主角孙悟空结构全书或曰以孙悟空保护唐僧取经这一主干事件笼罩全书 ,形成有机鲜明的结构线索。这是《西游记》之前的《三国演义》、《水浒传》所未曾有的 ,以长篇小说《西游记》始有角色地位意识和结构线索意识 ,是范式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西游记》和《红楼梦》中都写到两块顽石 ,《红楼梦》是从《西游记》的描写中演化出来的。曹雪芹把孙悟空的血液大量注入到贾宝玉血管里去。孙悟空和贾宝玉在强或弱之点上 ,基本是相似的。他们反抗、斗争 ,有似石头 ;他们又一齐归于佛 ,在宗教的牢宠下无能为力。吴承恩和曹雪芹都是石头的歌颂者 ,孙悟空和贾宝玉的被塑造 ,便是明证。二、《西游记》写到的人间国度及地方行政区域凡十余 ,大都是吴承恩凭空结撰的。似西梁女国、车迟国据平话《西游记》、杂剧《西游记》而扩大渲染的是少数。三、散见于明代其他小说、戏曲中片断的、不同于吴承恩《西游记》的孙悟空故事主要有 :1 孙悟空有儿有女 ;2 孙悟空的金箍棒系得自南海龙王敖钦处 ,名“如意棍” ;3 孙悟空一个筋斗打八万四千里。四、《西游记》以邵雍象数学宇宙发生论开头。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西游记》和其他三部小说即《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一起被誉为"四大名著"。《西游记》塑造最为成功的是孙悟空的形象。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论及这一光辉灿烂的文学形象:孙悟空形象的产生及发展,思想性格特征,审美特质及审美内涵,说明孙悟空形象的塑造,代表着中国古典幻想小说人物形象描绘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新少年》2008,(10)
小朋友们一定很熟悉《西游记》中这样的镜头:孙悟空要去降妖除魔,又不放心师父唐僧,于是就用金箍棒在地上画一个禁圈,任何妖魔鬼怪无法进入,稳坐圈中的唐僧自然平安无事了。也许你还不知道,动物界也有许多画圈高手,不过它们画圈的手段可有点不雅,跟屁滚尿流沾上了边。现在,就看看它们独特的本事吧。  相似文献   

8.
一部《西游记》,包括两个故事,即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和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而这前后两个故事是由书中的中心人物孙悟空贯穿起来的.孙悟空的形象在《西游记》中最生动、最光辉,因此给读者的印象也最深刻、最活跃.《西游记》的思想内容就是由这两个故事和孙悟空的形象体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只要剖析清楚这两个故事的实质和孙悟空形象的意义,作品的主题思想,也就昭然若揭了.(一)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文学史家和《西游记》的研究家们,往往把孙悟空大闹天宫,看作是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人民的反抗斗争,或者干脆说成是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农民起义.其实孙悟空闹天宫的原因是:一、他因向东海龙王强索兵器和披挂,搅乱了龙宫的安宁,龙王在上帝处告了他;二、他不愿意到头来还会死去,他要长生,不受冥王的管辖,因此打死了鬼使,强消了冥府中生死簿上他的名字,终于超越了自然规律的局限,获得了“绝对自由”.他的行为,搅乱了阴阳轮转,冥王在玉帝那儿告了他.因此玉帝派兵遣将捉拿他.他不服气,才反了的,并非是受压迫、受剥削、生活不下去了才揭竿而起的.  相似文献   

9.
钱钟书纠错     
苏洁 《老友》2015,(2):9
钱钟书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他自小就爱看书,尤其是《西游记》,不知看过多少遍。他的记忆力非常强,读书过目不忘,乃至任人从《西游记》中随便抽出一段来考他,他都能不假思索、流畅无碍地背诵出来。20世纪50年代,钱钟书被调到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英译委员会参与翻译《毛泽东选集》工作。一次,在翻译中,钱钟书发现《毛选》中有段文字说孙悟空钻进庞然大物牛魔王肚里去  相似文献   

10.
西游的味道     
<正>中国的僧侣,最有名的当然是"唐僧",他的成名并不因了《大唐西域记》这本书,倒是因明代的吴承恩为他作了一部神魔小说《西游记》。一个孙悟空把唐僧的形象提升起来,乃至于街衢巷闾,老叟黄童,都能随口来一段"七十二变"、"筋斗云"之类的神魔故事。人人都晓得唐僧肉好吃,"吃一口"便能长生不老,诚实善性,固执,昏昧……这些词凑起来似乎便是"唐僧"。我最早读《西游记》是小学四五年级。读时对唐僧没有感受;对孙悟空是极端的崇拜和景仰;对猪八戒则是"太有趣了";沙和尚,"老  相似文献   

11.
陈浩民,一个熟悉的名字。第一次看见他,印象并不深刻,只依稀记得他在《天龙八部》时饰演文弱书生段誉这一角色。再次看见他,是在《聊斋贰之鬼母痴儿》,他在里面饰演与鬼母同蹈火海的儿子石天生。鬼母和天生的母子同心,让我落下感动的泪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饰演《西游记贰》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在众人的舆论 ,他的用心良苦把孙悟空的每个神情、每个动作都演绎得淋漓尽致。第一次听他的歌,是《西游记贰》的主题曲—取一念,清晰动人的嗓音深深地吸引了我,久久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也许是情窦初开的少女情怀作祟,也许是他的魅力非凡,那时候的我,对他有种莫名的感觉。  相似文献   

