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乾嘉考据之风的影响下,诗歌创作中出现了以考据为诗现象,常州诗派中部分诗人即有"学人之诗".本文主要以该派作为研究对象,探析"学人之诗"之成因,寻绎考据与诗歌之关系.本文认为其关系可分三类:据诗排学、援学入诗、以学为诗.通过分析,可看出常州诗派在诗学宗趣上与性灵派、肌理派的区别与联系,及其在两者之间的过渡性.对此有所认识不仅有益于了解"学人之诗"的成因,而且对促进常州诗派的研究亦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由于受到乾嘉考据学风、所处学术环境的影响,加上自身兴趣爱好等原因,颇具诗歌天赋的孙星衍由诗歌创作转向考据之学。因为知识结构的影响、人生目标的转变以及考据思维的渗透,其诗歌内容、风格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已见学人之诗之端倪。对此有所认识不仅有益于了解学人之诗的成因,而且有利于解读孙氏之诗,对促进常州诗派、常州学派等的研究亦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由于受到乾嘉考据学风、所处学术环境的影响,加上自身兴趣爱好等原因,颇具诗歌天赋的孙星衍由诗歌创作转向考据之学。因为知识结构的影响、人生目标的转变以及考据思维的渗透,其诗歌内容、风格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已见"学人之诗"之端倪。对此有所认识不仅有益于了解"学人之诗"的成因,而且有利于解读孙氏之诗,对促进常州诗派、常州学派等的研究亦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从《今体诗钞》看姚鼐的诗歌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鼐诗学于乾嘉时期自成一家,其《今体诗钞》后世流传较广,明显体现出作者的诗歌批评特点。姚鼐评选诗歌重才力、尚奇警,以文法解诗、注重考据,并采用了圈点的批评形式。  相似文献   

5.
《列朝诗集》是钱谦益编纂的大型明代诗歌总集,通过对其易代前后两次编纂过程的探究,可以管窥其文本生成的诸多细节及潜藏旨意。结合对钱谦益降清后数年间行踪、事迹的考索、辨析以及对其心路历程变化的探究,可以发现该书不仅具有彰显明代诗学发展演变和汇集钱氏诗学评价、诗学理论的文学史与文学批评意义,而且它的结构布局乃至与之匹配的自序、人物小传等,既是钱谦益暗寓自悔情节、寄托复明心志的重要文本,也是他重返文坛、回归士林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清代诗学家翁方纲倡肌理说,又倡"学人之诗",二者经常被混为一谈。其实,"学人之诗"指涉的是诗歌的题材内容,肌理说指涉的是诗艺。翁方纲本人以数以千计的题跋考据诗实践了自己所提倡的"学人之诗",他却不具备足够才力为悬格极高的肌理说提供样本。  相似文献   

7.
高启与明代诗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启是身跨元明两代的诗人,习惯上将他列入明代诗歌。这决不仅仅因为他曾经出仕新朝,而是于明代诗风实有开启之功。高启对明代诗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兼师众长、随事摹拟的创作途径;复归风雅、稳健沉着的创作旨趣;格调与灵性并重的诗学追求。  相似文献   

8.
"求真"与"求美"是闻一多古典诗学批评的两个重要尺度,"求真"是继承了中国传统诗学的要素,而"求美"则是吸收了西方唯美主义的因子。闻一多从中国诗歌产生的源头论证了"诗缘情"一说的合理性,认为诗歌的本质在于抒诗人之真性情。但他又不囿于旧说,而是借鉴了西方唯美主义的学说,十分重视诗歌的形式美。另外,在诗学批评的方法上,他不仅运用了传统的训诂考据的方法,还引进了西方当时流行的文化学批评的方法。他力图通过还原古代诗歌产生的特定的社会环境,从产生文学艺术的生活场景来对文学艺术进行文学本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邓新跃 《南都学坛》2005,25(2):60-63
诗学辨体理论研究,是对文学文本文体形态及其风格特征本身的研究,具有独特的批评史意义。明代是我国古代诗学辨体理论的总结期。明代诗学辨体理论的繁盛突出表现在严格的尊体批评与诗文体制之辨,以及文学典范意识的确立与古近体诗之辨。  相似文献   

10.
明代考据学者对明代空疏学风的学术批判,具有求实求真之考据精神;并且他们在求实考据之学术研究中强调博学与博证;以通经明理为目标,大都极重小学的研究与考证;注重学术讨论和学术批评,学术规范建设由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明代考据学不是明代学术思潮的主流.但在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明代考据学在学术史上承前启后,推动了传统考据学的发展.成为传统考据学走向鼎盛的枢纽.  相似文献   