12.
电视里重播《西游记》了,眼见得无能的唐僧又被妖魔掳了去,害得孙悟空上天入地的忙着搭救。女儿一生气把频道切换到别的台,不看了。同时她还甩出了一番令人匪夷所思的"高论":"我要是孙悟空,干脆就不带他,连猪八  相似文献   

13.
《西游记》中的六耳猕猴并非外在的妖魔,而是孙悟空的"心魔"。"六耳"一词在《西游记》之前的文献中已经出现,代表着第三者。在佛教中"耳"为六根、六识之一,因此"六耳"也可借代为由六根生发出来的六识,即人的欲念和妄心。从荣格心理学角度来看,真悟空代表着孙悟空的人格面具,而六耳猕猴幻化的假悟空则是孙悟空人格阴影的投射,真假猴王之战其实就是人格中面具与阴影的冲突。战胜了阴影,也就战胜了自我人格的魔性,但也代表着生命自由精神的削弱和反抗性的消失。  相似文献   

14.
孙悟空是《西游记》作者倾注了全部心血,热情讴歌的英雄人物。因此,弄清孙悟空典型形象的寓意,对解开《西游记》创作原旨之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人会问:孙悟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是位堂堂正正讨魔伐怪的英雄,还有什么寓意可言?其实不然,自《西游记》问世以来,有两大疑案一直困扰着对孙悟空作出公正评价:一  相似文献   

15.
张羽军 《新少年》2012,(5):16-17
新版《西游记》正在热播,著名武打演员吴樾塑造了全新形象的齐天大圣孙悟空。这个孙悟空幽默、现代。吴樾的出色演技受到广泛的赞誉。而在生活中,吴樾的成长是与母亲分不开的,正如吴樾说的,没有妈妈,就没有他这个"孙悟空"。1976年4月,我出生在河北张家口市一个普通的家庭。从我懂事时起,就觉得  相似文献   

16.
自从《西游记》这部小说问世以来,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特别屉近年来。因《西游记》图书及电视剧和动画片的广泛传播,唐僧的名字在我国更是妇孺皆知。在《西游记》里的师徒4人中,最有名气的就是敢于大闹天宫地府,有着72变本领的,长着火眼金睛的孙悟空了,其次便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憨态可掬的猪八戒,以及忠厚老实的沙和尚。而师傅唐僧就不那么招人喜欢,因为他看不清妖魔鬼怪的真实面目,而且对敢于同妖魔鬼怪作斗争的孙悟空一遍一遍地念那紧箍咒。其实,《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以及众神仙妖怪都是小说家塑造出来的,只有师傅唐僧在历史上是实有其人,但真实的唐僧及其经历到底是什么样子,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7.
孙悟空试论     
《西游记》问世以来,对其主题,歧异纷纷。考察起来,大都来自对小说主人公孙悟空认识上的不一致,因为作品的基本思想往往是通过它的主要人物显现出来的。我认为辨别清楚作家的创作契机与读者在欣赏过程中的取舍倾向,对于正确认识《西游记》将是非常重要正。的。这里,我想谈谈自己对孙悟空这一形象做过这种考察之后得出的一点认识,希望得到指我以为《西游记》,实际上是孙悟空传,它描述了孙悟空的奋斗与追求以及挫折与失败。《西游记》是我国人民多灾多难历史的形象表现,孙悟空是千百年来没被压垮的我们民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说《西游记》主要人物孙悟空和猪八戒的言语个性化问题。吴承恩描写了大闹天宫时期和取经途中两个阶段的孙悟空。在前期,作者很有层次感地透过一些高度个性化的言语外显孙悟空的性格,同时也揭示、批评了孙悟空的性格弱点。在后期,作者通过丰富而鲜明的个性化言语反映了孙悟空性格结构的各个侧面。吴承恩主要动用交叉法和对比法设计猪八戒的言语,将他塑造成一个“丑角”式的喜剧人物,展示了他复杂的内心矛盾世界。  相似文献   

19.
关于孙悟空的形象问题,学术界已有众多的论点,但很少有对其象外之意作进一步探讨的。如果打破惯常思维去通读《西游记》,就会发现吴承恩所塑造的孙悟空形象是一个高度异化的悲剧形象。从异化悲剧的诞生,经历异化悲剧的过程,最终达到诛心之悲剧结果,整部《西游记》可以说是孙悟空异化的悲剧史。  相似文献   

20.
吴本《西游记》中"红孩儿"的形象有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元代前红孩儿的形象是以鬼子母之子的角色附于佛经中"鬼子母"故事而流传的。元杂剧中其虽不是一个成熟的文学形象,但故事叙述的大致线索都已出现,杂剧《西游记》中的红孩儿虽然仍从属于鬼子母的故事,但其对取经故事所起作用已大大加强;同时,元杂剧中也出现了铁扇公主的形象,这为后来吴本《西游记》对红孩儿故事的整合提供了丰富的叙事元素。吴本《西游记》出于叙事结构调整的需要和对孙悟空正面形象塑造的要求,综合了元杂剧中的叙事元素,塑造了红孩儿这一生动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