11.
论清初山左诗人对唐宋诗学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初山左诗学理论异军突起,山左诗人在诗歌审美取向上,继承前代诗学传统的同时,努力融合唐宋诗学思想,摆脱前人祧唐祖宋的诗学局限,矫正了明代以来鄙薄宋诗独尊唐诗的偏颇,建构起自己的诗学理论体系,影响了有清一代的诗学崇尚。  相似文献   

12.
论厉鹗的诗     
厉鹗是雍乾间以诗而名的学人。他的诗歌喜用典故,尤喜用宋人笔记中之偏事僻典,遣词造句也刻意生涩炫博。厉鹗资书以为诗,其诗显得生、僻、怪、碎,与清代学人诗本经史,引学术入诗的诗学风范有点不同。他后面的诗人惩于厉鹗的堆砌琐碎,于是偏向于以专门之学入诗,特别是以乾嘉学人擅长的金石考据入诗,翁方纲等人的诗歌代表着厉鹗以后乾嘉诗坛学问化的主要衍变方向。  相似文献   

13.
周紫芝的<竹坡诗话>是"论诗及事"诗话体制的著作之一.内容上侧重格律字句和用事考据的述说,其中夹杂诗人的轶闻轶事,诗学见解穿插于闲谈间,有浑然天成之工.通过分析诗歌创作、诗歌鉴赏揭示其丰富的内在涵义,从对诗话风格的探讨中进一步探索其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4.
明代提出的格调说,以唐人为其诗学圭臬,着眼于诗歌的气格声调,其艺术因素较为明显,而沈德潜则强化了伦理道德因素,意味着儒学对诗学的统摄与控制,这与清初期文化背景与沈氏个人经历与诗学趣味有关。  相似文献   

15.
胡应麟所标举的神韵说是明代复古诗学转变的重要观点,其来源于画论,入诗学而救格调弊端。它又与以神品论诗相契合,从而赋予了诗歌生命力、自然与超越感的本色特征。求复古于神韵是神韵说提出的重要意义,指出了诗歌取法乎上与由法入神的复古道路。最终胡应麟正是凭借书画理论构建出属于自己的复古诗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明代复古主义诗学的意象论归纳起来有三方面的含义:意象是意与象二者的结合;意象是一;意象俱无。进而从主体与世界诗的审美关系的凝结——情意物象之诗化融合的角度,由意象而把握中国诗歌——抒情诗的文体性质(纯体)。与英美意象主义诗学比较,Image着重在客观画面(意识中不同感性事物和经验的联想与呈现),而排斥主观情意的抒发;而明代复古主义诗学的意象是意与象的凝结、冥合,最终达到意象俱无的境界,其中始终依赖情兴的融会力量。  相似文献   

17.
 以文献考据名世的王应麟在文学研究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以文献学治文学的倾向。相对词科之学而言,诗学在他并非专门之学,但仍显示出南宋诗歌批评的时尚,即注重由追溯语词、典故的出处来治诗学,属于广义的互文性研究。而王应麟的独到之处,不仅涉及保证文本正确和理解修辞,还在于凭藉博学发现古今诗歌创作的相似性,从而对一些文学现象提出独到的见解。其论诗方式通过《困学纪闻》一书对后世的诗歌批评尤其是清代诗话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的诗学批评多重直觉与感悟,多为随机随兴、点到即止的印象批评。至清代,因“厌倦主观之冥想、尚客观之实证”的朴学极为昌盛,诗学的批评方法也随之发生转变。批评家们吸收朴学的考据法、综合归纳法等较科学的方法,使中国诗学的实证性、系统性、学术性大大增强。中国诗学由此而逐渐融入现代理性主义精神和实证方法,逐步走向诗学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的诗学批评多重直觉与感悟,多为随机随兴、点到即止的印象批评。至清代,因"厌倦主观之冥想、尚客观之实证"的朴学极为昌盛,诗学的批评方法也随之发生转变。批评家们吸收朴学的考据法、综合归纳法等较科学的方法,使中国诗学的实证性、系统性、学术性大大增强。中国诗学由此而逐渐融入现代理性主义精神和实证方法,逐步走向诗学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20.
清初诗坛兴起的诗学反思,对明代中期以来的诗风弊端进行了全面深刻的理性思考。这种反思也体现于清初诗歌的选本之中。清初诗歌选本借助选诗对诗坛种种不良倾向进行矫正,对诗风加以有意引导,这对清代诗歌的繁荣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这些选本的考察,可以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对清初诗学反思的内容及其意义进行了解,这对拓展清代诗学研究的视野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